载流子的传输平衡论文_余磊,何锐锋,杨伟,曹镛

导读:本文包含了载流子的传输平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载流子,聚合物,溶剂,极性,荧光,器件,论文。

载流子的传输平衡论文文献综述

余磊,何锐锋,杨伟,曹镛[1](2014)在《平衡载流子的注入/传输实现高效聚合物发光二极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基于真空蒸镀技术的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相比,可溶液加工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具有制作成本低、容易实现大面积制备等优势。但是器件在发光效率、稳定性等方面还未达到实用化的要求,仍需进一步的提高[1,2]。平衡载流子的注入/传输是提高器件性能的关键。本文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合成具有双极性功能的发光聚合物;通过不同极性的溶剂影响聚合物薄膜聚集态结构及载流子传输,以混合溶剂旋涂成膜制备的器件可同时实现电流效率和色纯度的提高。通过调节红/绿/蓝荧光聚合物的共混比例,并引入PFN电子注入层,实现了白光器件效率、显色指数和光谱稳定性叁者间的平衡。制备了基于PEIE修饰ZnO作为电子注入/传输层的倒置型蓝光聚合物发光二极管(IPLEDs),PEIE具有良好的电子注入/空穴阻挡能力,以及界面处较弱的淬灭。探讨了不同厚度PEIE对电流效率和电流效率滚降的影响,通过优化厚度,实现了电流效率及其滚降间的平衡。(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期刊2014-08-04)

余磊[2](2014)在《平衡载流子的注入与传输实现高性能聚合物发光二极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发光二极管在全色显示、背光源及固态照明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基于真空蒸镀技术的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相比,溶液加工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由于具有成本低、容易实现大面积制作等优势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器件在发光效率、稳定性等方面还未达到实用化的要求,仍需进一步的提高。另外,对于白光聚合物发光二极管,显色指数也是衡量白光器件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因此如何同时实现高效率和高显色指数的白光器件也是本论文所要研究的。本论文旨在通过对聚合物薄膜聚集态的调控、载流子的注入与传输的平衡调控以及不同器件结构的系统研究,为制备高性能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提供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新的思路。1、系统研究了氯苯、对二甲苯、1-氯萘叁种不同极性、不同沸点的溶剂对蓝光聚合物聚芴的薄膜形貌、载流子传输及器件效率的影响。聚芴薄膜中的β相的含量可以通过选用不同极性和沸点的溶剂进行调节,其中基于对二甲苯/1-氯萘=100:8(体积比)的混合溶剂旋涂成膜的β相的含量达到了26.9%,以此条件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同时实现了电流效率和色纯度的提高,最大电流效率达到了1.42cd A-1,对应的色坐标为(0.16,0.10),相对于基于氯苯和对二甲苯旋涂成膜的电致发光器件,电流效率分别提高了200%和120%。器件性能的改善主要归结于更多含量的β相,一方面拥有更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空穴和电子的传输更加平衡。因此这种方法在改善以芴结构单元为基础的聚合物的器件性能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在研究了不同极性、不同沸点的溶剂对PFO器件性能影响的基础之上,将这种混合溶剂应用到以芴结构单元为基础的单分子白光聚合物PF-DTBTA0.1中,同样实现了器件性能的增强,电流效率从3.87提高到了5.10cd A-1;考虑到此单分子白光器件的显色指数偏低,在此基础之上,将一种红色磷光小分子Ir-G2掺杂到PF-DTBTA0.1中,有效地拓宽了发射光谱,成功地使白光的显色指数从59提高到了86。2、表征了一系列含有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蓝色、绿色和红色荧光聚合物PPF-SO,PPF-SO-BT和PPF-SO-DHTBT。所有的聚合物都具有很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基于聚合物PPF-SO25,PPF-SO15-BT1和PPF-SO15-DHTBT1的电致发光器件,通过优化器件结构,最大电流效率分别达到了7.0,17.6和6.1cdA-1,对应的色坐标分别是(0.15,0.17),(0.37,0.56)和(0.62,0.36);同时,研究了蓝光聚合物PPF-SO作为光增益介质在光泵浦的ASE和DFB激光器件中的性能。PPF-SO聚合物显示了良好的ASE阈值稳定性,制备了DFB结构激光器,通过改变薄膜的厚度,可以实现467-487nm激光发射波长的调节,同时具有较低的阈值≥18nJ pulse-1。最后,通过调节PPF-SO25(B),PPF-SO15-BT1(G)和PPF-SO15-DHTBT1(R)的共混比例,制备了高效率的白光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当B:G:R=100:8:7(质量比)时,通过引入一层PFN作为电子注入层,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达到了9.8cdA-1和8.9lm W-1,这是文献报道的基于全荧光的白光聚合物发光二极管中性能最好的器件之一。同时具有接近4700K的相关色温和大于90的较高的显色指数。在电流密度为20到260mAcm-2的范围内,色坐标变化Δx,y≤0.02,0.01,显示了良好的光谱稳定性。因此,通过调节聚合物PPF-SO25,PPF-SO15-BT1和PPF-SO15-DHTBT1的共混比例和优化器件结构,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在一个白光器件中效率、显色指数和光谱稳定性叁者间的平衡。3、通过溶胶-凝胶的方法制备了ZnO薄膜并将其应用在结构为ITO/ZnO/PEIE/PF-3,7FSO10/MoO3/Al的倒置型蓝光聚合物发光二极管(IPLEDs)中,通过PEIE修饰ZnO界面及调节PEIE的厚度,最大电流效率和亮度分别达到了3.16cdA-1和8429cd m-2,实现了与传统型聚合物发光二极管(CPLEDs)相当的性能指标。PEIE良好的电子注入和空穴阻挡能力以及ITO/ZnO/PEIE界面对发光聚合物较弱的淬灭是器件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详细地探讨了不同厚度的PEIE对电流效率不同程度滚降的影响,主要是PEIE界面处的电荷积累对激子的淬灭造成的。其中当电流密度为300mA cm-2时, IPLEDs从最大电流效率下降了18%,而CPLEDs则下降了52%,IPLEDs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较好地实现了电流效率及其滚降间的平衡。另外,测试了CPLEDs和IPLEDs的寿命,IPLEDs表现出了更好的稳定性。但是器件寿命仍然比较差,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为以后制备稳定的高性能的白光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4-01)

载流子的传输平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机发光二极管在全色显示、背光源及固态照明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基于真空蒸镀技术的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相比,溶液加工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由于具有成本低、容易实现大面积制作等优势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器件在发光效率、稳定性等方面还未达到实用化的要求,仍需进一步的提高。另外,对于白光聚合物发光二极管,显色指数也是衡量白光器件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因此如何同时实现高效率和高显色指数的白光器件也是本论文所要研究的。本论文旨在通过对聚合物薄膜聚集态的调控、载流子的注入与传输的平衡调控以及不同器件结构的系统研究,为制备高性能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提供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新的思路。1、系统研究了氯苯、对二甲苯、1-氯萘叁种不同极性、不同沸点的溶剂对蓝光聚合物聚芴的薄膜形貌、载流子传输及器件效率的影响。聚芴薄膜中的β相的含量可以通过选用不同极性和沸点的溶剂进行调节,其中基于对二甲苯/1-氯萘=100:8(体积比)的混合溶剂旋涂成膜的β相的含量达到了26.9%,以此条件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同时实现了电流效率和色纯度的提高,最大电流效率达到了1.42cd A-1,对应的色坐标为(0.16,0.10),相对于基于氯苯和对二甲苯旋涂成膜的电致发光器件,电流效率分别提高了200%和120%。器件性能的改善主要归结于更多含量的β相,一方面拥有更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空穴和电子的传输更加平衡。因此这种方法在改善以芴结构单元为基础的聚合物的器件性能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在研究了不同极性、不同沸点的溶剂对PFO器件性能影响的基础之上,将这种混合溶剂应用到以芴结构单元为基础的单分子白光聚合物PF-DTBTA0.1中,同样实现了器件性能的增强,电流效率从3.87提高到了5.10cd A-1;考虑到此单分子白光器件的显色指数偏低,在此基础之上,将一种红色磷光小分子Ir-G2掺杂到PF-DTBTA0.1中,有效地拓宽了发射光谱,成功地使白光的显色指数从59提高到了86。2、表征了一系列含有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蓝色、绿色和红色荧光聚合物PPF-SO,PPF-SO-BT和PPF-SO-DHTBT。所有的聚合物都具有很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基于聚合物PPF-SO25,PPF-SO15-BT1和PPF-SO15-DHTBT1的电致发光器件,通过优化器件结构,最大电流效率分别达到了7.0,17.6和6.1cdA-1,对应的色坐标分别是(0.15,0.17),(0.37,0.56)和(0.62,0.36);同时,研究了蓝光聚合物PPF-SO作为光增益介质在光泵浦的ASE和DFB激光器件中的性能。PPF-SO聚合物显示了良好的ASE阈值稳定性,制备了DFB结构激光器,通过改变薄膜的厚度,可以实现467-487nm激光发射波长的调节,同时具有较低的阈值≥18nJ pulse-1。最后,通过调节PPF-SO25(B),PPF-SO15-BT1(G)和PPF-SO15-DHTBT1(R)的共混比例,制备了高效率的白光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当B:G:R=100:8:7(质量比)时,通过引入一层PFN作为电子注入层,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达到了9.8cdA-1和8.9lm W-1,这是文献报道的基于全荧光的白光聚合物发光二极管中性能最好的器件之一。同时具有接近4700K的相关色温和大于90的较高的显色指数。在电流密度为20到260mAcm-2的范围内,色坐标变化Δx,y≤0.02,0.01,显示了良好的光谱稳定性。因此,通过调节聚合物PPF-SO25,PPF-SO15-BT1和PPF-SO15-DHTBT1的共混比例和优化器件结构,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在一个白光器件中效率、显色指数和光谱稳定性叁者间的平衡。3、通过溶胶-凝胶的方法制备了ZnO薄膜并将其应用在结构为ITO/ZnO/PEIE/PF-3,7FSO10/MoO3/Al的倒置型蓝光聚合物发光二极管(IPLEDs)中,通过PEIE修饰ZnO界面及调节PEIE的厚度,最大电流效率和亮度分别达到了3.16cdA-1和8429cd m-2,实现了与传统型聚合物发光二极管(CPLEDs)相当的性能指标。PEIE良好的电子注入和空穴阻挡能力以及ITO/ZnO/PEIE界面对发光聚合物较弱的淬灭是器件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详细地探讨了不同厚度的PEIE对电流效率不同程度滚降的影响,主要是PEIE界面处的电荷积累对激子的淬灭造成的。其中当电流密度为300mA cm-2时, IPLEDs从最大电流效率下降了18%,而CPLEDs则下降了52%,IPLEDs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较好地实现了电流效率及其滚降间的平衡。另外,测试了CPLEDs和IPLEDs的寿命,IPLEDs表现出了更好的稳定性。但是器件寿命仍然比较差,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为以后制备稳定的高性能的白光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载流子的传输平衡论文参考文献

[1].余磊,何锐锋,杨伟,曹镛.平衡载流子的注入/传输实现高效聚合物发光二极管[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2014

[2].余磊.平衡载流子的注入与传输实现高性能聚合物发光二极管[D].华南理工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互补色白光器件(a)和叁基色白光器件...不同掺杂比例器件的(a)电流密度-电...多层有机发光(a)器件结构(b)能级...不同掺杂比例的PVK:NPB薄膜的AFM表面...1.2荧光、#光器件效率寿命表M2-13不同光强下的(a)参考和(b)...

标签:;  ;  ;  ;  ;  ;  ;  

载流子的传输平衡论文_余磊,何锐锋,杨伟,曹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