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生代艺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新生代,艺术,艺术家,艺术展,新潮,当代艺术,中原。
新生代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高云[1](2019)在《中原地区新生代艺术空间与多元文化的并置》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在经历变革的同时,催生了一批新生代艺术空间,它们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画廊或美术馆,它们与当代艺术重要特征之一"多元化"气质相投,作为当代艺术的载体更为包容,作为经营体更为灵活,与多元文化并置,充满朝气。以郑州为例,通过时间与地缘定位坐标,探讨中原地区新生代艺术空间的生存状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上)》期刊2019年03期)
范迪安,王友身[2](2018)在《关于“新生代”艺术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这个展览中的作品在艺术观念上具有非前卫性,在艺术样式上具有非纯语言探索特征,它们基本上最大限度地象征和体现了近两年中国文化发展的某种状态。虽然其他艺术家仍然进行着自己的艺术劳作,但终究有批作品贴切地触及并揭示了一段社会时间内的社会文化心理。这个展览中的大部分作品具备这样的(本文来源于《艺术当代》期刊2018年08期)
李茂丹[3](2016)在《浅析艾里克·费舍尔油画对中国“新生代”艺术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60年代,西方现代绘画从传统架上绘画转向综合媒介绘画,架上绘画似乎已经死亡,艺术家对冷漠、呆板的具象绘画艺术感到迷茫。直至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新表现主义""新写实主义""涂鸦艺术""具象表现主义"等艺术形式。在新艺术运动背景下,艾里克·费舍尔以其独特的绘画表现方式为世人所知。他从美国中产阶级生活入手,在创作中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他们生活中的隐私和禁忌。然而,艾里克·费舍尔使用的是具象的表现手法,画中人与人之间看似和谐,实则冷漠、虚伪,让观者产生疑问。艾里克·费舍尔的艺术为中国当代油画尤其是"新生代"油画创作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手法,他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20期)
Sunny[4](2016)在《新生代艺术大军》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春拍以来,70后、80后艺术家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价格一路飙高。由此,不少人断言70后、80后艺术家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主力,因为他们已占据了当代艺术主要的舞台。而真实情形究竟怎样:70后、80后有哪些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他们的群体特征和艺术意识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又有哪些具体的市场表现和特点?(本文来源于《航空港》期刊2016年02期)
Jenny,Zhang,Jeffrey,Ma[5](2015)在《纽约,新生代艺术名利场》一文中研究指出关注艺术品市场首先看哪里?引用《圣经》中的一句话,"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纽约,作为艺术品市场最大财富宝地之一,全世界的眼光都紧紧地盯在这里。2006年,在纽约阿莫瑞展现场,主办方规定了叁层准入规则,1000美元门票当地时间下午5点进入,500美元将晚半个小时,250美元只能7点钟进入。然而到5点的时候,中午就被邀请进入的大批藏家、艺(本文来源于《收藏.拍卖》期刊2015年11期)
朱国良[6](2013)在《第叁届维克多·平丘克基金会的“新生代艺术奖(Future Generation Art Prize)”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第叁届维克多平丘克基金会的"新生代艺术奖(Future Generation Art Prize)"在英国伦敦正式启动。"新生代艺术奖(Future Generation Art Prize)"是由维克多平丘克基金会在2009年设立的专项艺术家扶持资金,此奖项面向所有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艺术家,旨在加强对未来新生代年轻艺术家们的关注与支持,支持他们在艺术上的创作,为这些年轻艺术家们提供丰厚的资金支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工作环境。在此次的"新生代艺术(Future Generation Art Prize)"启动仪式上,(本文来源于《东方艺术》期刊2013年21期)
陈佳[7](2011)在《“新生代艺术”中的角色姿态与旁观姿态》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中国油画出现了全民瞩目的"新生代艺术"现象。这些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理念上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过程和所遭遇的失衡或偏执状态。(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1年05期)
田超群[8](2011)在《中国当代艺术之“新生代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代艺术”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它是继传统写实主义和西方现代艺术样式尝试之后的,中国当代新艺术的开端,标志着中国绘画趣味的转向。本文分析“新生代艺术”产生的原因并总结其意义,首先界定了“新生代艺术”的概念并分析其出现的具体历史和社会背景,阐述其产生的环境因素;其次介绍新生代艺术家的成长经历以及令“新生代艺术”得以整体出现的客观条件;分析代表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特点并归类,阐述其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1-05-09)
陈国俊[9](2009)在《浅析中国“新生代艺术”的演绎》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中国"新生代艺术"的回顾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中国的当代美术历经风雨近叁十年。20世纪80年代艺术可分前后两期,前期比较复杂,后期则以"新潮美术"为主,总的趋势是追求国际化,人们开始重视大观念,"新潮美术"在1985、1986年最盛,1987、1988年则相对消沉。1989年2月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中,行为(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09年11期)
刘烨楠[10](2009)在《中国新生代艺术的群体蜕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蜕变,其实是指新生代青年艺术家的探寻:只有当新生代艺术家经历了改变和进展,克服自身的问题和历史遗留给他们的问题,找到适合于自己发展的艺术道路,才能避免中国当代艺术重复另一轮的“老树开新花”。“五四青年文化运动”——“八五美术新潮”——“当今”近百年时间过去,青年们现在是否还是处在强烈求知至求证而不得获的境地?我们确实不能否认前两次思潮是中国现代时期思想解放整个过程中的一股强大力量,但是在艺术实践上,无论是‘五四'还是后来的‘八五'基本上是一面倒的西学东渐和拿来主义。在八五新潮的二十多年后,现在的新生代艺术青年们,他们的表现是否也是一样,或者他们有着不一样的艺术价值观?现在的艺术青年们所面临的既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新的问题。五四时期的年轻人们学习西方艺术是求学图强,85新潮时候的青年们学习西方现代艺术是求学图新,时代过往,轮到了这一代新生代,他们应该如何面对。本文中的新生代,指的是出生于上世纪70末或80后的艺术青年们,他们由于有着不同于父辈们的文化成长背景。这一完全不同的成长经历必然使这些年轻人和父辈们有不同的观念。他们在网络背景和世界文化下成长,学习的是西方体系的知识加本土传统文化。客观的说比前一代人更加容易被西方同化,所以他们往往以不同于前辈们的思维去理解、表现、演绎当代艺术,并将当代艺术表现为更加多元化的局面。因此,由此角度入手,试探讨他们与之前辈在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面的几个显着不同。并探讨中国新生代艺术群体在艺术价值观和艺术语言方面的“蜕变”。本文探讨的新生代的“蜕变”这一状况是中国当代艺术即时发生的,并普遍存在于中国艺术院校与年轻职业艺术群体中,他们的作品也可以在各双年展或博览会等画展上看到。虽然他们的作品现在还仍然不能获得主流艺术媒体的认可,也不能顺利进入艺术市场,处在不上不下的境地,没有归属感,但是他们艺术的生命力是值得翘首以待的。(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9-05-15)
新生代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这个展览中的作品在艺术观念上具有非前卫性,在艺术样式上具有非纯语言探索特征,它们基本上最大限度地象征和体现了近两年中国文化发展的某种状态。虽然其他艺术家仍然进行着自己的艺术劳作,但终究有批作品贴切地触及并揭示了一段社会时间内的社会文化心理。这个展览中的大部分作品具备这样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生代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1].高云.中原地区新生代艺术空间与多元文化的并置[J].美与时代(上).2019
[2].范迪安,王友身.关于“新生代”艺术展[J].艺术当代.2018
[3].李茂丹.浅析艾里克·费舍尔油画对中国“新生代”艺术的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16
[4].Sunny.新生代艺术大军[J].航空港.2016
[5].Jenny,Zhang,Jeffrey,Ma.纽约,新生代艺术名利场[J].收藏.拍卖.2015
[6].朱国良.第叁届维克多·平丘克基金会的“新生代艺术奖(FutureGenerationArtPrize)”启动[J].东方艺术.2013
[7].陈佳.“新生代艺术”中的角色姿态与旁观姿态[J].美术教育研究.2011
[8].田超群.中国当代艺术之“新生代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9].陈国俊.浅析中国“新生代艺术”的演绎[J].美术大观.2009
[10].刘烨楠.中国新生代艺术的群体蜕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