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变应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方程,合金,动态,结晶,曲线,神经网络。
流变应力论文文献综述
李腾,吴晓东,唐彬袁,韩松,罗锐[1](2019)在《HG700汽车大梁钢的热变形行为及流变应力本构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 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HG700汽车大梁钢进行单道次压缩试验,研究了其在变形温度950~1 150℃和应变速率0.01~5.00s~(-1)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行为;根据真应力-真应变曲线,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该钢的流变应力本构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高应变速率(1.00,5.00s~(-1))下,HG700汽车大梁钢的动态软化行为以动态回复为主,而在低应变速率(0.01,0.10s~(-1))下,HG700汽车大梁钢发生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变形温度的升高及应变速率的降低均会促进流变应力的降低,且会促进应力更早达到峰值;由构建的以变形温度、应变速率、真应变为变量的流变应力本构模型得到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该模型可准确地预测HG700汽车大梁钢的流变应力。(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19年12期)
潘光永,骆竹梅,林春蕾[2](2019)在《铸态GCr15SiMn轴承钢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Gleeb-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对铸态GCr15SiMn轴承钢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1 223~1 423K)和应变速率(0.1~10.0s~(-1))对流变应力的影响,观察了显微组织;采用基于TEGART和SELLARS等提出的Arrhenius方程,通过试验数据的拟合建立了试验钢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变形时,试验钢的流变曲线均呈现出动态再结晶软化特征,提高变形温度或降低应变速率均可降低其流变应力;在应变速率1.0s~(-1)条件下,升高变形温度会促进试验钢的动态再结晶,同时也使晶粒长大粗化;在变形温度1 423K、应变速率0.1~1.0s~(-1)条件下,应变速率越大,动态再结晶晶粒越细;由建立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预测得到的峰值应力与试验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393%,说明本构方程较准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柏阳,吴玉程,罗志勇,汪伟[3](2019)在《基于Arrhenius方程和BP神经网络的2024Al/Al_(18)B_4O_(33)w复合材料热变形流变应力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350~500℃和应变速率0.01~10 s~(-1)条件下对2024Al/Al_(18)B_4O_(33)w复合材料进行等温压缩实验。分析复合材料流变应力曲线,基于应变补偿型Arrhenius方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预测其流变应力,通过数据误差分析评估两种模型的精度。通过BP神经网络预测的流变应力数据,建立基于动态材料模型的热加工图,并结合微观组织验证热加工图的准确性。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较应变补偿型Arrhenius方程更能准确地预测2024Al/Al_(18)B_4O_(33)w复合材料的流变应力。热加工图预测复合材料热变形合适的工艺参数区域为440~500℃,0.01~0.13 s~(-1)。(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原凌云[4](2019)在《超高压气瓶钢34CrMo4H热压缩流变应力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机试验研究了34CrMo4H钢在900~1 200℃、应变速率0.1~10s~(-1)时的高温热压缩行为,分析了热压缩变形时材料的流变应力与变形温度、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该钢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结果表明,34CrMo4H钢在热压缩时流变应力随形变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应变速率小于0.1 s~(-1)时,该钢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特征。34CrMo4H级钢的变形激活能为395.45kJ/mol。(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19年04期)
董兆宇,柏国伟,傅定发[5](2019)在《初始组织对Al-Cu-Mg-Zr合金热变形流变应力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工业生产,对Al-Cu-Mg-Zr合金进行了空冷、水淬和炉冷3种典型的热处理,以得到不同的初始组织。然后对不同初始组织的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实验,实验温度为300~450℃,应变速率为0. 01~10 s~(-1)。结果发现:流变应力随着应变量的增加迅速达到峰值随后软化,最后应力趋于平稳;在3种不同热处理方式中,水淬的峰值应力和动态软化率最大,炉冷的峰值应力和动态软化率最小。通过构建双曲正弦模型,很好地描述了合金流变应力行为。空冷、水淬和炉冷的变形激活能Q值分别为180. 45,298. 92和161. 45 k J·mol~(-1)。(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任书杰,罗飞,田野,刘大博,王克鲁[6](2019)在《A100超高强度钢的流变应力曲线修正与唯象本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对A100超高强度钢进行热压缩实验,获得了在变形温度为850~1200℃,应变速率为0.001~10s~(-1)以及变形程度为60%条件下的流变应力曲线,分析热压缩过程中摩擦和温升效应对流变应力的影响,修正了流变应力曲线;并在Arrhenius双曲正弦函数方程的基础上引入应变量参数构建了基于应变量耦合的唯象本构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增加,摩擦和温升效应对流变应力的影响逐渐显着;所建立的本构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绝对平均相对误差为4.902%,相关系数为0.99,能够用于准确预测不同应变下的流变应力。(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陈霄[7](2019)在《强剪应力下的红细胞流变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永久性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发展与应用,血液的机械损伤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其中溶血和血栓是两大主要的血液相容性问题,而流场中远超生理条件的强剪应力则被认为是导致血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对于溶血来说,剪应力会导致红细胞膜的损伤及破裂,释放红细胞内液,造成生理紊乱,而对于血栓来说,剪应力和溶血的发生会影响血小板的激活过程。因此,研究强剪应力下红细胞的流变响应,分析红细胞的剪切损伤机制,对植入式医疗器械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当前红细胞剪切溶血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从微观细胞尺度研究红细胞剪切流变的目标。本文基于平行平板通道搭建了可视化的红细胞剪切流变实验系统,实现了 0~1300 Pa的细胞应力加载,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红细胞剪切损伤机制的分析。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离焦显微技术,对红细胞的流变过程进行了量化及3D形态的重建。采用基于应变的红细胞流变理论模型,分析了红细胞的剪切流变响应,提出了变参数的改进模型。根据改进后的模型估算了红细胞的应变发生阈值、溶血阈值和响应特征时间等参数,并比较分析了本文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红细胞剪切流变系统的搭建。根据红细胞剪切损伤规律研究的目标,搭建可视化的红细胞剪切流变实验系统。确定各实验参数,并通过流场的计算,对实验系统的有效性及可靠性进行分析。该实验系统可实现细胞大范围强剪应力的加载,研究变量可控,能够准确反映红细胞的剪切流变响应。(2)红细胞的剪切流变实验。配制高粘度、等渗的红细胞缓冲液,进行红细胞的强剪切流变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对红细胞的剪切损伤机制进行分析,获得了动、静态剪应力对红细胞溶血损伤过程的作用分析。(3)红细胞流变参数的量化。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红细胞的2D图像进行增强、去噪、细胞识别、追踪、几何特征测量和运动速度计算,实现红细胞流变参数的量化。根据相位差成像原理,采用离焦显微技术进行红细胞3D形态的重建,实现红细胞形态的完全量化。根据量化结果,获得了红细胞形变参数与流场应力的关系。(4)红细胞剪切流变响应的理论计算。采用基于应变的红细胞流变模型,对红细胞的剪切流变响应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本研究的实验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校验和改进,并进行膜应变、膜张力、应变发生阈值、溶血发生阈值和细胞响应特征时间的估算,并将结果与其它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变参数的红细胞剪切流变改进模型,获得了短时间尺度、强剪应力下的红细胞剪切流变规律。(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5-06)
陈贵清,傅高升,王军德,程超增[8](2019)在《3003铝合金热变形流变应力及动态再结晶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变形温度为300~500℃,应变速率为0.01~10.0s~(-1)的条件下,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3003铝合金进行高温等温压缩实验。结果表明,该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峰值流变应力可用双曲正弦本构方程来描述,由本构方程计算获得模型的流变应力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7%范围以内。根据热力学不可逆原理确定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建立动态再结晶开始时间与变形温度关系的RTT(Recrystallization Start Time)图,研究表明:动态再结晶开始时间随着应变速率的减小与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由流变应力曲线计算动态再结晶体积比例,其大小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减小而增大,并获得3003铝合金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数学模型。(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叶丽燕,翟月雯,周乐育,芦建邦,蒋鹏[9](2019)在《25Cr2Ni4MoV钢高温变形流变应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大型低压整体转子材料为25Cr2Ni4MoV钢,采用Gleeble-1500实验机对25Cr2Ni4MoV钢进行热模拟压缩实验,获得变形温度为900,1000,1100,1150,1200和1250℃,应变速率为0. 001,0. 005,0. 01,0. 05,0. 1和0. 5 s~(-1),压缩变形量为60%条件下的25Cr2Ni4MoV钢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相同时,随着应变速率增加,峰值应力增加;应变速率相同时,随着温度增加,峰值应力降低。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高温流动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单峰型动态再结晶应力-应变曲线特征。采用Arrhenius双曲正弦模型拟合25Cr2Ni4MoV钢真应力-应变曲线,确定热变形激活能,建立25Cr2Ni4MoV钢高温本构模型。本文研究成果为超大型整体低压转子锻件数值模拟和工艺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李建伟,刘浏,邹宗树[10](2019)在《TiAl合金高温流变行为及流动应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TiAl合金的热变形行为,掌握其热加工特性,采用Gleeble-1500试验机对TiAl合金在温度为1 050~1 200℃、应变速率为0. 001~1 s-1条件下的高温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上述变形条件范围内的流变行为数据,建立了适于TiAl合金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TiAl合金的流变行为对变形速率和温度敏感,在热压缩过程中TiAl合金的流动应力呈现出加工硬化和流变软化的特征。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观测发现,软化机制主要是先在晶界位置发生动态再结晶,然后再结晶向晶内扩展。通过计算,TiAl合金的变形激活能为360 k J/mol。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出了TiAl合金的流动应力模型,基于此模型绘制的流变曲线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误差小于±5%,能够对TiAl合金高温流变行为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本文来源于《钛工业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流变应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Gleeb-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对铸态GCr15SiMn轴承钢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1 223~1 423K)和应变速率(0.1~10.0s~(-1))对流变应力的影响,观察了显微组织;采用基于TEGART和SELLARS等提出的Arrhenius方程,通过试验数据的拟合建立了试验钢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变形时,试验钢的流变曲线均呈现出动态再结晶软化特征,提高变形温度或降低应变速率均可降低其流变应力;在应变速率1.0s~(-1)条件下,升高变形温度会促进试验钢的动态再结晶,同时也使晶粒长大粗化;在变形温度1 423K、应变速率0.1~1.0s~(-1)条件下,应变速率越大,动态再结晶晶粒越细;由建立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预测得到的峰值应力与试验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393%,说明本构方程较准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变应力论文参考文献
[1].李腾,吴晓东,唐彬袁,韩松,罗锐.HG700汽车大梁钢的热变形行为及流变应力本构模型的建立[J].机械工程材料.2019
[2].潘光永,骆竹梅,林春蕾.铸态GCr15SiMn轴承钢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J].机械工程材料.2019
[3].柏阳,吴玉程,罗志勇,汪伟.基于Arrhenius方程和BP神经网络的2024Al/Al_(18)B_4O_(33)w复合材料热变形流变应力预测[J].锻压技术.2019
[4].原凌云.超高压气瓶钢34CrMo4H热压缩流变应力行为[J].特殊钢.2019
[5].董兆宇,柏国伟,傅定发.初始组织对Al-Cu-Mg-Zr合金热变形流变应力行为的影响[J].锻压技术.2019
[6].任书杰,罗飞,田野,刘大博,王克鲁.A100超高强度钢的流变应力曲线修正与唯象本构关系[J].材料工程.2019
[7].陈霄.强剪应力下的红细胞流变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9
[8].陈贵清,傅高升,王军德,程超增.3003铝合金热变形流变应力及动态再结晶模型[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9].叶丽燕,翟月雯,周乐育,芦建邦,蒋鹏.25Cr2Ni4MoV钢高温变形流变应力模型[J].锻压技术.2019
[10].李建伟,刘浏,邹宗树.TiAl合金高温流变行为及流动应力模型[J].钛工业进展.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