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凯迪亚俯冲带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空间分布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卡斯凯迪亚俯冲带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空间分布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论文摘要

<正>卡斯凯迪亚俯冲带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地震高危区,沿俯冲走向上构造差异显著,大地震间隔为几百年,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有地震纪录以来唯一没有发生过大震级地震的俯冲带。卡斯凯迪亚俯冲带深部目前处于闭锁状态,俯冲推力被锁定在海岸带以外,应力在上覆板片内逐渐积累,是目前北美洲西北部巨型逆冲地震威胁最大的区域。这一人口密集区未来是否潜在大震发育、板片闭锁状态以及大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国内会议

作者: 于传海,徐敏,施小斌

来源: 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2019-10-27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海洋学,地质学

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分类号: P738.4

DOI: 10.26914/c.cnkihy.2019.064272

页码: 34

总页数: 1

文件大小: 898k

下载量: 2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J]. 地球科学 2019(12)
  • [2].俯冲带热结构的动力学模型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06)
  • [3].日本俯冲带地震发生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7)
  • [4].俯冲带断层粘滑运动机制数值模拟研究——以日本俯冲带为例[J]. 国际地震动态 2013(11)
  • [5].大洋板块俯冲带角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12(01)
  • [6].利用洋底地震资料估算进入马里亚纳俯冲带的水通量[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8(06)
  • [7].阿留申俯冲带几何学特征及运动学成因模式[J]. 地质论评 2018(03)
  • [8].俯冲带浅部以碳酸岩质流体形式活动的碳[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02)
  • [9].南海北缘中生代古俯冲带位置探讨[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10].俯冲带变质过程中的含碳流体[J]. 岩石学报 2019(01)
  • [11].南美俯冲带几何特征与动力学意义[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1)
  • [12].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现今非均匀应力场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2)
  • [13].地学棱镜实施计划:裂谷与俯冲带边缘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中)[J]. 国际地震动态 2014(11)
  • [14].大地震多发于俯冲带和洋底断裂带的交叠区[J]. 国际地震动态 2013(02)
  • [15].俯冲带形成机制的可检验假说和检验方案[J]. 地学前缘 2018(06)
  • [16].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会前讲座及大会报告[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9(02)
  • [17].俯冲带板间地震活动的热-力学特征[J]. 海洋与湖沼 2017(06)
  • [18].千岛-勘察加俯冲带俯冲特征的空间差异性及成因的初步探讨[J]. 海洋科学 2018(08)
  • [19].地学棱镜实施计划:裂谷与俯冲带边缘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上)[J]. 国际地震动态 2014(10)
  • [20].钙钛矿蠕变对俯冲带震源深度极限的约束[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10)
  • [21].俯冲带岩浆作用与大陆地壳生长[J]. 地球科学 2019(04)
  • [22].日本俯冲带地区典型强震数据的初步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 2017(08)
  • [23].应用小波变换确定琉球俯冲带的深部特征[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0(10)
  • [24].俯冲带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与启示[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9(05)
  • [25].俯冲带地震动特征及其衰减规律探讨[J]. 地球物理学报 2017(05)
  • [26].从洋中脊到俯冲带的快速转换[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7(01)
  • [27].南海东部马尼拉俯冲带的地壳结构和俯冲过程[J]. 地学前缘 2017(04)
  • [28].Nature文章称俯冲带将巨量的水带入地球内部[J]. 国际地震动态 2019(02)
  • [29].全球俯冲带大洋钻探进展与启示[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12)
  • [30].大洋俯冲带变质作用、流体行为与岩浆作用[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1)
卡斯凯迪亚俯冲带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空间分布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