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逆流萃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逆流,甲基丙烯酸,沥青,溶剂,泰勒,油砂,渣油。
逆流萃取论文文献综述
贺楚华,阳鹏飞,刘慧君,王延飞,杜可杰[1](2019)在《Aspen Plus应用于逆流萃取模拟实验教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逆流萃取模拟实验中,先运用Aspen Plu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再对操作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将实验操作与理论计算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计算能力。(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19年07期)
杨楠楠,王强,邓桂春,臧树良[2](2018)在《咪唑低温共熔四丁基溴化铵多级逆流萃取脱硫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咪唑及其衍生物和四丁基溴化铵(Bu_4NBr)为原料,通过低温共熔合成3种低共熔溶剂(DESs),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DESs对模拟油品中二苯并噻吩的萃取性能。采用正交试验法详细考察了萃取温度、原料配比、油剂体积比、萃取时间和搅拌速率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优萃取条件。分别计算出3种DESs多级逆流萃取脱硫的理论级数,在最优条件下进行多级反应,计算DESs的多级萃取脱硫率。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T为20℃、咪唑与Bu_4NBr的物质的量之比X=0.6、油剂体积比为6、萃取时间t=30min、搅拌速率为600r/min的条件下,此种DES对二苯并噻吩的一次脱硫率达到89.2%,采用叁级逆流萃取脱硫后,脱硫率达到98.08%。(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12期)
陈敏旋[3](2018)在《连续逆流泰勒涡流萃取柱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核工业后处理要求和应用于该领域的叁大萃取器-混合澄清槽、脉冲萃取柱、离心萃取器(环隙式)的优缺点,我们研制了具有无需频繁分相操作、停留时间短、存留液量小、传质效率高等特点的连续逆流泰勒涡流萃取柱。本文分别以红色饱和加氢煤油(含0.73 mol/L HNO_3的30 vol.%TBP-煤油)和无色去离子水(无色去离子水)作为分散相和连续相,在流比为1.0的条件下,探究通量、转速、环隙宽度、连续相粘度(通量、转速)等因素对传统光滑型连续逆流泰勒涡流萃取柱的水力学(传质)行为影响,并进一步设计和研究了两种新型连续逆流泰勒涡流萃取柱-螺旋型和平行盘型连续逆流泰勒涡流萃取柱。研究结果表明:(1)固定通量,转速提高,流体流型先后经历了无序液滴流、带状液滴流(泰勒涡流)和全液滴流(液泛),有机相存留分数也随之增加,且随通量的增加,出现带状液滴流和全液滴流(液泛)的转速(简称转折点)都在降低,带状液滴流区间也在减小。(2)环隙宽度增大,带状液滴流转折点基本未发生变化,而全液滴流(液泛)转折点却在增大。水相(连续相)粘度的增大,带状液滴流转折点和全液滴流(液泛)转折点都在降低。此外内转轴表面的润湿性从亲水性变成亲油性时,带状液滴流转折点、全液滴流(液泛)转折点都在增大(3)螺旋型内转轴促进带状液滴流在低转速下产生,可实现与传统光滑型转轴一样的99%反萃效率,但可多反萃取25-30%的量。在流比(O/A)为3.0时,等板高度(HETS)为5.0 cm。(4)平均直径26 mm平行盘型内转轴促进带状液滴流在略低转速下产生,可实现与传统光滑型转轴一样的99%反萃效率,但可多反萃取40-43%的量,在流比(O/A)为1.0时,等板高度(HETS)为6.25 cm。本论文通过实验确定了连续逆流泰勒涡流萃取柱的水力学规律,观察到了叁种流型-无序液滴流、带状液滴流(泰勒涡流)和全液滴流(液泛),研发的螺旋型和平行盘型连续逆流泰勒涡流萃取柱被证明较传统光滑型连续逆流泰勒涡流萃取柱有更高的处理通量和传质效率,从而为核工业后处理萃取器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王晓中[4](2017)在《高速逆流色谱与液相微萃取方法在乌头类生物碱分离及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乌头类生物碱是毛莨科乌头属植物的主要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强心等药理作用,同时也是毒性成分。因此,该类药材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炮制和检验,否则极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事件的发生。为保证上述药材及其制剂药用安全性,需要完善的检测方法作为保障,而检测方法的建立也需要高纯度的乌头类生物碱标准品作为前提条件。本论文首先对乌头类生物碱标准品的分离纯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包括中药材、中成药、血浆及尿液在内的不同基质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乌头属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控制、乌头类生物碱毒理学、法医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新的检测方法。首先研究了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同时分离附子中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叁种主要单酯型生物碱的方法。使用制附子乙醇粗提物作为分离样品,考察了不同的溶剂体系、主机转速、流动相流速对分离结果的影响。最终选用氯仿-甲醇-正丁醇-HCl水溶液(4:1:1:5,v/v)的四元溶剂体系,主机转速800 rpm,流动相流速4.0 m L/min。在此条件下,叁种乌头类生物碱在200min内全部基线分离,得到的叁个化合物纯度分别为98.2%、98.0%、98.8%。该分离方法具有样品回收率高、制备量大、节省溶剂、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为本文后续乌头碱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标准物质。针对于中药材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检测,本文建立了离子液体双水相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附子中六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附子样品经离子液体水溶液超声提取后,加入无机盐形成双水相系统,乌头类生物碱被富集到上层离子液体相中,直接注入高效液相检测。通过考察不同的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离子液体用量、无机盐用量、pH值、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确立了最佳提取条件。在此条件下方法的加样回收率范围为80.37~107.18%,RSD值范围为2.13~4.87%。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消耗的试剂和样品量少,耗时短,灵敏度高的优点。鉴于离子液体双水相在乌头类生物碱提取方面的优异性能,本论文还研究了利用离子液体双水相结合有机溶剂反萃取和非有机溶剂反萃取制备乌头类生物碱提取物的方法。考察了氯仿、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己烷四种有机溶剂对离子液体相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反萃取率。结果显示,除去正己烷之外的叁种有机溶剂的反向萃取率都比较高,一次萃取率在75%以上;非有机溶剂反萃取的方法是通过原位置换反应使亲水型离子液体转化为疏水型离子液体,利用含酸水溶液反向萃取离子液体中乌头类生物碱,虽然过程比较复杂,但具有反萃取过程中不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的优点。针对常用中成药小活络丸中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含量低、基质复杂的特点,本论文研究设计了气体辅助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和离子液体均匀液液微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小活络丸中叁种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通过考察离子液体的种类及用量、pH值、充气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确立气体辅助离子液体微萃取方法的最佳条件。同时,通过考察置换剂的种类及用量、离子液体用量、pH值对萃取率的影响确立离子液体均匀液液微萃取方法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两种方法的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5.83~94.44%和81.67~93.06%。气体辅助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方法拥有更好的回收率且离子液体用量更少。利用该方法结合高效液相检测了不同厂家生产的小活络丸中叁种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显示,叁个厂家生产的小活络丸中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有一定差别,但总量都比较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论文还对生物样品,包括血浆与尿液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血浆样品黏度大,蛋白质、脂肪等干扰物质多的特点,本文建立了基质固相分散-涡旋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浆中六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通过考察固相分散剂、洗脱剂、萃取剂、盐浓度、pH值等因素对回收率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实验条件。在此条件下六种乌头类生物碱的加样回收率范围为73.81~101.82%,RSD值范围为2.35~6.56%。该方法能有效去除血浆中干扰基质对目标分析物的影响,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血浆中痕量乌头类生物碱的检测。针对尿液样品黏度低、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的特点,本文建立了泡腾辅助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磁性纳米粒子吸附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尿液中多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本方法将冰醋酸与微量离子液体及纳米Fe_3O_4低温下凝结成冰片,加入到溶有Na2CO3的尿液中,生成的CO2使离子液体分散的同时增加目标分析物与离子液体的接触面积。泡腾结束后利用外部磁铁分离吸附在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表面的离子液体。通过考察泡腾剂的组成、离子液体的种类及用量、磁性纳米Fe_3O_4用量、解吸剂等多种因素对回收率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实验条件。在此条件下六种乌头类生物碱的加样回收率范围为81.11~106.67%,RSD值范围为2.70~6.49%,表明方法的加样回收率良好,可以应用于尿样中痕量乌头类生物碱的检测。综上,本论文首先研究了快捷高效的制备乌头类生物碱标准品的方法;其次针对不同的样品特点研究设计了多种液相微萃取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不同基质的药物及生物样品中乌头类生物碱的绿色分析方法,同时为中药药效物质的分析检测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涂政伟[5](2017)在《加拿大油砂沥青减压渣油梯级分离逆流萃取工艺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梯级分离技术为我校国家重质油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溶剂脱沥青技术,在继承传统溶剂脱沥青技术高液收,低运行成本的优势同时,利用超临界状态下溶剂性质随萃取体系温度、压力显着变化的特点,相较传统溶剂脱沥青工艺,能够大幅提高传质效率,灵活控制产物质量,降低溶剂回收功耗。本论文以加拿大油砂沥青减压渣油为原料,正戊烷为溶剂,在自行设计的逆流萃取塔上进行溶剂脱沥青实验,详细考察了流动形式,温度,压力,温差,剂油比对脱沥青油和脱油沥青性质与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体系温度为160°C,压力为5 MPa的情况下,采取逆流萃取的流动形式,可以在较低剂油比2.5下获得与原有工艺剂油比为4.0时相近的脱沥青油收率与性质,显着降低了剂油比与回收能耗。在最佳操作条件:压力5 MPa,塔顶温度170°C,塔底温度150°C,剂油比2.5,主副溶剂比2.25:0.25下,脱沥青油收率为64.2 wt%,其中残炭脱除率为47.9wt%,金属镍脱除率为76.95 wt%,金属钒脱除率为79.51 wt%,硫脱除率为47.12wt%,氮脱除率为55.81 wt%。使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本实验进行模拟,进料使用模拟蒸馏数据输入得到虚拟组分,热力学方法选择PSRK。模拟结果表明,脱沥青油及脱油沥青产物收率的模拟值与实际值误差最大不超过6.1 wt%,较为良好的反映了整个过程的实际生产情况,同时根据现有模拟能耗分析得到,影响工艺能耗高低的关键是剂油比的选择,并对2.5,3.5,5.0,8.0四种剂油比进行收率与能耗的关系分析,可以作为实际生产中经济性判断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王运芬,刘胜[6](2016)在《甲基丙烯酸溶液二级逆流萃取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甲基丙烯酸水溶液二级逆流萃取过程进行研究,与实际生产装置的工艺参数对比,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准确、可靠。进一步对甲基丙烯酸水溶液的萃取剂、萃取温度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针对该特定工艺物料,最佳萃取溶剂为庚烷,最佳萃取温度为50℃,对实际生产优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6年S2期)
刘慧,陈葵,朱家文,应喜平,杨生武[7](2016)在《可利霉素的叁级逆流萃取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杂质依据极性的不同可分为强极性、中等极性和弱极性3类,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有显着差异。本研究应用叁级逆流离心萃取技术纯化可利霉素,考察洗涤条件对不同杂质的去除情况。结果显示,洗涤步骤对3类杂质均有去除效果,但对较强极性杂质的去除更有效。优化洗涤条件,以1%磷酸二氢钠溶液作为洗涤液,在20℃、水酯相比1∶1.5、离心萃取器相对离心力为74×g时,总杂质分离效果较好。除杂率大于50%,较传统的错流萃取工艺提高15%。(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方杰,李庆忠,吴东新[8](2016)在《连续逆流萃取设备流场的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逆流提取设备因其成本低、效率高、可连续作业的特点近年来在中药提取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关键部分提取节仍然存在着浮料以及沉料的问题,文章对物料进行运动学分析,再利用FLUENT软件对某公司螺旋式连续逆流提取设备流场进行仿真分析,获得物料在流体中的流速流向数据及其分布情况,其与实验数据一致性较高。结合运动学分析与仿真结果,使用UG软件设计了扰流板及其固定结构,通过对优化前后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优化后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浮料以及沉料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轻工机械》期刊2016年03期)
雷华平,叶掌文,李昔卫,葛发欢,史庆龙[9](2015)在《山茶油的超临界CO_2逆流萃取脱酸脱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新的山茶油脱酸脱臭方法。采用超临界CO2逆流萃取对山茶毛油进行脱酸脱臭处理。结果显示,最佳的脱酸脱臭工艺条件为:进料位置为萃取柱Ⅳ段底部,萃取压力18.5 MPa,萃取柱Ⅰ、Ⅱ、Ⅲ、Ⅳ段温度分别为35、50、65、80℃,CO2流速15 L/h,分离釜压力5 MPa,分离釜温度40℃。通过1次逆流萃取,山茶油的酸值降低28.96%,臭味显着降低。山茶油的超临界CO2逆流萃取脱酸脱臭效果显着,工艺简单,并能保护其活性成分不被破坏,保持山茶油的天然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5年10期)
孙海龙[10](2015)在《逆流萃取串级试验自动化作业装置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萃取试验是核工业中常用的重要试验之一,该试验中会用到一些具有一定放射性或腐蚀性的试剂。为了避免这些试剂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伤害,通常将其置于手套箱内进行。萃取试验操作繁杂,重复性强,持续时间长,且具有连续性要求。如果完全由人工完成这一系列复杂连续的试验操作,一方面手套箱内作业强度较大,另一方面长时间试验会导致注意力下降,误操作率会增加,当试验级数较多时,人工试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本课题面向手套箱内作业的自动化需求,开展相关技术攻关。研制一套可在手套箱内进行萃取试验的自动化装备,以代替繁重的人工试验作业。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逆流萃取串级试验自动化操作模式的研究。自动化操作模式是整个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实验操作的效率和可行性。首先对手工作业进行深入了解,分析试验工艺流程,然后对手工作业任务进行分解规划,把作业流程分解成几个独立的操作,并对各个操作部分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可行性方案,并进行合理地布局,设计各个子系统,使之可以进行自动化操作,实现手工作业向自动化作业的转化,提高操作效率。(2)双机协调直角坐标机器人运动建模与轨迹规划研究。双直角坐标机器人在整个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两个机械手需要单独完成试管的取放、平移等操作,还要配合完成试管的旋盖、轴向对准等动作。基于这些需求,需要对直角坐标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建模,分析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轨迹规划,然后运用ADAMS进行运动仿真,并运用ANSYS对横梁进行有限元分析。(3)试验工艺流程的建模研究。逆流萃取串级试验操作过程复杂,在实际操作时容易出现错误操作,影响试验进程。所以需要对试验工艺流程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际的操作技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通过对实际的操作步骤进行参数化描述,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模型,实现自动控制的目的。(4)自动化作业装置样机设计研究。基于上述研究工作,对样机机械系统、控制系统和视觉系统进行初步设计,基本实现逆流萃取串级试验自动化作业。(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6-01)
逆流萃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咪唑及其衍生物和四丁基溴化铵(Bu_4NBr)为原料,通过低温共熔合成3种低共熔溶剂(DESs),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DESs对模拟油品中二苯并噻吩的萃取性能。采用正交试验法详细考察了萃取温度、原料配比、油剂体积比、萃取时间和搅拌速率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优萃取条件。分别计算出3种DESs多级逆流萃取脱硫的理论级数,在最优条件下进行多级反应,计算DESs的多级萃取脱硫率。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T为20℃、咪唑与Bu_4NBr的物质的量之比X=0.6、油剂体积比为6、萃取时间t=30min、搅拌速率为600r/min的条件下,此种DES对二苯并噻吩的一次脱硫率达到89.2%,采用叁级逆流萃取脱硫后,脱硫率达到98.0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逆流萃取论文参考文献
[1].贺楚华,阳鹏飞,刘慧君,王延飞,杜可杰.AspenPlus应用于逆流萃取模拟实验教学探索[J].化工时刊.2019
[2].杨楠楠,王强,邓桂春,臧树良.咪唑低温共熔四丁基溴化铵多级逆流萃取脱硫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8
[3].陈敏旋.连续逆流泰勒涡流萃取柱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4].王晓中.高速逆流色谱与液相微萃取方法在乌头类生物碱分离及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7
[5].涂政伟.加拿大油砂沥青减压渣油梯级分离逆流萃取工艺基础[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
[6].王运芬,刘胜.甲基丙烯酸溶液二级逆流萃取模拟研究[J].应用化工.2016
[7].刘慧,陈葵,朱家文,应喜平,杨生武.可利霉素的叁级逆流萃取纯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6
[8].方杰,李庆忠,吴东新.连续逆流萃取设备流场的仿真分析[J].轻工机械.2016
[9].雷华平,叶掌文,李昔卫,葛发欢,史庆龙.山茶油的超临界CO_2逆流萃取脱酸脱臭研究[J].中国油脂.2015
[10].孙海龙.逆流萃取串级试验自动化作业装置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