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及穗部性状论文-张宇

产量及穗部性状论文-张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量及穗部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玉米,种植方式,密度,品质

产量及穗部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张宇[1](2019)在《不同平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叶部性状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黑龙江省南部玉米栽培技术,挖掘玉米增产潜力,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主区为8种种植方式,副区为5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平作方式中宽窄行A8处理(55 cm+75 cm)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垄作相比提高4.34%。随密度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低密度B1(5、250万株·hm~(-2))、B2(6.375万株·hm~(-2))之间差异不显着,但极显着高于其他密度处理。在各生育期内均提高玉米叶面积的平作方式为A8(55 cm+75 cm)和A7(45 cm+85 cm),喇叭口期提高6.23%和4.16%,抽丝期提高2.95%和2.17%,乳熟期提高2.84%和1.13%;不同密度下,高密度(7.500万株·hm~(-2))B3和B4(8.625万株·hm~(-2))处理明显提高玉米叶面积。玉米籽粒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与对照垄作相比分别提高A6(85 cm)1.14%、A4(65 cm)2.27%和A7(45 cm+85 cm)0.42%,差异不显着。不同密度下,除淀粉含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外,蛋白质、脂肪含量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较小。种植方式和密度改变对玉米叶片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存在显着的影响。在宽窄行种植方式下辅以适宜的较高密度(8.625万株·hm~(-2))种植,玉米单株绿色叶面积提高较快,叶面积指数(LAI)明显高于等行距种植产量显着增加的同时对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也没有显着影响,因此推荐为黑龙江省中南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陈盈,张满利,于广星,宫殿凯,刘宪平[2](2019)在《比空栽培下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比空栽培是一种充分利用作物边行优势的栽培形式。以辽粳212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比空栽培不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穗部结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比空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与常规等行距栽培相比,相同移栽密度处理(T2)或增大移栽密度处理(T1)产量提高0.07~0.40 t/hm~2,但差异不显着;比空栽培有利于提高水稻单株分蘖能力,并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T1和T2处理还提高了穗中下部二次枝梗的结实率。因此,比空栽培具有提高水稻产量的潜力,但需充分考虑环境气候、光照条件以及种植模式、品种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9年05期)

陈书强[3](2019)在《施氮量和比例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施氮量和比例对寒地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和穗部性状的影响,利用多蘖小穗型品种空育131和少蘖大穗型品种超级稻龙粳21,设置3个用氮水平及4个基蘖肥与穗粒肥用氮比例,研究了氮肥运用对水稻产量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蘖小穗型品种空育131在氮肥115kg·hm-2水平下,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8∶2的处理产量最高;而少蘖大穗型品种龙粳21在氮肥138kg·hm-2水平下,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7∶3的处理产量最高。空育131获高产的原因是群体穗数增多,群体颖花量增加,进而产量增加;龙粳21获高产的原因是每穗粒数增加,从而使群体颖花量增加,产量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穗粒肥施用比例增多而升高。增加施氮量使穗长增加,每穗颖花数和受精颖花数增多,单穗重、着粒密度和经济系数增大。生育后期穗粒肥适宜比例将使少蘖大穗型品种的群体颖花量、库容量、群体库充实量、理论最大结实率、实际结实率、常年千粒重、实际千粒重和充实度增加。少蘖大穗型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是在栽培上要比多蘖小穗型品种适当的提高用氮量和增加后期用氮比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谷月[4](2019)在《玉米农艺性状、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饲和能源兼用作物,为食品行业、化工业、造纸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培育稳定性强、产量高的玉米品种一直是育种科技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该文论述了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供科技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蔬菜》期刊2019年02期)

李国强,龙兴洲,曹治彦,路小芳,田志刚[5](2018)在《不同种植密度对邢玉10号玉米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玉米新品种邢玉10号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在种植密度4.5万~10.5万株/hm~2范围内,按照梯度0.75万株/hm~2设9个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百粒重、穗粗、轴粗和轴重均呈线性减少趋势,秃尖长度呈线性增加趋势,出籽率和产量呈二次函数曲线变化。影响邢玉10号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出籽率和穗长,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为7.44万株/hm~2。(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王怀鹏[6](2018)在《喷施尿素溶液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溶液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不喷施尿素溶液、喷施1 g/L尿素溶液、喷施5 g/L尿素溶液。结果表明,随着喷施尿素浓度的增大,玉米的穗粗、穗行数及行粒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降低了玉米果穗的穗长及秃尖长,增加了收获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从而提高了产量。(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8年23期)

王晓波[7](2018)在《种植密度对葫芦岛地区早熟玉米杂交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粮食和饲料。而我国也是生产玉米的主要生产国之一,我国玉米的总产量和播种面积大概占全世界的第二位,在世界玉米产量中占到22%。因此我国的大部分农业专家一直致力于促进玉米产量有效提高的研究之中,最后发现了种植密度对于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此分析了葫芦岛地区种植密度对于早熟玉米杂交种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该实验在2014年葫芦岛市农科院进行,种植地前茬农(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8年13期)

赫臣,郑桂萍,赵海成,陈立强,李红宇[8](2018)在《增施腐殖酸及减量施肥对盐碱地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盐碱地土质差、水稻产量低的问题,开展增施腐殖酸及减量施肥对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影响的研究。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盆栽试验,共计12个处理,每个处理16盆,3次重复,设置腐殖酸3个水平,施肥量4个水平。结果随着腐殖酸施用量的增加,垦粳7号穗部性状中穗重、穗长、每穗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穗粒数、二次枝梗结实率明显增加,一次和二次枝梗千粒重明显降低,理论产量明显增加,A2、A3较A1分别增加2.45、4.97g/穴;减量施肥对穗部性状影响不明显。腐殖酸通过增加垦粳7号穗粒数和每穴穗数,从而增加水稻的理论产量;随着腐殖酸施用量的增加,千粒重随之下降;减量施肥通过增加垦粳7号每穴穗数和穗粒数,B3理论产量较B2和B4分别高出0.90、1.29g/穴,从而保证理论产量。因此,增施腐殖酸及减量施肥通过增加垦粳7号每穴穗数与穗粒数提高和保证理论产量。以腐殖酸A3(31.68g/盆)配合B3(常规用肥量减量20%)组合即可保证理论产量,又可降低肥料使用量。(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栗建枝,成锴,赵太存[9](2018)在《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58个玉米杂交种的7个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间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各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出籽率>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穗长>穗粗>秃尖;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各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出籽率>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穗长>秃尖>穗行数。因此,出籽率对于提高产量是重要的,其次是行粒数和百粒重,协调好叁者的关系,还要兼顾其他性状的协调,才能实现单株产量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岳海旺,魏建伟,卜俊周,陈淑萍,彭海成[10](2018)在《河北省春播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穗部性状GGE双标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GE双标图对2013~2014年河北省玉米多点鉴定试验中10个参试品种(含对照)在8个试验点穗长、穗行数和千粒重等产量和穗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地175在产量、穗长、穗行数和千粒重等性状适应性较好;逐鹿试验点是最理想试验点,有较好地试验点鉴别力和代表性。中地175是最理想品种。GGE双标图分析为客观评价玉米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手段。(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产量及穗部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比空栽培是一种充分利用作物边行优势的栽培形式。以辽粳212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比空栽培不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穗部结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比空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与常规等行距栽培相比,相同移栽密度处理(T2)或增大移栽密度处理(T1)产量提高0.07~0.40 t/hm~2,但差异不显着;比空栽培有利于提高水稻单株分蘖能力,并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T1和T2处理还提高了穗中下部二次枝梗的结实率。因此,比空栽培具有提高水稻产量的潜力,但需充分考虑环境气候、光照条件以及种植模式、品种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量及穗部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宇.不同平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叶部性状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2].陈盈,张满利,于广星,宫殿凯,刘宪平.比空栽培下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9

[3].陈书强.施氮量和比例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4].谷月.玉米农艺性状、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J].上海蔬菜.2019

[5].李国强,龙兴洲,曹治彦,路小芳,田志刚.不同种植密度对邢玉10号玉米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8

[6].王怀鹏.喷施尿素溶液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乡村科技.2018

[7].王晓波.种植密度对葫芦岛地区早熟玉米杂交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

[8].赫臣,郑桂萍,赵海成,陈立强,李红宇.增施腐殖酸及减量施肥对盐碱地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8

[9].栗建枝,成锴,赵太存.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研究[J].种子科技.2018

[10].岳海旺,魏建伟,卜俊周,陈淑萍,彭海成.河北省春播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穗部性状GGE双标图分析[J].玉米科学.2018

标签:;  ;  ;  ;  

产量及穗部性状论文-张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