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长发育论文_余帮强,吴林科,张国辉,颉瑞霞,王收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铃薯生长发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铃薯,产量,生长发育,松嫩平原,菌肥,有机肥,钾肥。

马铃薯生长发育论文文献综述

余帮强,吴林科,张国辉,颉瑞霞,王收良[1](2019)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补水量对主食化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通过设置6个不同水平的补水量,研究了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补水量对马铃薯主食化新品种宁薯16号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苗期外各生育期株高均随着补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补水在花期以前能够促进了宁薯16号植株快速生长,花期以后能推迟了植株萎缩;蕾期和花期随着补水量的增加,SPAD值均逐渐增大,淀粉积累期和成熟期随着补水量的增加,SPAD值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说明在不同需水量时期不同的补水量对宁薯叶片叶绿素影响不同;各个生育期随着补水量的增加,LAI均是先增加后减小,且均当补水量为2 250m~3/hm~2时LAI达到最大值,进一步加大补水量LAI则逐渐减小;宁薯16号干物质累积量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逐渐增加,表现为慢一快一慢的"S"型曲线,适量补水能显着促进茎、块茎、叶生长,却对根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干物质累积总量随着补水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综合分析,膜下滴灌条件下最有利于宁薯16号生长发育的补水量为2 250 m~3/hm~2。(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08期)

韩钊[2](2019)在《2018年西吉县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监测取得的成效》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吉县是我国马铃薯生产大县,马铃薯产业是西吉县的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基于此,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进行跟踪监测,总结出了一整套完善的科学数据,为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意见。(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熊湖,郑顺林,龚静,黄强,袁继超[3](2019)在《液态有机肥对酚酸胁迫下马铃薯生长发育和土壤酶活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液态有机肥对土壤酚酸导致马铃薯的连作障碍的缓解效应,采用盆栽试验,将阿魏酸与香草酸等量混合后按不同浓度(0,50,100,150 mg/kg)施加于马铃薯基质土壤中,模拟马铃薯连作分泌的有机酸自毒物质,并施加不同浓度梯度液态有机肥(0,225,450,675 kg/hm~2),探讨酚酸胁迫下液态有机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施加外源酚酸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以及干物质量皆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酚酸浓度增加,土壤中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相对对照分别降低2.74%~10.95%,11.11%~20.55%,5.29%~12.96%,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FDA水解酶活性表现为低促进高抑制。施加液态有机肥后提高了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以及干物质量,土壤酶活性均有提高,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FDA水解酶活性相对对照处理最高分别提高了10.80%,21.40%,18.20%,29.60%,37.69%,12.31%,但是液态有机肥浓度过高降低了其对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提升效果,抑制了FDA水解酶活性。因此合理施加液态有机肥可以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强马铃薯的抗逆性,从而缓解酚酸对马铃薯的胁迫作用。(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萍,李秀芬,杨晓强,闫平,王秋京[4](2019)在《气候变化对松嫩平原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马铃薯主产区1987—2017年气温、降水、日照、地段产量、发育期、产量结构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寻不同发育阶段影响显着的气象因子,以期为马铃薯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987—2017年松嫩平原马铃薯全生育期日数为延长的趋势,播种期先提前后延迟,出苗期普遍提前,分枝、花序形成、开花期均先提前后延迟,可收期波动频繁,全生育期≥10℃积温总体增加,马铃薯观测站的地段产量呈上升趋势。研究区域内屑薯率与各发育阶段的气象因子相关性不大;株薯块质量与播种—出苗期的日照时数、花序形成—开花期的平均气温和降水及开花—可收期的日照时数相关性较大。在满足马铃薯生长发育的情况下,花序形成—开花期的降水越少、开花—可收期的平均气温越低,气象产量越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6期)

张炜[5](2019)在《钾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淀粉加工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大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湖北省是中国马铃薯重要产区之一,马铃薯种植面积25.3万ha。钾作为马铃薯需求量最大的矿质养分,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及品质起着重要作用。适宜的钾肥用量和配比是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措施之一。探究钾肥用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明确湖北省马铃薯钾肥适宜用量及配比,对湖北省马铃薯钾肥的合理施用及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随着2015年中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利用马铃薯替代或部分替代其他主粮加工成粉条、面条、馒头等主食被越来越受到重视。兼顾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改善马铃薯加工品质是当前马铃薯主粮化的重点研究内容。淀粉作为马铃薯块茎的主要成分,马铃薯淀粉加工特性直接影响马铃薯食品加工品质及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前景。我们通过钾肥施用调控马铃薯产量的同时,必须关注马铃薯淀粉加工特性的变化。明确钾肥用量对马铃薯淀粉加工特性的影响,对生产优质高产的马铃薯淀粉及推进马铃薯主粮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通过多点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以及钾与氮磷配施对湖北省不同地区马铃薯生长、产量、养分累积分配的影响;通过对叶片光合碳代谢的分析,并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分析叶片基因表达情况,揭示钾肥对叶片生长及生理功能的调控机制。通过对马铃薯淀粉组成、结构、热力学特性、糊化特性以及老化特性等方面的分析,明确了钾肥用量对马铃薯淀粉加工特性的影响。得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湖北省马铃薯钾肥适宜用量通过湖北省平原区(云梦、襄州)和鄂西山区(建始、利川)马铃薯不同钾肥用量(0、120、240、360、480 kg/ha)田间试验得到了不同试验点钾肥效应方程:y=-0.1983x~2+114.82x+28334(云梦)、y=-0.1584x~2+87.158x+31149(襄州)、y=-0.1131x~2+55.252x+23795(建始)、y=-0.1047x~2+50.688x+21138(利川),确定了平原区和鄂西山区最佳经济钾肥用量分别为258.3~276.1 kg/ha和216.6~220.7 kg/ha。与不施钾肥相比,施用钾肥平原区和鄂西山区平均增产35.9%和21.9%,同时提高了大薯率,降低了小薯率。施用钾肥促进马铃薯植株各器官的生长,平原区和鄂西山区马铃薯植株干物质总量分别增加34.5%和21.6%。施用不同量的钾肥,马铃薯植株钾素积累量平原区在209.06~308.26 kg/ha之间,比不施钾肥平均增加67.0%;鄂西山区在209.06~308.26 kg/ha之间,比不施用钾肥平均增加49.3%。其中50%以上的钾素被分配到块茎中。马铃薯钾肥利用效率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平原区钾肥利用效率高于鄂西山区。(2)明确了马铃薯养分吸收特性以及氮磷钾肥施用比例通过在云梦、安陆、随县、襄州4个试验点氮磷钾配施试验表明,马铃薯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常规施肥处理平均为156.45 kg/ha、58.17 kg/ha和266.40 kg/ha,推荐施肥处理平均为153.85 kg/ha、61.74 kg/ha和275.97 kg/ha。马铃薯植株各器官氮、磷、钾累积分配比均表现为块茎>叶>茎>根。块茎氮、磷、钾累积分配比,常规施肥处理在52.9%~61.1%、70.2%~76.0%和53.9%~63.5%之间,推荐施肥处理在59.8%~65.9%、76.2%~78.7%和61.4%~67.3%之间。在推荐施肥条件下,每生产1000kg块茎N、P_2O_5、K_2O吸收量平均为3.32 kg,1.33 kg和5.95 kg,氮磷钾吸收比为1:0.40:1.79。目标产量为37500~45000 kg/ha时,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在129~219kg/ha、70~126 kg/ha、156~282 kg/ha之间。每生产1000块茎N、P_2O_5、K_2O施肥量为3.44~4.86 kg/ha、1.85~2.81 kg/ha、4.16~6.27 kg/ha之间。氮磷钾肥施用比为1:0.53~0.58:1.17~1.29。推荐施肥处理马铃薯氮、磷、钾肥利用率平均为39.2%、25.9%和50.1%,比常规施肥分别提高7.9、14.4和10.3个百分点,而肥料折纯总量降低26.8%,产量增加13.0%,收益增加18.5%,产投比增加49.5%。(3)揭示了钾肥对叶片光合碳代谢及衰老的调控机制与不施钾肥相比,钾肥施用促进了叶片生长,提高了块茎产量,单叶干重平均提高32.7%,块茎产量提高45.9%。施用钾肥一方面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Rubisco、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活性,促进了叶片光合产物的合成;同时降低了叶片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促进了叶片光合产物的转运。另一方面,施用钾肥降低了叶片MDA、脯氨酸和ABA累积,延缓了叶片的衰老。钾肥施用对叶片生理功能调控存在叶位上的差异。钾肥施用对下部叶片的影响大于上部叶片。我们利用RNA-seq技术对下部叶片开展了进一步的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施用钾肥叶片中539个基因出现差异表达,其中255个上调,284个下调。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内稳态、光合作用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光合作用、代谢途径以及次级代谢途径。对差异基因进一步分析表明,施用钾肥上调表达与细胞内稳态相关的谷氧还蛋白等基因,使细胞维持良好的氧化还原稳态。光合作用途径中叶绿素蛋白复合体、ATP酶、PSⅠ、PSⅡ以及细胞色素b6/f复合体关键基因受钾肥施用上调表达,从而促进了叶片光合作用。施用钾肥苯丙烷途径中关键酶咖啡酰辅酶A氧甲基转移酶、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和肉桂醇脱氢酶基因有下调表达。缺钾胁迫导致了碳流向苯丙烷次生代谢方向转变。同时,ABA受体蛋白PYL4基因受钾肥施用下调表达,从而抑制ABA信号。综上所述,施用钾肥一方面通过上调表达光合作用相关基因促进光合作用和同化产物的合成,另一方面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稳态,并抑制ABA信号,延缓叶片衰老,从而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提高块茎产量。(4)明确了钾肥用量对马铃薯淀粉加工特性的影响与施用135 kg/ha钾肥相比,增加钾肥用量提高了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淀粉产量。施用270 kg/ha钾肥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淀粉产量最高,比施用135 kg/ha钾肥处理相比分别增加28.6%和32.6%。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降低了淀粉中直链淀粉、直/支比、磷含量和淀粉粒径。钾肥用量并不改变淀粉结晶类型,但淀粉结晶度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钾肥用量增加了淀粉的膨胀度,提高了淀粉吸水膨胀能力。热力学性质分析表明,增加钾肥用量降低了糊化温度,增加了糊化焓,提高了淀粉的糊化程度。淀粉崩解值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表明增加钾肥用量提高了淀粉的热稳定性和抗剪切能力。同时,增加钾肥用量降低了淀粉的回生值,提高了淀粉糊贮藏期间的透明度,抑制了淀粉糊在冷却和贮藏期间的老化回生。由此表明,提高钾肥用量可以改善马铃薯淀粉加工特性。综合考虑淀粉产量与品质,施用270 kg/ha钾肥可获得较高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以及优质的马铃薯淀粉。(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亮[6](2019)在《施磷量及有机替代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有机肥和无机磷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块茎产量的影响,对马铃薯生产中有机肥替代无机肥的可行性及替代效果进行验证和阐述,本试验于2017年,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单施无机肥的叁个磷梯度,共5个处理,分别用O、OP1、P1、P2、P3表示,以‘尤金’和‘克新2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施肥方案对马铃薯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规律,磷素积累与分配,块茎产量构成因子,以及块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对促进两品种地上部茎叶的生长作用更显着,施有机肥(O、OP1)处理的株高、茎粗及叶面积指数均大于单施无机肥(P1、P2、P3)的处理。施有机肥还显着(p<0.05)提高了‘尤金’叶片的SPAD值,延缓了‘尤金’地上茎叶及根的衰老,而对‘克新23号’的叶片SPAD值及茎叶的衰老影响不显着。施无机磷肥则促进了两个品种根系伸长,增加了根冠比,其中P2处理的根冠比最高,分别较O处理提高14.57%和12.98%。与施用有机肥相比,单施无机肥提高了两个品种块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磷素分配比例;但降低了全株干物质和磷素积累量。两品种各处理的块茎干物质积累曲线均呈“S”型变化,但在苗后30-46天‘尤金’单施无机肥处理(P1、P2、P3)的块茎干物质积累速率大于施有机肥的处理(O、OP1),至苗后46-60天‘尤金’施有机肥处理(O、OP1)的块茎干物质积累速率反而大于单施无机肥的处理(P1、P2、P3);而‘克新23号’P3处理的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在各时期均是最高的,除P3处理外其他处理相同时期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着。两品种各处理之间的光合生产率在块茎膨大前(苗后13-30天)差异均不显着;在块茎膨大后(苗后30-60天),光合生产率最高的均是OP1和P2处理,且OP1>P2。不同肥料类型对‘尤金’块茎酶活性影响相对较小,但过量施用无机磷肥会导致‘尤金’块茎多酚氧化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施有机肥有助于提高‘克新23号’块茎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而提高块茎抗病性和耐贮性;单施无机肥的块茎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则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除‘克新23号’P1处理外,两个品种单施无机肥处理的单株结薯数均高于施有机肥的处理,其中‘尤金’P2处理的单株结薯数最高(6.20个/株),‘克新23号’P3处理的单株结薯数最高(4.84个/株)。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单株结薯数虽然较少,但其平均薯重和商品薯率较高,其中‘尤金’有机肥处理O、OP1的平均薯重较P1处理分别提高27.31%(p<0.05)和15.50%;‘克新23号’各处理间的平均薯重差异均不显着。相同处理下‘尤金’的单株结薯数高于‘克新23号’,但‘克新23号’的平均薯重更高。两个品种均是P1处理的平均薯重最小,产量最低,最高产量均为单施无机肥的处理,但‘尤金’产量最高的为P2处理(90 kg P_2O_5/hm~2),产量达41.50 t/hm~2,较P1处理增产15.5%;而‘克新23号’产量最高的为P3处理(135 kg P_2O_5/hm~2),产量达41.26 t/hm~2,较P1处理增产20.8%。在本试验条件下,有机替代OP1处理的产量虽然没有达到最高水平,但均高于P1处理(45 kg P_2O_5/hm~2)。(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周芳,贾景丽,刘兆财,贾立君,张昱[7](2019)在《不同肥料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4种新型肥料与复合肥配合使用,分析不同肥料配方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的处理1出苗率最高,施用马铃薯专用肥的处理2出苗率最低。与复合肥常规施用量相比,新型肥料1与复合肥配合施用产量最高,为2236kg/667m~2,较对照分别增产89.59%和24.17%。新型肥料2与复合肥配合施用淀粉含量最高,为13.275%,且烂薯率最低,为0.72%。(本文来源于《马铃薯产业与健康消费(2019)》期刊2019-05-26)

刘星岑[8](2019)在《阴山北麓不同灌水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控制马铃薯生育期内2个关键生长期(块茎形成期、块茎增长期)水分的试验,从理论上探明膜下滴灌马铃薯水分吸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确定马铃薯水与高产统一的灌溉制度。研究表明:马铃薯生育期内的2个关键时期,不同灌水量与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基本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灌水量的增大马铃薯的株高和茎粗也在增加;马铃薯的产量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上,马铃薯的产量明显增加,但当土壤含水量小于某一特定值的时候,马铃薯的产量变化不大;马铃薯产量与块茎增长期的株高相关性较小,与块茎增长期的茎粗相关性较大。(本文来源于《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金燕[9](2019)在《马铃薯Y病毒侵染烟草对烟蚜行为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植物病毒,其发生和流行严重威胁着烟草等经济作物的安全生产。在病毒-昆虫-寄主植物叁者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病毒会采取复杂的调控机制直接或间接影响介体昆虫的行为和生命特性,以促进自身的传播。PVY主要以烟蚜(Myzus persicae)等为有效介体进行传播,分析PVY侵染前后烟蚜行为的变化对于明确PVY的田间传播机制以及制定有效防控措施至关重要。迄今,病毒在寄主植物体内侵染的不同阶段对介体昆虫行为影响的差异性及具体影响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PVY-烟草-烟蚜为研究体系,利用多种手段对PVY侵染烟草后不同阶段对烟蚜寄主选择和取食行为、烟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比较了PVY侵染前后烟草体内营养物质含量以及基因表达的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探针法荧光定量技术明确PVY侵染烟草后烟株体内的病毒粒子的时空变化,根据病毒粒子含量差异,将PVY侵染烟草后的复制过程划分为叁个阶段:前期(接种后3~7 d)、中期(接种后8~18 d)、后期(接种18 d以后);在PVY侵染第10 d,烟株不同部位叶片中病毒含量存在差异,其中顶部完全展开的第1及第2片叶中病毒粒子含量显着低于其他部位叶片,而第3至第8片叶间的病毒粒子含量则无显着差异。(2)利用Y型嗅觉仪和昆虫刺吸电位技术比较分析烟蚜在健康烟草和PVY侵染不同时期的烟草之间的寄主选择及取食行为差异。结果表明,在PVY侵染中期,感病烟草较健康烟草对烟蚜具有显着的吸引作用。在PVY侵染的前期和中期,烟蚜在感病烟草上的胞内刺探波pd的数量显着高于健康烟草,而胞内刺探行为的加强则会提高烟蚜对PVY的传播效率;在侵染前期和后期,感病植株上取食的烟蚜取食障碍波F出现的比率显着降低。(3)通过生命表记录烟蚜在PVY侵染的烟草和健康烟草上的生长发育。结果表明,在PVY侵染的烟草上蚜虫的繁殖力显着增加,并且有翅蚜产生高峰期提前,而PVY的侵染对烟蚜的发育历期和寿命无显着影响。通过测定烟草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发现,侵染前期和中期的烟草体内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以及蚜虫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氨基酸的含量均显着提高。(4)经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PVY侵染中期可引起烟草植株体内2563个基因表达量产生显着变化,其中2012个基因显着上调表达,551个基因显着下调表达;经KEGG富集分析发现,与次生代谢物质密切相关的通路有15条,这表明PVY侵染烟草后次生代谢物质发生显着改变,可以为解释烟蚜寄主选择行为的改变提供线索。综上所述,PVY侵染烟草后对烟蚜行为的调控作用具有时期依赖性,PVY侵染中期烟草诱导的烟蚜寄主选择行为、取食行为、繁殖力的变化以及侵染后期对翅型分化的改变均有利于病毒自身的传播。研究结果对明确PVY-烟蚜-烟草叁者互作关系,以及PVY等蚜传植物病毒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王海鹏,孙振荣,袁宁,蒲明,薛莲[10](2019)在《兰州市山旱地减量施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兰州市山旱地马铃薯生长发育的最佳施肥方式,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条件下,减量施肥处理A2马铃薯产量比对照A0增加57.88%,各项农艺性状指标也表现较好。推荐在兰州市山旱地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肥料组配方案:N 40 kg、P_2O_5 40 kg、K_2O 20 kg、马铃薯配方肥30 kg、土壤调理剂30 kg(667 m~2用量)。(本文来源于《蔬菜》期刊2019年03期)

马铃薯生长发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吉县是我国马铃薯生产大县,马铃薯产业是西吉县的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基于此,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进行跟踪监测,总结出了一整套完善的科学数据,为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意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铃薯生长发育论文参考文献

[1].余帮强,吴林科,张国辉,颉瑞霞,王收良.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补水量对主食化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9

[2].韩钊.2018年西吉县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监测取得的成效[J].种子科技.2019

[3].熊湖,郑顺林,龚静,黄强,袁继超.液态有机肥对酚酸胁迫下马铃薯生长发育和土壤酶活性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4].王萍,李秀芬,杨晓强,闫平,王秋京.气候变化对松嫩平原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5].张炜.钾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淀粉加工特性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

[6].张亮.施磷量及有机替代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9

[7].周芳,贾景丽,刘兆财,贾立君,张昱.不同肥料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C].马铃薯产业与健康消费(2019).2019

[8].刘星岑.阴山北麓不同灌水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北方农业学报.2019

[9].刘金燕.马铃薯Y病毒侵染烟草对烟蚜行为及生长发育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10].王海鹏,孙振荣,袁宁,蒲明,薛莲.兰州市山旱地减量施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蔬菜.2019

论文知识图

马铃薯生长发育模拟软件的登录...马铃薯生长发育模拟软件的主界...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曲线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生物量的影响硫酸镁对马铃薯地上主茎茎粗的影响硫酸镁对马铃薯株高的影响

标签:;  ;  ;  ;  ;  ;  ;  

马铃薯生长发育论文_余帮强,吴林科,张国辉,颉瑞霞,王收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