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特性论文_杨绍丽,吴仁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病原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性,生物学,病原,叶斑病,鉴定,镰刀,番茄。

病原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杨绍丽,吴仁锋[1](2019)在《番茄叶斑病和果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武汉市番茄大棚番茄叶片和果实上分离出引起番茄叶斑病和果斑病的病原真菌,对该菌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分子鉴定该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病原菌喜光照,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30℃,生长适宜pH为7~9,喜欢弱碱性生长环境,供试5种碳源中葡萄糖的利用效果最好,5种氮源中硝酸钾利用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杜婵娟,杨迪,付岗,叶云峰,潘连富[2](2019)在《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引起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染病的香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生理生化测试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从染病蕉头和蕉果分离到的病原菌,其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试结果与Dickeya sp.基本一致,16S rDNA基因序列与Dickeya属细菌的同源性达99%;其最适培养温度为28℃,最适pH为7.0。病原菌的dnaX、gryB和recA基因序列与D.zeae的同源性均在97%以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病原菌与所有的D.zeae细菌聚在同一个最小进化分支里,自展支持率为100%。根据以上结果,将引起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Dickeya zeae。同时,测定7种杀菌剂对GR-1菌株的室内毒力,46%氢氧化铜WG的EC_(50)最低,为186.69 mg/L;其500倍稀释液对GR-1菌株的抑菌效果最好,达76.89%。(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5期)

张兆霞,郭慧玲,刘会香,崔玉国,申卫星[3](2019)在《湖北海棠枝干溃疡病病原鉴定及生理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湖北海棠枝干溃疡病原菌进行分离,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海棠枝干溃疡病菌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5个菌株,鉴定出2种病原菌,分别为海棠轮纹病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海棠腐烂病原菌Valsa ceratosperma,室内人工接种苹果果实均有致病性。两种病菌随着不同温度和pH值升高而逐渐生长加速,其中腐烂病菌对温度和酸碱度的适应性更强一些。(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于海光,王晓燕,杨洪健,付瑞明,王晓丽[4](2019)在《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病兔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纯粹性检验以及毒力试验等生物学特性鉴定,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确定该病原为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命名为BS株,染色特征、菌落特征、生化反应等均符合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特点,毒力较强。(本文来源于《中国养兔》期刊2019年04期)

庞溦,张晓雨,潘连德,刘辰宇,刘秀[5](2019)在《绿海龟背甲坏死病病原真菌的鉴定及其药敏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饲养的绿海龟(Chelonia mydas)患背甲坏死病的背甲整体呈现"灰白甲"症状,用伍德灯检查有荧光现象,即疑似真菌感染;从绿海龟背甲边缘病变坏死处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真菌,编号为SDABAI,通过形态学观察、分生孢子形态并结合ITS 18S rDNA序列分析对疑似致病菌株进行鉴定,进而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DABAI菌株(登录号为:MK583351)与Fusarium solani(登录号为:KU377470.1)基因相似性达99%,判定SDABAI菌株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真菌菌丝形态、分生孢子产生和形态也符合该菌。将患病绿海龟背甲病灶处分离得到的SDABAI菌株,接种到4 mL离心管中,斜面培养生长4~5 d长出白色絮状菌苔后,用光固化型树脂封闭在2只健康绿海龟(A1、A2)的背甲上各2只带菌离心管(A1-1;A1-2;A2-1;A2-2)内,攻毒感染第24天,A1出现被感染症状,有荧光现象,产生了和自然发病一样的症状,并于背甲边缘生长纹处分离到了和SDABAI菌株一样的腐皮镰刀菌。A2较A1症状较弱。根据绿海龟背甲整体呈现"灰白甲"症状和腐皮镰刀菌病原,定名为绿海龟背甲坏死病。选用大蒜油、艾叶油和茶树油进行腐皮镰刀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叁者均可起到一定抑制该菌生长的效果,还可以抑制次生菌生长,大蒜油的抑菌效果最佳。特比萘芬、克霉唑、咪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5种药对腐皮镰刀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咪康唑和制霉菌素的抑菌效果较佳。(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思睿,宋莉莎,任静,李忠[6](2019)在《黄精褐斑病的病原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发生在贵州省施秉县的黄精叶斑类病害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形态特征及r DNA-ITS、β-tubulin和tef1多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为棕榈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体适宜生长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5;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浸膏为氮源比较适合菌丝体的生长;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PDA;光照对菌丝体生长无明显影响;菌丝体致死温度为45℃。(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贵晓荷[7](2019)在《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和我国最主要的优良豆科牧草之一,其中根腐病成为其品质和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该病的主要病原物是镰刀菌。本文为了探究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控制变量法测定了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光照和p H值等6种不同培养条件对4种镰刀菌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并筛选出其最适培养条件、孢子形成与萌发条件,为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的发病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的7株待测菌株是由草地保护研究所微生物实验室提供的,主要来源于甘肃民乐、临泽、永昌、定西等紫花苜蓿种植地。通过对菌株进行形态学的鉴定,结果表明7株菌株主要分为以下4个种,菌株LZ10、LZ22、LZ30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株YC21、YC32为茄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菌株DX27为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菌株ML11为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2.不同培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在PDA上菌丝生长最快,在OMA与PDB上产孢较多,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25~30℃和25~35℃,最适p H范围分别为7.0~10.0和6.0~8.0;最适碳源分别为乳糖和蔗糖;最适氮源分别为硝酸钾和甘氨酸;光照对该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无显着影响(P<0.05)。锐顶镰刀菌在WA上菌丝生长最快,在PDA或SNA上产孢较多;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和30℃,最适p H范围分别为6.0~8.0和7.0~11.0;最适碳源分别为麦芽糖和蔗糖,最适氮源分别为甘氨酸和硝酸钾,完全黑暗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茄腐皮镰刀菌在PDA上菌丝生长最快,在PDA或CMC上产孢较多;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和30~35℃,最适p H分别为6.0~8.0和5.0~6.0;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乳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均为硝酸钾;持续黑暗条件下有利于该菌菌丝生长,持续光照条件下有利于该菌产孢。接骨木镰刀菌在PDA上菌丝生长最快且产孢最多,在CMC液体培养基上也产孢较多;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25℃,最适p H分别为8.0和7.0;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麦芽糖和果糖,最适氮源均为硝酸钾;光照对该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无显着差异(P>0.05)。3.孢子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4种镰刀菌在3种液体培养基上培养7 d时均可产生大、小分生孢子,其中尖孢镰刀菌与茄腐皮镰刀菌在培养7 d时均可产生厚垣孢子,而锐顶镰刀菌与接骨木镰刀菌在在培养7 d时均未产生厚垣孢子。尖孢镰刀菌在PDB上产生的大小分生孢子数量均显着(P<0.05)多于SNA与CMC,在SNA上产生的厚垣孢子数量最多;锐顶镰刀菌在PDB上产生的大分生孢子数量最多,在SNA上产生的小分生孢子数量最多;茄腐皮镰刀菌PDB上产生的大分生孢子数量最多,在SNA上产生的小分生孢子数量最多,在SNA上产生的厚垣孢子数量也较多;接骨木镰刀菌在CMC上产生的大分生孢子数量最多,在PDB上产生的小分生孢子数量显着(P<0.05)多于SNA与CMC。4.孢子萌发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种液体培养基中,4种镰刀菌的分生孢子在培养4~48 h时均有一定幅度的萌发,而且从0~48 h的孢子萌发率均依次逐渐增加。4种镰刀菌的大、小分生孢子在SNA上培养12~48 h时的孢子萌发率显着(P<0.05)大于其他培养基处理下的孢子萌发率,其次在PDB上孢子萌发也较多。SNA(合成低营养琼脂培养基)、CMC(液体羧甲基纤维素培养基)、PDB(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3种液体培养基处理的孢子萌发率均高于对照及其他3种碳源培养基,SNA处理的孢子萌发率始终高于其他培养基,说明合成低营养琼脂培养基能够显着(P<0.05)促进镰刀菌孢子的萌发。(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晓宇,李增平,郑志淋,张宇,吴如慧[8](2019)在《莲藕棒孢霉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海南省海口市桂林洋莲藕田的莲藕植株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莲藕棒孢霉叶斑病的病原进行了鉴定,并对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Curst.) Wei];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为温度25~30℃,pH 6~9,碳源为无水葡萄糖或D-木糖,氮源为牛肉膏或大豆蛋白胨;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8℃,pH 7,碳源为无水葡萄糖,氮源为牛肉膏。光照对该病原菌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庞久帅,王雪菲,田菲菲,胡振亮,陈孟[9](2019)在《河北核桃溃疡病病原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查明核桃溃疡病的致病病原和生物学特性,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致病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利用烫伤法接种健康核桃枝条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是核桃溃疡病的致病病原菌,鉴定为真菌界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假球壳目葡萄座腔科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其无性型为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5~30℃,最佳温度为30℃,适宜的pH为6~8,最佳pH为7,最佳培养基是PDA培养基,全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快;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的温度为30~40℃,最佳温度为35℃,适宜的pH为5~7,最佳pH为6,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适宜孢子萌发,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全黑暗条件下有利于病原菌孢子的萌发。(本文来源于《林业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杨小林,韩烨,殷得所,张瑞洋,张佑宏[10](2019)在《湖北稻区穗腐病病原ITS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穗腐病在湖北省内有少量发生,为防止病害流行与危害扩大,有必要了解引起该病害的病原真菌及其特性。采集病害样本进行病原真菌的分离,通过形态学和ITS进行鉴定、分类,并开展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稻区穗腐病害病原真菌包括岭南聚孢霉(Clonostachy epichloe)(菌Ⅰ)、稻毛锥孢(Alternaria padwickii)(菌Ⅳ)和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菌Ⅴ)3类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类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极端低温(5℃)和极端高温(40℃)下3类菌的生长几乎停止;通过改变pH值(5.0~9.5)研究病菌生长的最佳酸碱环境,发现菌Ⅰ和菌Ⅳ培养基pH值的改变会影响菌落的生长,2类菌生长的最佳环境均偏碱,而菌Ⅴ的生长不受pH值的影响;3类菌PDA培养基中最适琼脂质量浓度不同,菌Ⅰ的最适琼脂质量浓度为20 g/L,菌Ⅳ为25 g/L,菌Ⅴ为10 g/L;菌Ⅰ生长最适宜的氮源为硝酸铵,菌Ⅳ为黄豆粉,菌Ⅴ为黄豆粉和甘氨酸,3类菌的最适碳源均是甘露醇。综上,湖北稻区穗腐病的病原具有多样性,其生物学特性也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病原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引起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染病的香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生理生化测试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从染病蕉头和蕉果分离到的病原菌,其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试结果与Dickeya sp.基本一致,16S rDNA基因序列与Dickeya属细菌的同源性达99%;其最适培养温度为28℃,最适pH为7.0。病原菌的dnaX、gryB和recA基因序列与D.zeae的同源性均在97%以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病原菌与所有的D.zeae细菌聚在同一个最小进化分支里,自展支持率为100%。根据以上结果,将引起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Dickeya zeae。同时,测定7种杀菌剂对GR-1菌株的室内毒力,46%氢氧化铜WG的EC_(50)最低,为186.69 mg/L;其500倍稀释液对GR-1菌株的抑菌效果最好,达76.8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原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杨绍丽,吴仁锋.番茄叶斑病和果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

[2].杜婵娟,杨迪,付岗,叶云峰,潘连富.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植物保护.2019

[3].张兆霞,郭慧玲,刘会香,崔玉国,申卫星.湖北海棠枝干溃疡病病原鉴定及生理学特性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9

[4].于海光,王晓燕,杨洪健,付瑞明,王晓丽.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鉴定[J].中国养兔.2019

[5].庞溦,张晓雨,潘连德,刘辰宇,刘秀.绿海龟背甲坏死病病原真菌的鉴定及其药敏特性[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9

[6].刘思睿,宋莉莎,任静,李忠.黄精褐斑病的病原生物学特性[J].菌物学报.2019

[7].贵晓荷.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9

[8].王晓宇,李增平,郑志淋,张宇,吴如慧.莲藕棒孢霉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J].热带作物学报.2019

[9].庞久帅,王雪菲,田菲菲,胡振亮,陈孟.河北核桃溃疡病病原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林业与生态科学.2019

[10].杨小林,韩烨,殷得所,张瑞洋,张佑宏.湖北稻区穗腐病病原ITS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一5肝细饱坏死(HE)正常及接毒后的Marc-145和PK-15细胞一3肝脏眼观病变FAV一Hb感染第3天,肝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侵染水稻叶脉细胞超薄切片温度对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

标签:;  ;  ;  ;  ;  ;  ;  

病原特性论文_杨绍丽,吴仁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