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文化观论文_李林玥

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文化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化,共产党人,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中国,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者。

早期文化观论文文献综述

李林玥[1](2019)在《实用理性与华夏中心主义自我认同——浅谈梁启超早期文化观及背后心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对政治上亡国灭种、文化上西潮入侵的双重危机,梁启超作为同时具有深厚传统儒家文化积淀和先进西方思想的近代早期知识分子,在这一时期展现出两种不同的文化倾向:一种是实用功利主义指导下理性地取用中西文化,以通过改良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另一种是华夏中心主义传统影响下的具有非理性特点的比附、歪曲西方文明,拔高中华文明的倾向,这与他本人的文化认同感、尊严感有着密切联系。(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李丽梅[2](2019)在《五四运动与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运动时期,世界的文化大潮已经在中国显示出磅礴之势,呼啸而来的新思潮转动着中国人的思想文化之门。青年毛泽东面对这滚滚而来的思想文化浪潮,敏锐地抓住时代的脉搏,竭力奔向它,拥抱它,接受了这场浩浩荡荡文化新思潮的洗礼。毛泽东在这股热浪里升华了自己,同时他早期的文化观由此而形成并得到发展。(本文来源于《林区教学》期刊2019年09期)

周励恒[3](2018)在《试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中西文化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陈独秀、李大钊、杨明斋、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既有深厚的旧学功底,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五四运动期间的中西文化论争中,他们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批判,认为传统的儒家文化不适合现代政治。他们对东西文化的比较,是对盲目的东方文化优越论的针砭。但他们也不像西化派那样不加别择地拥抱西方文化,而是认为中国的出路在于通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制度和新文化。(本文来源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李丹丹[4](2018)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传统文化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的文化身份,让我们重新找到了文化的民族之根。因此,探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传统文化观,能为我们今天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提供重要启示。在中国现代的思想文化领域,始终存在着叁大思潮,即自由主义西化派思潮、以早期现代新儒家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潮,叁者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叁大思潮都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省、批判,其中自由主义西化派是激烈的,文化保守主义是温和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的。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和批判上,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更为深刻,因为他们用历史唯物论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存在、发展、变动的经济根源。他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方面主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其取舍的标准更注重民主性和人民性,凸显了历史唯物论的底色。他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是正确的,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坚持的。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指示,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为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不懈努力。(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8年01期)

颜蒹葭[5](2017)在《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中叶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与掠夺,近代中国逐步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困境。有志之士奋起寻求救亡图存之道,相继开展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爱国救亡活动。但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也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还是辛亥革命,都同样面临着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怎样对待中西文化冲突的问题,进而又面临着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存之道到底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直至20世纪初期,各种外来思想仍扑朔迷离,中西文化激烈冲突。青年毛泽东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进行着文化学习、比较、选择及改造,从而建构了其早期文化观。本论文认为,毛泽东早期文化观不是空穴来风,其形成有叁大条件,即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和自身因素。毛泽东早期文化观是在20世纪初期近代中国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与发展的。在毛泽东生活的青少年时代,有志之士的多次爱国救亡活动均遭失败,近代化对文化变革提出了迫切要求,新文化运动应运而起,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狂飙突进。同时,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形成有着种种现实的、深厚的理论渊源。在中国文化方面,既有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又有家乡湖湘文化的熏陶;在西方文化方面,既有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的启迪,又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引导。正是这些理论渊源,共同影响着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形成与发展。当然,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形成与发展,与他自身的素质与努力分也是不开的。青年毛泽东热爱学习,具有开放开阔的文化视野;反抗规范,养成了了独立进取的文化精神;忧国忧民,确立了爱国救亡的文化立场。这些自身因素,保证了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正确发展方向,并促进了其形成与发展。一个人思想发生剧变,往往需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蜕变过程。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构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着明显的发展轨迹。从近代中国的叁次文化选择来看,这一发展轨迹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缩影。本论文研究发现: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构建,经历了叁大发展阶段。第一大阶段是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初构和第一次重构,时间是在1902-1913年。在1902-1910年,青年毛泽东通过私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进行了传统文化的早期积淀——文化初构。其间,毛泽东虽通过阅读《盛世危言》和《新民丛报》等宣传维新思想的书刊,间接学习了西方文化,但影响不大。1910-1913年,青年毛泽东先是进入新式学堂,受到了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严复、梁启超等人西学思想的间接影响,后又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修,直接阅读了大量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主义着作,西方近代文化思想得以不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被逐步削弱,于是开始了早期文化观的第一次重构。第二大发展阶段是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第二次重构与基本形成,时间是在1913-1918年。这一时期,青年毛泽东正在湖南一师求学。受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和杨昌济的影响,青年毛泽东不但学习新思想新文化,而且积极投身其中从事了一些实践活动。通过对杨昌济“合东西两洋之文明一炉而冶之”的文化思想进行吸收与发挥,青年毛泽东提出了东西方思想同时融合改造的文化观,从而对自己的早期文化观进行了第二次重构。第叁大发展阶段是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转型升级,时间是在1918-1920年。五四运动前后,青年毛泽东受到了东西文化论战和陈独秀、李大钊文化观的影响,并进行了一系列文化实践活动,于是思想开始发生巨变。到1920年底1921年初,青年毛泽东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其早期文化观也向马克思主义科学文化观转型升级。本论文认为,由于毛泽东早期文化观是在中西文化冲突这一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所以他在形成自己的文化观时受到了在他之前和与他同时的启蒙学者经过中西文化比较而形成的各种学说、观点的影响,但又有别于同时代知识分子的中体西用论或全盘西化论。深受传统文化熏陶而又经历过西方新学洗礼的青年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李大钊、杨昌济关于融合中西文化、创造第叁类型文化的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早期文化观——基于中西文化比较、融合的“东西文明汇合”观。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本论文认为主要包括叁大方面:目的论、差异论和改造论。在青年毛泽东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严重弊端,研究、比较中西文化,是为了改造落后的旧文化,建设中国新文化,实现救亡图存。中西文化是性质迥然不同的两种文化体系,是有差异、有差距的,但要平等、辩证地看待两种文化,并坚决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一元论。他力主清算“中体西用”思想,提倡高扬西方时代精神,主张通过批判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对东西方文化“同时改造”,从而创造“第叁类型文化”。显然,毛泽东早期文化观具有中西交融的辩证性、行重于知的实践性、与时俱进的进步性等特点。毛泽东早期文化观是他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并对近代西方各种思潮不断进行扬弃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这实质上就是一个怎样正确对待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问题。无疑,毛泽东早期文化观对于中国的新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影响。本论文指出,作为基于中西文化比较、融合的“东西文明汇合”观,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价值与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一是为中国文化明确了基于辩证继承与吸收中西文化的创新方向;二是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叁是为中国新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发展繁荣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刘岩[6](2016)在《“沉默”作为内部批判的可能:论德里罗早期小说中的当代大众媒体文化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德里罗早期小说尝试将先锋派的"沉默美学"(aesthetic silence)引入了对影像、流行乐等当代大众媒体文化的思考。美国文学理论家伊哈布·哈桑曾对文学艺术中的"沉默"做过学理探讨。在德里罗早期两部小说作品《美国万花筒》和《琼斯大街》中,德里罗式的"沉默"不同于先锋派遁入虚无、意义消解等艺术实践,其目的不是意义的消解和表达虚无的绝望,而是尝试将"沉默"作为实现对当代大众媒体文化进行内部批判的手段。(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张丽[7](2016)在《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就是以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青年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它集中表现在对传统文化观两个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上。对"什么是传统文化"的问题,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从发生论、本质论、结构论、特征论、价值论进行解读。对"怎样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从批判与继承、兼容并蓄、创新发展等方面作了回答。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具有重大历史作用:通过探讨中华传统文化转型,初步建构了中国现代新文化格局;结合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初步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则;聚合工人阶级物质力量与马克思主义精神力量,初步孕育了中共政党文化内核。(本文来源于《理论学刊》期刊2016年01期)

康健[8](2016)在《早期共产党人的文化观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的同时,也开启了近代中国由保守、封闭、压抑的传统文化形态向民主、开放、自由的现代文化形态转型的模式。在文化转型过程中,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文化问题,驳斥错误思潮的同时,指明了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新思路——在争取民族独立与民主权利的斗争中实现民族文化近代转型,对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内容、性质与走向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6年01期)

李涛,林瑞双[9](2015)在《中西之间:毛泽东早期文化观嬗变历程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一生革命实践活动,都受其早期文化观影响。在近代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毛泽东早期文化观,除受其家庭环境影响外,还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先进思潮及湖南本土的潇湘文化。围绕着对"中西"、"古今"文化的认知批判,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经历了一个不断建构与解构的过程,并最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质的先进文化观。(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张金荣,王鲁腾[10](2014)在《试述毛泽东早期中西文化观的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早期的中西文化观与其所处时代及所受教育密切相关,其演进经历了由浅识到深识的变化过程。青年毛泽东在旧学和新学的双重启蒙下,对中西文化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在强烈的文化创造意识中,对中西文化进行了辨证对比,进而提出了一种立足于本国、融合古今中西文化的文化观。(本文来源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早期文化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四运动时期,世界的文化大潮已经在中国显示出磅礴之势,呼啸而来的新思潮转动着中国人的思想文化之门。青年毛泽东面对这滚滚而来的思想文化浪潮,敏锐地抓住时代的脉搏,竭力奔向它,拥抱它,接受了这场浩浩荡荡文化新思潮的洗礼。毛泽东在这股热浪里升华了自己,同时他早期的文化观由此而形成并得到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文化观论文参考文献

[1].李林玥.实用理性与华夏中心主义自我认同——浅谈梁启超早期文化观及背后心态[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2].李丽梅.五四运动与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形成[J].林区教学.2019

[3].周励恒.试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中西文化观[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8

[4].李丹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传统文化观[J].学术交流.2018

[5].颜蒹葭.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6].刘岩.“沉默”作为内部批判的可能:论德里罗早期小说中的当代大众媒体文化观[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张丽.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J].理论学刊.2016

[8].康健.早期共产党人的文化观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J].兰台世界.2016

[9].李涛,林瑞双.中西之间:毛泽东早期文化观嬗变历程探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0].张金荣,王鲁腾.试述毛泽东早期中西文化观的演进[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科研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2002年...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附录2006年北京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目...

标签:;  ;  ;  ;  ;  ;  ;  

早期文化观论文_李林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