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诊断客观指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客观,指标,羟色胺,中医,大庆市,布鲁氏菌,客观化。
诊断客观指标论文文献综述
景冠华,张春影[1](2019)在《早泄诊断客观指标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泄是男性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射精障碍。对于早泄的定义还有许多争议。随着对早泄病因及病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辅助检查用于早泄的诊断、预后判定及治疗。如经直肠超声检测精囊,血清5-羟色胺浓度、血清生殖激素水平、阴茎敏感度、脑功能检查及基因检测等。本文就早泄辅助检查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早泄诊断指标或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华男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曲江凤,余江维[2](2018)在《浅析气虚血瘀证客观诊断指标标准化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诊断的客观标准化已经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笔者对近几年关于气虚血瘀证客观诊断指标标准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讨论。(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16期)
薛竞东,谢弘,傅强,冯超,陈磊[3](2014)在《后尿道损伤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IIEF-5评分与客观诊断指标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尿道损伤患者在勃起功能障碍(ED)诊断过程中客观性检查指标与国际勃起功能障碍问卷表5(IIEF-5)评分的比较联系、差异及其意义。方法本组纳入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骨盆骨折后尿道狭窄(闭锁)患者44例,患者年龄22~50岁,平均32.5岁。伤后时间3月至10年,平均10.5个月。患者在我院术前在未服用或停用PDE-5抑制剂的情况下进行静脉血睾酮、雌二醇、催乳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检测,IIEF-5评分、夜间勃起监测(NPT,Rigiscan系统,连续检测2个晚上),如必要时进一步阴茎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penile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PCDU)检查。结果术前检查血睾酮、雌二醇、催乳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均在正常范围内。本组患者术前IIEF-5评分为10.96±3.42;NPT检测夜间勃起次数(2.06±0.97)次,PCDU检查动脉血流收缩期峰速(PSV)(23.18±17.15)cm/s。经IIEF-5评分诊断,本组ED诊断率为42/44(95.45%),其中重度ED 5例,中度ED 18例,中低度ED 16例,轻度ED 3例。通过NPT检测明确诊断器质性ED 40例,PCDU检查为血管性ED 34例,其中动脉性ED 10例,静脉性ED 6例,动静脉混合性ED 18例。结论 IIEF-5评分为主的主观性评分及PCDU、NPT为主的客观性诊断,其两项对于尿道损伤所致ED诊断都有一定的准确性,主观性评分用于此类患者可粗略评价ED情况,但不能区分ED的具体情况。而客观性诊断指标可进一步明确ED程度及性质,在临床上对于尿道外伤后ED的诊断,IIEF-5量表的使用有一定局限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男科学杂志》期刊2014年10期)
张大明[4](2008)在《中医诊断指标客观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老师凝神诊脉,大家都默不作声。青禾看着张老师的指尖在安波脉口的寸关尺上起伏,心想:从病因与症状看,她这证辨为劳心思虑、心脾两伤,或许不会有大错。可她的脉我还没摸,脉证是否相应呢?是否支持这一辨证呢?(本文来源于《家庭中医药》期刊2008年12期)
陈青红[5](2003)在《肝郁证的宏观诊断标准与客观指标检测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肝郁证属于脏腑辨证体系中肝胆病证候之一,是肝胆辨证体系中的一个基础性证候。临床上见于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表现复杂多样。由于肝郁证与情志关系密切,其发病与临床表现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因素诸多方面,适应临床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近年来对肝郁证的研究备受关注,对于丰富肝郁证与中医关于情志病证研究的理论体系起了很大作用。本研究在查阅大量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对肝郁证进行系统研究,阐明其理论渊源与现代发展方向,并采用文献研究同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拟定肝郁证异病同证中的宏观证候诊断标准;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肝郁证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状态与情绪状态和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规律。本论文包括理论研究与临床研究两部分。1.理论研究1.1肝郁证的源流中医关于肝郁证概念的界定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其概念与理论体系渊源于《内经》的五气之郁,经过《难经》、《伤寒杂病论》的发展,金元医家朱丹溪首倡六郁论,重视“郁”在致病中的重要作用。至此以后,各医家从自己的临床实践的角度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肝郁证的有关理论。明·孙一奎第一次明确提出“木郁即肝郁”的观点,将《内经》的“五气之郁”与脏腑郁证联系起来,并在脏腑郁证中重视肝郁的地位和致病作用,开后世着重研究肝郁证的先河。因此,现代研究的肝郁证源于《内经》的五气之郁、金元医家朱丹溪倡导的六郁,亦包含了以后的情志之郁与脏腑郁证的部分内容,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中医药学学院教育的需要,将肝郁证作为脏腑辨证体系中肝胆病辨证中的一个证候,明确规定情志异常为肝郁证的诱因。1.2肝郁证的病因病机现代对肝郁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趋于一致,虽有因病而郁与因郁而病的不同,均认为情志所伤为引起肝郁证的最重要而直接的原因,导致情志损伤的始动因素各不相同,但情志损伤是最重要的中介环节。由于中医学中的情志是五脏精气活动的产物,情志损伤会引起五脏功能异常;同时五脏功能异常时亦会妨碍正常的情志活动而出现郁证。1.3肝郁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肝郁证的诊断要点应抓住肝郁证的特点为情志异常以及由于情志异常影响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的正常生理功能,出现肝经经气不利的病机特点,临床上二者不一定全部具备,有时情志异常的出现是一过性的,甚至患者自己没有明显感觉,需仔细询问多能查出情志异常的诱因。肝郁证的鉴别诊断分为肝郁证本身的鉴别以及与其它情志性疾病和情志所伤性证候的鉴别。肝郁证本身的鉴别在于明确患者以肝气郁还是以肝气逆为主,以确定疏肝与平肝的不同治疗原则。肝郁证与其它证候的鉴别点在于肝郁证特征性的情绪异常与肝经经气不利症状的存在。1.4肝郁证的治疗<WP=6>肝郁证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药物治疗原则以“木郁达之”为主,具体方法与药物的应用视个体差异以及处于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和有无兼夹证候而有所不同,主方以柴胡疏肝散和逍遥散,或在治疗其它疾病时加以疏肝解郁的药物如川郁金、川楝子、连翘等。非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情志疏导以去除致病和加重病情的诱因,或移情易性以预防疾病复发。2.临床研究2.1目的:初步建立异病同证中肝郁证的宏观诊断标准,并对肝郁证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状态、情绪状态、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规律进行初步探讨。2.2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筛选出频次高的症状体征作为参考诊断标准及症状观察量表,通过两个专家同时诊断作为肝郁证诊断的“金标准”与参考标准对77例患者进行诊断,比较计算符合率、Kappa值。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考察肝郁证患者植物神经功能与情绪状态,96例研究对象分为肝郁证(49例)、非肝郁证(28例)和正常对照组(19例),所有受试对象一律进行部分物理负荷试验检查和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结果根据文献标准判定,量表结果计算总标准分进行组间比较。对64例研究对象(肝郁证28例,非肝郁证18例,正常对照组18例)空腹抽取肘静脉血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RT3,TSH)检测,同时计算T3/RT3比值,比较T3,T4,RT3,TSH,T3/RT3实测值在各组间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 S)表示,应用SAS6.12和SPSS10.0对其指标进行相关处理。2.3结果:(1)通过文献研究得出本课题组的参考诊断标准:①胸胁作胀或痛;②精神抑郁;③烦躁易怒;④口苦;⑤胸闷;⑥善太息;⑦脉弦。以上七条同时具备四条或四条以上即可诊断。该参考诊断标准与临床专家诊断结果比较,Kappa值为0.71,符合性较好。经肝郁证和非肝郁证临床对照研究,得出以下症状、体征在肝郁证与非肝郁证比较具有显着差别:胸胁作胀或痛、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口苦、胸闷、善太息、嗳气、脘腹胀痛、少腹胀闷、腹胀、症状因精神紧张而诱发、咽部异物感、舌红。结合中医理论,以上症状体征加上舌苔薄白、脉弦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肝郁证症状条目。(2)肝郁证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状态:与非肝郁证和健康对照组比较,肝郁证患者没有表现出具有统计?(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3-06-01)
刘可勋[6](2001)在《关于中医诊断指标“客观化”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诊断标准“客观化”的提法是错误的 ,逻辑上说不通 ,实际操作也办不到 ,过分强调会走入“客观主义”误区 ,反而阻碍中医发展。根据“客观”这一哲学范畴的叁个基础含义 ,对医生这个认识主体而言 ,一切疾病现象都是“客观”的 ,不应再“客观化”。本文还深入讨论了医学研究中所谓“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的有关问题。(本文来源于《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桑清文[7](2001)在《不定陈诉综合征诊断客观指标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不定陈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客观指标,阐明其检查方法、机制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50例不定陈诉综合征病人,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前25例为不定陈诉综合征Ⅰ组(UCS Ⅰ),后25例为不定陈诉综合征Ⅱ组(UCS Ⅱ)。正常对照组(CON)为25名健康者。叁组之间年龄、性别方面无差异(P>0.05)。应用眼心反射试验(EHRT)、皮肤划纹试验(SST)和血压体位试验(TOT)等方法检查UCSⅠ组中病人的自主神经功能;用持续握力试验(HGT)、深呼吸试验(DBT)、起立时心率的即刻反应试验(LST)、Valsalva动作的心率反应试验(VMT)和Shellong氏起立试验(SLST)等方法检查UCSⅡ组中病人的自主神经功能及诊断是否存在发凉症状;对CON组中健康者进行上述所有试验。结果 不定陈诉综合征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副交感神经功能相对减弱。EHRT中压迫后心率UCSⅠ组明显高于CON组(P<0.01);SSRT中白色划纹阳性率UCSⅠ组明显高于CON组(P<0.01)而红色划纹阳性率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DBT中UCSⅡ组和CON组最长R-R间期差异显着(P<0.05),最短R-R间期无变化(P>0.05),其比 值**Sll组明显低于*ON组O<0刀5>LST中 *C81I组 和 CON组第 3 0次心跳的 R且间掰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0刀5L第15 次心跳的 卜R 间期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0.05),其比 值(30/15)UCS 11组明显低 于 CON 组 (P<O刀5沁 **T中*CS 11组和*ON组最长*R间期相比 较有显着性差异O<0刀5),而最短卜R间期则无显着性变化 (P>0.05),其比 值(VR)UCS 11组明显低 于 CON 组 *<0.05卜sLST中*Cs 11组和*ON组相比起立后收缩压 瞩BPX每搏输出量pVX心脏指数(CIX末梢循环阻力KVR) 有显着性差异p<0刀5)而舒张压①*冈及心率(*幻则无变 化o列刀5),说明存在发凉症状;**T及**T中SSP和 **P两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o>0刀5卜 结论 不定陈诉 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是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导致,尤其是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自主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可以用于其诊 断。(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01-01-01)
刘岩,常存库[8](1997)在《中医诊断指标客观化的困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诊断指标客观化的困惑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卫生局(163000)刘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常存库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重视经验基础,强调悟性体验,这给中医诊断多少带上了神秘性色彩。为了减少和降低诊断的经验差别,很早以前医学界就开始探讨...(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期刊1997年04期)
雷集锦,李学深,樊仲规,范玉玲,王瑞珍[9](1996)在《关于布病临床诊断客观指标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在布病的临床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缺乏临床诊断的客观指标,因而增加了布病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的难度,作者从1985年以来,陆续进行了一些有关项目的观察。1 观察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对凡有布病流行病学接触史,有布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皮试阳性和血清学检查一项阳性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以健康人群作为对照。1.2 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期刊1996年01期)
林求诚,郭福星[10](1983)在《用现代科学的客观指标探讨中医辨证的计量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计算机协助医学计量诊断,开始于六十年代初,近二十年来,计量诊断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诊断水平高于高年资医生。国内外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西医型,即用西医的指标实现西医的诊断;二是中医型,即用中医的指标实现中医的辨证。我们设想,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逐步引进现代科学的客观指标实现中医辨证的计量诊断,往中西医结合的诊断学方向发展。这种做法,(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期刊1983年05期)
诊断客观指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诊断的客观标准化已经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笔者对近几年关于气虚血瘀证客观诊断指标标准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讨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诊断客观指标论文参考文献
[1].景冠华,张春影.早泄诊断客观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9
[2].曲江凤,余江维.浅析气虚血瘀证客观诊断指标标准化研究现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
[3].薛竞东,谢弘,傅强,冯超,陈磊.后尿道损伤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IIEF-5评分与客观诊断指标的比较研究[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4
[4].张大明.中医诊断指标客观化?[J].家庭中医药.2008
[5].陈青红.肝郁证的宏观诊断标准与客观指标检测的初步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
[6].刘可勋.关于中医诊断指标“客观化”的反思[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1
[7].桑清文.不定陈诉综合征诊断客观指标的临床研究[D].延边大学.2001
[8].刘岩,常存库.中医诊断指标客观化的困惑[J].医学与哲学.1997
[9].雷集锦,李学深,樊仲规,范玉玲,王瑞珍.关于布病临床诊断客观指标的探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6
[10].林求诚,郭福星.用现代科学的客观指标探讨中医辨证的计量诊断[J].福建中医药.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