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加氢脱硫论文-段为宇,郭蓉,卜岩,刘丽

深度加氢脱硫论文-段为宇,郭蓉,卜岩,刘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深度加氢脱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柴油加氢,超深度脱硫,催化剂,Mo-Co

深度加氢脱硫论文文献综述

段为宇,郭蓉,卜岩,刘丽[1](2019)在《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超低硫柴油生产的急迫性,国内外知名公司近年来分别采用不同的技术开发了系列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介绍了国内外柴油加氢Mo-Co,Mo-Ni两种类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国内外各大公司的最新技术和最新的催化剂,分析结果表明:Mo-Co型催化剂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和稳定性、降低氢耗、提高对原料油的适应能力;Mo-Ni型催化剂氢耗高,适应于氢气充足的炼油厂,具有很高的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活性以及高的芳烃饱和活性。总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脱氮活性、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对原料油的适应性,同时降低催化剂成本。(本文来源于《炼油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葛泮珠,丁石,鞠雪艳,习远兵,李大东[2](2019)在《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级配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发挥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RTS)不同反应区域内不同类型催化剂的优势,在中型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加氢反应活性高的Ni-Mo-W型催化剂、直接脱硫反应活性高的Co-Mo型催化剂和具有轻微加氢改质活性的Ni-W型催化剂的不同级配方式对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催化剂级配时与单独使用Ni-Mo-W催化剂时的超深度加氢脱硫效果相当;在第一反应器采用Ni-Mo-W型催化剂、第二反应器采用Ni-W型催化剂时,可有效降低加氢柴油产品的密度与多环芳烃含量;在第一反应器采用Ni-Mo-W型与Co-Mo型催化剂等体积比级配、第二反应器采用Co-Mo型催化剂的级配方案时,可有效降低柴油加氢反应的氢耗。(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陈文奇[3](2019)在《FHUDS-5/FHUDS-6催化剂在柴油深度加氢脱硫装置的工业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新建的3.0 Mt/a柴油加氢装置采用中国石化大连(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的FHUDS-5/FHUDS-6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从催化剂的标定结果来看:精制柴油硫质量分数在4.8μg/g左右,氮质量分数不大于0.5μg/g;多环芳烃质量分数平均降低了约20百分点,十六烷值平均提高4.1个单位,说明FHUDS-5/FHUDS-6催化剂的脱硫、脱氮活性高,具有较强的芳烃饱和以及提高油品十六烷值的能力。从装置15个月的运行情况来看,催化剂失活速率为0.8℃/月(1月按30天计),床层最高点温度不大于370℃,反应器压差不大于0.1 MPa,表明FHUDS-5/FHUDS-6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满足装置长运行周期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葛泮珠,丁石,张乐,李大东,聂红[4](2019)在《含氮化合物对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运行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中型固定床加氢装置考察了含氮化合物对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Ni-Mo-W型催化剂运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元素分析、N_2吸附-脱附、热重-质谱(TG-MS)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高分辨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原料添加含氮化合物后,主要影响了催化剂的初活性,运转初期反应温度提高了7~10℃,但对催化剂的稳定性影响不大。根据催化剂失活原因的分析发现,原料添加含氮化合物前后,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均与其表面积炭的形成、孔体积的损失和边缘W比例的下降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1期)

胡天友,王晓东,贾勇,范锐,何金龙[5](2018)在《大型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加氢尾气深度脱硫技术研究及工业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硫磺回收加氢尾气脱硫溶剂在低压下脱硫效果不理想导致排放尾气中SO_2质量浓度较高的问题,研究开发出了CT8-26加氢尾气深度脱硫溶剂,并在遂宁龙王庙天然气净化厂尾气处理装置上得到工业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在天然气净化厂气质条件下,可使脱硫后加氢尾气中的H2S质量浓度<20mg/m~3,能显着降低排放尾气中的SO_2质量浓度。(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张迪,沈焰丰,刘延安,许伟松,刘欣梅[6](2018)在《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孔道限域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催化剂的限域孔道能够调控催化剂的表面电子特性,影响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的电子传递,并进一步影响催化反应[1]。通过研究柴油深度加氢催化剂的孔道限域效应,能够帮助人们设计和开发高效深度加氢催化剂,为柴油的升级换代提供理论支持。通过调控γ-Al_2O_3的孔道结构实现了加氢精制催化剂孔径大小的有效控制,如图1所示其孔径可在3.6-8.8nm调节。图2表明,孔径为5.9nm的催化剂对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具有最高的脱硫活性,催化剂的脱硫产物分布表明催化剂的限域孔道对脱硫路径的选择性有重(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7-20)

任亮,贾燕子,邵志才,戴立顺[7](2018)在《深度脱硫的渣油加氢处理RHT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海南炼化)渣油加氢(RDS)原料和第叁代渣油加氢处理(RHT)系列催化剂开展了RHT工艺研究。通过催化剂的级配研究和RHT级配催化剂的容金属能力模拟计算,确定了优化的催化剂级配方案。采用优化的催化剂级配方案开展了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实现长周期稳定生产硫质量分数不大于0.20%的加氢生成油,海南炼化RDS装置体积空速应至少降低至0.20h~(-1)。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催化剂级配方案和适宜的工艺条件(氢分压15.0 MPa,氢油体积比700,体积空速0.20h~(-1)),第叁代RHT系列催化剂在1 000~2 000h运转过程中的失活速率为0.082℃/d,可以满足工业装置长周期运转且稳定生产硫质量分数不大于0.17%的加氢生成油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8年06期)

吴春泽[8](2018)在《负载型Ni-W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民更加注重环境保护。而高硫含量柴油的使用是造成酸雨的根本源头之一,为控制大气中污染物的含量,环保部门对车用柴油硫含量的要求越发严格。生产满足环保法规的清洁燃料油,开发研制出高活性的脱硫催化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催化剂载体、金属负载量及稀土金属对Ni-W负载型催化剂的影响,旨在开发出一种针对柴油深度加氢脱硫的催化剂。论文以γ-Al_2O_3、ZrO_2-Al_2O_3、SiO_2-Al_2O_3和TiO_2-Al_2O_3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W/Support催化剂。以噻吩和正辛烷为反应模拟油,在高压固定床管式反应器中考察不同载体对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并通过XRD、BET、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全面的表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种载体制备的催化剂中,以TiO_2-Al_2O_3为载体制备的Ni-W催化剂的噻吩硫脱除率最高,这表明TiO_2-Al_2O_3为载体的表面结构性质相较于其它叁种载体更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脱硫深度。通过对四组不同TiO_2含量制备的TiO_2-Al_2O_3复合载体浸渍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分析,确定了TiO_2含量为15%为最佳载体配比,此时Ni-W/TiO_2-Al_2O_3催化剂的脱硫率可达93.6%。为探究出催化剂的最佳活性金属负载量,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又制备了一系列金属原子比相同而负载量不同的Ni-W/TiO_2-Al_2O_3催化剂,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表征与评价。结果表明,随着金属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的HDS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当金属负载量为25%时,噻吩脱除率最高,此时Ni原子在WS_2物种边缘位置形成较多的Ⅱ类Ni-W-S催化活性相,且活性金属离子并未发生大面积聚集,有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为进一步提高Ni-W/TiO_2-Al_2O_3催化剂的HDS活性,本文采用稀土金属氧化物(CeO_2、La_2O_3、Pr_6O_(11))对催化剂进行改性,随后在高压固定床管式反应器中考察了不同稀土金属氧化物和含量对Ni-W/TiO_2-Al_2O_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并通过XRD、BET和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和活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叁种稀土金属改性的Ni-W/TiO_2-Al_2O_3催化剂中,CeO_2和La_2O_3改性的催化剂的HDS活性明显高于未改性的催化剂,其中La_2O_3改性的效果尤为突出,而Pr_6O_(11)改性后的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不增反降。通过研究不同La_2O_3(1%、2%、3%、4%)含量对催化剂HDS性能的影响,得到La_2O_3的最佳掺杂量为2%,此时催化剂的噻吩硫脱除率高达98.6%。对优选的Ni-W-La/TiO_2-Al_2O_3催化剂,以噻吩/正辛烷为原料模拟油(500ppm),在高压固定床管式反应器上探究其最佳反应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00℃、反应压力3MPa、氢油比600、液空时速2.0h~(-1),在此反应工艺条件下,催化剂在连续192h的持续反应中脱硫率基本维持在98%以上,表现出较高的加氢脱硫活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8-04-15)

张乐,李明丰,丁石,李会峰[9](2017)在《原料性质对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NiMoW/Al_2O_3催化剂活性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设计不同原料对NiMoW/Al_2O_3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影响的评价方法实验,考察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条件下影响催化剂失活的根本原因,对经历不同原料反应后的催化剂的积炭状况、孔结构特征以及活性相状态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加工过更加劣质的原料油后,NiMoW/Al_2O_3催化剂的失活速率加快,催化剂中积炭的数量和缩合程度增加,反应物扩散限制更加严重,活性中心可接近性下降,活性相聚集,活性中心数目减少,本征活性下降。因此积炭生成与活性相结构变化是不同原料导致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NiMoW/Al_2O_3催化剂失活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7年05期)

侯远东,赵秦峰,葛少辉,兰玲[10](2017)在《富芳烃汽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国Ⅴ、国Ⅵ排放标准清洁汽油生产需求,开发了一种富芳烃汽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通过在金属浸渍液中引入一定比例的有机络合剂制备了高脱硫活性的Ni-Mo/Al_2O_3催化剂,催化剂微反评价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45℃、反应压力2.0 MPa、体积空速1.5h~(-1)、氢油体积比300的条件下,可以将某石化公司富芳烃汽油的硫质量分数从740μg/g降至小于5.0μg/g,脱硫率达99.3%,辛烷值损失在1.0个单位以内,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加氢脱硫活性,满足工业装置清洁汽油生产要求。(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7年09期)

深度加氢脱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更好发挥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RTS)不同反应区域内不同类型催化剂的优势,在中型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加氢反应活性高的Ni-Mo-W型催化剂、直接脱硫反应活性高的Co-Mo型催化剂和具有轻微加氢改质活性的Ni-W型催化剂的不同级配方式对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催化剂级配时与单独使用Ni-Mo-W催化剂时的超深度加氢脱硫效果相当;在第一反应器采用Ni-Mo-W型催化剂、第二反应器采用Ni-W型催化剂时,可有效降低加氢柴油产品的密度与多环芳烃含量;在第一反应器采用Ni-Mo-W型与Co-Mo型催化剂等体积比级配、第二反应器采用Co-Mo型催化剂的级配方案时,可有效降低柴油加氢反应的氢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深度加氢脱硫论文参考文献

[1].段为宇,郭蓉,卜岩,刘丽.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进展[J].炼油技术与工程.2019

[2].葛泮珠,丁石,鞠雪艳,习远兵,李大东.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级配技术的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3].陈文奇.FHUDS-5/FHUDS-6催化剂在柴油深度加氢脱硫装置的工业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4].葛泮珠,丁石,张乐,李大东,聂红.含氮化合物对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运行稳定性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5].胡天友,王晓东,贾勇,范锐,何金龙.大型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加氢尾气深度脱硫技术研究及工业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8

[6].张迪,沈焰丰,刘延安,许伟松,刘欣梅.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孔道限域效应[C].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7].任亮,贾燕子,邵志才,戴立顺.深度脱硫的渣油加氢处理RHT工艺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8

[8].吴春泽.负载型Ni-W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

[9].张乐,李明丰,丁石,李会峰.原料性质对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NiMoW/Al_2O_3催化剂活性稳定性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7

[10].侯远东,赵秦峰,葛少辉,兰玲.富芳烃汽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7

标签:;  ;  ;  ;  

深度加氢脱硫论文-段为宇,郭蓉,卜岩,刘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