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污染去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重金属,污染来源,危害
污染去除论文文献综述
侯秀娟[1](2019)在《浅谈水中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和危害及去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危害到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对水中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常见重金属污染物的危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同时列举了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方法。(本文来源于《饮料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李靖,范明杰,刘翔,李淼[2](2019)在《双表面活性剂修饰下纳米零价铁对水中Cr(Ⅵ)污染去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纳米级零价铁(nZVI)在环境中易团聚、易氧化的问题,强化其去除水中Cr(Ⅵ)的能力,选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钠(NaOA)同时对nZⅥ进行修饰.同时,通过对比不同pH值、材料干湿状态、初始浓度及共存离子条件下的反应效果,结合材料的XRD和XPS表征、动力学实验和25℃等温线的拟合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酸性条件有利于Cr(Ⅵ)的去除;材料的干湿状态对去除效率影响较大;材料去除水中Cr(Ⅵ)可在3 h内达到反应平衡,去除效率在90%以上,实验条件下最大去除量为183.1 mg·g~(-1),反应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模型;反应过程中Cr(Ⅵ)大部分转化为Cr(Ⅲ).(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高泽晨,张天阳,黄飘怡,徐斌[3](2019)在《应用紫外/氯组合工艺去除微污染原水中氨氮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饮用水中氨氮超标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采用紫外/氯组合工艺对饮用水中氨氮进行降解研究.结果表明,紫外/氯高级氧化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氨氮.一方面,自由氯和氨氮之间发生取代反应将氨氮转化为氯胺,254 nm紫外光可有效裂解N—Cl键,一氯胺在254 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354 L·mol~(-1)·cm~(-1),量子产率为0.68 mol·E~(-1);另一方面,自由氯光解产生的自由基可直接氧化氨氮.随着紫外辐照剂量的增加,氨氮和总溶解性氮(TN)的浓度逐渐减少,当紫外辐照剂量达到1000 mJ·cm~(-2)时,氨氮(起始浓度2 mg·L~(-1))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53%和35%,相比单独氯化条件下分别提高了20%和15%.随着Cl_2/N的增加,氨氮和TN的浓度逐渐减小,当Cl_2/N≥1.6时,紫外/氯组合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接近100%,当Cl_2/N<1.6时,紫外/氯工艺对TN的去除率相比单独氯化工艺提高了30%左右.此外,氨氮去除率随pH升高而增加,而TN去除率随pH升高而降低.本研究结果可为紫外/氯组合工艺在水厂中的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饶凤琴,程玉梅,张婷,周青帅,崔古贞[4](2019)在《艰难梭菌中粪肠球菌污染的去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从粪肠球菌-艰难梭菌混合培养物中分离艰难梭菌的方法。方法:取不同厂家脑心浸出液(BHI)培养基、不同抗生素和是否添加羊血(或血清)3种组分进行组合,加入粪肠球菌-艰难梭菌混合物进行培养;显微镜观察不同组分培养基中细菌形态,将不同组分培养基中获得的混合培养物划线固体平板培养基并培养、观察菌落形态及菌落气味,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评价不同组合培养基对艰难梭菌的纯化效果。结果:艰难梭菌抗生素抗性实验结果显示,艰难梭菌对氯霉素、克拉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敏感,对四环素、D-环丝氨酸和头孢西丁具有抗性;在相同艰难梭菌接种量条件下,不同生产厂家BHI-酵母粉培养基(BHIS)均有艰难梭菌典型的沉淀生成,并伴有浓烈臭鸡蛋气味;显微镜观察发现纯化前艰难梭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物有大量球菌和链球菌、少量杆菌;BHIS-BDC培养基所有视野中无球菌,仅见杆状细菌;BHIS培养基上艰难梭菌仅在平板边缘形成零星菌落,BHIS-BDC培养基表面形成典型艰难梭菌菌落;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1~2 mm菌落为粪肠球菌,3~5 mm菌落为艰难梭菌。结论:不同生产厂家的BHIS培养基对艰难梭菌中粪肠球菌的去除没有明显差异,BHIS培养基中添加羊血、D-环丝氨酸与头孢西丁复合抗生素可去除艰难梭菌中粪肠球菌污染。(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林国庆,初慧,朱恒华,杨丽芝,唐晓梦[5](2019)在《离子类型对石油污染含水层中微生物去除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来利用微生物原位修复受石油污染的含水层已被广泛关注,然而地下水中含有许多离子成分,这些无机离子对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机制还不清楚。本文采用批量实验研究了淄博齐鲁石化污染地下水中常见的7种无机离子(NO_3~-、PO_4~(3-)、SO_4~(2-)、Cl~-、Ca~(2+)、Mg~(2+)、Fe~(3+))对微生物生长及生物降解苯的影响规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一步探究了苯降解菌的种群特征。结果表明:7种离子都存在一个最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离子浓度,低于或超过该浓度苯的去除率明显降低,其中NO_3~-、SO_4~(2-)、Fe~(3+)最适宜浓度为0.4mmol/L,PO_4~(3-)、Cl~-、Ca~(2+)、Mg~(2+)最适宜浓度分别为0.2mmol/L、0.1mol/L、2.5mmol/L、2mmol/L;从微生物含量及其变化幅度来看,地下水环境中的NO3-离子对微生物的生长及苯的去除影响最显着,其他离子的影响则较小,但微生物对Cl-的耐受浓度较高。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驯化出的苯降解菌主要属于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 sp.)、脱硫芽胞弯曲菌属(Desulfosporosinus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中的菌株。研究结果可为石油污染地下水的原位生物修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高艳娇,刘瑞,李姝杰[6](2019)在《去除地下水复合污染的介质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多种填料对地下水中复合污染物的去除,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阐释。结果表明,填料铁粉、人造沸石及活性炭能有效地去除地下水中的复合污染,反应150 min后,六价铬、氨氮及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2.8%,94.2%和42.9%。(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孟现光,姚骥[7](2019)在《星系内禀指向对弱引力透镜剪切场信号污染的去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星系的内禀指向(intrinsic alignment, IA)的关联性是弱引力透镜观测中剪切场信号的一个重要系统误差,人们在之前的弱引力透镜研究中已经提出了许多修正该误差的方法。从数据处理方面,人们可以剔除物理距离比较近的星系对,但是这种方法只能近似消除星系内禀指向自相关带来的污染项,并不能消除星系内禀指向与周围物质密度场的相关性,并且这种方法也会丢失很多星系的信息。而目前弱引力透镜观测中广泛使用的IA模型与实际的IA模型可能相差甚远,使用不同的IA模型得到的宇宙学参数会存在很大差别。虽然零调(nulling)技术不用假设IA模型,但是这种技术仅能消除星系内禀指向与周围物质密度场的相关性。另外,由于这种技术须对红移设置不同的权重,所以会失去IA对红移的依赖性。Zhang~([1, 2])提出的自修正方法,在不假设任何IA模型的情况下,利用多种观测量以及几个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就能够把弱引力透镜中的IA信号很好地消除。此自修正方法可望广泛应用于即将开始的第四代弱引力透镜巡天中。(本文来源于《天文学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王晓燕,双陈冬,张宝军,高将,李爱民[8](2019)在《PPCPs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及去除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的污染现状及去除技术是近年来水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归纳了PPCPs的来源及迁移路线;简述了PPCPs的污染现状,PPCPs在世界各地的水环境中均有检出,有的已经具有生态风险;总结了目前PPCPs的主要去除方法及研究现状,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技术、臭氧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吸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联合使用等,并对各种技术去除PPCPs的优势和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未来PPCPs的去除方法进行了展望,多技术整合、生态技术、无污染可再生的绿色技术将是PPCPs去除的技术方向。(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万琼,雷茹,王信,魏东洋,李泰儒[9](2019)在《海绵铁填料对城市内河污染物质去除》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质监测和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开展了海绵铁填料对城市内河污染物质去除效果的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进水COD、NH_3-N、TN和TP分别为16—75 mg·L~(-1)、1.24—9.73 mg·L~(-1)、0.21—22.12 mg·L~(-1)和0.23—1.17 mg·L~(-1),各项水质指标均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劣Ⅴ类标准;在经历不同HRT(3—24 h)后,试验出水的COD、NH_3-N、TN和TP的浓度分别降至1—47 mg·L~(-1)、0.01—4.86 mg·L~(-1)、1.1—20.34 mg·L~(-1)和0.03—0.55 mg·L~(-1).当HRT为24 h和12 h时,出水为Ⅱ—Ⅳ类水质,而当HRT为6 h和3 h时,出水水质介于为Ⅱ—劣Ⅴ类之间.其中,HRT为24 h时,COD、TN和TP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75.86%、90.76%和87.47%,而NH_3-N的去除率在HRT为6 h时最高,为99.29%.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显示,海绵铁填料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均高于原水,且群落结构较原水更为稳定.随着反应器内部溶解氧的升高,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也逐渐增加.(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09期)
王红强,胡鄂明,王清良,金圣,刘宇[10](2019)在《超声波与化学方法协同去除铀矿冶设备表面放射性污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设施中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因此,需要对污染的设备进行去污处理。采用超声波与化学方法协同去除聚氯乙烯(PVC)板、有机玻璃、不锈钢和橡胶等几种核设施常用材质表面放射性污染,并考察了去污时间、硝酸质量分数、清洗温度和有无超声波辅助等因素对去污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延长去污时间、增加硝酸质量分数、提高清洗温度和超声波辅助均能有效提高去污效果,该结果对于核设施表面放射性污染的去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污染去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纳米级零价铁(nZVI)在环境中易团聚、易氧化的问题,强化其去除水中Cr(Ⅵ)的能力,选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钠(NaOA)同时对nZⅥ进行修饰.同时,通过对比不同pH值、材料干湿状态、初始浓度及共存离子条件下的反应效果,结合材料的XRD和XPS表征、动力学实验和25℃等温线的拟合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酸性条件有利于Cr(Ⅵ)的去除;材料的干湿状态对去除效率影响较大;材料去除水中Cr(Ⅵ)可在3 h内达到反应平衡,去除效率在90%以上,实验条件下最大去除量为183.1 mg·g~(-1),反应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模型;反应过程中Cr(Ⅵ)大部分转化为Cr(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污染去除论文参考文献
[1].侯秀娟.浅谈水中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和危害及去除方法[J].饮料工业.2019
[2].李靖,范明杰,刘翔,李淼.双表面活性剂修饰下纳米零价铁对水中Cr(Ⅵ)污染去除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9
[3].高泽晨,张天阳,黄飘怡,徐斌.应用紫外/氯组合工艺去除微污染原水中氨氮的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9
[4].饶凤琴,程玉梅,张婷,周青帅,崔古贞.艰难梭菌中粪肠球菌污染的去除方法[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5].林国庆,初慧,朱恒华,杨丽芝,唐晓梦.离子类型对石油污染含水层中微生物去除苯的影响[J].地质学报.2019
[6].高艳娇,刘瑞,李姝杰.去除地下水复合污染的介质的筛选[J].应用化工.2019
[7].孟现光,姚骥.星系内禀指向对弱引力透镜剪切场信号污染的去除方法[J].天文学进展.2019
[8].王晓燕,双陈冬,张宝军,高将,李爱民.PPCPs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及去除技术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9
[9].万琼,雷茹,王信,魏东洋,李泰儒.海绵铁填料对城市内河污染物质去除[J].环境化学.2019
[10].王红强,胡鄂明,王清良,金圣,刘宇.超声波与化学方法协同去除铀矿冶设备表面放射性污染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