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
摘要:为了更加优质地将电力体系运作管理水准提升,需要引入大批智能技术,将智能技术在电网输变电检修时逐渐推广,促进早期传统电力体系逐步转换成智能电网进展。为了更好地将维修任务及时完工,进而演化出了输变电仪器情况评价、辨析专家及调整维修策划智能等体系。文中对智能技术在电网输变电检修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智能技术;电网输变电检修;应用
1导言
电网输变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较容易发生故障,对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会产生较大影响,加强状态检修十分必要。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电网管理智能化水平逐渐提高,将智能技术中的信息系统应用到电网输变电检修中,成为了电力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
2智能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估诊断系统
电力体系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输变电仪器,整体电力体系运作的可靠性、稳定性都直接取决于输变电运作过程中的情况,因此,将输变电仪器的维修工作、运作情况以及修理水准进一步提升,对整个电力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智能电网创建任务不断扩大,以智能组件和在线勘测为前提,创建了智能输变电仪器情况评价辨析专家体系,经过对这一体系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完成输变电仪器工作。
2.1评价变压器
输变电体系中,最关键的仪器就是变压器,整体输变电体系运作的可靠性和稳固性直接取决于变压器是否优良,早期落后的维修手段现如今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变压器可靠、稳定运作的需求,鉴于此,运用在线勘测来评价变压器的情况就可以体现其价值所在。
2.2诊断变压器故障
要想使变压器处于最佳状态,不仅需要评价变压器的运作情况,还需要诊断变压器运作中的障碍。状态维修和电网智能化进程中最必不可少的就是诊断障碍,且诊断障碍也是电力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早期的诊断障碍就是把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在线监测作为根基诊断,具有很大的约束性。
2.3监测输电线路状态
由于输变电体系中的输电线路的辐射规模较大、跨区域面积大,所以,输变电的巡查力度、修护工作的劳动量也较大,维修效率不高。为了能及时地对输电线路的情况进行掌握,当前运用最普遍的就是状态检修,它是以图像摄影为基础的,根据输电弧垂产生的资料来准确地运算输电线路的弧垂到地面的高度,一旦超出所设置的标准时,设备会自行启动报警系统,以便修理人员实施修护工作。
3输变电设备停电检修计划智能编排系统
随着电网的不断扩大,设备种类、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停电检修计划的编排就变的非常困难。在利用计算机进行计划编排过程中,我们发现检修计划安全是一个具体多目标、多约束特点的优化问题,其目标主要两个,分别是经济优化及管理优化;而约束条件则分为系统安全运行约束、检修管理约束及检修项目间的协调约束。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目前在检修计划编排过程中,主要是先通过从生产MIS系统、输网GIS系统、SCADA系统中提取与检修相关且具有拓扑关系的设备元数据,再通过编排系统内设的各种拓扑逻辑模型,结合不同设备检修特点及相关约束条件,最终实现检修计划的自动编排。输变电设备检修安排工作主要具有维数大、离散性及非线性等这几个特点,所以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对于优化算法的选择最为关键,目前应用较多的算法包括遗传算法、蚂蚁算法,这两种算法都属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范畴。通过应用检修计划智能编排系统,即方便了检修计划的编排,又提高了编制效率和准确度,保证了检修工作的合理开展,同时还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停电和减少了检修工作量。
4电网输变电检修的重要性及原则
4.1电网输变电检修的重要性
以110V及以下电网输变电系统的运行为例,在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电网很容易出现故障,如线路短路及变压器绝缘老化等,对社会各领域的顺利运行不利。加强电网输变电检修,能够使故障被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可将故障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减轻其影响,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于电力系统故障维修成本的降低,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及时对电网输出变电的维修工作进行加强,能够有效降低障碍的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电网输变电障碍,减小对资金的损耗,进而逐步提升电力体系运作时的可靠性和稳固性,降低检修成本,以便电力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进现代化城市进程的飞速发展。
4.2检修原则
电网输变电检修应坚持安全性、科学性及标准性的原则,具体如下:
4.2.1安全性
输变电检修应本着安全性原则而进行,检修应以保证电力用户、电网以及检修人员自身的安全为基础而展开。
4.2.2科学性原则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传统检修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输变电线路的检修要求,将信息化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应用到检修过程中,体现科学性的检修原则,是提高检修效率与质量的关键。
4.2.3标准性原则
检修过程,包括检修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均应坚持标准性的原则而实现,应在参考国家对电网输变电检修的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来完成。
5智能技术在电网输变电检修中的应用
5.1特高压输电技术
特高压输电技术通常都被分为两类,即高压直流输电、高压交流输电。它们之间的输电差别很大,比如供电电压的级别不同。此外,对特高压交流进行输电技术时,需要不得低于1000kV的供电电压等级。在智能电网中运用特高压输电技术时,主要是运用有机外绝缘技术、电磁环境控制技术、高压稳定性仿真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有着较高的工作效率,能够输出非常大的电量,且传输间隔也非常小,线路的受损率低。
5.2智能变电技术
智能变电站及其相应的技术统称为智能变电技术。在运用智能变电技术时,要以信息自动化技术为基础,在信息自动化技术的指引下,运用智能安置、智能仪器等技术。智能变电技术不但能够对输电网的运行转台进行监管,还能使智能电网具有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特点,一旦出现故障,则可以及时保障输电网的安全性,进而使智能电网的运行更加安全。
5.3柔性输电技术
柔性输电技术与特高压输电技术相同,也被分为两种类型,即交流柔性输电技术、支流柔性输电技术。在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交流柔性输电技术能够对电力品质进行有效控制,还可以弥补输电过程中所出现的无用功,进而能够保证电力输出的成功率。通常在高功率、大容器电子器件的电力体系中运用交流柔性输电技术。
5.4紧凑型交流输电技术
在智能电网中,紧凑型交流输电技术是利用率最高的,这种输电技术能缩小输电线路的间距。我国智能电网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就是天津,天津智能电网中就广泛利用了紧凑型交流输电技术。此种输电技术不但能够将线路的占用面积有效减小,还可以使线路间距逐渐缩小,促使线路更加稠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务必要保障线路的紧凑性,选择导线时,可以利用多量分裂型导线,并将每一根导线的具体位置进一步完善,还要对杆塔的构造不断改良,继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网管理智能化水准不断提升,智能技术中的信息体系如今已经成为了电力企业非常关注的焦点,因此,务必要对电网输变电的状况检修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焦振毅,任建文,王力,等.电网智能设备检修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陕西电力,2016,40(11).
[2]李鑫,罗洋洋,罗成,等.浅谈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智能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2).
[3]冯景良.在线监测技术在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6).
[4]雷毅.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