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着色膜论文-豆志朋,刘海华,宋鹏涛,龚翔,黄宝渝

不锈钢着色膜论文-豆志朋,刘海华,宋鹏涛,龚翔,黄宝渝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锈钢着色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锈钢,表面处理,着色,超声波

不锈钢着色膜论文文献综述

豆志朋,刘海华,宋鹏涛,龚翔,黄宝渝[1](2019)在《不锈钢着色工艺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锈钢化学着色、真空离子着色、激光氧化着色、离子注入着色及新型超声波热浸着色工艺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新型超声波热浸着色法,工艺简单、设备成熟,膜层致密,与基体结合力强。(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秦静,朱凯,屈钧娥,王海人,曹志勇[2](2019)在《方波恒电位着色时间对不锈钢着色膜耐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方波电位着色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彩色膜,可获得较快的膜生长速率,现有的硫酸方波电位着色研究未涉及着色时间对彩色膜耐蚀性的影响。采用无铬硫酸体系对304不锈钢进行交流方波恒电位电化学着色,运用色差计、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腐蚀加速浸泡试验和交流阻抗测试等方法,重点研究了硫酸介质中交流方波着色时间对着色膜着色性能和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低电位幅值分别为0 V和1 V的方波脉冲条件下,20~120 min的着色时间范围内,膜的厚度随着着色时间增加而增厚,呈现不同色彩;但膜的耐腐蚀性能随时间增加并不呈线性增加关系,着色时间超过80 min,着色膜耐腐蚀性能反而下降,这与膜的双层结构有关:当着色时间超过80 min后,膜层由微孔钝化膜单层结构转变为顶层覆盖岛状富铬氧化物层的双层膜结构,顶层膜小岛之间的缝隙导致膜的微观电化学非均匀性,从而使膜的耐腐蚀性能降低。(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01期)

杨晴[3](2018)在《材料表面改性与不锈钢着色发黑处理方法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锈钢螺组合螺钉在传统领域文章针对本单位的传统不锈钢化学法发黑工艺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调研了目前不锈钢表面处理发黑工艺的现状,并结合实际生产探讨了各个方法的优势与问题。文章还调研了各种新型不锈钢表面发黑方法,分析其应用和生产前景。(本文来源于《天津市电子工业协会2018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7-01)

刘忠民,郭亮,张庆茂[4](2017)在《纳秒激光不锈钢着色过程中的热作用及氧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纳秒级脉冲激光对304不锈钢表面进行着色试验,建立激光作用于金属表面的热作用模型,利用EDAX分析着色不锈钢表面金属元素质量比变化,探究激光热作用对304不锈钢表面着色效果的影响及不同热作用过程下的金属表面氧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纳秒激光金属彩色着色过程中存在"激光脉冲直接作用过程"和"激光脉冲扩散热作用过程"两个不同机制的热作用过程。在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的"激光脉冲直接作用过程"中不锈钢表面更容易产生Cr氧化物;在以扩散热为主导的"激光脉冲扩散热作用过程"中不锈钢表面更容易产生Fe氧化物。(本文来源于《应用激光》期刊2017年04期)

王锐[5](2016)在《一种无铬不锈钢着色新工艺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彩色不锈钢具有优良的抗蚀性和耐磨性等特性,其多彩的颜色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増添了生活情趣。传统不锈钢着色工艺("INCO"法)含有六价重络离子,不仅对自然环境污染严重,而且对生产一线工人的身体有很大的损伤;并且其工艺着色温度较高,生产能耗比较大,所需的设备投资成本较高。因此,寻找无铬和低铬的着色新工艺成为越来越热门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实验探究得到了以钼酸铵为主着色盐的着色工艺,并且探究了其最佳着色反应条件。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了钒(V)、钼(Mo)、锰(Mn)叁种与铬(Cr)有相类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分别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探寻钒酸盐(有毒)、锰酸盐、钼酸盐的着色效果,实验发现以钼酸盐为主着色配方,在着色液的稳定性、着色效果、所得的彩色不锈钢的化学性质是最佳的。2、选用钼酸铵为主着色盐,探索添加硼酸、MnSO4、EDTA等添加剂,对着色配方进行改进。通过正交实验方法对着色配方与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钼酸铵 100g/L,硼酸 30g/L,EDTA15g/L,MnSO4 25g/L,温度 25℃,时间15min,电流密度10A/dm2。3、采用电化学工作站监控着色电位与时间的关系,得到了金黄色、深红色、深绿色、褐色、黑色等多种色彩的彩色不锈钢。采用X射线能谱仪(EDAX)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着色膜表面的形貌和元素组成;并通过电化学测试方法和机械摩擦的方法研究了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初步分析了其成膜机理。(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6-05-26)

王锐,陈晓宇,曹志勇,屈钧娥,王海人[6](2015)在《环保型不锈钢着色新工艺及着色膜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找一种环保、低温不锈钢着色新工艺,以钼酸铵为主着色盐,添加多种不同添加剂对不锈钢进行着色,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着色工艺。通过控制着色时间,得到了金黄色、深红色、绿色、深绿色、黑色等多种色彩的着色膜。采用X射线能谱仪(EDAX)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了着色膜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通过电化学测试方法和机械摩擦法研究了着色膜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并分析其机理。结果表明:着色膜致密、色泽光亮、鲜艳,主要成分为Mo O2,不锈钢着色后耐腐蚀性及耐磨性大幅提高;本工艺稳定、常温可操作,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5年12期)

肖鑫[7](2014)在《低铬酸不锈钢着色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INCO法不锈钢着色工艺铬酸含量高、对环境污染重的现状,采用铬酸-硫酸-磷酸体系,加入过渡金属无机盐,成功研究了一种低铬酸不锈钢着色技术。探讨了主要成分、添加剂和操作务件对着色膜质量的影响,获得了如下较好的工艺条件:铬酸酐80~90g/L,浓硫酸200~220mL/L,磷酸40~60 mL/L,硫酸锰30~40 g/L,硫酸锌5~10 g/L,硝酸钠10~20 g/L,光亮剂HNX-A 5~10 g/L,温度80~90°C,时间8~25 min。在上述工艺下,随着着色时间的延长,所形成的着色膜颜色按茶色、金色、蓝绿、黑色、紫红、鲜绿而变化:控制一定的时间和温度,可获得色泽均匀、鲜艳的着色膜,其装饰效果可与INCO法媲美。该方法制备的着色膜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热性,且工艺操作简便,着色膜颜色重现性好,着色液中铬酸浓度低,只有通用INCO法的1/3,有利于保护环境,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4年04期)

王海人,王宜民,屈钧娥,曹志勇,李艳[8](2012)在《不锈钢着色方法及表征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不锈钢具有许多优异的理化性能,着色后更具功能性和装饰性。阐述了其常用着色方法,并介绍了不锈钢表面彩色薄膜形貌、成分及性能的表征技术,同时对彩色不锈钢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2年12期)

肖鑫,许律[9](2012)在《低铬酸不锈钢着色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INCO法不锈钢着色工艺铬酸含量高、对环境污染重的现状,采用铬酸—硫酸—磷酸体系,加入几种过渡金属无机盐,研究成功一种低铬酸不锈钢着色技术,其工艺规范如下:80—90g/L铬酸,200—220m L/L浓硫酸,40-60m L/L磷酸,30—40g/L硫酸锰,5—10g/L硫酸锌,10—20g/L硝酸钠,3—5g/L光亮剂HNX—A,温度80—90℃,时间10—25min。探讨了主要成分、添加剂和操作条件对着色膜质量的影响,所形成着色膜颜色由茶色—金色—蓝绿—黑色—紫红—鲜绿变化,着色膜色泽均匀、鲜艳,装饰效果可与INCO法媲美,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热性,且工艺操作简便,着色膜颜色重现性好,着色液铬酸浓度低,只有通用INCO法1/3,有利于保护环境,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期刊2012-10-28)

王海人,李文维,屈钧娥,曹志勇,肖珍[10](2012)在《NiSO_4浓度对201不锈钢着色速度及着色膜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不锈钢着色液中Ni2+浓度的变化对着色效果的影响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着色工艺仍需不断完善。为此,以NiSO4为添加物,研究了着色液中NiSO4浓度的变化对201不锈钢化学着色速度及膜层性能的影响。通过电化学监控系统测量了电位-时间曲线,分析了NiSO4浓度的变化对着色速度的影响;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考察了着色膜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NiSO4可提高着色速度,但会导致着色膜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的降低。从原理上探讨了NiSO4浓度的变化对着色进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2年10期)

不锈钢着色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方波电位着色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彩色膜,可获得较快的膜生长速率,现有的硫酸方波电位着色研究未涉及着色时间对彩色膜耐蚀性的影响。采用无铬硫酸体系对304不锈钢进行交流方波恒电位电化学着色,运用色差计、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腐蚀加速浸泡试验和交流阻抗测试等方法,重点研究了硫酸介质中交流方波着色时间对着色膜着色性能和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低电位幅值分别为0 V和1 V的方波脉冲条件下,20~120 min的着色时间范围内,膜的厚度随着着色时间增加而增厚,呈现不同色彩;但膜的耐腐蚀性能随时间增加并不呈线性增加关系,着色时间超过80 min,着色膜耐腐蚀性能反而下降,这与膜的双层结构有关:当着色时间超过80 min后,膜层由微孔钝化膜单层结构转变为顶层覆盖岛状富铬氧化物层的双层膜结构,顶层膜小岛之间的缝隙导致膜的微观电化学非均匀性,从而使膜的耐腐蚀性能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锈钢着色膜论文参考文献

[1].豆志朋,刘海华,宋鹏涛,龚翔,黄宝渝.不锈钢着色工艺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秦静,朱凯,屈钧娥,王海人,曹志勇.方波恒电位着色时间对不锈钢着色膜耐蚀性能的影响[J].材料保护.2019

[3].杨晴.材料表面改性与不锈钢着色发黑处理方法的调查研究[C].天津市电子工业协会2018年年会论文集.2018

[4].刘忠民,郭亮,张庆茂.纳秒激光不锈钢着色过程中的热作用及氧化规律[J].应用激光.2017

[5].王锐.一种无铬不锈钢着色新工艺的探讨[D].湖北大学.2016

[6].王锐,陈晓宇,曹志勇,屈钧娥,王海人.环保型不锈钢着色新工艺及着色膜的性能[J].材料保护.2015

[7].肖鑫.低铬酸不锈钢着色技术[J].电镀与涂饰.2014

[8].王海人,王宜民,屈钧娥,曹志勇,李艳.不锈钢着色方法及表征技术[J].材料保护.2012

[9].肖鑫,许律.低铬酸不锈钢着色工艺研究[C].第九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2012

[10].王海人,李文维,屈钧娥,曹志勇,肖珍.NiSO_4浓度对201不锈钢着色速度及着色膜性能的影响[J].材料保护.2012

标签:;  ;  ;  ;  

不锈钢着色膜论文-豆志朋,刘海华,宋鹏涛,龚翔,黄宝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