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菌论文_刘晓梅,梁长东,李景芳,杨和川,任立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灰霉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霉菌,番茄,基因,微管,精油,质体,生物防治。

灰霉菌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梅,梁长东,李景芳,杨和川,任立凯[1](2019)在《微生物发酵液对保护地番茄灰霉菌的抑制作用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微生物发酵液对灰霉病菌的防治作用。[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微生物发酵液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和田间防效。[结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液能明显抑制灰霉病菌菌丝的生长,发酵液原液的抑制率最高为66.1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番茄间隔7 d、连续施药3次,第3次施药7 d后,微生物发酵液原液对灰霉病的防效最高达60.47%,与35%的腐霉利600倍液的防治效果无显着差异。[结论]微生物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作为一种生物新型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董路路,任春涛,张新华,李晓安,李富军[2](2019)在《6种植物精油对果蔬灰霉菌和青霉菌的抑菌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6种植物精油对常见的导致果蔬腐烂的灰霉菌和青霉菌的抑菌效果。通过滤纸片法、最小抑菌浓度法(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法(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体外直接接触法和熏蒸法测定了6种植物精油对灰霉菌和青霉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6种精油对灰霉菌和青霉菌的抑菌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牛至精油、反式-2-己烯醛、肉桂精油、丁香精油、冬青精油、柠檬精油;其中,柠檬精油对灰霉菌和青霉菌均无抑菌效果;在体外直接接触和熏蒸中,牛至精油对灰霉菌和青霉菌的抑菌率均为100%;其对灰霉菌和青霉菌的MIC分别为0.5μL/mL和0.25μL/mL,MBC分别为0.5μL/mL和0.25μL/mL。结论:牛至精油对灰霉菌和青霉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陈晓峰,丛山,王百川,隋好林[3](2019)在《大白菜微管与灰霉菌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诱导抗、感大白菜叶片α-微管蛋白基因诱导表达的特点及微管动态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灰霉菌接种后大白菜中4种α-微管蛋白基因均具有上调表达特点,且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诱导表达明显。叶片细胞微管免疫荧光观测发现,接种48、96 h后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微管骨架受病原菌侵染影响较小,结构变化不明显。研究结果说明微管在植物对抗真菌病原菌侵染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4期)

庄炜[4](2019)在《灰霉菌中两个假定分泌蛋白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灰霉菌是一种具有广泛非特异性寄主的死体营养型真菌,可侵染1000多种植物,对农作物生产和采后贮藏造成重大损失,被认为是十大病原真菌之一。灰霉菌和核盘菌在系统发育上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是研究腐生真菌的模式物种。灰霉菌可以通过分泌大量的胞外蛋白,在侵染植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有许多分泌蛋白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是未知的。因此对灰霉菌分泌蛋白开展相关研究,对进一步揭示灰霉菌致病机制和与寄主植物的互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核盘菌中编码1个假定分泌蛋白的SS1G_08163基因在抑制植物防御反应和促进核盘菌侵染植物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我们猜想灰霉菌中与核盘菌SS1G_08163同源的基因是否也参与到植物-灰霉菌的互作过程。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我们鉴定出了2个同源基因:BCIN_04g00360和BCIN_09g07100,它们与SS1G_08163分别具有50.00%和60.87%的同源性。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我们分别对BCIN_04g00360和BCIN_09g07100进行基因敲除,验证得到了5个BCIN_04g00360缺失突变体和4个BCIN_09g07100缺失突变体。与野生型B05.10相比,ΔBCIN_04g00360和ΔBCIN_09g07100的菌丝生长正常,对番茄叶片的致病性无显着性差异。我们将BCIN_04g00360和BCIN_09g07100分别构建到含有GFP标签的植物病毒表达载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它们定位在烟草细胞的细胞膜上。此外,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实验测定BCIN_04g00360和BCIN_09g071002对植物细胞的死亡调节活性,发现它们均不能引起烟草过敏性反应,也不能抑制由激发子INF1诱导的植物防卫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BCIN_04g00360和BCIN_09g07100的缺失并不影响灰霉菌的生长和致病,这可能跟灰霉菌分泌蛋白的功能冗余性有关,其它具有相似功能的基因弥补了基因缺失的影响。根据亚细胞定位结果,我们推测这2个假定分泌蛋白可能在植物细胞膜上发挥一定的功能。BCIN_04g00360和BCIN_09g07100无法诱导植物细胞死亡和抑制植物防卫反应,可以初步推断它们在植物-灰霉菌互作中不具有特定功能。但是这可能跟分泌蛋白在烟草中的瞬时表达量不高或者不参与由INF1引发的免疫反应传导通路有关,相关实验还有待进一步进行。(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吴媛媛,刘瑞玲,郜海燕,吴伟杰,陈杭君[5](2019)在《灰霉菌侵染对蓝莓采后品质变化及抗氧化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灰霉病是蓝莓采后高发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贮藏品质。以"灿烂"蓝莓为材料,以无菌水处理的果实为对照,研究灰葡萄孢霉侵染对蓝莓采后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受侵染的蓝莓果实在贮藏前期活性氧自由基(ROS)迅速积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提高,同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增加;贮藏后期抗氧化酶活和抗氧化物质含量下降,活性氧清除能力不足导致ROS过度积累,细胞膜结构破坏,加速了蓝莓的成熟、软化、衰老和腐烂。(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培谦,冯宝珍,李新秀,郝浩永[6](2018)在《番茄灰霉菌拮抗放线菌LA-5的筛选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稀释涂布法从番茄根际土壤中分离放线菌,并以番茄灰霉菌为靶标,利用对峙培养法和牛津杯法筛选拮抗放线菌,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放线菌LA-5.通过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基于16S r DNA序列系统进化分析,将菌株LA-5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复筛结果显示,LA-5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100倍发酵滤液对孢子萌发抑制率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50%以上;受抑制菌落呈白色,气生菌丝萎缩稀疏,菌丝纤细、分支明显减少.离体防效试验显示,菌株LA-5发酵原液对番茄灰霉病防效可达83.4%.该菌株有望开发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生防菌株.(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李培谦,冯宝珍[7](2018)在《番茄灰霉菌啶酰菌胺抗性菌株生理特性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番茄灰霉病菌敏感菌株和抗啶酰菌胺菌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DD)的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以及菌株适应度评价和致病性测定分析。[方法]经不同浓度啶酰菌胺处理后,分别测定了抗性与敏感性菌株0~24h内PAL和POD活性变化;同时在PDA上培养这2种菌株,并分析了的菌落大小、菌丝干重及产孢量;利用体外接种番茄果实分析致病性强弱。[结果]发现药剂处理后,2种类型菌株PAL和POD活性都有升高趋势,但是抗性突菌株PAL和POD活性上升幅度较敏感菌株高。其中,2种类型菌株的PAL活性均在1.5h达到峰值,而后呈下降趋势;其POD活性在药剂处理后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在24h达到最大值。适应度评估显示抗性菌株与敏感性菌株的在菌落大小、菌丝干重及产孢量方面无明显差异,体外接种实验也表明两者致病力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啶酰菌胺抗性菌株比敏感性菌株具有较高的POD及PAL活性,而两者菌落大小、菌丝干重、产孢量及致病性方面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9期)

吕梓剑,龙瑶,张效焓,李琳琳[8](2018)在《水杨酸和乙烯信号转导在拟南芥相应灰霉菌侵染后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野生型拟南芥哥伦比亚(Columbia)和水杨酸、乙烯信号转导阻断双重突变体npr1-1/ein2-1两种基因型拟南芥为试材,试验研究了灰霉菌侵染后水杨酸和乙烯信号转导对拟南芥生长发育情况及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水杨酸信号转导阻断与乙烯信号转导阻断双突变体npr1-1/ein2-1灰霉菌侵染后单株干重与对照相比明显下降;而光合作用相关参数下降更为明显,与叶绿色含量下降呈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谭雅芹[9](2018)在《灰霉菌胁迫下小立碗藓肉桂醇脱氢酶1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立碗藓属于非维管束植物,与高等植物相比,没有真正的根和叶,只有假根和拟叶,并且没有能够疏导物质的维管系统。木质素主要存在于维管束植物中,是植物抵御外界环境的重要成分之一。肉桂醇脱氢酶(Cinnamyl-alcohol dehydrogenase,CAD)是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对合成木质素单体的最后一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将叁种肉桂醛还原生成相应的叁种肉桂醇。作为非维管束植物小立碗藓是否合成木质素一直存在争议,本实验室前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灰霉菌胁迫下小立碗藓是否生成木质素,结果表明灰霉菌胁迫下小立碗藓可能合成了类木质素。通过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小立碗藓在灰霉菌胁迫下类木质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AD1呈现了差异表达。目前关于CAD在其他植物中的功能研究已有报道,但是关于CAD在小立碗藓受生物胁迫下所行使的功能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进一步研究小立碗藓在灰霉菌胁迫下CAD1的功能,旨在揭示生物胁迫下小立碗藓机体相关基因的应答机制,为登陆早期的陆生植物的抗病机理和进化历程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研究的初步成果如下:1、在崩溃酶工作浓度为1%、30 min处理条件下,得到的原生质体活性高且数量多,对原生质体进行再生,再生率达到了90%以上。在PEG工作浓度为20%时,获得了稳定的遗传转化株。通过以上条件的优化,为本实验室建立了一套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体系,为后续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成功构建了CAD1-PTFH15.3超表达载体和CAD1-GFP-PTN182敲除载体,利用同源重组的原理,用PEG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载体转化到小立碗藓原生质体中。通过抗性筛选和分子水平上的鉴定,分别获得了敲除载体和超表达载体的转化株。3、用灰霉菌侵染野生型和转化型植株,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灰霉菌的感染行为和菌丝形成率。结果显示:野生型和敲除转化株菌丝形成率分别达到了65.5%和65.9%,超表达转化株菌丝形成率达到了49.3%。超表达转化株的菌丝形成率低于野生型植株,说明CAD1在灰霉菌胁迫下可能通过合成类木质素参与了防御反应。野生型和敲除型转化株菌丝形成率相近,可能是因为CAD的其它同源基因参与了功能补偿。(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0)

温彤玥[10](2018)在《灰霉菌和叶霉菌诱导番茄抗性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应对病原体侵害生成了精细的防御机制。植物依赖于抗性基因的时空特异性表达实现了对病原体的响应,不同类型的病原体诱导了抗性基因不同的表达模式。解析植物防御病原体侵染的分子机制并提高作物免疫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番茄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同时也是研究植物免疫反应的经典模式植物。灰霉菌是和叶霉菌分别是腐生营养型真菌和活体营养型真菌的典型代表,二者对番茄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番茄灰霉菌和叶霉菌为研究对象,探索死体营养型病原体和活体营养型病原体诱导抗性基因表达的特征,以期找到植物响应死体营养型病原体和活体营养型病原体的标记基因,并利用标记基因解析植物免疫的分子机理。我们利用灰霉菌和叶霉菌对番茄进行侵染试验,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抗性基因表达的时空表达。研究结果发现,灰霉菌和叶霉菌侵染诱导的抗性基因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其中抗性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II(Proteinase inhibitors)和TD(Threonine Deaminase)在侵染24小时内表达,是早期诱导基因;而病程相关基因PR-STH2以及PR1等在侵染3天后表达量最高,是晚期诱导基因。同时发现灰霉菌和叶霉菌侵染只能在侵染部位诱导抗性基因表达,而在未侵染部位不诱导抗性基因表达。我们进一步构建了带有黄色荧光蛋白YFP荧光标签的PI-II转基因植物用于研究植物早期响应灰霉菌的分子机制。主要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两类病原体分别接种栽培种CM,在不同时间点取样,设置叁次生物学重复,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发现不同的抗性基因被病原体诱导的时间顺序存在差异,PI-II、TD被划分为早期诱导基因,而ERF.C3、JA2L、PR-STH2、PR1是晚期诱导基因。2、两类病原体分别接种栽培种CM,在接种部位以及未接种部位取样,设置叁次生物学重复,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发现PI-II、TD、ERF.C3、JA2L、PR-STH2、PR1在未接种病原体的部位抗性基因的表达量很低。3、利用gateway同源重组的原理,构建带有荧光标签的抗性基因过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转化,已经获得转基因材料。PCR验证T0代植株的信号表达情况,发现部分材料有荧光标签的导入,对这部分材料定植用于繁种,为今后试验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8-05-14)

灰霉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6种植物精油对常见的导致果蔬腐烂的灰霉菌和青霉菌的抑菌效果。通过滤纸片法、最小抑菌浓度法(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法(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体外直接接触法和熏蒸法测定了6种植物精油对灰霉菌和青霉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6种精油对灰霉菌和青霉菌的抑菌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牛至精油、反式-2-己烯醛、肉桂精油、丁香精油、冬青精油、柠檬精油;其中,柠檬精油对灰霉菌和青霉菌均无抑菌效果;在体外直接接触和熏蒸中,牛至精油对灰霉菌和青霉菌的抑菌率均为100%;其对灰霉菌和青霉菌的MIC分别为0.5μL/mL和0.25μL/mL,MBC分别为0.5μL/mL和0.25μL/mL。结论:牛至精油对灰霉菌和青霉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灰霉菌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梅,梁长东,李景芳,杨和川,任立凯.微生物发酵液对保护地番茄灰霉菌的抑制作用效果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9

[2].董路路,任春涛,张新华,李晓安,李富军.6种植物精油对果蔬灰霉菌和青霉菌的抑菌效果[J].食品科技.2019

[3].陈晓峰,丛山,王百川,隋好林.大白菜微管与灰霉菌抗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

[4].庄炜.灰霉菌中两个假定分泌蛋白的功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

[5].吴媛媛,刘瑞玲,郜海燕,吴伟杰,陈杭君.灰霉菌侵染对蓝莓采后品质变化及抗氧化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9

[6].李培谦,冯宝珍,李新秀,郝浩永.番茄灰霉菌拮抗放线菌LA-5的筛选及鉴定[J].应用生态学报.2018

[7].李培谦,冯宝珍.番茄灰霉菌啶酰菌胺抗性菌株生理特性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吕梓剑,龙瑶,张效焓,李琳琳.水杨酸和乙烯信号转导在拟南芥相应灰霉菌侵染后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绿色科技.2018

[9].谭雅芹.灰霉菌胁迫下小立碗藓肉桂醇脱氢酶1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10].温彤玥.灰霉菌和叶霉菌诱导番茄抗性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缺失突变株ZWK2的构建,PCR验证及...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PCR验证...缺失突变株的构建,PCR验证以及...缺失突变株的构建,PCR验证以及...缺失突变株的构建,PCR验证以及发...ε-PL产生菌H1与六株表型相近种的同...

标签:;  ;  ;  ;  ;  ;  ;  

灰霉菌论文_刘晓梅,梁长东,李景芳,杨和川,任立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