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萍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55200
摘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个教师深思的重要课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切身地体会到:“爱,面向全体,要有一定的广度;爱,把握距离,要把持一定的深度。”本文围绕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总结一些看法。
关键词:教育教学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这好比欣赏艺术品,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去欣赏,才能被其整体的神韵所吸引。那么,怎样才算是适度的距离呢?
一、零距离爱
带第一届学生时,刚毕业的自己对教学一腔热情、对学生有满满的爱,可这样的激情却不知道该如何挥洒,于是就演绎出了一个个苦乐交加的故事。
故事一:高一的数学课代表是个非常阳光的男孩子,我第一眼见了就非常喜欢,总是不自觉地帮他干这干那,作业也经常在上课时自己捎过去,其实老师亲自抱作业进教室这类的事情绝不止我一个人干过,也没什么好说的,这里我提到的故事在下面的一段对话里,这天上课我走得匆忙没捎作业,快上课了课代表还在那玩耍,我就喊他说:“你还不去抱作业啊?”他愣了一下,反问我:“你怎么不捎过来啊?”当时我愣住了,事后反思了很久,为什么老师的帮忙反而让他没有了责任?把老师的捎作业当成了理所当然?
故事二:离高一结束还有3个月的时侯,我带的一个班的班主任有事不干了,可那样的情境下不好重新安排新老师来带班,于是我这个实习班主任就上岗了。没正式上任的时候,学生和我关系特别好,有什么话也愿意和我说,学校调查时学生们也都异口同声地说“支持我当”。结果是:转正后的我很狼狈、很难堪,找上课迟到、玩闹的学生谈话时,他们总是和我嬉皮笑脸、讨价还价;我稍一严厉说他们,就故意和我作对,还说是因为我对他们没以前好了;我在讲台上一传达学校的一些关于发型服饰纪律卫生等要求,就换来台下一片嘘唏声……
上述的经历让我得出了这样的经验和教训:与学生过度亲密的接触,既让他们产生被爱的压迫感,使他们的自我空间受到侵犯,又容易破坏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其失去了威严感和信服感。老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应该注意把握大的原则和方向,不必面面俱到,更不要关注在某一点上。
“零距离爱”留给我的感悟是:对学生应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训斥;多一份尊重,少一份唯我独尊的心态;多一份有原则的关怀,少一份无原则的宠溺;师生交往就如同朋友交往,但又不能完全是朋友交往,毕竟老师和学生立场不同,有时必须给彼此都留下一些空间,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使老师的教学工作更轻松自如。
二、远距离观
我带第二届学生时吸取前面的教训,也决定改变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教师的身份,不能把自己混为学生。再加上充斥了很多别的生活琐事,我对学生的感情渐渐淡了。
经历一:高二开学的教工会上,我突然得知自己开学后要带一个“日语班”,而这个班级基本上是由原先各个班的后进生组成,学习氛围、班级环境可想而知。费尽心力地备课没有几个人听,且他们还背后对人说“老师讲的太难,我听不懂”,其实他何曾听过课呢?讲道理、谈心情,凭着那么几节课几乎无效,那些学生不是心里不想学好,而是落后的学习基础、不良的学习习惯、不被认可的他人对待,让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改观。我被气哭过无数次后得出的结论是:快乐的生活还应继续,不应为他们的表面而扰乱我的人生。他们不羁的言行谈吐并不能掩盖内心善良的一面,很差的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未来没有出息,我不能用急功近利的心态对他们,只能以平和心对之。教课时对着几双渴求的眼睛讲,希望给他们以知识;和喜欢睡觉、玩手机的学生偶尔聊几句,不空说道理、不谈论学习,仅仅聊他们喜欢的小说和游戏;不逼迫、不强求,一切淡然处之,他们也不再和我针锋相对,我也过得不那么辛苦了。
经历二:我曾半路接过两个高三的理科班,从感情上来说我和他们肯定不如他们和从高一就带他们的老师那样亲密,所以也很难打感情牌了。所以,除了上课的时间,我跟学生接触的时间很少。针对高三学生的实际需求,我把自己更多的精力用在对高考题的研究上,我认真钻研历年考题和考纲,不断总结规律,力争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从上高三的第一节课起,我就给他们树立这样的观念:高三是自己的高三、高考是自己的高考、学习更是自己的学习!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会对学生说:“你如果认为自己有需要,那么我很愿意你来找我帮你分析问题、制定策略,但一般我不主动找你,因为一个没有内需力的学生,老师的外在帮助作用是少得可怜。”
以上的一些经历让我得出了这样的经验和教训:适当与学生拉开距离,一方面可以避免让自己的琐碎生活与教学生活混为一谈,彼此干扰一团糟糕;另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对待学生更理性,不因个人喜好区别对待,不因个别学生的态度影响整体,不再为学生包办太多而让他们失去了该负的责任。
“远距离观”留给我的感悟是:对于学生的成长,我们应当有耐心。其实对于大多数学生,等待也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做教师的我们应当提供他们所急需的,不逼迫,不强求,不刻意地给予他们爱,不要让他们感觉到爱的压力。
参考文献
翁燕珩李可试论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考试:高考文科版,2015,(4),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