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政策论文_于海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日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对日,中日关系,政策,外交,日本,美国,中国。

对日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于海洋[1](2019)在《打破“向心-离心”平衡与中国对日政策的战略重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关系长期以来在全球、区域和双边领域存在着向心-离心两种趋势,两种趋势的平衡阻止了中日关系的深入发展。"向心-离心"平衡的出现,本质上是两国关系受制于结构性因素、缺乏战略塑造的结果,其长期存在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潜在与现实的消极作用。随着国际秩序转型趋势日益明显,中日关系打破"向心-离心"平衡的契机已经出现,中国需要通过塑造能够广泛包容双方利益的共同战略方向、营造两国邦交能够容错的宽松氛围、并依据战略方向明确外交工作的政策排序,来促使两国关系走向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归泳涛[2](2019)在《冷战时期中国的外交战略与对日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对日政策不仅要解决双边层次上的问题,而且要服务于总体的外交战略。冷战时期,中国的外交战略大致经历了"一边倒"、反帝反修、联美抗苏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四个阶段的演变,其中包含了支持世界革命、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叁大目标。在各个阶段中,占主导地位的目标决定了中国对日政策的基调。前叁个阶段,中国的对日政策在冷战格局和革命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下,未能达到预期的战略目的。只有到了第四个阶段,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中国的对日政策才找到了更稳固、更持久的战略基础。(本文来源于《日本文论》期刊2019年01期)

崔建平[3](2019)在《战时苏联对日中立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宗旨是为了维护本国和本民族的根本利益,苏联战时对日政策亦不例外。无论是《苏日中立条约》《雅尔塔协定》还是《波茨坦公告》,苏联在与敌人或盟友纵横捭阖的周旋当中,始终能运筹帷幄,适时而灵活地调整外交政策,在错综复杂的战时国际环境下实现着维护国家利益的既定目标。从这一角度出发就不难理解,为何战时的苏联既与日本保持中立,同时又与美英结成联盟。苏联对日采取中立政策是为了避免自身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权宜之计,是趋利避害的明智选择。因此,这一政策本身具有妥协性、两面性和暂时性特点。当德国法西斯彻底败亡,苏联西部威胁彻底消失之际,终结该政策自然是苏联政府的必然选择。(本文来源于《西伯利亚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明楠[4](2019)在《“革命外交”理念下的中国对日政策研究(1949-1972)》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对日政策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中共党人占主导地位对外思想的影响。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尽管由革命者转变为执政者,但其革命时代形成的诸多思维、理念必然会被延续、继承构成日后内政外交实践的思想遗产。其中,以革命理念、阶级斗争观念为核心的“革命外交”思维成为战后中共党人认识区域和世界,制定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而这一思维也同样影响到新中国对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因此,本文在中、日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以中共“革命外交”理念为视角,通过广泛收集和详细研读相关档案文献和领袖话语,分析对日政策的思想起源、形成过程、策略考量、目标制定、方案设计、运行机制等问题,展现中共的革命斗争策略在对日外交斗争中的具体应用,尝试总结经验,反思过往实践中的某些问题。本论文拟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结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是全文的导言,归纳中国对日政策的思想起源,即抗战形成的“对日统战观”和内战形成的“革命日本观”,它们构成中共认识日本、与日本交往的基本思维,成为新中国对日政策的思想遗产。第叁——六章是本文的主体,其中,第叁章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党人在国内外斗争形势的变化下,在坚持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附庸日本“反动派”这一斗争原则的基础上,在策略上具体实施了对日“输出革命”与“和平统战”两条方针,和“支援日共”、“人民交流”与“以民促官”叁大政策的情况。第四章论述50年代后半期起,外交思想逐渐发生变化的原因及表现,重新认识岸信介内阁对华政策的实质,分析中国对日政策从“促官”、“断绝”到“断而不绝”的变动情况与策略考量。第五章论述60年代上半叶在周边局势恶化和内部政经形势动荡的背景下,对日政策转为默许“政经分离”的多重考量与目标,分析池田内阁对华政策的实质。第六章论述文革时期中国与日本朝野的斗争与交往情况,简述东亚冷战转型前夜中日民间往来情况。在第叁——六章的各时段内,本文除了分析革命斗争策略在对日外交斗争中的具体应用外,还尝试展现、分析外交思想与政策制定、政策制定与具体实施、公开言论与实际政策间的联系与差异。终章是全文的结语,总结全文,归纳对日政策在“革命理念”与“现实困境”的历史纠葛中的构建之路,引申分析“革命外交”理念对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影响,反思对日政策中的某些遗留问题。(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4-01)

王广涛[5](2018)在《中国对日政策的言说空间:基于日本研究学术论文的比较分析(2012—2015)》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如何认识和理解日本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日本研究的整体状况来认识和把握中国对日本的认知是重要的途径。本文主要利用2012—2015年间学术性较强的专业期刊,从中提取与日本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对其具体内容、学术主张、学术立场等进行数量化分析,从中发现这些日本研究类论文的主张和论调。在此基础上以"领土争端问题"作为案例研究,详细分析2012年以来中国的日本研究和对日政策之间的关联性。最后,在对中国的日本研究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从学术和政策两个方面指出中国的日本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南大亚太评论》期刊2018年01期)

章百家[6](2018)在《长期积累,见机而作——新中国对日政策与中日关系正常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梳理分析了1945年至1978年中日关系的演进和新中国对日政策的形成过程及作用。探讨的问题是:第一,战后中日关系的"真空"期与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长期障碍;第二,50年代中国对日政策与中方推动两国关系走向突破的尝试;第叁,60年代中国对日政策的发展与"渐进的和积累的方式",以及中方关于战争赔偿、中日和约和邦交正常化等重大问题的设想;第四,70年代中日关系正常化的"两步走",首先恢复邦交,然后签订和平友好条约。结论是:中国领导人是以宽广的胸怀和向前看的眼光来处理中日关系的,两国关系正常化来之不易;这段历史值得珍视并给后人诸多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周志永[7](2018)在《谭延闿与济南惨案中的对日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济南惨案发生后,谭延闿时任国民政府主席,他面对羸弱的国力,力劝蒋介石坚忍负重,以北伐为主,避免与日冲突。兖州会议中,以谭延闿为首的南京中枢与蒋介石一致采取对日"不抵抗"政策,但仅限于军事。面对欲扩大冲突的日军、孤立的国际舆论及国内反日情绪,国民政府不仅战难,且和亦不易。为此,谭延闿协助蒋介石在外交上与日积极抗争、在国际上扩大宣传,在国内暗中领导民众运动,终使日本同意以外交解决济案,从而使北伐顺利完成。(本文来源于《党史研究与教学》期刊2018年05期)

刘世龙[8](2018)在《冷战前期中国的对日政策研究——兼论两国复交后存在的两个隐患》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前期中国对日政策可概括为:以化敌为友为目标,以"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为路径,以打、拉、压为手段。1949—1972年,中国在对日外交实践中逐步形成该政策,并不断丰富其内容。1972年中日化敌为友只是初步的,两国要真正友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复交后的中日关系仍存在两大隐患:一是《日美安全条约》的"远东条款"涉及中国;二是日本若重搞干涉主义,中日友好就无从谈起。(本文来源于《日本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曲梦晨[9](2018)在《二战期间美国关于战后对日占领与改造政策的制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战后占领时期美国对日本实行的占领与改造,是日本继明治维新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极为深刻地影响了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美国战后对日占领与改造政策并非在战争结束时仓促产生,而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长达叁年的研究、讨论、制定、决策过程后而最终确立的。通过对美国战后对日占领与改造政策形成的完整过程进行论述可以得出,美国战后对日本实施的占领与改造政策,直接来源于战时制定的对日占领与改造的政策方针;也就是说,占领军战后对日本实施的绝大部分改造方针,实际上早在战时便已制定出来。美国战后对日占领与改造政策的基本原则方针,源于美国国际主义的外交理念以及战时反法西斯同盟国达成的各项国际声明、协议及宣言。而在战后对日政策的形成过程中,通过将外交理念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美国最终确立了对战后日本实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两大基本方向、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实行改造的基本方针,终极目标是使日本不再构成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最终在日本建立一个负责任的和平、自由、民主的政府。战时美国制定的战后对日占领与改造政策历时叁年(1942-1945),主要经历了叁个时期,即:领土问题委员会(TS)时期(1942.8-1944.1),即战后对日政策的研究阶段;战后计划委员会(PWC)时期(1944.1-1944.12),即战后对日政策的制定阶段;叁部协调委员会(SWNCC)时期(1944.12-1945.9),即战后对日政策的决策阶段。国务院承担了其中的大部分工作。国务院的“日本派”,即日本研究学者以及战前长期驻留在日本的外交官员们对具体政策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参与了绝大部分战后对日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在日本派的影响下,美国决策者在战时末期接受了暂时保留天皇制的建议,对日本较早投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美国决策者也采纳了日本派利用天皇以下的日本政府实行间接统治的建议,从而对战后日本的占领与改造工作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美国政府的其他机构如陆军部、海军部、战略情报局、战时新闻局等对于战后对日政策的形成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战后对日占领与改造政策之所以能够顺利落实,与日本投降时及战后一段时期对美国而言较为有利的国际形势,尤其是美国在战时乃至战后对日事务上始终保持着主导地位是分不开的。美国通过战争结束时在东亚地区军事上的主导地位,排除了苏联等国的影响,确立了对日本的绝对控制权,从而使美国战时制定的战后对日政策得以不受干扰地顺利落实。总而言之,从战后占领时期对日本的占领与改造情况来看,战时美国制定的对日占领与改造的政策计划不仅实现了,而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政策之所以能够顺利制定并实施,主要是由于美国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将美国的外交理念、原则方针与日本的现实情况相结合,通过长期辩论后予以协调,在制定政策方针时,更多听取了由熟悉日本事务的日本研究学者和官员们组成的日本派的意见,并充分利用了战争结束时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最终实现了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与改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刘彩红[10](2017)在《1945—1947年英国对日政策:大国意识与相对宽容》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事务发挥着主导作用,1945-1947年,美国对日实行严格限制的策略,作为盟国的英国在占领初期也在试图发挥对日影响力,追求传统大国声誉和威望,根据自身利益与国际局势对日本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当然不可否认,虽然这一时期,英国在对日占领和管理中寻求影响力,但迫于美国的压力和囿于自身实力等各种因素使其能发挥的影响微不足道,最终对日的政策还是由美国主导。但英国积极参与对日政策的主动性是不容置疑的。本文通过阐述日本战败到冷战开始这一阶段英国对日政策来揭示这一时期英国对日政策的特征及其参与的主动性。(本文来源于《珞珈史苑》期刊2017年00期)

对日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的对日政策不仅要解决双边层次上的问题,而且要服务于总体的外交战略。冷战时期,中国的外交战略大致经历了"一边倒"、反帝反修、联美抗苏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四个阶段的演变,其中包含了支持世界革命、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叁大目标。在各个阶段中,占主导地位的目标决定了中国对日政策的基调。前叁个阶段,中国的对日政策在冷战格局和革命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下,未能达到预期的战略目的。只有到了第四个阶段,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中国的对日政策才找到了更稳固、更持久的战略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日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于海洋.打破“向心-离心”平衡与中国对日政策的战略重启[J].社会科学.2019

[2].归泳涛.冷战时期中国的外交战略与对日政策[J].日本文论.2019

[3].崔建平.战时苏联对日中立政策研究[J].西伯利亚研究.2019

[4].李明楠.“革命外交”理念下的中国对日政策研究(1949-1972)[D].吉林大学.2019

[5].王广涛.中国对日政策的言说空间:基于日本研究学术论文的比较分析(2012—2015)[J].南大亚太评论.2018

[6].章百家.长期积累,见机而作——新中国对日政策与中日关系正常化[J].中共党史研究.2018

[7].周志永.谭延闿与济南惨案中的对日政策研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8

[8].刘世龙.冷战前期中国的对日政策研究——兼论两国复交后存在的两个隐患[J].日本学刊.2018

[9].曲梦晨.二战期间美国关于战后对日占领与改造政策的制定[D].吉林大学.2018

[10].刘彩红.1945—1947年英国对日政策:大国意识与相对宽容[J].珞珈史苑.2017

论文知识图

军管理日本的机构(资山西省各地资料来源:地区第叁产...“对日政策”满意度演化趋势河南财经学院鉴定验收项目(8)河南财经学院鉴定验收项目(9)河南财经学院鉴定验收项目(1)

标签:;  ;  ;  ;  ;  ;  ;  

对日政策论文_于海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