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正>我们已经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文学研究的表现模式:讲求理性思维的自觉性,对作家作品做出整体性的分析和微观透视,反复寻求丰富的文学理论依据以实现对于作家作品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的把握,藉此展示文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及其意义价值,如此等等。由此可见,过去我们过分强调文学研究的理性化和社会化,并不重视文
论文目录
其一,研究者自身的文学创作能力客观上会促成这一研究者从创作到研究的转换,激发其对于眼前所研究的这一文学作品的同感、同情或歧异、变异,激发其对于眼前所研究的这一类作家作品的题材风格、创作内容的再认识、再创造,以此为契机,研究者常常以自身创作过程中所获得的内心审美体验更多地参与、填补眼前所研究的这一作家作品的创作构思或尚未言尽的部分,以其所认同或反对的文学观念启迪或冲击眼前所研究的文学形象、艺术创造。其二,在文学研究的过程中,始终是以文学文本的感受及其阐释为中心问题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切近了文学创作本身,情感冲突的痛苦挣扎与情感体验的理性分析,这两者的精神特质是一致的。其三,具有文学创作能力支持的文学研究客观上也会促成其文学解读终将突破学术界原有的框架与模式而将思考的重点落实在只有作家才能具备的相似性的性格、情趣、体验、共鸣之处,由此紧紧把握住内在创作规律与特点的文学审视的不为常人所具有的另一种独特的角度,这正是对于文学研究的一种深化甚或是对于文学文本原作者的一种超越。结语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宾恩海
来源: 学术评论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Ⅱ辑,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中国文学
单位: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 I206.6
页码: 56-62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458K
下载量: 70
相关论文文献
论文学研究者与其文学创作因素的精神联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名家论名作阅读札记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