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迟滞回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陶瓷,基体,疲劳,电压,磁控溅射,界面。
迟滞回线论文文献综述
王庆富,方立平,刘清和,陈林,王勤国[1](2017)在《中频反应磁控溅射Al2O3薄膜的靶电压迟滞回线与控制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中频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制备了Al_2O_3薄膜,采用反应溅射控制器测定了不同氩分压与靶功率下的靶电压迟滞回线,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EDS能谱、俄歇电子能谱仪对不同电压控制点下制备的Al_2O_3薄膜的组织结构与化学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频磁控溅射沉积Al_2O_3薄膜靶电压迟滞回线具有典型的反应溅射靶电压迟滞回线特性,在不同氩分压、靶功率下,靶电压的迟滞回线特性相似,都存在O_2流量升高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溅射模式由金属态向化合物态的转变,靶电压出现快速下降的现象;当O_2流量下降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溅射模式由化合物态向金属态转变,靶电压出现快速上升。靶电压控制点在25%~40%之间,均可以获得致密的主要以非晶态存在的Al_2O_3薄膜。(本文来源于《TFC’1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8-19)
宋亦诚,Soh,AK,张俊乾[2](2016)在《锂离子电池电压迟滞回线的应力耦合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理论方面研究锂离子电池中应力对电压迟滞回线的耦合作用。根据考虑应力耦合修正的电化学反应模型,我们发现材料表面的压应力阻碍锂离子的嵌入,从而影响锂化/退锂化反应过程中的过电势。因此,若考虑应力作用,锂电池充放电操作中需要更高电压来克服应力的阻碍作用。另外,在充电和放电过程(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MMM-XV 2016)》期刊2016-08-25)
黄华,卢曦,余慧杰[3](2014)在《基于Ansys与iSIGHT的橡胶减震器迟滞回线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谐载荷下橡胶减震器在不同的频率和位移作用下得到的迟滞回线不同,通过试验获取迟滞回线比较复杂。根据橡胶的超弹性和粘弹性理论,通过Ansys软件仿真分析可以便捷地获取迟滞回线。首先对橡胶减震器进行Ansys瞬态分析,然后利用i SIGHT软件来优化模型参数,拟合获取迟滞回线。通过橡胶减震器试验对拟合的迟滞回线进行验证和预测,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仿真分析方法比较准确。通过仿真分析得到橡胶材料模型参数,可以快速获得橡胶减震器不同的频率和位移作用下的迟滞回线。(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4年12期)
李龙彪[4](2014)在《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迟滞回线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初始加载到疲劳峰值应力时,基体出现裂纹,纤维/基体界面发生脱粘.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纤维相对基体在界面脱粘区往复滑移使得陶瓷基复合材料出现疲劳迟滞现象.建立了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迟滞回线细观力学模型,采用断裂力学方法确定了初始加载纤维/基体界面脱粘长度、卸载界面反向滑移长度与重新加载新界面滑移长度,分析了4种不同界面滑移情况的疲劳迟滞回线.假设正交铺设与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迟滞回线主要受0?铺层、轴向纱线内纤维/基体界面滑移的影响,预测了单向、正交铺设与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在不同峰值应力与不同循环的疲劳迟滞回线,与试验结果吻合.(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李龙彪,宋迎东[5](2011)在《纤维失效对陶瓷基复合材料准静态加卸载迟滞回线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参数威布尔模型描述纤维强度分布,结合总体载荷承担准则确定基体裂纹平面处断裂纤维和完好纤维承担载荷。基于卸载/重新加载时纤维相对基体滑移损伤机理,确定了纤维轴向应力分布。采用断裂力学方法确定了界面脱粘长度、卸载界面反向滑移长度和重新加载新界面滑移长度,对比了不同峰值应力下考虑和未考虑纤维失效影响的迟滞回线,分析了纤维特征强度和纤维威布尔模量对纤维失效、迟滞回线形状和面积的影响,预测的迟滞回线与试验数据相吻合。(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期刊2011年01期)
蒋礼,陈晓敏,周孑民,刘方林,张健源[6](2009)在《无铅焊点的电阻应变温度迟滞回线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焊点热可靠性研究过程中,发现无铅焊点在313.15~398.15K循环热载荷条件下电阻应变与温度存在滞后效应,以力学分析方法对该效应的迟滞回线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塑性电阻应变是引起迟滞回线变化的主要原因;稳定期内一个循环的最大塑性电阻应变量是0.00158,电阻应变滞后于温度变化18.31s;高温迟滞回线变化较低温更明显,二者相差0.0036749,反映了高温下焊点内部损伤程度更快。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迟滞回线从不稳定趋向稳定,最后趋向不闭合,且斜率降低。(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09年11期)
李龙彪,宋迎东,孙志刚,孙杰[7](2009)在《纤维泊松收缩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迟滞回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细观力学方法研究了纤维泊松收缩对陶瓷基复合材料迟滞回线的影响。采用库仑摩擦法则描述脱粘区界面剪应力分布,结合拉梅公式得到了界面脱粘区和粘结区的细观应力场。根据卸载与重新加载时纤维相对基体滑移机制,分析了加、卸载纤维轴向应力分布,假设纤维轴向应力在界面脱粘尖端连续得到了初载时界面脱粘长度ls、卸载时界面反向滑移长度y以及重新加载时界面滑移长度z′,讨论了纤维泊松比、纤维体积百分数和界面摩擦系数对加卸载界面滑移长度、迟滞回线的影响。由于考虑了纤维泊松收缩的影响,预测的迟滞回线面积及卸载残余应变大于Pryce-Smith模型预测值。(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李龙彪,宋迎东,孙志刚[8](2009)在《界面脱粘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迟滞回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细观力学方法对脆性纤维增强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拉-拉疲劳载荷下应力-应变迟滞回线进行了研究,将拉梅公式与库仑摩擦法则相结合分析了界面脱粘区以及粘结区复合材料细观应力场,根据卸载与重新加载时纤维相对基体滑移机制,分析了加卸载纤维轴向应力分布,结合断裂力学界面脱粘准则确定了初始加载界面脱粘长度ls、卸载界面反向滑移长度y以及重新加载界面滑移长度z′,讨论了界面脱粘能和界面摩擦系数对初始界面脱粘、卸载界面反向滑移、重新加载界面滑移以及加卸载迟滞回线的影响,并与Pryce-Smith模型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表明:该文模型与试验曲线吻合的较好.(本文来源于《固体力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陈国永[9](2008)在《变化载荷条件下有接触阻尼摩擦迟滞回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机械系统中,由于运动件之间的相互运动,包括垂直与平行接触面的运动,经常会引起复杂的接触动力学.但是非线性系统的非线性力的复杂性,从而导致迟滞回线不容易给出,因此难以给出系统的精确解.该文将针对非线性系统在复杂载荷条件下的非线性迟滞回线作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许仁红[10](2008)在《陶瓷基层合复合材料迟滞回线模拟和寿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基层合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耐磨损、高比强等优点,克服了单向陶瓷基复合材料偏轴方向强度低的缺点。对陶瓷基层合迟滞回线、S-N曲线的研究是将其应用到结构部件上的前提,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了陶瓷基层合复合材料在准静态加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模拟方法。单轴加载下陶瓷基层合复合材料的损伤机制主要有900层横向裂纹、00层基体裂纹、00层界面脱粘和00层纤维失效。采用层合剪滞理论分析陶瓷基层合复合材料损伤后的应力分布,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将层合剪滞理论和细观损伤模型相结合确定了各阶段的损伤参数,并对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模拟,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复合材料损伤,进而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理论预测的单轴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与国外及C/SiC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将层合剪滞理论与迟滞理论相结合对陶瓷基层合复合材料迟滞回线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迟滞回线的影响,将纤维失效统计模型与Evans界面磨损模型结合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S-N曲线进行了预测。理论预测的迟滞回线、S-N曲线与国外及C/SiC拉-拉疲劳试验进行对比表明: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8-01-01)
迟滞回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理论方面研究锂离子电池中应力对电压迟滞回线的耦合作用。根据考虑应力耦合修正的电化学反应模型,我们发现材料表面的压应力阻碍锂离子的嵌入,从而影响锂化/退锂化反应过程中的过电势。因此,若考虑应力作用,锂电池充放电操作中需要更高电压来克服应力的阻碍作用。另外,在充电和放电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迟滞回线论文参考文献
[1].王庆富,方立平,刘清和,陈林,王勤国.中频反应磁控溅射Al2O3薄膜的靶电压迟滞回线与控制点研究[C].TFC’1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2].宋亦诚,Soh,AK,张俊乾.锂离子电池电压迟滞回线的应力耦合机制[C].第十五届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MMM-XV2016).2016
[3].黄华,卢曦,余慧杰.基于Ansys与iSIGHT的橡胶减震器迟滞回线仿真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4
[4].李龙彪.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迟滞回线模型研究[J].力学学报.2014
[5].李龙彪,宋迎东.纤维失效对陶瓷基复合材料准静态加卸载迟滞回线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of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stronautics.2011
[6].蒋礼,陈晓敏,周孑民,刘方林,张健源.无铅焊点的电阻应变温度迟滞回线特性[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
[7].李龙彪,宋迎东,孙志刚,孙杰.纤维泊松收缩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迟滞回线的影响[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
[8].李龙彪,宋迎东,孙志刚.界面脱粘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迟滞回线的影响[J].固体力学学报.2009
[9].陈国永.变化载荷条件下有接触阻尼摩擦迟滞回线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0].许仁红.陶瓷基层合复合材料迟滞回线模拟和寿命预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