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清诱骗受体3γ-干扰素,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风湿性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论文文献综述
郑伟[1](2019)在《诱骗受体3γ-干扰素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血清诱骗受体3γ-干扰素检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血清诱骗受体3γ-干扰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风湿因子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一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阳性率、单一风湿因子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风湿因子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血清诱骗受体3γ-干扰素含量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血清诱骗受体3γ-干扰素检验,能够明确患者临床指标情况,对于临床治疗有参考价值,值得应用。(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19期)
王琨[2](2019)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相关自身抗体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相关自身抗体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方法:选择1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18例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全部患者均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类风湿因子(RF)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CCP、RF、CRP变化情况以及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CP、RF、CRP变化情况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CCP、RF、CRP联合检出率显着高于任何一种单独的检测方法,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相关自身抗体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准确率,该种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张梅,罗远美,汤英贤,岑欢,钟国权[3](2019)在《髓过氧化物酶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2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RA患者128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05例,健康体检者85例的血清,对其检测MPO、抗CCP抗体、RF及CRP。结果 ROC曲线分析各组数值RA组MPO截断值:114. 5 AU/m L,灵敏度31. 20%,特异度100. 00%;抗CCP抗体截断值:34 U/m L,灵敏度67. 90%,特异度97. 65%;RF截断值:20. 2 U/m L,灵敏度60. 10%,特异度95. 29%; CRP截断值为7. 7 mg/L,灵敏度46. 00%,特异度89. 41%;RA组MPO、CCP、RF、CRP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 31、0. 66、0. 55、0. 35;非RA组的分别为0. 07、0. 31、0. 17、0. 22,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RA组的MPO及抗CCP抗体检测、RF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体检组,抗CCP抗体及RF的检测阳性率比非RA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项检测的敏感度由高到低为抗CCP抗体> RF>MPO,其中叁项并联的灵敏度比串联的灵敏度由12. 28%提高到86. 72%。结论抗CCP抗体、RF对RA检测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抗CCP抗体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RF及CRP和MPO,MPO存在于RA中,对RA检测及临床诊断、预后、治疗提供参考有一定意义,多项检测方法联合检测对RA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19年09期)
冯明扬[4](2019)在《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及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112例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临床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66例患者为RA组,非类风湿关节炎的46例为非RA组。所有患者均经联合检测确诊,且在确诊前接受抗CCP抗体、AKA、RF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比抗CCP抗体、AKA及RF单独和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及其诊断效能。结果抗CCP抗体、AKA、RF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RA组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非R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CCP抗体、AKA、RF单独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低于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CCP抗体、AKA及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可为明确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黄土艺[5](2019)在《不同亚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不同亚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该院收入的13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即为实验组1,选取同期收入的10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实验组2和对照组,均开展不同亚型的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查,比较类风湿因子(RF)-IgM以及不同亚型的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结果实验组1受检人员抗CCP抗体IgG、抗CCP抗体IgA、抗CCP抗体Ig M、RF-IgM (71.53%、56.20%、29.19%、74.45%)与实验组2 (2.00%、2.00%、6.00%、19.00%)和对照组(1.00%、1.00%、1.00%、2.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85 2、118.232 7、76.428 2、79.785 6、19.885 9、32.1246、71.132 6、137.431 6,P<0.05)。RF-IgM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0%、26.67%、13.33%)对比RF-IgM阳性(89.71%、66.35%、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91 2、15.118 2、5.422 5,P<0.05)。≤6个月病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CCP抗体IgG、抗CCP抗体IgA、抗CCP抗体IgM(51.85%、29.62%、51.85%)与7~23个月(75.00%、60.41%、27.08%)、超过24个月(80.64%、65.62%、25.8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6 7、7.719 8、6.552 6、11.097 9、4.601 1、5.710 0,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存在不同亚型,有利于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23期)
林洁,高会广,张立[6](2019)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抗角蛋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与抗角蛋白抗体(AKA)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4例RA患者为A组,同期64例非RA患者为B组,同期64名健康体检者为C组。3组均采用抗CCP抗体与AKA检测法,比较3组检测结果。结果在特异性方面,抗CCP抗体检测与AKA检测结果有显着差异(P <0. 05);在灵敏度方面,抗CCP抗体检测与AKA检测结果无显着差异(P> 0. 05);联合检测结果方面,特异性与灵敏度均较单独的抗CCP抗体检测、AKA检测有显着差异(P <0. 05);在阳性预测值上,抗CCP抗体检测显着更高(P <0. 05);在阴性预测值上,联合检测显着较高(P <0. 05)。结论随着实验操作技术的发展,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将会在RA的诊断中得到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梁芳芳,邱丽君,苏卫东[7](2019)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及超敏C反应蛋白鉴别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鉴别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7例作为RA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31例作为OA组,分别对两组进行血清学检测。比较两组抗CCP抗体、RF及hs-CRP水平,并分析抗CCP抗体、RF及hs-CRP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与OA组相比,RA组抗CCP抗体、RF、hs-CRP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抗CCP抗体、RF、hs-CRP、抗CCP抗体+RF、RF+hs-CRP及hs-CRP+抗CCP抗体阳性检出率均高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93.50%)及RF(96.80%)的诊断灵敏度最高;联合检测中抗CCP抗体+RF检测灵敏度最高。结论 抗CCP抗体、RF及hs-CRP均可作为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重要参考指标,而抗CCP抗体+RF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检测灵敏度。(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4期)
冼伟福[8](2019)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信宜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其他风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骨侵蚀情况进行检测,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骨关节侵蚀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呈正相关。结论: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伴有严重的骨关节侵蚀,提示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可以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的主要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冼丽娅,韦小葵,韦艳华,刘菊玲[9](201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关节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我院风湿病专科因膝关节肿痛而就诊的患者,根据病程分为病情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其中活动期34例,非活动期26例,患者关节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关节腔积液情况,检测滑膜厚度、血流RI值及抗CCP抗体等。结果: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组关节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滑膜内血管分级、抗CCP抗体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活动期组RI值较非活动组明显降低(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活动期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浓度与与滑膜厚度、滑膜内血管分级、关节积液呈正相关性,与RI值呈负相关(P <0.05)。而非活动期患者,抗CCP抗体与超声各项表现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频超声与抗CCP抗体在RA活动期的评估、判断病情程度方面有重要价值,在实验室检测中应联合高频超声以便于全面反映疾病情况,提高检出率并对治疗效果做出有效的评估。(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4期)
陈钧顺,赖惠芳[10](2019)在《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应用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接收的8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为试验组,同期选取82例健康体检者纳为参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检测与血清类风湿因子检测,比较分析两组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均高于参照组(P <0.05);试验组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检测阳性率高于单一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检测阳性率、单一类风湿因子检测阳性率;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检测敏感度、特异度与单一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检测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可行性更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相关自身抗体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方法:选择1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18例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全部患者均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类风湿因子(RF)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CCP、RF、CRP变化情况以及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CP、RF、CRP变化情况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CCP、RF、CRP联合检出率显着高于任何一种单独的检测方法,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相关自身抗体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准确率,该种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论文参考文献
[1].郑伟.诱骗受体3γ-干扰素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J].医学信息.2019
[2].王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相关自身抗体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3].张梅,罗远美,汤英贤,岑欢,钟国权.髓过氧化物酶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院.2019
[4].冯明扬.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9
[5].黄土艺.不同亚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中外医疗.2019
[6].林洁,高会广,张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抗角蛋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7].梁芳芳,邱丽君,苏卫东.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及超敏C反应蛋白鉴别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临床价值[J].医疗装备.2019
[8].冼伟福.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的相关性[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9].冼丽娅,韦小葵,韦艳华,刘菊玲.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10].陈钧顺,赖惠芳.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
标签:血清诱骗受体3γ-干扰素;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