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多糖对凡纳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

酵母多糖对凡纳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

孙翠慈[1]2003年在《酵母多糖对凡纳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了评价酵母多糖对凡纳对虾免疫系统的功效,设计了5个剂量(0.1%、0.2%、0.5%、0.8%和1%)的酵母多糖投喂凡纳对虾,时间共计21天,分别于0、7、14、21天取样测血清酚氧化酶(PO)、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肌肉中超氧阴离子含量。结果表明,除0.1%组外其余各组在第14天时酚氧化酶活性均到达峰值,其中高剂量组(0.5%、0.8%和1%组)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70%、150%和170%;而投喂21天后,除了低剂量(0.1%)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20%,其余各组酚氧化酶活性已经降低到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的水平。肌肉中的SOD活性在7天时,高剂量组(剂量为0.5%、0.8%和1%)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6、6.7、3.0倍,且此时所有实验组对虾肌肉中超氧阴离子含量没有差异;在14天时,高剂量组SOD活性仍然维持在很高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6、5.0、6.7倍,此时酚氧化酶(PO)活性亦达到峰值,但此时0.8%和1%组中超氧阴离子含量已明显高于其它组;21天时,0.5%与1%SOD与PO活性已经回落,0.8%SOD活性仍然高于其它组,但是0.8%与1%组中超氧阴离子含量达到最高,1%的添加量可能已经打破了了活性氧产生速率与清除速率之间的平衡,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在本实验基础上酵母多糖的最佳投喂方法是采用间隔投喂法,连续投喂7—14天后,间隔1周再投喂,适宜剂量为0.5%—0.8%。 第二阶段是在盐度变化和pH胁迫条件下饵料中添加酵母多糖对凡纳对虾酚氧化酶、血清蛋白含量(PC)、肌肉中SOD活性和超氧阴离子含量的影响。盐度由6‰升至10‰24h后,血清中PO活性并未显着升高,PC却急剧下降。而凡纳对虾对低盐度变化有一定的耐受力,盐度由6‰降至2‰24h后,血清中PO活性显着上升,而且PC较稳定。添加酵母多糖组虾体的PO活性与PC均高于空白饵料组。盐度变化24h后使空白饵料组中超氧阴离子增加,相应的SOD也随之增加,但是添加酵母多糖使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更强,肌肉中超氧阴离子含量无显着变化,且SOD增加幅度更大。在pH胁迫24h实验中,当pH为10.5时,机体反应河北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非常敏感,其PO活性显着升高,PC下降,而且SOD却无显着变化,因此应激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无法及时清除,其含量急剧上升;而在活性多糖作用之下,PO和SOD活性大大增强,且超氧阴离子含量也低于空白饵料组,虽然PC也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正常pHS.0时的水平。当pH为5.5时,凡纳对虾PO与Pc变化趋势类似于pH 10.5组,不同之处是此组SOD活性明显增强,因此超氧阴离子数量增长幅度不大。实验表明添加多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凡纳对虾抵抗盐度和pH胁迫的能力。

王安利, 孙翠慈, 苗玉涛, 王维娜, 刘媛[2]2004年在《不同剂量的酵母多糖对凡纳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实验评价了酵母多糖对凡纳对虾免疫系统的功效,设计了5个剂量(0.1%,0.2%,0.5%,0.8%和1%)投喂凡纳对虾,时间共计21天。分别于0、7、14、21天取样测血清酚氧化酶(PO)、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肌肉中超氧阴离子含量。结果表明,除0.1%组外其余各组在第14天时酚氧化酶活性均到达峰值,其中高剂量组(0.5%、0.8%和1%组)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70%、150%和170%。肌肉中的SOD活性在7天时,高剂量组(剂量为0.5%、0.8%和1%)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6、6.7、3.0倍,且此时所有实验组对虾肌肉中超氧阴离子含量没有差异;在14天时,高剂量组SOD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6、5.0、6.7倍,此时酚氧化酶(PO)活性亦达到峰值,但此时0.8%和1%组中超氧阴离子含量已明显高于其它组;21天时,0.5%与1%组SOD与PO活性已经回落,0.8%SOD活性仍然高于其它组,但是0.8%与1%组中超氧阴离子含量达到最高,1%的添加量可能已经打破了了活性氧产生速率与清除速率之间的平衡,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在本实验基础上酵母多糖的最佳投喂方法是采用间隔投喂法,连续投喂7-14天后,间隔1周再投喂,适宜剂量为0.5%-0.8%。

许群[3]2004年在《饵料中添加核苷酸对凡纳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本文以凡纳对虾为材料,研究了在正常生存环境条件下的免疫状况和pH、盐度以及氨氮胁迫条件下配合饵料中添加核苷酸对凡纳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所测定的免疫指标包括酚氧化酶(PO)、血清蛋白含量(PC)、超氧阴离子(O_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菌、溶菌活力和N_a~+-K~+-ATPase活力。 本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了评价核苷酸对凡纳对虾免疫系统的功效,设计了6个添加剂量(0.01%、0.02%、0.03%、0.04%、0.05%和0.06%)的核苷酸投喂凡纳对虾,时间共计21天,分别于第0、7、14和21天取样测定。结果表明,核苷酸剂量与时效对凡纳对虾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正常生长条件下核苷酸可以使凡纳对虾相关免疫指标显着提高,并可维持一定时间。除个别浓度外,大多数浓度组的免疫功能在14天达到峰值。此阶段低浓度组(0.01%和0.02%)的PO活力、溶菌活力、抗菌活力和SOD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O_2~-含量低于空白饵料组。其中PO活力分别提高182%和128%;溶菌活力提高97.6%和41.5%;抗菌活力提高37.4%和6%;SOD活力提高134.6%和78.3%。因此,在本实验基础上核苷酸的最佳投喂方法是采用间隔投喂法,适宜剂量为0.01—0.02%。 第二个阶段是探讨在pH、盐度和氨氮胁迫条件下饵料中添加核苷酸对凡纳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水体pH值为5.5时,凡纳对虾PO活力、PC、抗菌活力、SOD活力均上升,而核苷酸组的上述免疫指标均高于空白饵料组;其中PO是对照组的2.25倍,PC为1.22倍,抗菌活力为1.14倍,SOD活力为1.89倍。N_a~+-K~+-ATPase活力上升,但空白饵料组高于核苷酸组,差异不显着。溶菌活力随pH值的下降而降低,但核苷酸组溶菌活力明显高于空白饵料组(P<0.05)。pH值变为10.5时,PO活力、PC、溶菌抗菌活力、SOD活力以及N_a~+-K~+-ATPase活力均出现升高,除了PC外,核苷酸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空白饵料组。而在pH胁迫条件下凡纳对虾肌肉的O_2~-含量均出现下降,但是空白饵料组的下降幅度稍大。辉料中添加核替酸对凡纳对炸免度功能的形响 24h盐度胁迫后,Po活力、soD活力和Na气K气ATPase活力均升高,且核普酸饵料能明显提高对虾机体免疫机能。而核普酸组对虾血清蛋白含量的变化较为敏感,盐度突变后蛋白含量显着下降,而空白饵料组基本保持在盐度1.2%的水平;对虾机体02一含量随盐度变化而变化。盐度变化时,核普酸组抗菌活力变化不明显,而空白饵料组高盐度时抗菌活力明显升高。高盐度时,核普酸饵料能显着提高对虾的溶菌活力;低盐度时,空白饵料组与核昔酸饵料组的溶菌活力无差异。水体氨氮浓度的改变能诱导对虾不同免疫指标发生改变。其中血清PO活力、抗菌活力、SOD活力和Na气K+一ATPase活力均出现升高。溶菌活力和血清蛋白下降,但核普酸组对虾的PC和溶菌活力均高于空白饵料组。02一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实验表明,核昔酸对凡纳对虾免疫机能的影响有剂量和时效的双重作用。本研究添加一定剂量的核昔酸能提高对虾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免疫功能,缓解环境胁迫对机体的损伤,增加凡纳对虾的抗逆能力。

谭崇桂[4]2012年在《几种添加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文中指出试验一:饲料中添加Azomite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选取初始质量(4.55±0.08)g的凡纳滨对虾(Litopnnaus vannamei)10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4重复,每重复50尾虾,饲喂Azomite(一种天然火山沉积物)添加量为0%(对照组)、0.2%、0.4%、0.6%、0.8%的5组饲料,在20个网箱(2.5m×1.2m×1m)中养殖6周时间,考查Azomite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消化酶活性及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0.4%Azomite分别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13.98%、10.01%(P<0.05),降低饲料系数0.11、0.09(P<0.05);Azomite对凡纳滨对虾肌肉水分、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无影响(P>0.05)。在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方面,0.2%Azomite组超氧气化物歧化酶,0.4%、0.6%Azomite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各Azomite添加组均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溶菌酶及酚氧化酶活性(P<0.05);各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在消化酶方面,0.2%、0.4%Azomite组胃蛋白酶及肝胰脏脂肪酶,0.2%Azomite组肝胰脏蛋白酶活力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低氧胁迫试验中,各Azomite添加组对虾开始死亡时间及全部死亡时间均比对照组延长,0.2%、0.4%及0.6%Azomite组半数死亡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在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的攻毒试验中,0.4%Azomite组的累积死亡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Azomite可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建议添加量为0.2%-0.4%。试验二:多糖、寡糖、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4.55±0.08g的凡纳滨对虾(Litopnnaus vannamei)10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4重复,每重复50尾虾,分别饲喂0.0%(对照组)、0.2%β-葡聚糖、0.05%黄芪多糖、0.4%甘露寡糖以及175mg/kg蛋白酶PT的五组饲料,在20个网箱(2.5m×1.2m×1m)中养殖6周时间,考察多糖、寡糖、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2%β-葡聚糖、0.4%甘露寡糖及175mg/kg蛋白酶PT可分别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16.19%、12.78%、11.25%(P<0.05),提高蛋白质效率8.67%、8.32%、8.04%,降低饲料系数0.10、0.09、0.09(P<0.05)。各处理组在肌肉水分、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上无显着差异(P>0.05)。在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方面,各添加剂组均显着提高酚氧化酶活力(P<0.05),但在丙二醛含量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添加0.4%甘露寡糖可提高溶菌酶、碱性磷酸酶活力(P<0.05),添加0.2%β-葡聚糖、0.4%甘露寡糖可显着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在消化酶活性方面,添加0.05%黄芪多糖及175mg/kg蛋白酶PT可显着提高肝胰脏蛋白酶活性(P<0.05),添加175mg/kg蛋白酶PT显着提高肠蛋白酶活性(P<0.05),添加0.2%β-葡聚糖及0.4%甘露寡糖显着提高胃蛋白酶活性(P<0.05),添加0.2%β-葡聚糖、0.4%甘露寡糖及175mg/kg蛋白酶PT显着提高肝胰脏脂肪酶活性(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2%β-葡聚糖、0.4%甘露寡糖可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改善消化酶活性;添加175mg/kg蛋白酶PT可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改善消化酶活性;添加0.05%黄芪多糖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血清非特异免疫和消化酶活性无显着影响。试验叁:β-葡聚糖、甘露寡糖、柠檬酸、Azomite复合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4.55±0.08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10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4重复,每重复50尾虾,分别饲喂0.0%(对照组,F0)、0.4%甘露寡糖+0.4%Azomite(F1)、0.4%甘露寡糖+0.3%柠檬酸(F2)、0.2%β-葡聚糖+03%柠檬酸(F3)、0.2%β-葡聚糖+0.4%Azomite(F4)的五组饲料,在20个网箱(2.5m×1.2m×1m)中养殖6周时间,考察几种添加剂复合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消化酶活性及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F1、F4增重率分别提高16.24%、13.61%(P<0.05),饲料系数分别降低0.11、0.09(P<0.05)。在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方面,F1溶菌酶活力,F1、F2碱性磷酸酶活力(P<0.05),F1、F4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F1组丙二醛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剂组酚氧化酶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消化酶活性方面,F1、F4肝胰脏蛋白酶、肠蛋白酶、胃蛋白酶及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低氧胁迫试验中,各添加剂组对虾开始死亡时间及全部死亡时间均比对照组延长,F3、F4半数死亡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在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的攻毒试验中,各添加剂组对虾累积死亡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0.2β-葡聚糖+0.4%Azomite、0.4%甘露寡糖+0.4%Azomite能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改善消化酶活性,提高抗溶藻弧菌及耐低氧能力;添加0.4%甘露寡糖+0.3%柠檬酸、0.2β-葡聚糖+0.3%柠檬酸可提高凡纳滨对虾抗溶藻弧菌及耐低氧能力。

刘倩[5]2009年在《复合免疫增强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以研究复合免疫增强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选用初始体重为(0.51±0.000g)的凡纳滨对虾(L.vannamei)为研究对象,根据β-葡聚糖和酵母核苷酸的最适添加量设计叁个梯度,交叉配合,制作出9种实验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8周。结果表明:各实验组特定生长率(SGR)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但不同添加剂量的实验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成活率均大于95%,除添加0.06%酵母核苷酸实验组的成活率略低于对照组外,其他实验组的成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0.1%β-葡聚糖添加组(0.1% G),0.2%β-葡聚糖添加组(0.2% G),0.1%β-葡聚糖+0.06%酵母核苷酸添加组(0.1% G+0.06% N),0.2%β-葡聚糖+0.03%核苷酸添加组(0.2% G+0.03% N),0.2%β-葡聚糖+0.06%酵母核苷酸添加组(0.2% G+0.06% N)呼吸爆发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单独添加酵母核苷酸的两个实验组(0.03% N,0.06% N)呼吸爆发活性没有显着差异。在复合添加组中,只有一组0.1%β-葡聚糖+0.03%酵母核苷酸添加组与对照组没有显着性差异。单独添加酵母核苷酸的两个实验组呼吸爆发活性与对照组没有显着差异,β-葡聚糖的两个添加组(0.1% G,0.2% G)以及所有的复合添加组其酚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其中,复合添加组酚氧化酶活性有随添加剂量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复合添加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其中以0.1%β-葡聚糖+0.06%酵母核苷酸添加组最高,达到83.90(U·ml-1),核苷酸的两个添加组SOD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β-葡聚糖添加组中,0.2%β-葡聚糖添加组SOD活性显着提高,但0.1%β-葡聚糖添加组SOD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复合添加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都显着高于对照组,并且显着高于单独添加核苷酸的两个实验组(0.03%,0.06%)。其中0.1%β-葡聚糖+0.06%酵母核苷酸添加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最高,但各组间随添加量的不同而变化的趋势不明显。单独添加β-葡聚糖的两个实验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与对照组没有显着差异,单独添加核苷酸的两个实验组(0.03% G,0.06% G)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2.选用初始体重为(0.51±0.000)的凡纳滨对虾(L.vannamei)为研究对象,根据甘露寡糖和维生素C的最适添加量设计叁个梯度,交叉配合,制作出9种实验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8周。结果表明:复合添加组(0.1% VC+0.2% M,0.1% VC+0.4% M,0.2% VC+0.2% M,0.2% VC+0.4% M)和两个甘露寡糖添加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显着高于对照组,单独添加维生素C(0.1%,0.2%)的两个实验组,其特定生长率略小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率均大于95%,彼此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除复合添加组(0.1% VC+0.2% M)外,其他所有实验组其呼吸爆发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彼此之间无明显差异。单独添加甘露寡糖的两个实验组酚氧化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并且呈现递增趋势。单独添加维生素C的实验组酚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其中0.2%VC添加组的酚氧化酶活性略低于对照组。在复合添加组中,除了0.2% VC+0.4%M添加组以外,其他叁组的酚氧化酶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但彼此之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单独添加甘露寡糖的两个实验组的SOD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相反,单独添加维生素C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复合添加组的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1% VC+0.2% M,0.2% VC+0.4% M两组的SOD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着。所有实验组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复合添加组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彼此之间没有差异。以上数据对于复合免疫增强剂在凡纳滨对虾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粟雄高[6]2012年在《柠檬酸和微生态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试验一:柠檬酸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和免疫性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0.2%、0.3%、0.4%、0.5%柠檬酸,配制6种饲料,饲养均重5.57±0.21g的凡纳滨对虾45天,考察柠檬酸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肌肉成分、消化酶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2%柠檬酸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15.73%,降低饲料系数0.17,提高蛋白质效率13.72%(P<0.05);柠檬酸对虾体肌肉成分没有显着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0.3%柠檬酸有提高肝胰脏蛋白酶活性趋势(P>0.05),添加0.2%柠檬酸则显着提高了肠蛋白酶活性(P<0.05),各组肠道淀粉酶无显着差异(P>0.05);0.1%、0.2%、0.3%柠檬酸组血清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 PO)活性,0.2%、0.3%、0.4%、0.5%柠檬酸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0.2%、0.3%柠檬酸组对虾溶菌酶(lysozyme,LZM)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感染溶藻弧菌4天后,对照组、0.1%、0.2%、0.3%柠檬酸组的虾体死亡率分别为80.0%、73.3%、60.0%、56.7%,其中0.2%、0.3%组死亡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0.2%、0.3%柠檬酸组的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 RPS)达到25.0%和29.2%。上述结果表明,柠檬酸能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提高消化酶活性和免疫功能,增强抗溶藻弧菌感染的能力,柠檬酸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建议为0.2%~0.3%。试验二:酵母培养物和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蛋白酶活性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本实验研究了饲料中单独添加酵母培养物(益康XP)和芽孢杆菌Bacillu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肌肉成分、蛋白酶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0.075%益康XP、0.100%益康XP、0.200%芽孢杆菌,饲养均重5.57±0.21g的凡纳滨对虾45天。结果表明,添加0.075%益康XP、0.100%益康XP、0.200%芽孢杆菌分别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17.24%、12.29%、20.18%,饲料系数降低14.28%、9.77%、12.03%;蛋白质效率提高16.49%、10.05%、12.98%(P<0.05);酵母培养物和芽孢杆菌对对虾肌肉组成成分没有影响(P>0.05);0.075%益康XP组、0.100%益康XP组、0.200%芽孢杆菌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5.24%、15.22%、54.92%(P<0.05);各实验组肠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但均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0.100%益康XP、0.200%芽孢杆菌组对虾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溶菌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芽孢杆菌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表明,感染溶藻弧菌后,芽孢杆菌组对虾第一、叁、四天的累积死亡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第四天时的免疫保护率达到27.1%;而添加益康XP对累积死亡率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所述,酵母培养物益康XP和芽孢杆菌均能改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消化功能,芽孢杆菌能增强凡纳滨对虾对溶藻弧菌的抗感染功能。试验叁:柠檬酸、芽孢杆菌、益康XP、Azomite复合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蛋白酶活性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本实验研究了饲料中复合添加柠檬酸、酵母培养物(益康XP)、芽孢杆菌、火山灰(Azomite)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蛋白酶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通过复合添加以上四种绿色添加剂制成4种实验饲料:0.3%柠檬酸+0.2%芽孢杆菌、0.3%柠檬酸+0.1%益康XP、0.3%柠檬酸+0.4%Azomite、0.1%益康XP+0.4%Azomite,饲养均重5.57±0.21g的凡纳滨对虾45天。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3%柠檬酸+0.4%Azomite、0.1%益康XP+0.4%Azomite可分别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12.48%、16.55%(P<0.05),提高蛋白质效率7.52%、12.00%(P<0.05),降低饲料系数11.03%、11.76%(P<0.05);饲料中添加0.3%柠檬酸+0.2%芽孢杆菌、0.3%柠檬酸+0.1%益康XP、0.3%柠檬酸+0.4%Azomite、0.1%益康XP+0.4%Azomite均可显着提高对虾肝胰脏蛋白酶活性(P<0.05);各复合添加组对虾SOD、LZM活性相对于对照组均有显着提高(P<0.05);各复合添加组各天的累积死亡率均有所降低,第四天时,0.3%柠檬酸+0.2%芽孢杆菌、0.3%柠檬酸+0.1%益康XP、0.3%柠檬酸+0.4%Azomite、0.1%益康XP+0.4%Azomite组对虾的免疫保护率分别达到31.3%、37.5%、41.7%、18.8%。结果表明,复合添加对生长的影响与单独添加相比无显着影响,拮抗或协同作用不显着,但可较大程度地增强对虾抵抗溶藻弧菌感染的能力。

白楠[7]2013年在《改性酵母葡聚糖的制备及其作为免疫增强剂在两种甲壳动物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酵母葡聚糖是水产养殖中使用最广泛的免疫增强剂。但是目前的研究表明,葡聚糖的不溶解性不利于其免疫增强作用的发挥。为了增加酵母葡聚糖的溶解性,本研究共制备了8种酵母葡聚糖衍生物,即4种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葡聚糖和4种不同取代度的磺乙基葡聚糖。将葡聚糖和8种衍生物分别按照5、25和100μg/mL的浓度分别添加到原代培养凡纳滨对虾血细胞的培养液中。以空白血细胞作为对照。孵育6h、12h和24h后分别取样,测定血细胞的酚氧化酶和呼吸爆发活力。结果表明,在6h时,所有葡聚糖衍生物处理组的酚氧化酶活力均显着高于相同浓度下的未衍生葡聚糖处理组(P<0.05)。而25μg/mL酵母葡聚糖衍生物处理组的呼吸爆发活力显着高于同浓度未经衍生葡聚糖处理组(P<0.05)。在12h时,所有酵母葡聚糖衍生物处理组的酚氧化酶和呼吸爆发活力均显着高于未衍生葡聚糖处理组(P<0.05)。在6h和12h时,同浓度各葡聚糖衍生物处理组的血细胞酚氧化酶和呼吸爆发活力并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羧甲基葡聚糖和磺乙基葡聚糖均比未衍生葡聚糖具有更强的免疫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免疫促进作用在两种衍生物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另一方面,酵母葡聚糖衍生物的免疫促进作用与其使用浓度有关,而与其取代度没有明显的关系。将葡聚糖及其8种衍生物分别按照1g/kg和2g/kg两种浓度添加到凡纳滨对虾饲料中,制备18种实验饲料。将这些饲料投喂给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重0.65g),饲养30天,取样测定免疫指标并用白斑病病毒攻毒,用以比较各免疫增强剂的免疫增强作用和免疫保护力。对于饲喂羧甲基葡聚糖的对虾,其总血细胞数、酚氧化酶活力、呼吸爆发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攻毒后存活率显着受到取代度的影响,且随取代度的升高而下降。与羧甲基葡聚糖不同,磺乙基葡聚糖不能提高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数。磺乙基葡聚糖的取代度显着影响了凡纳滨对虾呼吸爆发活力。包含有1g/kg的葡聚糖衍生物的饲料比含有2g/kg的同一衍生物的饲料能显着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摄食含有1g/kg,取代度为0.352的羧甲基葡聚糖的凡纳滨对虾表现出最高的免疫力和抗病力。这种羧甲基葡聚糖可以作为更高效的凡纳滨对虾免疫增强剂。之前的研究表明,一些基因缺陷型酵母比野生型酵母具有更强的免疫促进作用。但是,基因缺陷型酵母的最适使用时间至今仍然未见报道。本研究选取两种基因缺陷型酵母(Mnn9和Chs3基因缺失酵母),连同野生型酵母(WT)在坎贝氏弧菌攻毒前48、24或12小时前分别投喂给卤虫。以攻毒后卤虫的存活率和酚氧化酶基因表达评价酵母种类和酵母投喂时间对于其的免疫保护和免疫促进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任何时间点投喂野生型酵母都不能保护卤虫免受坎贝氏弧菌侵袭。攻毒前12小时投喂基因缺陷型酵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卤虫。延长投喂时间,并不能显着提高其免疫保护力。Mnn9和Chs3酵母的免疫保护力并没有显着差异。基因表达实验的结果表明,未攻毒时,所有酵母都不能影响酚氧化酶原基因的表达。但是,攻毒后12和24小时,基因缺陷型酵母可以提高酚氧化酶原基因的表达。本研究表明,攻毒前12小时使用基因缺陷型酵母即起到一定的预防疾病的效果。基于之前的研究,我们推测不同基因缺陷型酵母免疫保护力不同可能与其细胞壁的葡聚糖的性质有关。为了验证我们的推测,并为研究葡聚糖构象与功能的关系提供参考资料,我们从几种基因缺陷型酵母(Mnn9、Chs3、Gas1)和野生型酵母(WT)提取葡聚糖,并将购买于Sigma公司的酵母葡聚糖作为比照。将这5种葡聚糖投喂给无菌培养卤虫。12小时后,用坎贝氏弧菌攻毒,攻毒后于12、24、48和72小时测定卤虫的存活率和酚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的葡聚糖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卤虫免受坎贝氏弧菌的侵袭。从Mnn9和Gas1提取的葡聚糖可以提供完全保护,而其它叁种葡聚糖可以提供半保护。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从Mnn9和Gas1提取的葡聚糖可以使卤虫酚氧化酶原基因的表达较长期的维持在较高水平。本研究证实了我们的推测:不同酵母提取的葡聚糖的免疫促进和免疫保护作用不同。

夏冬梅[8]2014年在《胶红酵母对凡纳滨对虾、罗非鱼、卵形鲳鲹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免疫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1.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的营养成分分析胶红酵母发酵产品的含水量为81.17%,粗蛋白9.27%,总糖4.2%,β-葡聚糖1.3%,其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1.4mg/kg)、虾青素(1.0mg/kg)和维生素E (172mg/kg),具有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潜在可能。2.胶红酵母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免疫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25%,0.50%,1.0%,2.0%,4.0%的胶红酵母,配制6种饲料(粗蛋白, CP,38%),对3.4±0.048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进行56天生长实验。结果显示,0.50%组的终均重高于其它各组并显着高于2.0%组(P<0.05)。各组间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饲料系数(FCR)、存活率、肝体比(HSI)及对虾水分、灰分和粗脂肪都没有显着差异(P>0.05)。2.0%组虾体CP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溶菌酶(LSZ)、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胰腺SOD活力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其中,0.5%组的3种酶活力都显着低于其它组(P<0.05)。0.25%、2%和4%组的PO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胶红酵母对罗非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免疫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2‰,3‰,4‰,5‰的胶红酵母,配制成6种饲料(CP,31.2%),对5.22±0.01g的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进行56天养殖实验。结果发现,鱼的终均重、SGR和WG没有显着差异(P>0.05)。2‰和4‰组的FCR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组的HIS显着低于1‰组(P<0.05)。1‰和2‰组鱼体CP显着高于5‰组(P<0.05)。1‰和3‰组的粗灰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胃、肝脏和前肠的1‰组、中肠的2‰组和后肠的3‰组的蛋白酶活力显着高于其它组(P<0.05)。2‰组的胃和肝脏淀粉酶活力(AMS)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前肠AMS活力都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组最高。1‰-3‰组中肠AMS显着高于对照组和5‰组(P<0.05),1‰组最高。5‰组后肠AMS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胃脂肪酶(LPS)活力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5‰组肝脏LPS活力、4‰和5‰组前肠脂肪酶活力(LPS)及1‰-3‰组中肠和后肠的LPS活力分别显着高于其它各组、对照组和1‰组及对照组和4‰组(P<0.05)。3‰组肝脏LSZ和一氧化氮合酶活力(NOS)显着低于2‰组(P<0.05)并显着高于其它组(P<0.05)。4.胶红酵母对卵形鲳鲹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免疫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的胶红酵母,配制6种饲料(CP,41.38%),对16.66±0.13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进行56天养殖实验。实验结束后,腹腔注射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测定血清补体(C3/4)和球蛋白M(IgM),记录存活率。结果显示,1‰组终均重、WG和SGR都显着高于其它各组(Ρ<0.05)。1‰和5‰组FCR显着高于3‰组(Ρ<0.05),但与对照组没有显着性差异(Ρ>0.05)。1‰-4‰组HSI显着低于对照组(Ρ<0.05),但各组脏体比和肥满度都没有显着性差异(Ρ>0.05)。2‰和1‰组CP显着高于其它组(P<0.05)。各组胃蛋白酶和肠道LPS活力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胃蛋白酶和肠道LPS活力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胰蛋白酶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胃AMS活力随着红酵母的添加显着降低(P<0.05),肝脏和肠道AMS活力随着红酵母的添加显着升高(P<0.05)。血清LSZ、碱性磷酸酶(AKP)、IgM和C3的活力随着胶红酵母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NOS和C4呈相反趋势。1‰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着高于其它组(P<0.05)。人工感染3h-12h间,对照组和1‰组C3含量显着高于感染前水平(0h)(P<0.05)。6h后,2‰-5‰组C3水平才显着高于0h时(P<0.05),并很快于48h时降低。3h时,对照组和1‰组C4含量显着高于0h时(P<0.05),2‰和3‰组及4‰和5‰组的C4含量分别在6h和12h时显着高于0h(P<0.05)。各组C4含量在感染48h后仍显着高于0h(P<0.05)。各组IgM含量显着高于感染前水平。1‰组存活率为100%,3‰-5‰组的存活率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胶红酵母可以促进凡纳滨对虾、罗非鱼和卵形鲳鲹的生长,提高实验鱼肝脏和肠道的消化酶活力,最适添加量分别为5‰、1.75‰和0.5‰。

王雪良[9]2008年在《酵母β-葡聚糖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了体腔注射提取自酿酒酵母的β-1,3/1,6-葡聚糖(含量为82%)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及抗病力的影响。按2 mg/kg和4 mg/kg体重的剂量对中华绒螯蟹注射β-1,3/1,6-葡聚糖,同时以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和不作任何注射处理的蟹为对照,在注射多糖后的第1、3、5、8 d采样,对血细胞总数(THC)、不同类型的血细胞数量(DHC),血细胞的吞噬活性(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呼吸爆发活性(O2–产量),血细胞破碎物上清液(HLS)的总酚氧化酶(POT),血清酚氧化酶(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SZ)、抗菌及溶血素活性进行测定;并在注射多糖后的第3 d,从每个处理组中取蟹6只,以1.2×107 cfu/kg体重的剂量体腔注射中华绒螯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CL99920菌株,记录接种7 d后各组蟹的累积死亡率。结果显示,以2 mg/kg剂量的酵母β-1,3/1,6-葡聚糖对中华绒螯蟹进行体腔注射,能显着地增加中华绒螯蟹的THC,显着增强血细胞的吞噬活性和呼吸爆发活性;显着提高中华绒螯蟹的血清POD、SOD、ACP、ALP、CAT、LSZ、抗菌及溶血素活性(P<0.05);对中华绒螯蟹的DHC没有明显影响(P>0.05);对中华绒螯蟹proPO系统具有激活作用,但2 mg/kg以上的使用剂量可能偏高。试验结果还显示,对中华绒螯蟹注射2 mg/kg剂量的β-1,3/1,6-葡聚糖,能明显地增强其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抵抗力。上述结果说明,注射适量的酵母β-1,3/1,6-葡聚糖,能提高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由于2 mg/kg剂量对大多数免疫指标的刺激效果优于4 mg/kg剂量,表明酵母β-1,3/1,6-葡聚糖可能是一种双向免疫调节剂。

谭崇桂, 冷向军, 李小勤, 粟雄高, 刘波[10]2013年在《多糖、寡糖、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0.2%β-葡聚糖、0.05%黄芪多糖、0.4%甘露寡糖、175 mg/kg蛋白酶PT,饲喂初始体重为(4.55±0.08)g的凡纳滨对虾(Litopnnaus vannamei)6周,考察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2%β-葡聚糖、0.4%甘露寡糖及175 mg/kg蛋白酶PT可分别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16.19%、12.78%、11.25%(P<0.05),降低饲料系数0.10、0.09、0.09(P<0.05);各处理组在肌肉水分、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上无显着差异(P>0.05);在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方面,各多糖、寡糖和蛋白酶添加组均显着提高血清酚氧化酶活力(P<0.05),添加0.4%甘露寡糖可提高溶菌酶、碱性磷酸酶活力(P<0.05),添加0.2%β-葡聚糖、0.4%甘露寡糖可显着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在消化酶活性方面,添加175 mg/kg蛋白酶PT可显着提高肝胰脏蛋白酶、脂肪酶和肠蛋白酶活性(P<0.05),添加0.2%β-葡聚糖及0.4%甘露寡糖可显着提高胃蛋白酶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2%β-葡聚糖、0.4%甘露寡糖、175 mg/kg蛋白酶PT可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改善消化酶活性,葡聚糖和甘露寡糖还具有改善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而添加0.05%黄芪多糖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无显着影响。

参考文献:

[1]. 酵母多糖对凡纳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D]. 孙翠慈. 河北大学. 2003

[2]. 不同剂量的酵母多糖对凡纳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C]. 王安利, 孙翠慈, 苗玉涛, 王维娜, 刘媛. 第四届世界华人虾类养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4

[3]. 饵料中添加核苷酸对凡纳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D]. 许群. 华南师范大学. 2004

[4]. 几种添加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D]. 谭崇桂. 上海海洋大学. 2012

[5]. 复合免疫增强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D]. 刘倩.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6]. 柠檬酸和微生态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和免疫性能的影响[D]. 粟雄高. 上海海洋大学. 2012

[7]. 改性酵母葡聚糖的制备及其作为免疫增强剂在两种甲壳动物上的应用[D]. 白楠.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8]. 胶红酵母对凡纳滨对虾、罗非鱼、卵形鲳鲹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免疫的影响[D]. 夏冬梅. 上海海洋大学. 2014

[9]. 酵母β-葡聚糖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影响[D]. 王雪良. 苏州大学. 2008

[10]. 多糖、寡糖、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J]. 谭崇桂, 冷向军, 李小勤, 粟雄高, 刘波.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3

标签:;  ;  ;  ;  ;  ;  ;  ;  

酵母多糖对凡纳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