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阶层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阶层,社会,社会阶层,改革开放,中产,扣除额,模型。
阶层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顺[1](2019)在《70年来中国阶层变化与社会流动机制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的转变。围绕这一主线,社会学者对中国社会分层机制与社会流动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探索,不断推动社会分层流动的理论创新与发展,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学术争鸣与理论演进的历史画卷。(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29期)
张俊峰,杨丽[2](2019)在《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新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形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把握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发展新方位,以适应社会新变化。(本文来源于《侨园》期刊2019年08期)
胡建国,李伟,蒋丽平[3](2019)在《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及趋势研究——基于中国社会流动变化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阶层固化"的观点,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流动依然维持着高水平,与1980年代和1990年代相比,社会流动率并没有发生下降;同时,在2000年以来的社会流动机制变化中,职业地位、经济地位和教育地位获得中的后致性因素得到彰显。研究结果表明,"阶层固化"缺乏客观依据,同时是对市场转型理论的支持。(本文来源于《行政管理改革》期刊2019年08期)
崔钰珩[4](2019)在《朝鲜后期社会变化与两班阶层的对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7世纪的朝鲜王朝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机之中,它不仅仅面临着来自日本与后金的军事上的威胁,还受到自然灾害、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与国家经济状况不稳定等各种政治与社会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着朝鲜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关系危急存亡的情况下,朝鲜的有识之士以独有的方式为延续朝鲜王朝的统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光海君时期提出了所谓“废母论”,李敬与虽然以婚脉的方式和李尔瞻、仁城君等北人建立了紧密的关系,但他却时常针砭时弊,并与落乡或流配之人交流并建立联系。在“仁显王后诅咒事件”中商议对张禧嫔的处罚时,李观命为了保护世子的安全,上疏请示救活张禧嫔。西人、南人联合武官势力发动“仁祖反正”后,北人逐渐从政界淡出,但与此同时,因批判光海君昏政,被迫离开朝廷的李晬光、任叔英等北人又重新被登用。“老论”与“少论”虽然在众多事件和政策路线上时常有不同的观点,但在对有着百年传统的文庙从祀的态度上却保持一致,并于1682年终于实现了李珥与成浑的文庙从祀。后虽未立即施行,但李健命为“良役变通”所提出的“减疋论”与“结役转用策”等政策,为英祖时期的均役法打下了基础。从李敬与时代开始,诸多重臣主张一律革除掠夺共有地的内需司和占有广泛屯田的宫家和衙门,但他们的主张一直没有被接受,而对此的争论一直延伸到李敏叙一代。肃宗时期也提出此问题,李观命主张需要对因“折受”获得利益的官庭或宫家进行改革,保障利用自然资源生活的百姓的利益。1716年,肃宗决定取消向百姓征收渔盐税的政策,这是宣祖以来近百年的努力的结果。因此,尽管在朝鲜后期,社会遇到了诸多问题,但在这些问题面前,朝鲜社会并没有走向崩溃与解体,而是通过两班阶层不断的思考与坚持不懈的改革逐渐趋于稳定。通过研究分析两班阶层对社会问题的对应方法,笔者认为朝鲜社会能够实现恢复和发展的理由可以归结为以下叁点:第一,两班阶层具有既是官员,又是学者的身份双重性,不仅是婚脉、学脉方面,在对世界、社会与百姓的价值、信念、思考、认识方面,也会对政策的决定产生重要影响。第二,即使是不同政派之间,对于朝鲜的根本问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共识,这种态度使双方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开展合作成为可能。第叁,即使政策结果未明,他们也不断地绘制着谋求百姓福祉的蓝图,并为了推行这一目的,即使遇到阻碍也没有停止上疏进言,他们对于时代和百姓的思考代代相传,直到这种思想被统治者接受并产生积极的变化为止。(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13)
李培林[5](2019)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阶级阶层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有五大趋势和特点:第一,我国从一个农业农民大国转变为一个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国家。农民和非农从业人员的比例,从"七叁开"转变到"叁七开",在全部从业人员中,农业劳动者的比例已经下降到28%。完成这样一个巨变,欧洲的主要工业化国家经历了15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仅用了40年的时间,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快速的、剧烈的变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非常接近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我最近看了巴西的资料,巴西现在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85%,务农的农业劳动力已经下降到10%以下,但是它还没有被国际上承认是一个现代化国家,因为巴西还没有解决(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期刊2019年01期)
刘通[6](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变化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改革开发的推动之下国家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极为明显的提高,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且也有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出现在了我国社会之中。归根结底我们认为,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和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的情况下出现这一变化属于一种必然。及时地对其进行正确的判断与科学的分析能够使人们更加深刻和清晰地把握阶层变化的趋势,进而使一切积极的因素都能够更好地被应用到改革开放的进程之中。(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杨青,蔡银莺[7](2018)在《城中村拆迁对原住民社会阶层变化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基于对武汉市洪山区两个已拆迁城中村原住民的调研数据,分析拆迁对原住民社会阶层变化的影响,为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完善城中村治理提供基础资料。研究方法: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在软件LatentGold 4.5中进行客观分层模型和住房分层模型估计,归纳拆迁前后社会客观阶层与住房阶层结构的特征与变化。研究结果:拆迁前社会客观结构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拆迁后中间退休阶层与零工底层群体融合形成新的零工退休阶层,客观社会阶层类别减少,社会分层趋于同质化,阶层分化减弱。拆迁后城中村居民住房的绝对价值均有所提高,住房价值整体的不平等差异减弱,而各个客观阶层内部住房价值的非均衡性均有所增加,阶层间的住房价值差距也随着拆迁而扩大。住房分层与社会客观分层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前者未打破人们原有的社会客观位置而重构社会阶层,但也并未与客观分层表现为完全的一致性,而是不同客观阶层的住房价值分布特征各不相同。研究结论:未来应重视拆迁对城中村居民的住房财产、社会阶层等各方面的影响,针对城中村社会阶层结构的特征探寻规范化、差别化且能够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拆迁补偿制度,以缓和阶层矛盾。(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王晓华[8](2018)在《个税改革“大礼包”将惠及每个纳税人》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31日,在十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一项备受关注的税改新政——个人所得税改革尘埃落定。大会全体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这次会议标志着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的第七次大修正式完成。让我省纳税人高兴的不仅是此次个税改革带(本文来源于《山西经济日报》期刊2018-09-30)
李培林[9](2018)在《改革开放40年,全景扫描我国阶层结构新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方面发生两个重大转变:一是从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业社会,逐步转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社会。伴随着这两个巨大转变,原来由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构成的相对简单的社会阶层结构,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了,适应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期刊2018年22期)
于涛方[10](2018)在《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空间分异及变化:基于职业地位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经济、全球化、城镇化以及生产和组织方式的变化,使得城市社会分层和社会空间分异日益成为学术界与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职业从业人员"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城市地区进行社会阶层分异、社会阶层分化类型和变化的空间视角研究;并聚焦于当前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巨型城市区尺度,对其进行社会阶层空间格局和变化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城市地区的社会阶层分化具有显着的空间地域性特征,并且与城市经济规模和政治等级性、功能专门化等有一定的关联;第二,巨型城市区和非巨型城市区的阶层分化日益拉大;第叁,巨型城市区之间在不同地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功能驱动类型等方面也存在显着的差异性。总体来看,东部地区、发达的巨型城市区呈现进一步向社会上层主导发展演化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阶层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形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把握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发展新方位,以适应社会新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阶层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顺.70年来中国阶层变化与社会流动机制变迁[J].人民论坛.2019
[2].张俊峰,杨丽.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新变化[J].侨园.2019
[3].胡建国,李伟,蒋丽平.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及趋势研究——基于中国社会流动变化的考察[J].行政管理改革.2019
[4].崔钰珩.朝鲜后期社会变化与两班阶层的对应研究[D].延边大学.2019
[5].李培林.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阶级阶层的变化[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
[6].刘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变化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7].杨青,蔡银莺.城中村拆迁对原住民社会阶层变化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8
[8].王晓华.个税改革“大礼包”将惠及每个纳税人[N].山西经济日报.2018
[9].李培林.改革开放40年,全景扫描我国阶层结构新变化[J].劳动保障世界.2018
[10].于涛方.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空间分异及变化:基于职业地位视角[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