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清蛋白质组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质,血清,湿热,跟腱,同位素,椎间盘,脊髓。
血清蛋白质组学论文文献综述
马丽[1](2019)在《高血压病中医肝胆湿热证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高血压病中医肝胆湿热证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特征。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样本,根据中医证型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来本院健康检查的人群30例作为空白组。采用PBS-IIc型蛋白质芯片检测蛋白质谱。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峰共98个,有差异的蛋白质峰,共132个。观察组蛋白质峰表达增高者,共14个。蛋白质峰表达降低者,共160个。观察组与空白组对比,有差异的蛋白质峰,共182个,差异显着的蛋白质峰,共172个。其中观察组蛋白质峰表达增高者,共23个。蛋白质峰表达降低者,共159个。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肝胆湿热证患者,多伴随蛋白质特异表达现象。表明,中医关于高血压病的辨证诊治方法,存在确切的生物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18期)
赵康[2](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差异性表达及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与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传染病,而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至肝硬化的前期过渡阶段。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控制、甚至逆转向肝硬化发展的进程。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作为一种有创检测,临床上受到限制。本研究以肝穿病理为对照,研究临床常用无创诊断检测指标在不同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敏感性及诊断价值,同时分析各指标与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构建以多临床检测指标为变量的无创诊断模型,并探讨该模型对慢乙肝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在肝病不同阶段患者血清中某些蛋白及糖链发生特异性变化,与肝病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寻找与肝纤维化相关的血清蛋白质标志物成为研究的新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iTRAQ联合LC-MS定量技术,以期望寻找与乙肝肝纤维化分级相关的蛋白质血清标志物。研究目的:(1)以受试者肝组织病理学为对照,探讨血清学指标、血清多花紫藤凝集素阳性Mac-2结合蛋白(WFA~+-M2BP)、APRI指数、脾脏厚度、肝脏弹性指数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筛选构建适用于乙肝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模型,并验证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2)根据中医证型进行分类,探讨血清学指标、WFA~+-M2BP、APRI指数、脾脏厚度、肝脏弹性指数与各证型的相关性及其分布情况。(3)基于iTRAQ联合LC-MS定量技术,筛选出与诊断乙肝肝纤维化分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研究方法:(1)收集2016-2018年我院行肝穿刺活检术、脾脏切除、肝移植术收集组织的慢乙肝患者共36例,同时收集健康人群10例。慢乙肝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分为四组:无肝纤维化组(S0-S1)12例、明显肝纤维化组(S2)9例、显着肝纤维化组(S3)8例、早期肝硬化组(≥S4)7例。研究各组常规血清检查、肝纤四项、WFA~+-M2BP、APRI指数、肝弹指数、脾厚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评估其灵敏度、特异度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ROC)。结合上诉指标相关性和诊断价值,筛选出S指数、ASPRI指数及FSM指数叁种模型,并评估对肝纤维化不同分期的诊断效能。(2)根据中医证型分叁类:肝胆湿热型13例、肝郁脾虚型11例、瘀血阻络型12例,分析常规指标、肝纤四项、WFA~+-M2BP、APRI指数、肝弹指数、脾厚与不同证型的相关性。(3)基于iTRAQ联合LC-MS定量技术,对正常组和慢乙肝患者血清进行组间和组内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研究结果:1.PL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PT%、FIB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而TBIL、DBIL、PT、APTT、HA、PIIINP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WFA~+-M2BP、脾厚、弹性指数和APRI指数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着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APRI指数、弹性指数、脾脏厚度、HA和PIIINP在判断显着肝纤维化AUROC值分别为0.968、0.922、0.954、0.854、0.971,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血清多花紫藤凝集素Mac-2结合蛋白在诊断显着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AUROC值分别为0.765、0.973,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更高。4.S指数、ASPRI及FSM诊断模型对显着肝纤维化的AUROC分别为0.854、0.844、0.898;对早期肝硬化的AUROC分别为0.867、0.975、0.966,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较高,其中ASPRI及FSM诊断模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更为突出。5.血小板、透明质酸、PIIIP、WFA~+-M2BP、APRI指数、脾脏厚度、弹性指数在瘀血阻络型中水平明显高于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同时透明质酸、脾脏厚度、弹性指数、APRI指数在叁种中医证型中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1。6.(1)实验共鉴定到的蛋白质组(Protein Group)为762个。对正常对照组与不同分级肝纤维化组进行比较均存在大量差异蛋白。(2)筛选与乙肝肝纤维化不同分级密切相关的差异蛋白并对其中部分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发现ATXN2、TUFM、ZNF407蛋白表达水平随肝纤维化分级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1)ATXN2在纤维化不同分级(S0-1、S2、S3、S4)含量分别为1.109、0.682、0.455、0.179;(2)TUFM在纤维化不同分级(S0-1、S2、S3、S4)含量分别为0.641、0.449、0.099、0.118;(3)ZNF407在纤维化不同分级(S0-1、S2、S3、S4)含量分别为0.641、0.449、0.099、0.118。结论:1.透明质酸、Ⅲ型胶原氨端肽、WFA~+-M2BP、APRI指数、肝弹指数、脾脏厚度与乙肝肝纤维化分级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及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价值。2.血清WFA~+-M2BP在诊断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较高;S指数模型、ASPRI模型和FSM模型在慢性乙型肝炎显着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临床价值较大。3.HA、PIIIP、WFA~+-M2BP、APRI指数、脾脏厚度、肝弹指数与乙肝肝纤维化不同的中医证型存在显着相关性。4.基于iTRAQ联合LC-MS定量技术,ATXN2、TUFM、ZNF407蛋白有望成为诊断肝纤维化及分期的潜在蛋白质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30)
高瑞,杨成伟,王伟恒,周许辉[3](2019)在《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SCI)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寻找急性SCI相关特异性代谢通路或蛋白标志物。方法 2013年7月—2014年12月,采集9例急性颈部SCI患者(病例组)和9例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对照组)的血液样本。记录病例组损伤时间、颈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等基本信息。应用非标记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蛋白质谱,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寻找差异表达蛋白与患者年龄、损伤时间以及JOA评分的相关性。应用基因本体论(GO)分析、BiN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发现22个差异表达蛋白。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11个蛋白表达上调(包括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碳酸酐酶等),且与损伤时间和颈椎JOA评分呈正相关;11个蛋白表达下调(包括免疫球蛋白等),且与损伤时间和颈椎JOA评分呈负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果糖和甘露糖代谢通路、血小板激活代谢通路、黏附连接代谢通路和氮代谢通路。结论急性SCI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蛋白质谱存在差异,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碳酸酐酶等有望成为急性SCI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王恺,吕琪,张婷,侯世科,孙明林[4](2019)在《基于iTRAQ技术的大鼠挤压伤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比筛选挤压伤大鼠模型的血清差异蛋白。方法选取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挤压伤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以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2组的血清进行差异蛋白分析。使用Thermo Xcalibur 4.0软件采集数据,选用UniProt-Rattus norvegicus数据库进行搜索,并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富集分析以及差异蛋白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2组血清中共有差异表达的蛋白206个,其中133个表达上调主要有14-3-3蛋白家族、M型肌酸激酶等,73个表达下调主要有小鼠球蛋白-1、血清白蛋白等。差异蛋白上调的通路共144种,下调的通路有89种。结论筛选出的差异表达蛋白可能与挤压伤的发展及预后有关,可能成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刘垠浩,陈丽贞,苏小惠,蓝元隆,戴秀娟[5](2019)在《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从蛋白质组学角度筛选Ⅲ~Ⅳ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气阴两虚证的差异蛋白。方法采集37例Ⅲ~Ⅳ期气阴两虚证DN患者(DN气阴两虚证组)、33例Ⅲ~Ⅳ期非气阴两虚证DN患者(DN非气阴两虚证组)和35例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样本,采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各组血清蛋白表达谱,后运用Biomarker WizardTM和Biomarker PatternsTM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特异蛋白,建立诊断决策树模型。结果 DN气阴两虚证组与健康对照组共有8个蛋白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 DN气阴两虚证组与DN非气阴两虚证组共有11个蛋白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质荷比为4 986. 15Da所代表的蛋白可能在Ⅲ~Ⅳ期DN气阴两虚证患者中呈特异表达;以质荷比为1 084. 57 Da等11个蛋白组成的证候决策树模型,敏感性为97. 3%,特异性为95. 6%。结论Ⅲ~Ⅳ期DN气阴两虚证的发生发展,可能是以质荷比为4 986. 15 Da蛋白的差异表达为物质基础的。(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李大江,秦江月,刘坤,申永春,陈雪融[6](2018)在《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诊断肺结核的临床运用:基于Meta分析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评估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Scopus、Pub Med、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检索2018年3月以前利用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诊断肺结核的论文,利用诊断性试验质量评价工具-2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计算汇总灵敏度、特异度、似然比与诊断优势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合计2 4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为0.86,特异度为0.88,阳性似然比为6.72,阴性似然比为0.17,诊断优势比为46.84,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结论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肺结核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诊断肺结核的新技术。(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8年08期)
廖荣鑫,刘小虹,许仕杰[7](2018)在《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血清蛋白质组学差异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血清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脾胃湿热证的证候实质。方法:应用血清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系统生物学方法,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技术分离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血清蛋白质,获得差异表达蛋白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数据库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发现12个具有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斑点,经鉴定可以确定的9个蛋白质分别是备解素B因子、凝血因子Ⅱ、C-反应蛋白、alpha-胰蛋白酶抑制剂重链H4、载脂蛋白AI、重组人载脂蛋白AI、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α-巨球蛋白、补体3。结论:筛选出来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涉及机体免疫、物质代谢、炎症反应及血液流变学等,通过对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研究,从理论和技术的角度为运用蛋白质组学对脾胃虚实证候实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8年07期)
桂裕昌,许建文,邰志洪,饶远森,曹玉举[8](2018)在《非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蛋白质组学是一项较成熟的实验技术,目前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筛选非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前后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选取非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予非手术综合治疗4周,应用i TRAQ联合LC-MS/MS筛选和鉴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并对鉴定出的蛋白质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1)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明显升高(P<0.05),疗效优良率达95.0%;(2)质谱共筛选出有意义差异蛋白300个,并鉴定到25个显着性差异蛋白(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中9个差异蛋白富集至15条KEGG信号通路;(3)结果提示,采用西医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非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补体C1q A、c DNA(FLJ60724)蛋白、补体C4B移码突变、c DNA(FLJ53025)蛋白、甘露糖结合蛋白C、载脂蛋白B、血红蛋白α-1珠蛋白链变体、血红蛋白β亚基及c DNA(FLJ76254)蛋白可能为非手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非血瘀证的血清标志蛋白。(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16期)
汤冀强[9](2018)在《基于TMT标记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及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作为自身免疫性的炎性疾病之一,具有慢性、进行性特点,其以肌腱和韧带附着点的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性病理改变。并且,AS可引起脊柱骨突、骶髂关节、肌腱端软组织、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受侵,且同时合并关节外表现。临床及时诊断与治疗能够有效提高AS患者的预后效果,亦能够有效降低致残率,最终有助于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有关AS的发病原因尚未定论,既往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免疫和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的理念,通过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的方法,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分析,筛查并鉴定AS患者血清中具有的且较健康成人和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 idiopathic hyperostosis,DISH)患者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以期探索AS病理中存在的特异性差异蛋白,寻找早期诊断该病的血清蛋白标记物,同时为深入探讨AS的发病原因、探索临床早期诊断的方法与药物治疗靶点、并且为AS预后评估和易感人群的筛查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1)参照ESSG(1991年)有关AS和ASAS(2009年)有关中轴型SPA(Spondyloarthritis,SPA)的诊断标准,采集6例AS患者、6例DISH患者(根据Resnick诊断标准)与6例年龄相近、性别匹配的正常人的空腹静脉血,于4℃下经低温离心处理,收集上层血清,并进行分装标识,将其置于-80℃环境下进行留存待测。将全部上层血清弃去高丰度蛋白,采取SDS-PAGE;接着采用蛋白胶内酶解,用胰蛋白酶(Trypsin)消化蛋白,获取肽段,通过TMT对其进行标记。其中,分为对照组(用TMT~6-127标记),AS组(用TMT~6-129标记),DISH组(用TMT~6-131标记)。肽段标记完毕后,进行充分混合,并进行除杂质除盐处理,最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的检测分析则在纳升液相色谱仪与质谱仪上进行。根据SEQUEST HT检索算法,并在Swissprot Human数据库上进行谱图检索。搜库软件为Proteome Discoverer,通过Xcalibur 2.2版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肽段的相对定量则按照TMT不同试剂报告离子的相对丰度,同时依据结果计算蛋白的相对定量。若同一蛋白在某一组较其他组的比值(Ratio)变化超过1.5倍,即以Ratio>1.5表示上调,Ratio<0.75表示下调,此时具有显着差异。2)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初步分析所筛选和鉴定的全部差异蛋白,分析差异蛋白的作用机制,从而推断其在生物网络中的作用和关系,最终对认为具有意义的蛋白进行判定。结果:本实验共鉴定出蛋白质424个,其中达到相对定量标准的蛋白数为144个,采用两个及以上特有肽段进行定量的蛋白数61个,采用一个特有肽段进行定量的蛋白数为15个,相对健康对照组共有22个上调蛋白,42个下调蛋白;相对DISH组共有21个上调蛋白,24个下调蛋白。结论:1、本实验根据TMT标记蛋白定量技术,并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对AS患者血清相对于健康对照组与DISH组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探究且建立AS患者血清TMT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实验研究的技术框架。2、初步分析AS的特异血清标记物及其发病原因,由此设计患者血清差异蛋白质组的数据库,探索其血清中较健康群体和DISH患者出现明显改变的可定量蛋白。3、基于本实验,在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同时,初步进行所筛出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研究,试图找到一些潜在的AS的生物标记物,为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巴依夏提·前曼[10](2018)在《急性跟腱断裂伤组织、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往往发生在腱病(Tendinopathy或Tenositis)的基础上,将本病者与正常跟腱者的跟腱组织、血清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跟腱伤者与正常跟腱者的跟腱组织、血清有哪些差异蛋白,阐明这些差异蛋白与本病发生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对本病病理基础给以精确的阐释,探讨本病病因关键靶标的作用机理,同时为本病提供早期预警、诊断以及预后的新方法、新技术。方法:正常人跟腱组织、血清,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跟腱组织、血清各15例,组内样本随机混合成3个生物学重复,对跟腱组织和血清进行i TRAQ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得到的结果与数据库进行比较,对蛋白进行注释。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以本病相关的目标蛋白。并用免疫组化对其中部分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结果:实验一:1.本次实验跟腱组织共鉴定到蛋白质组(Protein group)2439个,其中符合表达差异倍数大于1.2倍(上下调)且P值小于0.05的有410个,其中急性闭合组与正常组比较上调蛋白共210个,下调蛋白共200个。其中载脂蛋白A4(Apolipoprotein A-IV APOA4),整合素β_2(Integrin beta-2 ITGβ_2),假定β-肌动蛋白样蛋白3(Putative beta-actin-like protein3 POTEKP),肌球蛋白调节轻链2(Myosin regulatory light chain 2 MYL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 SERPINE1),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钙调理蛋白同源性结构域蛋白4(Leucine-rich repeat and calponin homology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 LRCH4),Ⅱ型胶原α-1链(Collagen alpha-1(II)chain COL2A1),整合素β_3(Integrin beta-3 ITGβ3),纤维连结蛋白(Fibronectin FN1)等一系列蛋白参与的信号通路被显着富集,并且每个蛋白都参与多个信号通路,可以做为重点研究对象。在KEGG分析中,对上述组织中410个差异蛋白经过KEGG数据库检索,共检索到240个信号通路。2.血清共鉴定到蛋白质组(Protein group)554个,其中符合表达差异倍数大于1.2倍(上下调)且P值小于0.05的有44个,其中急性闭合组与正常组比较上调蛋白共19个,下调蛋白共25个。其中载脂蛋白A4(Apolipoprotein A-IV APOA4),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过氧化物酶1(Peroxiredoxin-1 PRDX1),磷酸甘油酸激酶1(Phosphoglycerate kinase 1 PGK1),抑制蛋白-1(Profilin-1 PFN1)等一系列蛋白既是差异蛋白,同时也是结点最多的蛋白,后续可以做为重点研究的对象。对上述血清44个差异蛋白经过KEGG数据库检索,共检索到82个信号通路。实验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观察分析,对15例正常跟腱组和15例急性跟腱断裂者的跟腱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验证实验。两组标本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备切片、脱蜡、水化、内源酶清除、再通过高温高压抗原修复、一抗孵育、二抗孵育、还通过DAB显色和苏木素复染,脱水封片等一系列过程。对APOA4、CollagenⅠ、CollagenⅡ、CollagenⅢ等蛋白的显着差异表达进行检测观察。APOA4在正常跟腱组织弱阳性表达,急性跟腱断裂病理组织中至强阳性表达,APOA4大多呈弥漫失极性表达,呈棕黄色颗粒,位于胞浆内,部分细胞出现细胞核着色。APOA4在正常跟腱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3.3%,在急性跟腱断裂者病理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3%,急性跟腱断裂者病理组织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与iTRAQ结果基本一致。?~2值为3.21,P值为0.201,因样本量少等原因未得到统计学差异。CollagenⅠ,CollagenⅢ在正常跟腱组织中至强阳性表达,急性跟腱断裂病理组织弱至中阳性表达,大多呈弥漫性表达,呈棕黄色颗粒,位于细胞浆内。CollagenⅠ在正常跟腱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93.3%,在急性跟腱断裂者病理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7%,CollagenⅢ在正常跟腱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93.3%,以上胶原蛋白在急性跟腱断裂者病理组织的表达强度低于正常组织,与iTRAQ结果基本一致,CollagenⅡ在正常跟腱组织弱至中阳性表达,急性跟腱断裂病理组织弱至中阳性表达,大多呈弥漫性表达,呈棕黄色颗粒,位于细胞浆内。CollagenⅡ在正常跟腱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86.7%,在急性跟腱断裂者病理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0%,在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CollagenⅠ的?~2值为2.152,P值为0.341,CollagenⅡ的?~2值为0.759,P值为0.684,CollagenⅢ的?~2值为0.733,P值为0.693。因样本量少、个体差异等原因未得到统计学差异。结论:1本研究基于iTRAQ技术对急性跟腱断裂伤者组织和血清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得到了跟腱组织和血清的差异蛋白表达图谱,从而为探讨急性跟腱断裂病因列举了大量实用的分子生物学资料。2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往往发生在腱病的基础上,推测APOA4,ITGβ_2,SERPINE1,POTEKP,ITGβ3,FN1,LRCH4,COL2A1,PK,PRDX1,PGK1,FN1等一系列蛋白质参与了腱病进程,并减低了跟腱的柔韧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3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观察分析,对正常跟腱组和急性跟腱断裂组跟腱组织标本进行验证实验,目的蛋白APOA4、CollagenⅠ、CollagenⅡ、CollagenⅢ等生物标志物与iTRAQ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在前组织中关键靶标稳定存在,进一步确认了蛋白质谱实验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血清蛋白质组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传染病,而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至肝硬化的前期过渡阶段。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控制、甚至逆转向肝硬化发展的进程。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作为一种有创检测,临床上受到限制。本研究以肝穿病理为对照,研究临床常用无创诊断检测指标在不同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敏感性及诊断价值,同时分析各指标与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构建以多临床检测指标为变量的无创诊断模型,并探讨该模型对慢乙肝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在肝病不同阶段患者血清中某些蛋白及糖链发生特异性变化,与肝病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寻找与肝纤维化相关的血清蛋白质标志物成为研究的新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iTRAQ联合LC-MS定量技术,以期望寻找与乙肝肝纤维化分级相关的蛋白质血清标志物。研究目的:(1)以受试者肝组织病理学为对照,探讨血清学指标、血清多花紫藤凝集素阳性Mac-2结合蛋白(WFA~+-M2BP)、APRI指数、脾脏厚度、肝脏弹性指数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筛选构建适用于乙肝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模型,并验证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2)根据中医证型进行分类,探讨血清学指标、WFA~+-M2BP、APRI指数、脾脏厚度、肝脏弹性指数与各证型的相关性及其分布情况。(3)基于iTRAQ联合LC-MS定量技术,筛选出与诊断乙肝肝纤维化分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研究方法:(1)收集2016-2018年我院行肝穿刺活检术、脾脏切除、肝移植术收集组织的慢乙肝患者共36例,同时收集健康人群10例。慢乙肝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分为四组:无肝纤维化组(S0-S1)12例、明显肝纤维化组(S2)9例、显着肝纤维化组(S3)8例、早期肝硬化组(≥S4)7例。研究各组常规血清检查、肝纤四项、WFA~+-M2BP、APRI指数、肝弹指数、脾厚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评估其灵敏度、特异度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ROC)。结合上诉指标相关性和诊断价值,筛选出S指数、ASPRI指数及FSM指数叁种模型,并评估对肝纤维化不同分期的诊断效能。(2)根据中医证型分叁类:肝胆湿热型13例、肝郁脾虚型11例、瘀血阻络型12例,分析常规指标、肝纤四项、WFA~+-M2BP、APRI指数、肝弹指数、脾厚与不同证型的相关性。(3)基于iTRAQ联合LC-MS定量技术,对正常组和慢乙肝患者血清进行组间和组内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研究结果:1.PL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PT%、FIB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而TBIL、DBIL、PT、APTT、HA、PIIINP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WFA~+-M2BP、脾厚、弹性指数和APRI指数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着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APRI指数、弹性指数、脾脏厚度、HA和PIIINP在判断显着肝纤维化AUROC值分别为0.968、0.922、0.954、0.854、0.971,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血清多花紫藤凝集素Mac-2结合蛋白在诊断显着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AUROC值分别为0.765、0.973,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更高。4.S指数、ASPRI及FSM诊断模型对显着肝纤维化的AUROC分别为0.854、0.844、0.898;对早期肝硬化的AUROC分别为0.867、0.975、0.966,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较高,其中ASPRI及FSM诊断模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更为突出。5.血小板、透明质酸、PIIIP、WFA~+-M2BP、APRI指数、脾脏厚度、弹性指数在瘀血阻络型中水平明显高于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同时透明质酸、脾脏厚度、弹性指数、APRI指数在叁种中医证型中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1。6.(1)实验共鉴定到的蛋白质组(Protein Group)为762个。对正常对照组与不同分级肝纤维化组进行比较均存在大量差异蛋白。(2)筛选与乙肝肝纤维化不同分级密切相关的差异蛋白并对其中部分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发现ATXN2、TUFM、ZNF407蛋白表达水平随肝纤维化分级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1)ATXN2在纤维化不同分级(S0-1、S2、S3、S4)含量分别为1.109、0.682、0.455、0.179;(2)TUFM在纤维化不同分级(S0-1、S2、S3、S4)含量分别为0.641、0.449、0.099、0.118;(3)ZNF407在纤维化不同分级(S0-1、S2、S3、S4)含量分别为0.641、0.449、0.099、0.118。结论:1.透明质酸、Ⅲ型胶原氨端肽、WFA~+-M2BP、APRI指数、肝弹指数、脾脏厚度与乙肝肝纤维化分级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及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价值。2.血清WFA~+-M2BP在诊断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较高;S指数模型、ASPRI模型和FSM模型在慢性乙型肝炎显着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临床价值较大。3.HA、PIIIP、WFA~+-M2BP、APRI指数、脾脏厚度、肝弹指数与乙肝肝纤维化不同的中医证型存在显着相关性。4.基于iTRAQ联合LC-MS定量技术,ATXN2、TUFM、ZNF407蛋白有望成为诊断肝纤维化及分期的潜在蛋白质物质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清蛋白质组学论文参考文献
[1].马丽.高血压病中医肝胆湿热证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J].智慧健康.2019
[2].赵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差异性表达及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与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3].高瑞,杨成伟,王伟恒,周许辉.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J].脊柱外科杂志.2019
[4].王恺,吕琪,张婷,侯世科,孙明林.基于iTRAQ技术的大鼠挤压伤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
[5].刘垠浩,陈丽贞,苏小惠,蓝元隆,戴秀娟.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6].李大江,秦江月,刘坤,申永春,陈雪融.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诊断肺结核的临床运用:基于Meta分析的证据[J].华西医学.2018
[7].廖荣鑫,刘小虹,许仕杰.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血清蛋白质组学差异表达研究[J].新中医.2018
[8].桂裕昌,许建文,邰志洪,饶远森,曹玉举.非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
[9].汤冀强.基于TMT标记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
[10].巴依夏提·前曼.急性跟腱断裂伤组织、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