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对称原生质体融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质体,非对称,杂种,花椰菜,甘蓝,雄性,细胞质。
非对称原生质体融合论文文献综述
何小妮,蒋波,王玉海,张毅,陈子健[1](2013)在《非对称灭活双亲原生质体融合法选育产果糖基转移酶的米曲霉新菌株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生产果糖基转移酶的米曲霉SBB201(Aspergillus oryzae SBB20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联合氯化锂诱变获得产酶性能与生长性能各自优良的米曲霉菌株UV-A与UV-B,采用非对称灭活法对这两株菌株的原生质体进行紫外以及热灭活双灭活,然后在PEG作为融合剂的介导下进行原生质体双亲融合,筛选出一株果糖基转移酶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的米曲霉新菌株,其酶活力达到了172.95 U/g,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4.57%。(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3年05期)
蒲静,雷悦,张世野,张成钢,徐威[2](2011)在《非对称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法选育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选育高产头孢菌素C产生菌。方法分别以紫外线和加热灭活头孢菌素C产生菌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18-U5和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18-M6原生质体,并将两种灭活的原生质体经PEG4000融合,从融合株中筛选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结果获得高产头孢菌素C的顶头孢霉融合株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F20,发酵单位达4 655 mg.L-1。与双亲菌株相比分别提高了42.4%和34.9%。结论非对称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法选育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的方法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惠志明,刘凡,简元才,申书兴,赵泓[3](2006)在《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获得花椰菜与Ogu CMS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蓝型油菜Ogu CMS系幼叶原生质体经剂量分别为0.025 0,0.075 0,0.315 0,0.468 0和0.960 0 J/cm2的紫外线辐照后,与花椰菜下胚轴原生质体通过PEG法诱导融合,其中0.025 0~0.468 0 J/cm2获得再生植株68株,0.960 0 J/cm2辐射剂量下没有获得再生株。通过根尖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同工酶酶谱分析、RAPD及Ogu CMS线粒体基因orf138 STS(Sequence Tagged Site)标记引物扩增等方法对再生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其中32株为杂种植株。同时也发现,紫外线辐照剂量的增加对供体染色体的丢失程度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惠志明,刘凡,简元才,申书兴,赵泓[4](2005)在《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法获得花椰菜与ogura CMS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一文中研究指出花椰菜是中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其杂种一代的生产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自交不亲和系;二是利用雄性不育系。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一代杂种能克服自交不亲和系所带来的亲本繁殖难度大、亲本多代自交易退化、杂交率易受留种环境制约等缺点。花椰菜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5年11期)
惠志明[5](2005)在《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向花椰菜转移Ogura萝卜胞质雄性不育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技术在作物遗传改良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该技术一方面可以将细胞质雄性不育性转移到栽培品种,缩短回交转育的年限,提高杂种优势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野生种质资源中的抗性基因转入栽培品种,提高栽培种的抗逆性。 筛选细胞分裂旺盛、不定芽发生频率较高的基因型作为受体亲本,是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成功的关键。本研究通过下胚轴不定芽诱导与原生质体培养的方法,从四种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基因型中筛选出了合适的基因型。以筛选出的花椰菜“傲雪菜花一号”为受体,与Ogu CMS甘蓝型油菜(供体)进行非对称融合,研究结果如下: 1 以傲雪菜花一号、天王雪白菜花(花椰菜)、京研四季(结球甘蓝)和まり绿(青花菜)为受体亲本的筛选材料,采用下胚轴不定芽诱导与原生质体培养的方法,从中筛选出不定芽发生频率较高基因型:京研四季、天王雪白菜花、傲雪菜花一号。较原生质体培养,下胚轴不定芽诱导的方法同样可以筛选出合适的基因型用以作为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的受体亲本。 2 采用PEG介导的非对称体细胞融合获得了花椰菜与Ogura萝卜胞质甘蓝型油菜种间体细胞杂种32株。 3 转育了与Ogu CMS相关的基因orf138。 4 与Ogura胞质不育性密切相关的线粒体DNA orf138的STS标记,可以作为花椰菜体细胞杂种Ogura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分子鉴定。 5 在供、受体亲本生长的不同时期取材,进行不同种类同工酶的筛选,选出了两种在供受体亲本间表现差异明显的同工酶:过氧化物酶(POX)和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 6 人工合成46条在甘蓝型油菜和甘蓝中已表现出多态性的10碱基RAPD随机引物,从中筛选出了两条供受体双亲中表现出差异的引物:H(TCG TGT TGC T)和3(CTC AGC CCA G)。 7 运用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获得的68株再生植株,其中32株为杂种植株。同时证明在非对称融合杂种植株鉴定中,必须采用多种鉴定方法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8 随着紫外线辐射剂量的增加,融合细胞的分裂进程无明显变化,但是形成的愈伤组织的数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5-06-19)
司家钢,朱德蔚,杜永臣,赵志伟[6](2002)在《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获得胡萝卜(Daucus carota L.)种内胞质杂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紫外线辐射处理胡萝卜雄蕊瓣化型不育材料 7 0 8(供体 )的原生质体 ,与经 15mmol/L碘乙酰胺预处理的来源于可育材料 6 6 3的原生质体 (受体 )电融合 ,获得了 33株再生植株。所有再生植株营养体形态特征与受体亲本一致 ,染色体数目为 18条 ,是二倍体。RAPD分析表明 ,所有再生植株核基因型与受体亲本一致 ;线粒体特异性引物 -STS4 引物PCR扩增中 ,所有再生植株均得到了与供体亲本一致的谱带 ,而与受体亲本不同 ,认为 33株再生植株均为胞质杂种。对 4株再生植株进行花期形态学鉴定 ,全部为雄蕊瓣化型不育株 ,进一步证实获得的为胞质杂种 ,雄蕊瓣化型细胞质不育性已由 7 0 8供体转移到受体可育材料 6 6 3中。(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侯喜林,曹寿椿,佘建明,陆维忠[7](2001)在《原生质体非对称电融合获得不结球白菜胞质杂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结球白菜OguCMS‘91H秋 10 0’ (不育系 )和‘91H秋 2 1’ (保持系 )为试材 ,研究了不同交流场强、交流频率、直流脉冲场强、直流幅宽及脉冲次数对非对称细胞融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结球白菜电融合的最适电场条件为交流场强 2 0V/cm、交流频率15 0 0kHz、直流场强 2 0 0V/cm、直流脉冲幅宽 4 0 μs、直流脉冲次数 3次。融合产物用KM8P1培养基进行包埋培养 ,获得了 383块小愈伤组织 ,其中 32块分化出芽 ,形成 2 0株完整植株 ,驯化后栽培成活 8株 ,ZS2 、ZS6 、ZS8等 3株不育 ,后用保持系花粉授粉 ,分别收获种子。对胞质杂种的分子、细胞及生化分析将在其后代中继续进行(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01年06期)
司家钢[8](2001)在《利用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转移胡萝卜瓣化型细胞质不育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胡萝卜瓣化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常规回交转育一般至少需要5-6年的时间,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方式转移这种雄性不育性可使时间大大缩短,从而加快育种的进程。本试验在Tanno Suenaga等的研究基础上,对胡萝卜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的基础体系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进行了61次胡萝卜种内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从19次融合中获得愈伤和胚状体,从6个组合获得了植株再生;对再生植株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基因型是影响胡萝卜固体培养和细胞悬浮培养中愈伤组织状态的重要因子,并由此影响到分离原生质体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原生质体的愈伤再生和植株再生,因此,在进行胡萝卜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前首先对基因型进行筛选是必要的。 2.通过麦芽提取物和谷氨酰胺两种物质的添加,可以起到抑制非胚性愈伤生长的作用,使培养物主要以胚性愈伤为主;通过液体培养基2,4-D浓度的改变,可调节胚性愈伤处于合适的发育时期,便于原生质体的分离。 3.通过胡萝卜原生质体培养愈伤和胚状体发生过程的观察,认为胡萝卜原生质体培养胚状体的直接来源是愈伤组织,而不是原生质体细胞本身。 4.UV和X-射线的作用机制相似,原生质体对UV射线更为敏感。UV辐射可以很好地起到抑制原生质体再生和愈伤组织生长的作用,可以用作胡萝卜的供体处理;UV和X-射线辐射处理供体原生质体都存在处理效果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在融合杂种筛选中应着重注意淘汰供体基因型;IOA抑制胡萝卜原生质体细胞分裂的适宜剂量是15mM浓度处理10min,其处理效果稳定。 5.Ca~(2+)离子浓度过高,使原生质体在交流电场下不能串珠状连接,从而影响电融合,胡萝卜原生质体电融合Ca~(2+)离子的适宜浓度为0.5mM;优化的胡萝卜原生质体电融合参数是:交流电场(AC)70V/cm,作用时间60s;直流电场(DC)1500V/。m,5次脉冲,间隔卜,直流脉冲印加时间50 K 6.STS。标记与胡萝卜瓣化型胞质雄性不育性密切相关,可以用作胡萝卜体细胞杂种瓣化型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分子鉴定,并可用于胡萝卜一代杂种的纯度鉴定。 7.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是制约胡萝一卜对称融合转移胡萝卜雄性不育性最终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内源激素的调控与植株再生相关。此外,原生质体预处理的后效应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影响胡萝卜融合体愈伤植株再生的因子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 8.温度是影响胡萝卜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的主要因素。胡萝卜组培苗较耐低温,10度左右的平均温度下仍能移栽成活,但是对于高温忍耐性较差,平均温度为30度以上的高温情况下,难于移栽成活。 9.通过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组合7-0-8-4+66-3的再生植株为胞质杂种,成功通过非对称融合方式将供体7.0.8.4的瓣化型胞质雄性不育性转移到受体66-3中,认为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可以成为转育胡萝卜瓣化型胞质雄性不育性的补充手段。 论文对影响胡萝卜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的若干因子、组培茵的先期抽墓、利用非对称融合转移胡萝卜瓣化型雄性不育性的可行性、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以及非对称原生质体融合在胡萝卜资源创新中的应用价值等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1-07-01)
梁枝荣,安沫平,通占元[9](2001)在《凤尾菇和裂褶菌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双重营养缺陷型的裂褶菌单核体突变菌株的原生质体经过灭活处理后作为供体与同样带有营养缺陷型标记的风尾菇单核体原生质体融合,得到大量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差异较大的多核体和双核体融合子.这些融合子主要显示了供体菌株的特性,数次转接后,有的融合子从多核体转变成双核体,有的融合子完全恢复了供体亲本双核体的遗传特性,同时获得了一些有意义值得继续探讨的新的生理特性,如菌丝体在木屑 皮以及废棉培养料上生长速度较快,在平板培养基和木屑培养料上均较早较快地形成原基和子实体等.结果表明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是一种效率较高的融合方式,可以作为食用菌育种的一种有效途经.(本文来源于《菌物系统》期刊2001年01期)
刘继红,邓秀新[10](2000)在《柑橘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植株再生及鉴定(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用 3.8krad/min的X射线辐射伏令夏甜橙 (CitrussinensisOsb .)原生质体 45min ,0 .2 5mmol/L碘乙酸处理Murcott橘橙 (C .reticulata×C .sinensis)原生质体 15min ,电场诱导两种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再生的愈伤组织培养近15个月后再生出胚状体 ,而且只能在MT +2 %甘油的培养基中再生。根尖和茎尖染色体检查表明 ,在再生植株中主要是二倍体细胞和非整倍体细胞 ,只在部分植株中观察到少数四倍体细胞。采用 10_mer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 ,在再生植株中都能检测到融合亲本的特征带 ,表明通过非对称融合获得了柑橘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00年11期)
非对称原生质体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选育高产头孢菌素C产生菌。方法分别以紫外线和加热灭活头孢菌素C产生菌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18-U5和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18-M6原生质体,并将两种灭活的原生质体经PEG4000融合,从融合株中筛选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结果获得高产头孢菌素C的顶头孢霉融合株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F20,发酵单位达4 655 mg.L-1。与双亲菌株相比分别提高了42.4%和34.9%。结论非对称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法选育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的方法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对称原生质体融合论文参考文献
[1].何小妮,蒋波,王玉海,张毅,陈子健.非对称灭活双亲原生质体融合法选育产果糖基转移酶的米曲霉新菌株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3
[2].蒲静,雷悦,张世野,张成钢,徐威.非对称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法选育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1
[3].惠志明,刘凡,简元才,申书兴,赵泓.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获得花椰菜与OguCMS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J].华北农学报.2006
[4].惠志明,刘凡,简元才,申书兴,赵泓.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法获得花椰菜与oguraCMS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J].中国农业科学.2005
[5].惠志明.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向花椰菜转移Ogura萝卜胞质雄性不育性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
[6].司家钢,朱德蔚,杜永臣,赵志伟.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获得胡萝卜(DaucuscarotaL.)种内胞质杂种[J].园艺学报.2002
[7].侯喜林,曹寿椿,佘建明,陆维忠.原生质体非对称电融合获得不结球白菜胞质杂种[J].园艺学报.2001
[8].司家钢.利用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转移胡萝卜瓣化型细胞质不育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
[9].梁枝荣,安沫平,通占元.凤尾菇和裂褶菌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研究(英文)[J].菌物系统.2001
[10].刘继红,邓秀新.柑橘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植株再生及鉴定(英文)[J].植物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