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摘要:风雨桥是我国桥梁建筑艺术史上的结晶,它主要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桥梁建筑。现存的风雨桥,多由古代的干栏演化而来,有层台累榭的遗意,它们富集在一条文化沉积带中,大致是南多北少、南大北小、南繁北简,陕南地区紫阳县的“高桥”,也是这条文化沉积带里靠北的一座风雨桥,桥的整体构造平稳、朴实,具有西南少数民族的风格。陕南地区保留的风雨桥少之胜少,本文意在对陕南地区现存的风雨桥的由来、风格做一定的研究以结合陕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来更好地引导本地风雨桥的设计与营建,使其得以延续传承。
关键词:陕南地区;风雨桥;特色;设计
1.风雨桥的概述
风雨桥又称花桥,亦叫福桥,为侗族建筑“三宝”之二,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桥梁建筑,以亭阁式和鼓楼式风雨桥为主,主要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因能为过往行人遮避风雨而命名。
总的来说,我国现存风雨桥以着多样的身姿屹立于我国盛行地,它们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建筑形式多样、营建年代久远,以其不同的造型、色彩讲述着不同的民俗风情与宗教信仰;在我国陕南地区也留存了造型独特、结构朴实的风雨桥,它们也借着自己的身姿演绎着陕南地区的文化历史及自然地理环境。
2.陕南地区风雨桥
陕南地区可见的风雨桥少之又少,有资料可以考证的主要有紫阳风雨桥和青木川当代修建的风雨桥。
2.1紫阳风雨桥
紫阳位于陕西安康地区,北傍汉水,南依巴山,因山水纵横于整个境内,灵气锐利,浓缩着陕南的民风民俗,成为寻访汉江文化的必去之处。在追溯民间文化底蕴的时候,紫阳风雨桥再次成为焦点。
紫阳现存有三座风雨桥,两座在距县城一百多里地的高桥镇,其最著名的便是乾隆末年承建而至今保存完好的双木桥——东河桥与西河桥;另一座位于洄水镇附近,名目连桥。
2.1.1高桥
据《紫阳县志建置志》载“高桥,在县南内权河,一跨西河,一跨东河,乾隆末年杨道仁建,嘉庆九年周桂重建。道光三年周泰兴倡建石桥,道光七年庞泰然捐修西河桥。十二年周一刚捐修东河桥,光绪乙己年武生金玉堂,左伦忠祠募补修。”东西河之上横架两座全木结构的廊桥,两桥之间相距百米,其结构大小、建筑模式几乎完全相同。两桥跨度均为二十米左右,廊顶均为泥瓦覆盖,东河桥
图2-3目连桥(资料来源:汉唐论坛)
(图2-1)近三米宽,造型独特,两侧有木栏杆,栏杆内侧是长木凳,供过往行人歇脚,两端为拱形门,廊顶四角翘起,塑动物形状,廊顶与桥面之间有数根木柱
规则地支撑着;西河桥(图2-2)比东河桥跨度和桥面宽度均小些,也更精制,门顶有两层墙垛,垛顶垛尖有景泰蓝青花瓷块镶嵌,龙头昂立垛尖,晨光下闪闪发光。廊内侧木柱上,红黄绿图案隐约可见,花瓶云朵椿树小河小船等环绕于横着竖着的木柱上,桥廊正中的横梁上有黑白八卦图。高桥镇因双木桥而得名,镇街在两桥岸旁边依山傍水而建。
2.1.2目连桥
与高桥相比,目连桥(图2-3)显得孤零野气。目连桥建于目连洞之上,位于目连沟口,目连桥高约三十米,宽四米,横跨峡谷二十米。桥身以木材支撑,桥顶以泥瓦覆盖。
2.2青木川风雨桥
青木川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的陕西宁强县境内,据有关资料考证风雨桥原是民国时期的大地主魏辅堂出资建造的,名济川桥。一九五七年夏秋间,政府以民办公助的方式,县、区、乡三级拨出经费,征调民工义务劳动,所需木材在青木川就地砍伐,经过一个秋冬修造了能遮风避雨的木板“风雨桥”(图2-4)。
图(2-4)风雨桥(资料来源:宁强文化网)
桥长约30米,“这座桥的造型是:古雅质朴,方正坚实,没有半点粉饰、美化、雕琢的迹象,深有古典建筑‘小桥流水’的韵味。”在原来的柱墩上铺粗壮圆木作桥梁,桥梁上铺厚实木板,板上仿铁路双轨式加压厚板条,再用大铁钉锁钉,两旁廊柱栏杆排列,棚顶上盖瓦坐脊,整个桥像一艘静止的大蓬船。
3.陕南地区风雨桥的特点
陕南地区风雨桥的整体构造平稳、朴实,具有西南少数民族的风格。总的来说,具备以下特点:
3.1色彩古朴
紫阳风雨桥均为纯木结构,均为火烧制的泥瓦所盖,两座桥均以木材本色为主,青瓦灰檐,廊柱之上稍有红黄绿颜色图案点缀;青木川风雨与紫阳风雨桥一样也为纯木结构,桥身没有半点粉饰,简单古朴。
3.2风格简洁
陕南地区风雨桥建造风格简洁、古雅质朴,远没有盛行地中风雨桥的富丽堂皇、气势恢宏,这样更加凸显了它的独特风格。
3.3结构简单
紫阳现存风雨桥均为纯木结构,桥两端石头砌墩,垒起石墙,两侧设回廊,边缘以木柱支撑,上有横木相衔,如丝如扣,泥瓦覆盖;桥、栏、柱均是卯榫相接,不费一钉一铆;青木川风雨桥在柱墩上铺粗壮圆木作桥梁,桥梁上铺厚实木板,板上仿铁路双轨式加压厚板条,再用大铁钉锁钉,两旁廊柱栏杆排列,棚顶上盖瓦坐脊,这样使得风雨桥更加坚固。
陕南地区现存的风雨桥屈指可数,为了使风雨桥这样的古典建筑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一方面要完善风雨桥的保护与维修工作,加强当地居民的保护古建意识;另一方面,在与周边环境相互谐调及不改变风雨桥文化底蕴的基础之上新建风雨桥,达到对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4.在陕南地区新建风雨桥应遵循的原则
风雨桥是我国的文物古迹,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和辛劳血汗的结晶,然而,在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的陕南地区新建风雨桥一定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使风雨桥达到为环境增色的目的。
4.1风格以延续现存风雨桥为主
为了使陕南地区少数风雨桥的风格得到更好的传承,在新建风雨桥的大体风格上采取延用现存风雨桥的风格,整体设计遵循优雅简洁的原则,同时,要与周边自然环境及建筑风格相和谐;在我国当代建造风雨桥,起主要作用的便是经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这几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风雨桥的营建为了延续其建造风格,以仿古式来建造风雨桥是最为符合的一种方法。
4.2结构更新
陕南地区古代保存下来的风雨桥都为纯木结构,构架也均为卯榫相接,不用一钉一铆,这样的建筑形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而在我国当代新建风雨桥,随着建筑材料日益更新,为了使风雨桥能够更加稳固,保存更加久远,新建风雨桥采用钢筋混泥土结构来代替古代的纯木结构。
4.3色彩反映当地特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色彩就是一种象征或是一种符号。因此,风雨桥在色彩设计上应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另外,风雨桥的色彩须反映出当地的文化背景及地域特性;最后,考虑当地宗教文化,使风雨桥的整体色调达到反映当地宗教文化色彩。
4.5选址与环境相协调
风雨桥建造的第一道工序就是选址,一般选择在水流相对平缓,基础较为扎实,河面宽度较为适中的地方,至于风雨桥在地域环境上应建在何处,这需要对当地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建筑特色、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是否与风雨桥的营建相契合。
5.结论与展望
风雨桥是我国桥梁建筑艺术文化的积淀,更是我国当代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建筑艺术。然而,要新建风雨桥,就必须对营建地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其中主要包括当地的民俗文化、民居特色、宗教信仰等因素,风雨桥一定要能融入到当地的环境,更好的起到为环境增色的作用,成为当地的亮点。
古建的新建只是在单方面使其得到了一种延续,但对古建本身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意义,所以,对于古建,应加强对其保护与维修工作。
参考文献:
期刊类
[1]向连才:西部大开发——回望紫阳廊桥CNKI快报,2007.2
[2]陈忠武:风雨目连桥,《安康日报》2004年5月1日三版
[3]于飞龙:洄水目连桥--目连洞的传说,紫阳财政网,2007.7
[4]刘小明:浅析建筑色彩,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2008.5
书籍类
[1]张正明:“全国第八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建筑与民族地域文化(提要),《华中建筑》,第23卷,2005,第1期。
[2]田久川,孟宪刚:《力与美的交融——古代桥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0
[3]释昌莲:《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4]卞利:《通向世界的路——徽州古桥》,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9
[5]罗德启:《贵州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1
图录
[1]图2-1紫阳高桥(东河桥)(资料来源:紫阳人)
[2]图2-2紫阳高桥(西河桥)(资料来源:紫阳财政网)
[3]图2-3目连桥(资料来源:安康旅游网)
[4]图2-4青木川飞凤桥(资料来源:中国艺术设计联盟)
作者简介:
刘玲(1987.05.30---),女,苗族,湖南怀化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现主要从事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