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过渡带论文-李蕾鲜,范航清,曾聪

滨海过渡带论文-李蕾鲜,范航清,曾聪

导读:本文包含了滨海过渡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群落,红鳞蒲桃,重要值,丰富度

滨海过渡带论文文献综述

李蕾鲜,范航清,曾聪[1](2011)在《广西防城港滨海过渡带红鳞蒲桃群落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个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群落调查为基础,从种群特征、不同群落类型、重要值指数、层次的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分析广西滨海过渡带红鳞蒲桃群落多样性。广西滨海过渡带红鳞蒲桃种群的平均高度为(11.64±2.51)m,平均胸径为(23.00±10.73)cm。群落植物生长型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关系表现为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明显低于灌木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均匀度指数相近,群落间变异幅度较小,灌木层则变异幅度稍大。物种多样性指数则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的规律。(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滕红丽,杨增艳,范航清,梅之南[2](2008)在《广西滨海生态过渡带的药用植物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广西滨海生态过渡带的药用植物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方法对广西中越边境海陆生态过渡带的药用植物和传统利用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记录该地区野生植物634种,其中药用植物396种,以清热解毒药、祛风湿药等见长。部分红树植物在民间长期作为药用。结论应保护生态过渡带药用植物的生境和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这些药用植物在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及促进免疫等方面的作用,培育优质药源,研发特色方药新品及保健品,打造广西海陆生态过渡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品牌。(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08年07期)

滕红丽,梅之南,杨增艳[3](2008)在《广西滨海生态过渡带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广西滨海生态过渡带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和传统利用进行初步调查并提出可持续利用对策。方法:对广西中越边境海陆生态过渡带的药用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和传统利用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记录该地区野生植物634种,其中药用植物396种,属珍稀濒危药用植物8种。这些药用植物在民间长期作为药用。结论:应提高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保护生态过渡带药用植物的生境和多样性,实施综合性保护措施,加强法制建设及保护区建设,加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物种的调查与研究,广泛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期刊2008-07-01)

李蕾鲜[4](2008)在《广西滨海过渡带红鳞蒲桃群系及其生态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对白骨壤、鱼木、银叶树、红鳞蒲桃、喙果皂帽花、岭南山竹子、下龙新木姜、豺皮樟八种植物叶片盐分和研究地的土壤盐分进行分析,初步界定广西滨海过渡带的边界。本研究在红鳞蒲桃生态分布集中地设置了四个样地,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红鳞蒲桃群系进行研究,以达到对红鳞蒲桃群系的初步认识,同时对广西滨海植被生态恢复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土壤和植物盐分的分析的结果表明:从内滩到岸上土壤中氯离子的含量呈递减状态,八种植物叶片中氯离子含量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初步说明土壤和植物中盐分表现出一致性。通过对红鳞蒲桃群落的调查以及分析结果表明:红鳞蒲桃群系由四个群丛组成,分别是:红鳞蒲桃+下龙新木姜—九节+罗伞群落、红鳞蒲桃—乌药+山姜群落、红鳞蒲桃+滨木患—酒饼筋—海芋群落、红鳞蒲桃+鹊肾树—罗伞树+龙船花群落。(1)从群落中植物的种类组成上来看,是比较复杂的,在200~400 m~2的范围内约有林木14~21种,分属11~19科,再加上灌木,草本和藤本的种类达到40~60种,分属23~37科。从群落的组成和生境来看,红鳞蒲桃适宜在潮湿生境中生长,并具有喜阳的生态特性。(2)红鳞蒲桃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表明:各群落生长型均呈现为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乔木层高;乔木层均匀度高于灌木层;四个群落的相异系数都很高,说明四个群落是不同的类型;通过极点排序结果表明四个群落的类型各不相同,与本文之前的分类结果一致。从群落演替角度来看,红鳞蒲桃群落处于稳定状态。通过对典型样地的景观现状分析,说明对滨海过渡带原生植被保护的紧迫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8-06-01)

邹胜章,陈鸿汉,朱远峰,刘菲[5](2001)在《滨海岩溶区过渡带碳酸盐岩溶浊作用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海岩溶具有与内陆一般岩溶区不同的发育机理 ,其过渡带混合溶蚀作用是控制滨海岩溶发育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通过七组不同淡水与海水配比的混合溶蚀实验 (封闭CO2 -H2 O系统 ) ,初步得出了过渡带混合溶蚀作用的基本结论 :(1)滨海岩溶区过渡带岩溶发育的基本规律与内陆一般岩溶区岩溶发育规律的基本一致 ,即岩性、结构是控制滨海岩溶发育的最主要因素 ;(2 )滨海岩溶区混合过渡带内碳酸盐岩的混合溶蚀速率大于纯淡水或纯海水中同种岩石的溶蚀速率 ;(3)在不同的CO2 分压条件下 ,滨海岩溶区混合过渡带内碳酸盐岩的混合溶蚀机理不同。(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01年05期)

邹胜章,陈鸿汉,朱远峰,刘菲[6](2001)在《滨海岩溶区过渡带碳酸盐岩溶浊作用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海岩溶具有与内陆一般岩溶区不同的发育机理,其过渡带混合溶蚀作用是控制滨海岩溶发育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通过七组不同淡水与海水配比的混合溶蚀实验(封闭CO_2-H_2 O系统),初步得出了过渡带混合溶蚀作用的基本结论:(1)滨海岩溶区过渡带岩溶发育的基本规律与内陆一般岩溶区岩溶发育规律的基本一致,即岩性、结构是控制滨海岩溶发育的最主要因素;(2)滨海岩溶区混合过渡带内碳酸盐岩的混合溶蚀速率大于纯淡水或纯海水中同种岩石的溶蚀速率;(3)在不同的CO_2分压条件下,滨海岩溶区混合过渡带内碳酸盐岩的混合溶蚀机理不同。(本文来源于《首届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和IGCP448国际工作组会议论文选集》期刊2001-09-01)

陈鸿汉,邹胜章,朱远峰,陈从喜[7](2001)在《滨海岩溶区过渡带碳酸盐岩混合溶蚀作用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溶蚀作用最早是由前苏联学者布涅耶夫于1912年发现。岩溶水的混合溶蚀作用包括饱和溶液的混合溶蚀、外来物质的混合溶蚀、以及温度混合溶蚀等叁个方面。一般地,两种方解石浓度不等的水混合后,会降低方解石的饱和度或重新对方解石具有侵蚀性。 滨海岩溶区过渡带的水化学特征,主要是NaCl型的海水同淡水的混合,从岩溶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方解石过饱和的海水同方解石呈平衡状态的淡水的混合——微咸水,随着发生混合溶蚀作用,在滨海岩溶区发育各种岩溶现象。滨海岩溶具有与内陆一般岩溶区所不同的发育机理,其过渡带混合溶蚀作用是控制滨海岩溶发育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这从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证明。但对我国滨海古老碳酸盐岩岩溶区过渡带混合溶蚀作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而且,由于混(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滨海过渡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广西滨海生态过渡带的药用植物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方法对广西中越边境海陆生态过渡带的药用植物和传统利用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记录该地区野生植物634种,其中药用植物396种,以清热解毒药、祛风湿药等见长。部分红树植物在民间长期作为药用。结论应保护生态过渡带药用植物的生境和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这些药用植物在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及促进免疫等方面的作用,培育优质药源,研发特色方药新品及保健品,打造广西海陆生态过渡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品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滨海过渡带论文参考文献

[1].李蕾鲜,范航清,曾聪.广西防城港滨海过渡带红鳞蒲桃群落多样性研究[J].广西科学.2011

[2].滕红丽,杨增艳,范航清,梅之南.广西滨海生态过渡带的药用植物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

[3].滕红丽,梅之南,杨增艳.广西滨海生态过渡带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2008

[4].李蕾鲜.广西滨海过渡带红鳞蒲桃群系及其生态分布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8

[5].邹胜章,陈鸿汉,朱远峰,刘菲.滨海岩溶区过渡带碳酸盐岩溶浊作用的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

[6].邹胜章,陈鸿汉,朱远峰,刘菲.滨海岩溶区过渡带碳酸盐岩溶浊作用的试验研究[C].首届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和IGCP448国际工作组会议论文选集.2001

[7].陈鸿汉,邹胜章,朱远峰,陈从喜.滨海岩溶区过渡带碳酸盐岩混合溶蚀作用试验研究[J].地质学报.2001

标签:;  ;  ;  ;  

滨海过渡带论文-李蕾鲜,范航清,曾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