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加热论文-欧东斌,曾徽,杨国铭,朱安文,刘飞标

流体加热论文-欧东斌,曾徽,杨国铭,朱安文,刘飞标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体加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流体发电,直通式MHD发电机,盘式MHD发电机,长分段电弧加热器

流体加热论文文献综述

欧东斌,曾徽,杨国铭,朱安文,刘飞标[1](2019)在《电弧加热高温磁流体发电地面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航天器未来空间飞行任务对大功率电源的迫切需求,开展了基于电弧加热的高温气体磁流体(MHD)发电地面试验研究。利用长分段电弧加热器加热氩气试验工质,模拟MHD发电所需的温度和压力条件,通过注入铯种子的方式提高试验工质的电导率,成功进行了直通式和盘式MHD发电地面试验:在磁场强度1T试验条件下,直通式发电机最大输出发电功率达到196W;在磁场强度7T试验条件下,盘式发电机最大输出发电功率达到10.5kW。本研究工作验证了磁流体发电技术的前景,为更高功率的磁流体发电机研究及空间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9年05期)

宁利中,张珂,宁碧波,李开继,田伟利[2](2019)在《侧加热腔体内流体参数对边界层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波希涅斯克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对流体力学方程组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流体参数对边界层(速度边界层δ_v和温度边界层δ_T)的影响。结果说明,在普朗特数P_r>1、P_r<1和P_r→1情况下,流体流动的平衡受到不同力控制。在P_r一定时,δ_v和δ_T随着格拉晓夫数G_r增加而减小。当G_r足够大时,δ_T值趋于0,即温度边界层消失。在G_r一定时,随着P_r增加,δ_T减小,δ_v增加。热壁面努塞尔数N_u随着腔体高度的增加而减小,N_u随着P_r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Abdullah,A.A.A,AL-RASHED,Walid,HASSEN,Lioua,KOLSI,Hakan,F.OZTOP,Ali,J.CHAMKHA[3](2019)在《纳米流体在顶部开孔底部加热的四方形容器内的叁维自然对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纳米流体在顶部开孔底部加热的四方形容器流动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法,进行了纳米流体叁维自然对流的数值研究。得到的控制参数为纳米粒子浓度(φ)0~0.05、前后壁倾角(α)5°~75°、Rayleigh数10~3~10~5、加热器的换热器长度0.1~1。结果表明,倾角和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影响流动结构,提高了传热效果。(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5期)

闫鑫,徐进良[4](2019)在《超疏水表面太阳能加热金-水纳米流体液滴蒸发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了超疏水表面上太阳能加热金纳米流体液滴蒸发特性。用高速摄像机和红外摄像机同步触发记录了2μl不同浓度金纳米流体液滴在超疏水表面的蒸发过程。通过一系列实验,观察对比不同浓度金纳米流体液滴蒸发过程中体积、接触角、接触直径、液滴表面温度以及蒸发速率等动态特性。结合水蒸气扩散模型以及红外温度图分析液滴在超疏水表面上的蒸发过程中蒸发通量变化以及表面温度变化等特性。发现不同浓度纳米流体液滴蒸发速率基本一致;超疏水表面上液滴蒸发以常接触角模式为主,后期呈现混合模式蒸发;液滴蒸发过程中,液滴上半部分蒸发通量大,致使液滴表面温度较低。(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Tagra,Samir[5](2018)在《低气压射频容性氩气放电中电子加热机理的流体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容性耦合射频放电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如等离子体清洗和薄膜沉积等。目前,等离子体是微电子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刻蚀与沉积的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等离子体的特性和等离子体的工作参数。等离子体特征是由外部参数决定的,如驱动功率、压强、位形以及工作气体特性等。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都展现了丰富的非线性物理化学现象,给深入了解放电中的物理机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数值模拟研究可以在等离子体源的设计上提供帮助,使其可以更有效、更经济地应用于工业中。本文主要针对实际中真实位形的容性耦合射频放电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模拟,旨在开发一维流体模型,研究容性耦合射频放电参数对等离子体特性,特别是电子加热机理的影响。在本文的第1章中,我们首先简要的回顾了低气压容性耦合射频氩气放电研究的背景、最新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面临的问题。在第2章里,基于漂移扩散近似,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具有对称几何位形的氩气中低气压容性射频放电的一维流体模型。这一模型并且。对如何选择和确定参数做了总结,也对模拟的数值方法给出了介绍。在第3章中,基于氩容性耦合射频放电的一维流体模拟结果,重点研究了驱动频率变化对等离子体参数的影响,如密度、电子加热和低压电子温度等。模拟结果如下:通过改变驱动频率分别为3.39、6.78、13.56和27.12MHz,比较了周期平均的电场、电子温度、电子密度和电势。讨论了驱动频率分布为3.39、6.78、13.56和27.12MHz时周期平均的电子压强冷却、欧姆加热和电子能量损失。结果表明,电子密度和达到收敛所需的模拟时间随驱动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然后,在不同时刻对电子的净吸收功率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分成欧姆加热、传导热通量以及由于非弹性碰撞引起的能量耗散等过程。在早期,由于欧姆加热,净吸收功率在鞘层边缘处呈现局部最大值。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净吸收功率在中心处达到峰值。这是因为,一旦电子密度达到足够高的值,对流和能量耗散起着显着的作用。在第4章中,重点研究了中性气体压强对低气压容性耦合射频氩气放电中等离子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电场加速了鞘层中的电子,从而导致了更多的欧姆加热。而强电场则可以是由于气体压力增大时在体等离子体区中的弱电子对流引起的。因此,在鞘层和体等离子体区之间的边界中,存在着耗散的峰值。并且净功率吸收的峰值在体等离子体区域中增长。在第5章中,随着增加驱动频率,得到了鞘层内强调制的电场。因此,电子在鞘层中被加速到高能状态,并在体等离子体区中产生电离,这最终导致电子密度的增加和鞘层宽度的减小。最后,本学位论文的主要结果和未来工作展望给在了第6章。(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兆龙,李晓平,陈大衡,全晓军,郑平[6](2017)在《脉冲激光加热条件下具有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纳米流体流动沸腾成核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激光加热纳米流体流动条沸腾潜在应用,实验研究了影响脉冲激光加热条件下纳米流体流动沸腾现象中气泡成核所需光能强度阈值的相关因素。热源采用波长为792nm的脉冲激光,并且将具有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直径为101nm且长度为433nm的金纳米棒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质量浓度为1.824μg/mL的纳米流体。实验所用激光将激发金纳米棒结构的轴向局域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从而强化对激光的光能吸收效率。实验针对纳米流体初始温度、激光脉冲频率以及脉宽对脉冲激光加热条件下的纳米流体流动沸腾气泡成核所需最小能量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最低成核能量密度随着纳米流体初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脉宽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激光频率将会降低最低成核能量密度;在流速变化范围为0.01~0.1m/s并且脉冲激光占空比为50%时,最低成核能量密度在激光脉冲频率为100Hz时达到最大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7年23期)

尹晨[7](2017)在《等热流加热条件下粘弹性流体在流体-多孔介质系统内的热对流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体-多孔介质系统内的热对流问题是一类广泛存在的流动稳定性问题。本研究基于粘弹性流体本构关系对流体-多孔介质系统构建双层结构数学模型,刻画了粘弹性流体在流体层、多孔介质层内的流动传热特性,以及流体-多孔介质交界面上的复杂的耦合关系;使用线性化稳定性分析和谱方法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本研究发现,不同于单层的热对流稳定性问题,双层系统稳定性问题的中性曲线呈现出了双模曲线的特点。本研究还研究了粘弹性流体中存在的稳态对流和振荡对流现象,粘弹性流体的特征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也被考虑在内,得到系统稳定性变化的控制条件。此外,本研究对比了等温加热和等热流加热条件下临界瑞利数的数值,发现等热对流加热条件下系统往往更加趋于不稳定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B)》期刊2017-08-13)

方堃,任清华,阮炯明,张书廷[8](2015)在《流体载热远红外气相辐射加热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湿法脱硫"系统中,用SCR脱硝后回收的部分废热作为低温热源对湿法脱硫后的烟气进行远红外气相辐射加热,则可实现低成本、高效、简便的烟气再热。以导热油为载热流体,对远红外气相辐射加热湿法脱硫烟气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体载热远红外气相辐射加热方式较传统加热方式效果明显;加热终温随导热油温度和进口气体温度升高而升高,而随辐射距离、进口气体流量增大而降低;加热速率随导热油温度升高而增大,而随辐射距离、进口气体温度和进口气体流量增加而减小;加热管所涂涂料的性能是影响辐射加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黄世军,谷悦,程林松,朱国金[9](2015)在《多元热流体吞吐水平井热参数和加热半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元热流体吞吐已成为海上稠油的主要热采方式。为优化注入参数,对水平井井筒沿程热力参数和加热半径进行预测。考虑井筒流动与油层渗流的耦合,建立水平段井筒中多元热流体流动和换热的数学模型。计算多元热流体水平段沿程压力、干度和加热半径分布,分析气体含量、注入速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入过程中,水平段沿程压力和蒸汽干度逐渐下降,加热半径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当降低非凝结气体含量、增大注入流量,有助于扩大加热范围。(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李滨,靳勇,刘兆年,岳家平[10](2015)在《海上稠油多元热流体吞吐井加热半径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稠油多元热流体吞吐是一项集热采、烟道气驱等机理于一体的新型、高效稠油开采技术。该工艺已在渤海湾M油田成功进行了现场试验,增产效果显着。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多元热流体吞吐井加热半径的计算模型,并以海上现场试验井为例进行了计算,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海上稠油热采规模化设计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5年07期)

流体加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波希涅斯克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对流体力学方程组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流体参数对边界层(速度边界层δ_v和温度边界层δ_T)的影响。结果说明,在普朗特数P_r>1、P_r<1和P_r→1情况下,流体流动的平衡受到不同力控制。在P_r一定时,δ_v和δ_T随着格拉晓夫数G_r增加而减小。当G_r足够大时,δ_T值趋于0,即温度边界层消失。在G_r一定时,随着P_r增加,δ_T减小,δ_v增加。热壁面努塞尔数N_u随着腔体高度的增加而减小,N_u随着P_r增加而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体加热论文参考文献

[1].欧东斌,曾徽,杨国铭,朱安文,刘飞标.电弧加热高温磁流体发电地面试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9

[2].宁利中,张珂,宁碧波,李开继,田伟利.侧加热腔体内流体参数对边界层特性的影响[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9

[3].Abdullah,A.A.A,AL-RASHED,Walid,HASSEN,Lioua,KOLSI,Hakan,F.OZTOP,Ali,J.CHAMKHA.纳米流体在顶部开孔底部加热的四方形容器内的叁维自然对流(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4].闫鑫,徐进良.超疏水表面太阳能加热金-水纳米流体液滴蒸发特性[J].化工学报.2019

[5].Tagra,Samir.低气压射频容性氩气放电中电子加热机理的流体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8

[6].王兆龙,李晓平,陈大衡,全晓军,郑平.脉冲激光加热条件下具有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纳米流体流动沸腾成核实验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17

[7].尹晨.等热流加热条件下粘弹性流体在流体-多孔介质系统内的热对流问题的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B).2017

[8].方堃,任清华,阮炯明,张书廷.流体载热远红外气相辐射加热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

[9].黄世军,谷悦,程林松,朱国金.多元热流体吞吐水平井热参数和加热半径计算[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李滨,靳勇,刘兆年,岳家平.海上稠油多元热流体吞吐井加热半径计算方法研究[J].内江科技.2015

标签:;  ;  ;  ;  

流体加热论文-欧东斌,曾徽,杨国铭,朱安文,刘飞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