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储盖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arsel探区,下石炭统,储层,GIS
储盖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贝丽克[1](2016)在《基于GIS对Marsel探区下石炭统生储盖组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Marsel区块位于哈萨克斯坦楚-萨雷苏盆地,主要有两套目的层-石炭系的碳酸盐岩储层和泥盆系的碎屑岩储层。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石炭系储层。该储层主要位于下石炭统维宪阶(C1v)和谢尔普霍夫阶(C1sr),具有迭复连续分布特征,但储层孔渗条件差,因此,甜点的预测对于获得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论文采用ArcGIS平台,综合已有的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通过Arc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与集成功能,对研究区下石炭统生储盖组合进行评价,对有利区进行分布预测。本文尝试把模糊集(Fuzzy set)理论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数据迭加和数据融合方法用于储盖组合研究。论文首先收集了研究区的地质、测井资料及地震解释结果,进行预处理后,全部转换为shapefile格式。同时,对每一个变量,结合地质模式,定义了相应的隶属函数,并通过Gamma模糊集成方法把相关数据进行融合,最终对有利区带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在Marsel区域的West Bulak和Ortalyk区,C1v和C1s都存在有利目标区。有利、较有利及一般区面积分别达到了155.68km2、343.6 km2和334.56km2。C1v或C1s有利目标区分布范围较广,主要有Ortalyk、West Bulak、Tamgalytar、South-Pridorozhnia等区域,另外在Kendyrlik地区也有少量分布。有利、较有利及一般区分布面积820.88 km2、745.76 km2和774.64 km2。(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魏玉帅,王成善,李亚林,朱利东,王立成[2](2011)在《西藏措勤盆地中生界生储盖特征和含油气远景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措勤盆地是青藏高原仅次于羌塘盆地的海相含油气盆地。根据近年来新取得的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中生代措勤盆地的生储盖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措勤盆地中生界存在3套烃源岩,郎山组灰岩有机质丰度低,以Ⅰ—Ⅱ1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成熟阶段;多尼组川巴段泥质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多为Ⅱ2—Ⅲ型干酪根,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而接奴群泥质岩有机质丰度低,为Ⅲ型干酪根,达到高—过成熟阶段。新发现的雪上勒、革吉和弄瓦3处白云岩是盆地内优良的储层;多尼组泥质岩和郎山组灰岩可作为区域优良的盖层。中生界存在着郎山组和多尼组2套自生自储自盖的组合,且多尼组组合更优。另外,盆地北部中生界目的层大片出露,保存条件较差,建议下一步勘探考虑深部上古生界目的层。(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1年10期)
金奇慕[3](2007)在《南鄱阳盆地油气生储盖评价及资源前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南鄱阳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并对该地区油气生储盖及资源前景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2007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期刊2007-04-01)
石强[4](2002)在《依南地区裂缝型储盖组合与油气聚集关系测井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库车凹陷为一前陆盆地 ,其目的层段侏罗系阳霞组、阿合组为裂缝型砂泥岩储盖组合。油气在这种储盖组合中得以保存即需要有裂缝发育的储集层又要具备裂缝不发育的优质盖层与之匹配。因此 ,不同类型的储盖组合将会形成不同的油气水关系而导致其油气水性质的复杂性。为了能够对该区油气聚集规律及此类油气藏有深入认识 ,利用常规测井方法经过岩心薄片鉴定结果检验精度后计算了储层裂缝孔隙度 ,对裂缝型储层进行评价 ;同时利用测井资料进行盖层评价 ,对该区开展了储盖组合及含油气性综合性研究 ;最终确定出该区 4种不同的储盖组合类型。对储盖组合与油气聚集关系分析后 ,指出了最有利油气聚集的储盖组合类型及纵横向分布范围。初步总结出一套裂缝型储盖组合中油气性质测井解释思路(本文来源于《测井技术》期刊2002年04期)
宋子齐,谢向阳,王浩,赵磊,王瑞飞[5](2002)在《灰色系统储盖组合精细评价的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测井、钻井取心、试油及有关地质资料 ,通过匹配、拟合和提取参数 ,以统计分析特征值及其准确率、分辨率研究精细划分地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盖层质量。以塔中志留、泥盆系及石炭系东河砂岩资料为基础 ,给出了灰色系统储盖组合精细评价参数、标准和权系数 ,分析了储、盖层精细评价的处理方法和应用实例。对塔里木、辽河、华北、二连、延长等油田储、盖层的精细评价和综合解释 ,计算了主要目的层段储、盖层参数、排驱压力或突破压力 ,分析了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盖层质量类别、等级 ,以及储层、盖层的搭配关系和油、气、水层解释 ,为不同类型油气藏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相应的地质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庞雯,赵靖舟[6](2002)在《塔北隆起叁迭系储层评价及储盖组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迭系地层为塔北隆起主要目的层系之一 ,油气主要分布于轮南断垒、桑塔木断垒及解放渠—吉拉克地区 .通过常规分析 ,分析、总结了塔北隆起叁迭系储层沉积特征、成岩特征、物性特征及孔喉结构特征及储盖组合特征 ,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评价 ,得出储层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的结论(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2期)
刘静[7](1999)在《储盖组合结构分析技术及其在圈闭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储盖组合叁层结构分析技术。在辽河油田某区块应用该技术进行的研究实验,初见成效。(本文来源于《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陈宗清[8](1999)在《鄂西利川复向斜志留系—叁迭系生储盖组合划分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川复向斜从志留系—叁迭系具有7个生储盖组合。生油层有由下向上显着变差的趋势。据计算,志留系生烃量约占全区生烃总量的85%,因此勘探目的层主要为石炭系—二迭系。储层以复向斜中部南段、南部西翼的二迭系长兴组礁白云岩和叁迭系嘉二段底部白云岩较好,石炭系、二迭系茅口组和叁迭系大叁段储层亦显示由东向西变好,故复向斜西翼即齐岳山构造带东侧地腹若有圈闭存在,应是本区获气最有希望的地区。(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1999年03期)
李桂卿,杨秋来,边青兰[9](1998)在《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叁迭—侏罗系储盖组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储层与盖层特征及两者的关系 ,对塔北沙雅隆起叁迭—侏罗系储盖组合进行评价 ,指出以中叁迭统阿克库勒组中部为盖层 ,下段为储层的组合为全区最好的组合。同时探讨了储盖组合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 ,认为喜马拉雅期是叁迭—侏罗系油气藏的主成藏期(本文来源于《新疆地质》期刊1998年02期)
吴熙纯,李培华,张福礼,袁卫国[10](1998)在《鄂尔多斯南部古生代储盖组合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南部中寒武统张夏组白云岩晶间溶孔储层、下奥陶统亮甲山组上部白云岩溶蚀孔洞储层、下马家沟组叁段层间岩溶带溶蚀膏模孔洞储层、上马家沟组二—四段层间岩溶带及风化壳岩溶带储层、中奥陶统平凉/泾河组台缘礁滩组合、后礁带及礁后滩,均是具有勘探前景的储层。全区自上而下划分出5套储盖组合,在7个勘探区块中,以第1,2区块储盖组合最佳(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1998年01期)
储盖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措勤盆地是青藏高原仅次于羌塘盆地的海相含油气盆地。根据近年来新取得的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中生代措勤盆地的生储盖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措勤盆地中生界存在3套烃源岩,郎山组灰岩有机质丰度低,以Ⅰ—Ⅱ1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成熟阶段;多尼组川巴段泥质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多为Ⅱ2—Ⅲ型干酪根,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而接奴群泥质岩有机质丰度低,为Ⅲ型干酪根,达到高—过成熟阶段。新发现的雪上勒、革吉和弄瓦3处白云岩是盆地内优良的储层;多尼组泥质岩和郎山组灰岩可作为区域优良的盖层。中生界存在着郎山组和多尼组2套自生自储自盖的组合,且多尼组组合更优。另外,盆地北部中生界目的层大片出露,保存条件较差,建议下一步勘探考虑深部上古生界目的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储盖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贝丽克.基于GIS对Marsel探区下石炭统生储盖组合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2].魏玉帅,王成善,李亚林,朱利东,王立成.西藏措勤盆地中生界生储盖特征和含油气远景评价[J].地质通报.2011
[3].金奇慕.南鄱阳盆地油气生储盖评价及资源前景分析[C].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2007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2007
[4].石强.依南地区裂缝型储盖组合与油气聚集关系测井评价[J].测井技术.2002
[5].宋子齐,谢向阳,王浩,赵磊,王瑞飞.灰色系统储盖组合精细评价的分析方法[J].石油学报.2002
[6].庞雯,赵靖舟.塔北隆起叁迭系储层评价及储盖组合[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7].刘静.储盖组合结构分析技术及其在圈闭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
[8].陈宗清.鄂西利川复向斜志留系—叁迭系生储盖组合划分与评价[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9
[9].李桂卿,杨秋来,边青兰.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叁迭—侏罗系储盖组合评价[J].新疆地质.1998
[10].吴熙纯,李培华,张福礼,袁卫国.鄂尔多斯南部古生代储盖组合及评价[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