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啤酒花生产加工监控系统的研究

新型啤酒花生产加工监控系统的研究

屈滨[1]2003年在《新型啤酒花生产加工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啤酒花是酿造啤酒的重要原料之一。目前,我国生产的啤酒花的品质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加工过程中工艺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及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鉴于此,文中提出了对其中烘烤及回潮两部分工艺进行改进。对于烘烤部分加装智能温度控制器,使其能控制烘烤过程的温度,避免其上下波动。对于回潮过程,文中提出了采用离心式加湿方式改进水雾化效果,提高渗透性能。此外,增加生产线上含水量监测的措施。文中对于智能温控器的研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软件算法的选取,首先,将传统的PID算法与模糊控制算法进行了比较,通过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由仿真结果看出传统的PID算法有超调,模糊控制方式响应较慢,从而决定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文中对于该种算法的设计原理、实现过程及模糊规则的制定进行了详细介绍。文中给出了该种算法的仿真曲线,由曲线可以看出其有更小的的超调和更快的响应速度。同时,文章对系统硬件和软件进行了设计。

李金叶[2]2006年在《新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带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较落后水平,但新疆农业,尤其是特色农业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如何形成这些特色农产品优势及集聚效应,是本选题的初衷。本选题研究的技术路径是沿着什么是优势、什么是特色产业(产品)及其产业带——新疆建立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带的约束条件——如何建立新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带思路演进。 本选题在研究中着力强调了以下观点:1.如果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是以能源消耗为代价的,在农业发展的市场与资源的双重约束下,必将束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与全国相比,制约新疆农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并不是土地,而主要是劳动力素质、资本、技术等,以及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带建立有利于突破这种束缚。3.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模式与经济发达区无需拘泥一式,新疆农产品加工业应回避在高新技术方面的劣势,围绕新疆特色优势农产品,实现产业连动。4.新疆农民收入低,一些地方至今未解决温饱,其原因不仅仅是农业经营收入低,而更重要的是非农产业收入低,是缺乏发展经济的人才和环境,从更深层次看,是由于农业经营体制和观念的落后,是新疆工业对农业的拉动力太弱。5.强调了特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建立了特色农业产业带培育与环境的损失及生态协调、城镇化建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优势整合之间的逻辑联系。6.提出新疆应实施“突出重点,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尝试构建了新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带的发展框架。7.在新疆优势特色产业(产品)选择中,除了运用常用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外,还使用了“计量经济学”界最新的研究方法——VAR的Granger因果性分析,注重从农民收入变动角度筛选新疆特色优势农产品。

杨静[3]2006年在《5PZX-600啤酒花清选机主要参数的确定与试验分析》文中认为甘肃是我国啤酒花的主要生产地,年均单产位居全国第一,仅次于德国、美国。啤酒花的收获主要靠人工完成,年用工量约180万个劳动日,而且采收时间集中于九月份,此时正值“叁秋”农忙季节,劳动力严重不足,致使摘花费用上涨,采摘质量下降。近几年来,我省一些地区先后从国外发达国家引进了啤酒花收获机械,但由于进口设备成本高,破碎率大,适应性差,难于满足我国种植面积达90%的青岛大花,因而,推广应用受到限制。为此,研制了5PZX-600啤酒花采摘清选机组,不仅大大缓解了劳动压力,降低了采摘成本,而且实现了用一机收获多品种酒花的目的,尤其适应采摘青岛大花,彻底地解决了啤酒花收获机械存在的根本问题。本论文以清选机为主,所作的主要工作如下:①对啤酒花的生物特性、形态特征、力学特征进行调查,为确定适宜的清选方式提供依据。通过对比国内外现存机型的特点,提出了5PZX-600啤酒花清选机的结构设计方案。②结合本清选机的清选方式,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分析,确定影响酒花分选质量的主要参数:如风机的风量、输送带倾角以及带速的大小等。③对样机实地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挑选出影响酒花分选质量的相关参数,并对主要参数建立数学模型,以便于更深入的分析。

刘莎[4]2011年在《啤酒花多酚的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啤酒花为啤酒酿造的重要原料之一,啤酒花主要的加工产品为二氧化碳浸膏。由于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在啤酒花二氧化碳浸膏的加工过程中,啤酒花中的多酚类物质基本上残留在了啤酒花的萃余物中。啤酒花中典型的多酚类物质为异戊烯基查尔酮,它的广谱抗菌、抗炎、抗氧化、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作用目前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课题以提取啤酒花二氧化碳浸膏后的萃取物质为原料,探讨了啤酒花萃余物中多酚类物质的分析方法,系统比较了不同品种啤酒花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和优化了从啤酒花二氧化碳浸膏的萃余物中提取啤酒花多酚的工艺条件,纯化了其中的主要的查耳酮类物质黄腐酚,并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评价了叁个主要国产啤酒花品种青岛大花、马可波罗和札一的总多酚含量与其所含的阿尔法酸、贝塔酸及多种矿物元素的关系,并对各品种啤酒花矿物元素在不同地区种植后所带来的品质差异进行了分析。全文首先对测定总多酚含量的福林酚比色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适合分析啤酒花萃余物总多酚含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选用超声辅助-热浸提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啤酒花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提取溶剂50%乙醇、浸提温度40摄氏度、浸提时间30分钟、超声辅助提取10分钟时多酚提取率最高。接着以啤酒花乙醇提取物为纯化原料,黄腐酚提取量为指标考察了黄腐酚的分离、纯化方法。结果表明,粗提物与硅藻土配比、甲醇预处理浓度、洗脱溶剂的料液比、纯化甲醇浓度等因素对分离、纯化黄腐酚有重要影响。实验结果还发现当粗提物与硅藻土3:1、预处理甲醇浓度20%、预处理料液比1:2.5、纯化甲醇浓度80%时黄腐酚的提取量最大,纯度可达到79.8%;由此得到的黄腐酚粗品再经结晶、重结晶处理后,纯度可达到99.2%;纯化后的黄腐酚经过熔点、UV、HPLC、1~HNMR的确认和表征,与文献值一致。该纯化工艺与文献报道的工艺相比具有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溶剂和吸附剂廉价、对环境污染小、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等优点。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评价了啤酒花多酚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啤酒花多酚提取物的含量与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在0.04-0.25mg/mL范围内呈现线性相关。啤酒花多酚提取物也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发生的能力,但效果不及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显着。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101个啤酒花样品中阿尔法酸,贝塔酸、总多酚、总黄酮、矿物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啤酒花多酚的含量与啤酒花中阿尔法酸含量呈现正比关系;与札一、马可波罗相比,青岛大花中总黄酮/总多酚的比例最大,此外部分矿物元素含量因啤酒花的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有显着差异,但总多酚含量与矿物元素含量并无直接关系。

唐胜军[5]2010年在《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繁荣安定、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要素。农产品质量安全已不仅仅涉及到人类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国际农产品贸易的迅速发展,各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消费者消费观念逐渐改变,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而近几年,农产品安全问题依旧层出不穷,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不断,并显示出一些新特点。这些都要求政府不断完善农产品安全的管理,为保障国民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尽责,研究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更具意义。本文根据发展背景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科学界定,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博弈论、西方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从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出发,分析、总结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历程、现状、动态、趋势与经验。’本文通过对中外农产品安全监管中的体系建设、监管机构及其权责、监管中的重要思路与方法等进行国内外比较,探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中的可取之处。在分析现阶段全国、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情况,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原因的基础上,探讨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战略目标和新疆政府的职能定位以及新疆农产品安全政府管理体系的组织构架。进而提出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战略目标应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解决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以整个农业及其产品为对象,政府推动,强制执行,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中心,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二层次是增强新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农业收益和农民收入。以优势特色农业及其产品为对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为市场提供优质农产品为中心,追求经济效益。根据总体目标,新疆农业质量安全战略必须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绿色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实施区域资源优势发展战略,确定新疆绿色农业的优势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做大做强绿色农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提升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分别从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两个方面提出完善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对策。剖析农产品安全利益相关者责权,对农业环境、功能区划、基地建设,农户、农业企业、经济合作组织等生产环节和市场、消费者的政府监管提出政府管理措施。探讨新疆政府建立农产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绿色农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以及新疆政府建立、完善农产品(农产品)安全风险分析、预警与应急体系。认为新疆需要优先建立适合的农产品安全预警体系,构建农产品安全预警体系框架,着重建设体系中的信息源系统、预警分析系统、反应和快速反应系统,提高预防和控制农产品安全卫生的能力。又进一步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措施,健全新疆政府农业质量安全管理的支撑体系,包括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检测检验体系。提出增加投入,完善绿色农业保护措施,加大绿色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绿色农业技术支撑体系,整合现有农产品(农产品)认证机构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进程。最后得出论文的主要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孙波[6]2008年在《基于嵌入式集散电气系统的啤酒生产过程控制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普遍要求实现电气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了解决复杂的工业现场控制类问题,一般选择嵌入式集散电气控制系统达到控制目的。模拟量的嵌入式集散测控技术是实现电气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根据啤酒生产的工艺要求和特点,设计了高精度、低成本的啤酒糖化和啤酒发酵嵌入式集散电气控制系统。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化嵌入式数据终端处理器为控制终端,与工控计算机组网,构成嵌入式集散电气控制系统。针对非线性模拟量测量问题,提出了基于阈值可变神经元的模拟量检测方法。阈值可变人工神经元的阈值随神经元的输入信息和输出结果而变化,为解决单调非线性模拟量精确测量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研究,给出了阈值可变人工神经元权值和阈值的分段线性化和分段变斜率两种训练方法和编程思路,可精确地完成非线性模拟量的检测,而且可行性很强。依据系统对模拟量实时控制要求,提出了基于控制微元的统计自适应增量控制方法。给出量化控制状态统计图的获取方法;分别找出扩展控制微元的统计稳定系数、平均统计状态偏差、统计趋势、统计超调、尾偏差等参数与调节增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统计控制策略及其最优化条件;给出统计预测自适应记忆增量控制器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相关参数的选择方法及可能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基于控制微元的统计自适应增量控制方法在啤酒生产的过程控制中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于琳[7]2006年在《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绿洲是新疆各族人民生存发展的基地,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绿洲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绿洲可持续发展问题备受各方重视与关注。本文从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研究绿洲可持续发展问题,希望达到总结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探究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寻求绿洲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目的。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识别 从绿洲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构成、关联及其运行对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识别,明确其运行的态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绿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绿洲不断扩展,绿洲外围生态系统不断恶化,在绿洲化的同时,荒漠化速度不断加快。随着绿洲由天然向人工的转化,系统由天然维系向人工维系发展,经济功能得到强化,生态功能遭到削弱,系统的稳定性相应降低。在绿洲长期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只注重经济发展,为了发展经济,不断与荒漠抗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绿洲外围的生态环境不断的恶化;另一方面只重视人工绿洲,而把天然绿洲界定为荒漠生态系统,由此产生了新疆绿洲生态建设只关注人工绿洲的片面行为,绿洲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由于绿洲产业结构与资源禀赋不匹配、集约经营技术滞后,投入产出效率低、资源环境损耗大,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不高。 2、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机制 绿洲作为干旱区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基地,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影响下,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有其特殊的机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绿洲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8.22%的绿洲,集中了全疆95%以上的财富。绿洲依水而存在,也随水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水资源的供需分配对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的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决定着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稳定性差,外部环境、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更使绿洲易于退化,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是绿洲稳定与发展的关键。技术与制度对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起支配作用。 3、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均衡、协调的过程。由于绿洲

杨敬宇[8]2011年在《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之路。目前,全球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形成规模化、特色化与专业化的产业区,而特色农业区域化发展已经是一个国家农业社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取向。同时,近20多年来,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广泛传播,可持续农业已经成为普遍认可的一种农业发展新趋势。随之,以“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取代“石油农业”的认识逐渐趋于统一。生态农业成了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21世纪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就。当前,我国西部如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初步显现,农业区域开发成效明显,甘肃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同时,我国西部如甘肃地区,是我国资源较富集地区,又是生态敏感区,更是经济欠发达区域;甘肃区域农业的发展,承受着加速区域农业发展与维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从而面临“两难选择”与严峻现实。日前,甘肃正在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而建设循环农业是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之一。为此,以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立足甘肃农业省情与西部区情,着眼长远与可持续发展.以特色农业为突破口与战略重点,以循环经济技术范式为基础,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不仅是甘肃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鉴于此,论文以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为研究重点,以当前全球农业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生态化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向为基本背景,以区域特色农业、农业现代化、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基本理论为依据,以实现甘肃特色农业现代化为基本取向,立足甘肃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实际,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提出并论述了现代生态农业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与发展意义;认为现代生态农业综合体现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理念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基本要求与主要趋势,是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形态,也是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最佳结合;基于甘肃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与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实际,提出了创新经济增长方式,以“生态价值优先”为理念,以循环经济技术范式为基础,以区域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科学而又恰当地探索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是甘肃区域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不仅明确提出了以特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突破口与战略重点,是甘肃乃至西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取向的结论,而且提出了现代生态农业应是甘肃乃至西部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导向的理论主张;同时,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视角,认为农村改革进入了重在制度建设的新阶段,并着重探讨了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体制变革与扶持政策、土地规模经营、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循环农业科技体系、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特色农业产业集聚、长效支农投入机制以及区域农业品牌化发展等政策取向问题,以期通过制度体系创新,推动甘肃特色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生态化发展。

王文略[9]2009年在《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中,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迅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程度不断提高。甘肃省虽然发展农业的整体环境与条件不佳,但多样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区域特色资源造就了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先决条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部分地区特色农业专业化、区域化布局已趋形成,产业化基地已具雏形,龙头企业和规模化种、养殖业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产业布局、产业规模、产业聚集、产业效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因此,对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问题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同时为同类地区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提供思路借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相关理论综述的基础上,从地域为出发点对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地域分布做了详细的划分并阐述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现状。基于GEM模型,对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的发展机理主要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发展机理主要有:气候地理资源独特、土地资源面积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产业区初步形成;区位优势明显;农业生产环境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惠农政策为特色农业产业区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带来机遇。制约因素主要有:“基础”不牢;“主体”不能满足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的需要,国际及国内“市场”都面临严峻挑战。利用区位商和集中系数对甘肃省典型的马铃薯产业区和中药材产业区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1995年到2007年,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区区位商从3.62提高到5.94,中药材产业区区位商从4.03提高到6.22,说明甘肃省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区具有区域优势,并且这种优势不断增强;马铃薯产业区集中系数从4.03增加到了5.20,中药材产业区集中系数从4.48增加到了5.44,进一步说明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区集聚程度快速提高。依据产业区发展阶段的理论分析,认为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区目前仍处于形成期,中药材产业区处于形成期向扩张期的过渡阶段。并对甘肃省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区的形成机理、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基于以上分析,阐述了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提出了强化政府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的规划指导和政策支持;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物流、信息和营销服务,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完善投融资制度;增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实施品牌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议。

李素玲[10]2010年在《杏仁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及其品质控制的研究》文中认为杏仁油不仅是世界着名的优质食用油,而且还是制作高级化妆品、高级润滑油和高级塑料溶剂的原料,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本研究以杏仁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萃取杏仁油,优化了萃取条件,并采用GC-MS技术对杏仁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杏仁油的特征香气成分,然后通过添加抗氧化剂增加了杏仁油的抗氧化性,延长了其储藏期,最后建立了杏仁油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本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临界CO_2萃取杏仁油的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为:物料含水量5%,物料粉碎粒度40目,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42℃,萃取时间144 min,与有机溶剂萃取相比,本工艺操作简单、萃取率高、产品纯净,无需精炼。对超临界CO_2萃取杏仁油进行放大试验,放大试验结果与实验室小试相差1%,说明小试实验数据和工艺参数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为萃取工艺应用于工业化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2.杏仁油的挥发性成分具有特殊的香气,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对河北和新疆的杏仁油进行前处理,并采用GC-MS对杏仁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杏仁油的特征香气。本研究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为:CAR/DVB/PDMS的萃取头,吸附温度70℃、吸附时间40 min,共测出3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苯类、烷烃类、酮类、酸类等,无论是河北甜杏仁油还是新疆甜杏仁油苯类物质都占到了总挥发性物质的60%以上,主要为甲苯、1,4-二甲基苯和1,2-二甲基苯,而苦杏仁油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还含有苯甲醛和苯甲醇。从而可以确定杏仁油的特征香气成分为苯类化合物。3.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50%左右,极易氧化,本研究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 POV)为指标,研究抗氧化剂对杏仁油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BHQ和茶多酚是杏仁油有效的抗氧化剂,植酸、柠檬酸对茶多酚和TBHQ延缓杏仁油氧化都有显着的协同增效作用,而VC作用不显着。添加0.02% TBHQ +0.02%柠檬酸的杏仁油稳定度最高,可使杏仁油在25℃下的预储藏时间从32 d延长至两年以上,其次是添加0.02%茶多酚+ 0.02%柠檬酸的杏仁油,25℃下的预储藏时间为18个月左右,达到了国家食用油保质期。4.本研究通过对杏仁油加工过程中的危害进行分析,确定了杏仁油加工的关键控制点为原料验收、超临界CO_2萃取、抗氧化剂添加,并建立了超临界CO_2萃取法萃取杏仁油的工业化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 新型啤酒花生产加工监控系统的研究[D]. 屈滨. 河北农业大学. 2003

[2]. 新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带培育研究[D]. 李金叶. 新疆大学. 2006

[3]. 5PZX-600啤酒花清选机主要参数的确定与试验分析[D]. 杨静. 甘肃农业大学. 2006

[4]. 啤酒花多酚的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刘莎. 新疆大学. 2011

[5]. 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研究[D]. 唐胜军. 新疆农业大学. 2010

[6]. 基于嵌入式集散电气系统的啤酒生产过程控制与应用研究[D]. 孙波. 沈阳工业大学. 2008

[7]. 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 于琳. 西南大学. 2006

[8]. 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政策研究[D]. 杨敬宇. 兰州大学. 2011

[9]. 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D]. 王文略. 甘肃农业大学. 2009

[10]. 杏仁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及其品质控制的研究[D]. 李素玲. 河北农业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  

新型啤酒花生产加工监控系统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