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治疗理论论文-邹颖敏,李欢欢,陈楚侨

认知治疗理论论文-邹颖敏,李欢欢,陈楚侨

导读:本文包含了认知治疗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认知治疗,抑郁症,自杀,心理痛苦

认知治疗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邹颖敏,李欢欢,陈楚侨[1](2016)在《基于“心理痛苦”理论的认知治疗对抑郁症自杀患者的干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百万人死于自杀。自杀的心理痛苦叁因素模型指出:自杀的个体由于体验到强烈的心理痛苦,并且把自杀视为逃避痛苦的唯一方式.心理痛苦包括痛苦唤起、痛苦体验和痛苦逃避叁个维度,痛苦逃避是该模型的核心成分。前期的研究数据表明,相较于抑郁、无望感,痛苦逃避对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预测力更强。结合抑郁症最常用的认知行为疗法,本研究建立基于心理痛苦叁因素模型的认知治疗,通过识别痛苦情境,挑战痛苦逃避的认知偏差为核心,通过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进而降低自杀意念水平。本研究选取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门诊单相抑郁症病人25例,随机分为认知行为组(n=19),控制组(n=6)。经过2个月的干预,比较4个时间点(入组时、干预1个月时、干预结束时、干预结束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抑郁、自杀、心理痛苦、问题解决能力、自动化思维、自传体记忆特定性的变化差异。结果发现,与控制组相比,认知行为干预组的抑郁、自杀意念、心理痛苦水平、痛苦逃避动机、自动化思维随干预时间增长呈下降趋势,问题解决能力干预时间增长呈上升趋势。基于心理痛苦理论的认知治疗能显着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水平,可能的心理机制是采用合理的应对策略,挑战痛苦逃避的认知偏差,降低心理痛苦水平来实现。(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张骏,杨彦春[2](2007)在《抑郁症认知治疗理论及实践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治疗分化为认知行为与认知分析治疗两个流派。抑郁的贝克认知模型、归因模型、自我价值关联模型以及抑郁的注意过程等认知理论为认知治疗奠定了基础。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分析系统心理治疗以及基于冥想的认知治疗等已经在实践中被较有力的临床证据检验。认知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已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期刊2007年07期)

陆畅[3](2006)在《认知治疗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然而,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的自我教育。要达到前述的两方面,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认知方面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而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很少见于报端。认知治疗是20世纪60年代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经过数十年探索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认知治疗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干预技术,以改变人们不合理的观念和看法,来调整不良情绪和行为,克服心理障碍,从而促进心身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已成为今天成长得最快、当今最有效、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手段,主要原因在于大量对照研究证实它有效而迅速。基于此,本研究试图以认知治疗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其技术和方法为内容,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展成一套针对大学生的具有普及性的认知辅导,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本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设计,选取条件相同的两个班级,并对其中一个班进行认知辅导。实验前后采用测验法、访谈法和自我报告法检验其效果。实验结果显示:经过认知辅导的实验组,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通过自我报告和访谈也进一步表明,实验组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改善趋势。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心理素质提高最为直接的途径。在高校的心理健(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06-06-15)

钟小河,许百华[4](2003)在《国外关于偏执狂认知理论与认知治疗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 ,国外许多学者将认知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偏执狂的治疗和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出了偏执狂产生的防御、归因和自我理论 ,并以此为基础将偏执狂分为惩罚偏执狂和迫害偏执狂 ,并阐述了两种类型的偏执狂起源于童年的自我构建经验的观点 ,并构建了适合两种不同类型偏执狂的认知治疗模型。(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杨颖,郑艳萍,王芳,吴佳洲,李燕[5](2002)在《认知治疗理论对神经症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 ,通过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 ,促进身心健康[1] 。认知心理学认为 ,改变认知就能改变行为。针对神经症患者的特点 ,我们将认知治疗理论运用于健康教育过程中 ,以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本文来源于《实用护理杂志》期刊2002年04期)

认知治疗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认知治疗分化为认知行为与认知分析治疗两个流派。抑郁的贝克认知模型、归因模型、自我价值关联模型以及抑郁的注意过程等认知理论为认知治疗奠定了基础。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分析系统心理治疗以及基于冥想的认知治疗等已经在实践中被较有力的临床证据检验。认知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已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知治疗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邹颖敏,李欢欢,陈楚侨.基于“心理痛苦”理论的认知治疗对抑郁症自杀患者的干预效果[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2].张骏,杨彦春.抑郁症认知治疗理论及实践进展[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

[3].陆畅.认知治疗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4].钟小河,许百华.国外关于偏执狂认知理论与认知治疗述论[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

[5].杨颖,郑艳萍,王芳,吴佳洲,李燕.认知治疗理论对神经症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2

标签:;  ;  ;  ;  

认知治疗理论论文-邹颖敏,李欢欢,陈楚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