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遗传学(论文文献综述)
任宇玮[1](2021)在《瘦身调经汤联合二甲双胍改善痰湿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瘦身调经汤联合二甲双胍片改善痰湿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以期为瘦身调经汤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该病提供理论科学依据,同时探索该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机制。方法:本课题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山西省中医院门诊就诊,诊断为痰湿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72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口服瘦身调经汤联合二甲双胍片,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试验组服用方法:瘦身调经汤每日1剂,早晚分服,经期停止用药;二甲双胍片每日三次,每次500mg。对照组二甲双胍片服用方法同试验组。1月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用药期间月经超过35天仍未来潮,则予黄体酮胶囊撤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中医证候积分、代谢指数(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睾酮值改善情况,运用SPSS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入组情况:本课题纳入患者72例,试验组(瘦身调经汤联合二甲双胍片)共36例,脱落1例;对照组(二甲双胍片)共36例,脱落3例。(2)总疗效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69.70%,试验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证候积分比较:两组均可改善证候分析,且试验组改善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4)代谢指标比较:两组均可改善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且试验组在改善代谢指数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5)血清睾酮值比较:两组均可降低血清睾酮值,且试验组降低血清睾酮值优于对照组(P<0.05)。(6)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血肾功、心电图检查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1)瘦身调经汤联合二甲双胍片可有效改善痰湿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月经周期、经量、经行血块、形体肥胖、胸腹痞满、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泄等)。(2)瘦身调经汤联合二甲双胍片可有效改善痰湿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代谢指数(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血清睾酮值。(3)瘦身调经汤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痰湿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朱英华[2](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系统性荟萃分析统计学原理,通过对中西医不同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指标数据进行Meta分析,系统地评价近年的有关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中医证型属于痰湿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统计归纳文献的诊疗方案和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在临床工作中提供更多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统计分析数据、依据和研究支撑。方法:全面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Baidu Xue shu数据库及Pubmed、Elsevier、Cochrane 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筛查所有数据库收纳的关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相关临床观察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为最近5年,将摘选检索的可选择文献逐一导入Endnote X9软件中进行全面阅读和筛查资料数据,并按预先制定表格中的研究相关标准筛选和纳入最终文献全文,参照外网如Cochrane管理手册中有关规定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对全文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评价,运用有关统计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评价结果。结果:共筛选出24篇RCT研究文献,涉及1769例试验对象,其中有891例患者属于试验组,878例患者属于观察组。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表评估结果,纳入文献质量可,均无显着发表偏倚。荟萃分析结果示: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痰湿证的方案在改善患者痰湿型中医证候、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比单纯西医治疗具有显着优势。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提高妊娠率、调理月经周期、改善性激素水平、降低体重指数、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概率、改善胚胎移植结局的方面,2组的数据分析显示有差异意义。研究中在降低患者甘油三酯(T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组的分析结果示差异无明显意义,如下:1.临床有效率方面分析示:OR=1.78,(1.01,3.97),P<0.05,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疗效具有优势。2.中医相关症候评分方面分析示:RR=-1.98,(-1.14,-0.82),P<0.01,存在统计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中医相关症候评分方面疗效具有优势。3.在月经周期评分方面分析示:I2>50%,异质性较高,随机合并结果RR=1.52,(0.25,3.29),P<0.1,可以提示在调理月经周期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差异。4.在提高患者妊娠率方面分析示:RR=1.25,95%可信区间的范围为(1.10,1.43),P=0.0010,差异存在统计意义,可以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提高妊娠率方面疗效具有优势。5.在提高排卵率方面分析示:RR=1.22,95%可信区间的范围为(1.12,1.32),P<0.01,示在提高排卵率方面疗效组1更具有优势。6.在降低体重指数方面分析示:MD=-2.09,95%可信区间范围为(-3.22,-0.95),P<0.01,说明2组数据具有显着性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体重指数方面具有显着优势。7.在改善LH、LH/FSH、T值激素水平方面分析示,LH:MD=-0.19,95%CI是(-0.30,-0.09)P<0.01,LH/FSH:MD=-0.23,(-0.29,-0.18)P<0.1,T值:MD=-0.18,95%CI是(-0.35,-0.01),P<0.05,可以提示在改善LH、LH/FSH、T值激素水平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优势。8.在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方面分析示:I2>50%,异质性较高,随机合并SMD=0.23,95%可信区间的范围为(-0.75,1.21),Z检验P值=0.65>0.1,2组数据没有显着性差异,纳入的文献不足以证明在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优势。9.在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方面分析示:I2>50%,异质性较高,随机合并SMD=-0.95,95%可信区间的范围为(-2.25,0.35),P值=0.15>0.1,2组数据没有显着性差异,纳入的文献不足以证明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优势。10.在改善IVF-ET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获卵数、成胚数、受精卵的比率和优势胚胎的比率、胚胎的着床比率都有显着提高(P<0.01)。11.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RR=0.20,95%可信区间为(0.09,0.43),P<0.1,Z检验示:P<0.01,提示2组治疗效果有显着差异,示1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2组低。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痰湿证的临床方案能够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中医相关症候评分,促进正常月经恢复,缓解症状。2.1组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性激素调节的水平,改善机体内分泌及代谢紊乱状态,帮助卵巢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改善排卵,提高受孕率。3.1组不良反应显着低于2组,可示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可靠,不良事件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调治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在治疗方案选择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4.尚有待在研究过程中纳入更多的干预性更高的前瞻性随机性临床试验,进行分组分析讨论,在更加严谨的基础上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霍嘉琳[3](2021)在《基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探讨抑囊助孕汤治疗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观察抑囊助孕汤治疗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临床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予以抑囊助孕汤加减配合达英-35以及爱乐维口服;对照组仅予达英-35及爱乐维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与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的比值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临床总疗效: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62%和78.57%,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BMI、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12、血清LH/FSH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治疗后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月经周期、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BMI、血清Hcy、LH/FSH方面下降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改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调整月经周期方面的疗效相当;在降低BMI、血清Hcy、LH/FSH、中医证候积分水平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4.随访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中月经失调人数占比14.29%;对照组患者中月经失调人数占比92.86%,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抑囊助孕汤在改善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紊乱及痰湿证相关症状方面效果优于达英-35;2.抑囊助孕汤可以帮助降低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升高的Hcy水平,且调节机制与叶酸及维生素B12代谢无关;3.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
郭载欣[4](2021)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模型中卵母细胞及着床前胚胎mRNA动态变化及相关异常表达基因功能初探》文中指出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发病率约为6%~20%,以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表现和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高度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性,可以损害早期胚胎发育,影响妊娠结局和后代健康,其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完成PCOS小鼠模型卵母细胞及着床前胚胎mRNA表达图谱,探索PCOS卵母细胞影响着床前胚胎发育及后代健康的可能机制。方法:构建脱氢表雄酮诱导的PCOS动物模型,取第二次减数分裂期(metaphase of secondmeiosis,MⅡ)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观察受精后胚胎发育情况;应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 cell RNA-seq,scRNA-seq)方法完成PCOS动物模型生发泡(germinalvesicle,GV)期卵母细胞、MⅡ期卵母细胞、2细胞胚胎、4细胞胚胎、8细胞胚胎、桑椹胚及囊胚共计7个阶段转录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挑选相关异常表达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方法进行进一步功能分析,探索特定mRNA对PCOS的致病机制;收集PCOS患者GV期卵母细胞进行scRNA-seq,分析PCOS患者基因表达特点,并与PCOS小鼠基因表达进行对比。结果:DHEA诱导的PCOS小鼠模型可以成功模拟PCOS的内分泌及代谢特征;PCOS模型组的2细胞及4细胞胚胎发育情况与对照组相似,但是PCOS模型组4细胞胚胎后续阶段出现胚胎发育延迟现象;scRNA-seq结果显示,PCOS模型组的MⅡ期卵母细胞及2细胞胚胎阶段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最多,MⅡ期卵母细胞DEGs主要与氧化还原和蛋白质折叠过程相关,2细胞胚胎DEGs主要与细胞周期和RNA加工相关;PCOS模型组2细胞胚胎转录异常增高,出现大量过表达甚至提前表达的差异基因,这些基因与胚胎早期发育相关,其中包括转录因子Oct4。转录因子Oct4在PCOS模型组2细胞胚胎表达是对照组的200倍,通过显微注射降低Oct4表达后发现,Oct4与氧化还原、类固醇生物合成、甾醇生物合成以及脂质代谢过程相关。少量PCOS小鼠模型2细胞胚胎差异表达的基因同时在人类PCOS患者GV期卵母细胞中同样差异表达。结论:DHEA诱导的PCOS小鼠模型构建成功,雄激素诱导的PCOS模型小鼠卵母细胞的改变进一步引起2细胞胚胎基因表达异常升高,这可能是雄激素引起PCOS早期胚胎发育异常的潜在机制,PCOS模型小鼠2细胞胚胎异常表达的转录因子Oct4与其子代小鼠类固醇合成及脂质代谢异常相关。
冯智慧[5](2021)在《补肾化痰汤联合达英-35治疗肾虚痰湿型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补肾化痰汤联合达英-35治疗肾虚痰湿型PCO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BMI和T、LH、FSH、LH/FSH、SHBG、FINS、PRL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探索中西医结合在改善月经情况及中医证候、减轻高雄体征、调整激素水平、降低副反应等方面的优势,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分理论探讨与临床研究两部分。理论探讨:经检索文献,总结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对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认识,并探讨补肾化痰汤组方内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将符合要求的60例患者(共纳入64例,试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完成研究者为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予补肾化痰汤及达英-35治疗,对照组口服达英-35,各干预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经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观察停药3个月期间月经来潮次数。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月经情况、多毛及痤疮情况、身高体重指数(BMI)、实验室指标(T、LH、FSH、LH/FSH、SHBG、FINS、PRL)、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安全性指标及随访情况等,利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治疗前年龄、BMI、月经周期、月经情况评分、高雄症状评分、症状总分、中医证候评分、激素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总疗效: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1),提示试验组疗效更佳。(3)月经情况:两组均可改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色质,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组间P分别为0.643、0.442、0.200、0.124),提示两组改善月经方面疗效相当。(4)高雄体征:两组均可降低多毛、痤疮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组间P分别为0.492、0.226),提示两组在改善高雄体征上疗效相当。(5)中医证候评分: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911),说明两组降低中医证候方面疗效相当。(6)中医证候疗效率:试验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23),即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率较对照组更佳。(7)身高体重指数(BMI):两组治疗后BMI均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治疗后两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84),说明两组降低BMI方面疗效相当。(8)激素水平:两组治疗后血清T、LH、LH/FSH、FINS、PRL下降,FSH、SHBG升高,试验组降低T(P=0.023)、LH/FSH(P=0.002)疗效更优,两组在降低LH、FINS、PRL及升高FSH、SHBG方面疗效相当(P>0.05)。(9)随访:两组分别随访观察3个月,试验组月经来潮率90.00%,优于对照组(70.00%)。结论:补肾化痰汤联合达英-35可改善患者月经情况、高雄体征及中医证候评分,下调BMI水平,降低T、LH、LH/FSH、FINS、PRL,升高FSH、SHBG值,其在总体疗效及降低血清T、LH/FSH方面优于单用达英-35组,具有远期疗效,无不良药物反应。因此认为补肾化痰汤联合达英-35治疗PCOS高雄激素血症临床有效,其通过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整激素水平,安全性高,故临床上可推广中西医结合的干预方案,从肾虚痰湿证的角度治疗本病。
杨娜[6](2021)在《IVF/ICSI助孕夫妇妊娠结局及其子代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不孕症发病率逐年攀升,己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后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1]。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难治性不孕不育患者的生育问题。自1978年世界首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婴儿诞生以来[2],辅助生殖技术飞速发展,其衍生技术不断更新,目前已有800万应用辅助生殖技术的新生儿诞生[3]。随着ART出生人口占社会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加,ART技术安全性尤其子代健康状况引起全社会和医学界广泛关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历史性队列研究子代体格和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方法:1、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沈阳菁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包括鲜胚周期和冻胚周期)获临床妊娠妇女共13200名,收集其孕前一般信息、助孕期间治疗情况及助孕后随访信息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妊娠期并发症、子代围产期结局(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畸形、死胎、新生儿死亡)等情况。2、招募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及沈阳菁华医院生殖中心接受ART助孕后出生的子代,纳入年龄1岁~5岁,且居住在沈阳市及其周边城市的儿童作为ART子代组,同期自然受孕后出生的子代作为对照组(NC组),应用盖瑟尔发育量表(GDS)对两组儿童进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同时测量其身高体重评估其体格生长发育情况。结果:一、IVF/ICSI助孕夫妇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分析1.基本情况共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助孕(包括鲜胚周期和冻胚周期)后,获临床妊娠女性共13200名。其中49名女性失访,失访率为0.37%。最终入组13151例ART助孕的不孕夫妇,女方平均年龄为32.42±4.34岁;男方平均年龄为34.41±5.30岁。鲜胚周期5733例,占比43.6%;冻胚周期7418例,占比56.4%。IVF组9345例,占比71.1%;ICSI组3300例,占比25.1%;IVF+ICSI组506例,占比3.8%。2.ART生育结局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总流产率为15.71%(2066/13151),早期流产率为11.55%(1519/13151),晚期流产率为4.16%(547/13151),宫外孕率1.13%(148/13151),分娩率为83.16%(10937/13151)。(1)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移植新鲜胚胎/冷冻胚胎、助孕方式、女方吸烟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方不孕因素及移植胚胎阶段均为ART生育结局相关影响因素(P<0.05)。(2)早期流产:男方文化程度低、女性高龄、男方因素、移植冷冻胚胎和移植囊胚发生早期流产的机率增大(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女性BMI、移植新鲜胚胎/冷冻胚胎、助孕方式是早期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男女双方基本资料、不孕原因、移植胚胎阶段等后,女性年龄和BMI增加、移植冷冻胚胎、ICSI助孕,早期流产的风险相对增加。(3)晚期流产:女方文化程度低、女性吸烟、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移植冷冻胚胎和囊胚期胚胎的女性更易出现晚期流产。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性年龄、女性BMI、女性文化程度、女性吸烟情况、是否多囊卵巢综合征晚期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男女双方基本资料、不孕原因、移植胚胎阶段等后,女性年龄和BMI增加,女性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晚期流产的风险相对增加。(4)宫外孕:夫妻双方文化程度高、男方因素、IVF助孕、新鲜周期移植和卵裂期胚胎移植的女性更易出现宫外孕。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文化程度、助孕方式是宫外孕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男女双方基本资料、不孕原因、移植胚胎阶段后,文化程度高的女性、IVF助孕发生宫外孕的风险相对增加。3.ART妊娠期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1)妊娠期高血压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方年龄大、不孕年限长、女性BMI增加、女性户籍所在地为黑龙江、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单胎分娩的女性更易患妊娠期高血压。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BMI、多囊卵巢综合征、助孕方式是妊娠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男女双方基本资料、不孕原因、移植胚胎阶段后,BMI增加、多囊卵巢综合征、IVF助孕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相对增加。(2)妊娠期糖尿病单因素分析:年龄增加、BMI增加、男方学历低、输卵管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新鲜周期移植的女性更易患妊娠期糖尿病。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不孕年限、BMI、新鲜周期或冷冻周期移植、移植胚胎阶段是妊娠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男女双方基本资料、不孕原因、移植胚胎阶段后,年龄增加、BMI增加、新鲜周期移植、移植卵裂期胚胎的女性,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相对增加。4.ART出生子代结局分析共分娩10445个周期,出生12024名新生儿,早产1729周期,早产率16.57%;低出生体重儿1553名,发生率12.92%;新生儿死亡45例,发生率0.37%;死胎16例,发生率0.01%;出生男婴6268例,女婴5756例,男女性别比≈1:1.089。(1)早产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文化程度低、多囊卵巢综合征、IVF助孕、新鲜周期移植、卵裂期胚胎移植和分娩双胎的女性更易早产。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性BMI、多囊卵巢综合征、新鲜周期移植/冷冻周期移植和移植胚胎阶段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男女双方基本资料、不孕原因、移植胚胎阶段等后,BMI增加、多囊卵巢综合征、新鲜周期移植、移植卵裂期胚胎者发生早产的风险相对增加。(2)低出生体重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小、男方学历高、多囊卵巢综合征、移植新鲜胚胎和分娩双胎的女性更易有低体重儿出生。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不孕年限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低出生体重儿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男女双方基本资料、不孕原因、移植胚胎阶段等后,不孕年限增加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相对增加。(3)出生儿性别的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IVF助孕、冷冻周期移植和移植囊胚的女性更易育有男孩。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性BMI、助孕方式对新生儿性别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校正男女双方基本资料、不孕原因、移植胚胎情况等后,女性BMI增加、IVF助孕的女性育有男孩的概率相对增加。(4)胎儿畸形种类13151名患者中,胎儿畸形例数130例,发生率为0.99%;其中9个胎儿合并2种畸形,总畸形数139个。因畸形引产胎儿69例,出生畸形新生儿61例。胎儿畸形类别分别为中枢神经系统7例;眼、耳、面、颈部8例;心血管循环系统24例;唇腭裂12例;呼吸系统3例;胃肠道消化系统10例;泌尿生殖系统8例,骨骼肌肉系统23例,染色体异常25例,其他未随访到具体畸形的胎儿19例。5.鲜胚周期助孕结局的相关分析(1)在新鲜周期移植的女性群体中,对是否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行logistics回归分析,校正治疗方案、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女方体重指数、助孕方式、女方文化程度、男方文化程度、女方民族、男方民族等后发现,随BMI的增加,患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均显着增加;此外,IVF助孕、文化程度高的女性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相对增加。(2)在新鲜周期移植的女性群体中,对是否育有低出生体重儿、死胎、新生儿死亡及新生儿性别行logistics回归分析,校正治疗方案、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女方体重指数、助孕方式、男女双方文化程度、男女双方方民族等后发现年龄增加、不孕年限增加、IVF助孕的女性育有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相对增加;女性BMI增加,新生儿死亡的风险相对增加;上述信息对是否死胎和新生儿性别无影响。二、IVF/ICSI助孕出生子代神经行为和生长发育情况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ART实际入组236例,其中新鲜周期移植后子代105例,冻胚周期移植后子代131例;自然妊娠(NC组)子代实际入组210例。2.两组基本信息采用SPSS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两组之间父母年龄、父母BMI、是否双胎、父母学历、父亲户籍、父母吸烟情况、母亲备孕前补充叶酸或维生素、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早产周数、喂养方式、是否有其他病史、新生儿是否为低出生体重儿有差异(P<0.05),其余项目无明显差异。两组儿童总发育商有明显差异,其中大运动发育商、适应性发育商和语言发育商NC组均高于ART组,精细动作发育商和个人-社会发育商未见明显差异,将ART组与NC组中对发育商有影响的各项因素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经过倾向性匹配评分后,两组间各项发育商的统计学差异消失(P>0.05)。3.不同单因素对各项发育商的影响(1)女性儿童总的发育商、大运动发育商、精细动作发育商、语言发育商和个人-社会发育商均高于男性儿童(93.9±10.5 vs 91.3±14.0、97.2±11.2 vs 94.1±12.1、96.7±11.1 vs 93.0±13.8、96.1±15.0 vs 88.9±15.8、99.8±9.7 vs 93.7±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父母学历大专及以上的儿童适应性发育商和语言发育商高于父母学历为大专及以下的儿童(93.3±14.9 vs 90.1±16.9、93.3±15.0 vs 90.0±16.8),有统计学差异(P<0.05)。(3)夫妻双方为城市户籍的子代儿童语言发育商高于农村户籍的子代儿童(93.2±15.1 vs 87.3±17.6、93.2±16.5 vs 88.1±13.3),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4)母亲备孕期是否补充营养品对子代的精细动作发育商的影响(96.7±12.2 vs93.7±11.9)有统计学差异(P<0.05)。(5)母亲妊娠并发症对子代的语言发育商影响(93.1±14.5 vs 89.4±18.1)有统计学差异(P<0.05)。(6)足月儿的总发育商评分显着高于早产儿(93.4±12.8 vs 87.7±11.6),其中各项发育商的指标(大运动发育商96.1±11.5 vs 87.7±11.6;精细动作发育商95.4±13.0vs91.0±11.7;适应性发育商93.2±13.6 vs 88.0±11.8;语言发育商92.6±15.9 vs88.5±15.7;个人-社会发育商97.1±12.3 vs 92.3±11.9),均有显着差异(P<0.05)。(7)母乳喂养的儿童总的发育商、精细动作发育商、适应性发育商、语言发育商和个人-社会发育商高于人工喂养的儿童(93.1±12.4 vs 88.9±13.6、95.4±12.6 vs91.6±12.3、92.9±13.7 vs 88.8±13.5、93.4±16.2 vs 87.3±17.0、97.0±11.8 vs 92.4±14.7),有显着差异(P<0.05),而大运动发育商两组无明显差异。(8)经历新生儿抢救的儿童精细动作发育商和个人-社会发育商均低于未行新生儿抢救的儿童(90.6±13.0 vs 95.0±12.8、91.4±12.1 vs 96.8±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消瘦的儿童总发育商高于无消瘦情况的儿童(103.1±17.4 vs 92.2±12.6),其中适应性发育商(103.1±17.4 vs 92.0±13.2)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0)母亲生育年龄大于等于31.5岁的儿童总发育商、适应性发育商低于母亲生育年龄小于31.5岁的子代儿童(91.0±13.1 vs 93.7±12.3、91.0±13.1 vs 93.5±13.6),有明显差异(P<0.05)。(11)体格发育迟缓的儿童个人-社会发育商低于无发育迟缓的儿童(88.1±14.1vs 96.5±12.2),有统计学差异(P<0.05)。(12)体重低下儿童的发育商高于无体重低下情况儿童的发育商(15.2±2.6 vs12.5±0.6),其中适应性发育商和语言发育商(15.2±2.6 vs 13.2±0.6、17.7±3.1 vs15.6±0.8)有明显差异(P<0.05)。(13)母亲肥胖、超重、正常或偏瘦的儿童总发育商(89.5±11.0、90.2±14.3、94.1±12.3、91.6±12.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大运动发育商、精细动作发育商、适应性发育商和语言发育商均有明显差异(P<0.05)。(14)妊娠胎数、夫妻双方民族、夫妻双方吸烟史、母亲既往妊娠史、母亲备孕前是否补充叶酸或维生素、母亲有无产后出血、母亲分娩方式、子代有无食物药物过敏、母亲初潮年龄是否大于等于14岁、父亲生育年龄是否大于等于33岁、父亲体重等因素,对儿童的发育商均无影响。4.ART组中不同干预因素对发育商的影响在ART组中,促排方案、助孕方式及新鲜周期或冷冻周期移植对子代儿童发育商未见明显差异,但移植卵裂期胚胎的子代儿童总发育商、个人-社会发育商高于移植囊胚的子代儿童(92.2±12.2 vs 88.9±11.2、97.0±12.8 vs 94.0±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冷冻周期移植的子代总发育商和个人-社会发育商高于新鲜周期移植的子代,移植卵裂期胚胎的子代,总发育商和个人-社会发育商高于移植囊胚的子代(P<0.05),ART方式、促排方案对子代的发育商没有影响。5.总发育商的多因素分析早产、儿童体重低下、儿童体格发育迟缓、性别、母亲初潮年龄和母亲BMI对发育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和发育迟缓的儿童发育商低于足月产和非发育迟缓儿童,女性儿童和体重低下的儿童发育商高于男性儿童和非体重低下儿童,随母亲的初潮年龄和BMI增加,儿童的发育商下降。(1)大运动发育商的多因素分析母亲BMI、儿童性别、早产、父亲民族和母亲初潮年龄对大运动发育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母亲的初潮年龄和BMI增加,儿童大运动发育商下降;女性儿童的大运动发育商高于男性儿童,早产儿和父亲为汉族的儿童大运动发育商低于足月产儿和父亲为少数民族的儿童。(2)精细动作发育商的多因素分析儿童性别、早产、双胎对精细动作发育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儿童和双胎的儿童精细动作发育商高于男性儿童和单胎的儿童,早产儿童精细动作发育商低于足月产儿童。(3)适应性发育商的多因素分析早产、儿童体重低下和发育迟缓对适应性发育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和发育迟缓的儿童适应性发育商低于足月产和非发育迟缓的儿童,体重低下的儿童适应性发育商高于非体重低下的儿童。(4)语言发育商的多因素分析儿童性别、母亲BMI、母亲户籍、出生体重、儿童体重低下和发育迟缓对语言发育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儿童和体重低下儿童的语言发育商高于男性儿童和非体重低下儿童,母亲为农村户籍的儿童和发育迟缓的儿童语言发育商低于母亲为城市户籍的儿童和非发育迟缓的儿童;随母亲的BMI增加,儿童的语言发育商下降;随出生体重的增加,儿童语言发育商增加。(5)个人-社会发育商的多因素分析儿童性别、早产、儿童发育迟缓和消瘦对个人-社会发育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儿童和消瘦儿童的个人-社会发育商高于男性儿童和非消瘦的儿童,早产和发育迟缓的儿童个人-社会发育商低于足月产和非发育迟缓的儿童。结论:1.女性年龄、BMI与早期流产及晚期流产发生率呈正相关;冷冻周期移植、ICSI助孕是早期流产的危险因素;PCOS是晚期流产的危险因素。2.BMI增加、PCOS及IVF助孕是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女性年龄、BMI、文化程度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呈正相关;新鲜周期移植、卵裂期胚胎移植、新鲜周期IVF助孕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3.BMI增加、PCOS是早产的危险因素;女性不孕年限长、PCOS、新鲜周期IVF助孕、高龄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女性不孕年限长、BMI增加、高龄、双胎分娩是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4.ART出生子代的总发育商、大运动发育商、精细动作发育商、适应性发育商、语言发育商及个人-社会发育商与自然妊娠(NC)出生子代相比无统计学差异,ART对子代神经行为发育未见明显负面影响。5.在体格发育方面,ART组出生子代不低于自然妊娠组(NC)子代。ART本身对子代的体格发育未发现负面影响。6.ART出生子代中,冷冻周期移植、卵裂期胚胎移植的子代总发育商和个人-社会发育商评分相对较高。7.早产、儿童体格发育迟缓、母亲BMI增加对子代神经行为发育存在负面影响。
林静[7](2020)在《从LncMEG3介导PI3K/AKT/mTOR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探讨针刺对PCOS排卵障碍效应机制》文中研究指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针刺治疗PCOS临床效果确切,但针刺治疗PCOS的作用靶点及起效途径研究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深入的高质量研究十分有限。因此,开展针刺治疗PCOS机制研究是我们中医界今后应该重视的方向,也是本论文立意的根本所在。第一部分:相关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研究目的:从文献研究角度论述相关多囊卵巢综合征及针刺疗法的研究进展,确立实验内容。方法:全面检索近年国内外报道的PCOS相关文献,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和综述,进而掌握有关PCOS研究及针刺疗法的前沿动态。结果:(1)西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及诊治进展:PCOS发病率的增长趋势正在逐年增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增加医疗负担。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对PCOS的发病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1)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调节功能异常,(2)胰岛素抵抗,(3)HPA轴调节功能及肾上腺内分泌功能异常,(4)卵母细胞自分泌分子分泌异常,(5)卵巢旁分泌生长因子分泌异常,(6)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瘦素水平过高,(7)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和慢性低度炎症,(8)环境及心理因素,(9)遗传因素九个方面论述。在西医学PCOS的临床治疗中,多针对PCOS单个临床表现进行对症治疗。(2)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及诊治、研究进展:中医又将PCOS称为月经病、不孕症,在国学历史上记载由来已久,因此历代国学医家及后世中医学学者都在治疗PCOS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进行了实验深化研究,为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3)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研究:针刺治疗PCOS作用机理与改善PCOS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包括(1)改善卵巢微环境及细胞因子表达从而促排卵,(2)改善机体代谢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降低体质量,降低机体内瘦素水平,(4)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或肾上腺皮质轴(HPA)功能,(5)针刺局部刺激作用促排卵,(6)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胎着床,改变妊娠结局,(7)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4)课题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1)卵泡发育异常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病理表现,(2)卵巢颗粒细胞自噬是卵泡发育异常的重要因素,(3)已有研究证实Lnc MEG3参与调控组织及细胞自噬,(4)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自噬的经典通路,(5)Lnc MEG3可能通过PI3K/AKT/m TOR信号通路调控颗粒细胞自噬。综上,我们提出假说:针刺通过调节Lnc MEG3表达,介导PI3K/AKT/m TOR途径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的发生,改善卵泡发育,进而达到治疗PCOS排卵障碍的作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针刺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处于初步阶段,尚需要深入探索。为了进一步完善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理,本课题选择Lnc MEG3及颗粒细胞自噬为切入点,通过检测相关指标观察针刺对PCOS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性理论,进一步证明其治疗作用与作用机理。第二部分:实验研究目的:明确针刺可以通过改善卵泡发育治疗PCOS排卵障碍;验证Lnc MEG3通过PI3K/AKT/m TOR途径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发生;确定针刺可以影响Lnc MEG3表达变化,进而通过PI3K/AKT/m TOR途径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影响卵泡发育达到治疗PCOS排卵障碍效果;揭示针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1.以PCOS大鼠为模型,予针刺干预后ELISA检测血清T、FSH、AMH、LH和E2的含量,HE染色等方法同时检测卵巢形态学,观察针刺干预PCOS大鼠后卵泡发育情况,以明确针刺治疗PCOS排卵障碍的疗效。2.以PCOS大鼠为模型,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LC3II/I与p62蛋白表达水平变化,ELISA检测血清T、FSH、AMH、LH和E2的含量,HE染色等方法检测卵巢形态学,证实卵巢颗粒细胞自噬与PCOS卵泡发育相关性,明确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影响卵泡发育促进PCOS发生发展。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MEG3,PI3K,AKT,m TOR,LC3II/I与p62蛋白表达水平变化,ELISA检测血清T、FSH、AMH、LH和E2的含量,HE染色等方法检测卵巢形态学以明确Lnc MEG3是否介导PI3K/AKT/m TOR途径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影响卵泡发育参与PCOS的发生发展。3.以PCOS大鼠为模型,造模成功后,予针刺干预11d后,在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取材,通过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MEG3,PI3K,AKT,m TOR,LC3II/I与p62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性激素(T,E2,LH,FSH)、AMH;HE染色等方法同时检测卵巢形态学,观察针刺对Lnc MEG3表达的影响以及对PCOS卵巢形态学等影响,以期阐明针刺治疗PCOS排卵障碍的作用机制。结果:1.PCOS大鼠建模成功:(1)卵巢形态:正常组卵巢结构完整,可出现正常卵泡,模型组卵巢增大,出现菜花样状,不出现正常卵泡,卵泡包含的颗粒细胞减少散乱;(2)通过观察大鼠阴道涂片确定动情周期:正常组均会出现3~5d动情期,模型组少量出现动情期,且持续时间仅1d,多数处于动情前期或动情后期;(3)整体形态:正常组大鼠体重的增长缓慢;模型组则增长迅速;(4)激素水平:正常组的FSH、E2、LH和T以及AMH整体处于常规水平,模型组的AMH、FSH、LH、T增高,E2降低。2.针刺后PCOS大鼠体重会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假针刺组比较P<0.05)。3.针刺组大鼠性激素水平LH、FSH、E2趋向正常(与模型组、假针刺组、西药组比较P<0.05),但针刺组大鼠AHM水平变化与其余各组(模型组、假针刺组、正常组、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针刺组、正常组、假针刺组、西药组大鼠卵巢可出现1-2个正常卵泡,可正常排卵;模型组大鼠卵巢有了明显的囊性变化,极少出现正常卵泡。5.模型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自噬因子P62、LC3II/I、MEG3、PI3K、Art、m TOR高表达,正常组大鼠颗粒细胞中自噬因子P62、LC3II/I、MEG3、PI3K、Art、m TOR低表达,针刺组、假针刺组和西药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因子P62、LC3II/I表达降低,且三组之间存在差异,针刺组最趋于正常组。6.模型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MEG3蛋白高表达,正常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MEG3低表达,针刺组、假针刺组和西药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MEG3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降低。结论:针刺通过调控Lnc MEG3表达,介导PI3K/AKT/m TOR途径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参与PCOS排卵障碍的发生发展,这可能是针刺治疗PCOS的机制之一。
赵君利[8](202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及诊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生殖及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推测系遗传、环境或二者共同作用所致。PCOS诊断标准国际及不同地区不断更新、修订。病因和诊断对于制定治疗策略极为重要,本文结合临床最新研究报道就PCOS的遗传因素(基因、表观遗传)、环境因素[胎儿期宫内不良环境(环境污染等内分泌干扰物、高雄激素水平)]及自体内环境-肠道菌群紊乱进行综述,同时比较PCOS诊断指标、国内、外诊断标准指南进展及其差异和特点,以期为理解PCOS发病机制、防治研究及选择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徐秀丽[9](2020)在《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分析和总结刘雁峰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用药规律、临床思维和学术思想。2观察补肾解郁调冲法对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1 收集筛选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刘雁峰教授门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的病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就诊时间、诊次和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并将医案上传至“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数据库,运用“医案标准化”功能,将中药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选择“数据挖掘分析”模块对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频次进行统计,利用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出具有代表性的药物组合,分析刘雁峰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用药经验。2以自身前后对照为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刘雁峰教授门诊辨证为肾虚肝郁证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34例,给予中药补肾解郁调冲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月经周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多毛评分、痤疮评分、黑棘皮评分、BMI、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差异和妊娠情况,分析补肾解郁调冲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1)本研究共纳入117例患者,年龄分布以20-35岁为主,占98.3%。(2)共筛选收集574张处方,共包含166种中药,总频次为9608次,使用频率>20%的中药有30味,使用频次排在前6位的中药依次为续断、桑寄生、鸡血藤、当归、郁金、丹参。(3)药性以温性药物最多,平性药物次之,微寒药物频次第三;药味中频次居前三味的药物依次为苦味药物、甘味药物和辛味药物;药物归经以归肝经药物最多,肾经次之。(4)根据关联规则方法,共获得17条药物关联规则,包含10种中药,为续断、桑寄生、当归、鸡血藤、紫石英、骨碎补、女贞子、枸杞子、香附、丹参之间的组合。(5)对前30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五类核心聚类群,第一类为女贞子、枸杞子、葛根、升麻、黄精和玉竹,第二类为甘草、浙贝母、黄芩、法半夏、胆南星、蒲公英和茵陈,第三类为郁金、丹参、骨碎补、紫石英、当归、鸡血藤、续断和桑寄生,第四类为香附、白术和茯苓,第五类为大血藤、赤芍、牡丹皮、川芎、益母草和泽兰。2补肾解郁调冲法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临床疗效观察(1)本研究共纳入34例患者,年龄分布为20-33岁,本科及以上学历患者占76.5%,有家族史的患者占79.4%。(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痊愈患者2例,显效患者13例,有效患者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3)月经周期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补肾解郁调冲法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月经周期评分(P<0.001)和中医证候积分(P<0.001)。(4)多毛、痤疮、黑棘皮症评分:补肾解郁调冲法能明显降低患者痤疮评分(P<0.01),对多毛、黑棘皮症评分虽有降低,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BMI:补肾解郁调冲法能降低BMI,虽有改善,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补肾解郁调冲法可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P<0.001)。(7)性激素水平:补肾解郁调冲法可有效降低患者T水平(P<0.05),LH、FSH水平及LH/FSH虽有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妊娠情况:共有17例患者有生育需求,在治疗期间有6例患者临床妊娠,妊娠率为35.3%。结论1临床数据挖掘研究显示,刘雁峰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用药平和,攻补兼施,注重补虚,不一味活血通经,时刻固护女性阴血和阳气;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发病和肾、肝二脏关系最为密切,肾虚肝郁是其发病的重要病机,与刘雁峰教授临证经验相符;刘雁峰教授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思维,以补肾和调肝为基本治法,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不同,随症辨证论治,辅以健脾化痰、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等治法。2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补肾解郁调冲法可有效调整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的月经周期,改善肾虚肝郁证候,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痤疮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降低血清T水平,改善内分泌环境,提高妊娠率,补肾解郁调冲法临床疗效肯定。
黄灿灿[10](2020)在《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研究该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符合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115例患者作为病例组,115例同期体检中心体检且月经周期正常的非肥胖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并对115例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类,并结合妇科专家四诊合参对每一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研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非肥胖型PCOS患者年龄为23(20,26)岁,对照组年龄为28(23,35)岁,本病好发于2029岁年龄段女性,共77例,所占比例为66.96%;非肥胖PCOS较对照组女性更年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PCOS患者的学历以本科学历为主,共67例,占总病例数的58.26%,与对照组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非肥胖型PCOS患者职业以学生为主,共49例,占总病例数的42.61%;与对照组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非肥胖型PCOS患者以未婚人群为主,共78例,占总病例数的67.83%,与对照组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非肥胖型PCOS患者存在性生活史者共66例,占总人数的57.39%,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非肥胖PCOS患者腰围(80.89±3.96cm)、腰臀比(0.83±0.04)较非肥胖健康女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型PCOS患者较对照组女性更容易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多毛、痤疮、皮肤油腻,饮食结构失调、紧张焦虑、压力大的情况,与非肥胖健康女性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非肥胖PCOS患者与非肥胖健康女性相比父亲秃顶比率、近亲月经紊乱比率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型PCOS患者较非肥胖健康女性更少参加体育锻炼,却存在更高的减肥率和节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身高、体重、BMI、性生活状态、臀围、行经天数、月经量、月经颜色、月经质地、母亲糖尿病史、三餐规律状态、饮食结构、饮食口味、睡眠习惯、睡眠时间、睡眠质量、饮酒、被动吸烟、减肥药服用、一次性塑料水杯使用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3.本研究115例非肥胖型PCOS患者证型前三的分别是脾肾阳虚证、肾虚肝郁证、脾虚痰湿证,出现频次分别是26次、24次、19次,所占比例分别为22.61%、20.87%、16.52%;出现频数前五位的证候分别为经色黯红、月经后期、口渴咽干、经前乳房胀痛、腰凉;出现频数最高的舌象为舌质淡嫩;出现频次最高的脉象为脉沉细。结论:1.非肥胖型PCOS患者发病具有年龄集中趋势,好发于2029岁的育龄期早期妇女,以本科高校学生为多见。2.非肥胖型PCOS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疾病,从遗传学角度出发,父亲秃顶、近亲月经紊乱可能是非肥胖型PCOS的遗传学危险因素;饮食结构失调、体育锻炼缺乏可能是造成代谢紊乱的生活习惯方面的危险因素;腰围粗、腰臀比高、月经周期紊乱、多毛、痤疮、皮肤油腻、紧张焦虑、压力大既是非肥胖型PCOS的临床表现,也可能是进一步加重病情的危险因素;过度减肥和节食可能是非肥胖型PCOS患者肥胖程度未加重的原因,却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3.非肥胖型PCOS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脾肾阳虚证最为常见,肾虚肝郁证、脾虚痰湿证亦是临床需要关注的常见中医证型,舌质淡嫩、脉象沉细是四诊合参中需要着重留意的辨证要点。4.非肥胖型PCOS代谢紊乱较肥胖患者轻,可能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饮食结构失调、体育锻炼缺乏等危险因素的持续作用,非肥胖型PCOS患者的病情将持续加重,甚至可能成为肥胖型PCOS。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遗传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遗传学(论文提纲范文)
(1)瘦身调经汤联合二甲双胍改善痰湿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1.样本计算及病例来源 |
1.1 样本计算 |
1.2 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剔除及终止标准 |
4.研究方法 |
4.1 分组方法 |
4.2 治疗方式 |
5.观察内容 |
6.疗效判定 |
6.1 总疗效判定 |
6.2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判定 |
6.3 安全性标准 |
7.统计方法 |
8.结果分析 |
8.1 病例资料 |
8.2 基线资料分析 |
8.3 疗效结果分析 |
8.4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西医对PCOS代谢紊乱的认识 |
1.1 西医原因和机制 |
1.2 西医治疗 |
2.中医对PCOS代谢紊乱的认识 |
2.1 PCOS代谢紊乱与痰湿的关系 |
2.2 PCOS代谢紊乱与瘀血的关系 |
3.瘦身调经汤改善PCOS代谢紊乱 |
3.1 立法依据 |
3.2 方药分析 |
3.3 现代机理探讨 |
3.4 改善PCOS代谢紊乱的疗效分析 |
4.不足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表 |
综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流程及方法 |
1.1 研究流程 |
1.2 数据库选择及检索策略 |
1.3 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指标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文献排除标准 |
1.3.3 研究结局疗效指标 |
1.4 文献筛选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
1.5 资料提取 |
1.6 质量评价 |
1.7 结局指标分类 |
1.8 统计分析方法 |
2 检索结果与分析 |
2.1 文献检索情况与纳入情况 |
2.2 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情况 |
2.2.1 样本量 |
2.2.2 设计方案和诊断标准 |
2.2.3 随机分配及盲法使用情况 |
2.2.4 文献结果偏倚来源 |
2.2.5 干预措施 |
2.2.6 疗效标准 |
2.2.7 疗程、随访、失访及不良反应情况 |
2.3 纳入研究的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4 有效性评价/Meta分析结果 |
2.4.1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 |
2.4.2 中医证候积分 |
2.4.3 月经周期评分的比较 |
2.4.4 妊娠率 |
2.4.5 排卵情况 |
2.4.6 体重指数(BMI) |
2.4.7 LH水平 |
2.4.8 LH/FSH |
2.4.9 T值 |
2.4.10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
2.4.11 甘油三酯水平 |
2.4.12 IVF-ET结局 |
2.4.13 不良反应发生率 |
3 讨论 |
3.1 现代医学对PCOS的认识 |
3.1.1 PCOS的西医诊断标准 |
3.1.2 PCOS的病因病机研究 |
3.1.3 PCOS患者的激素水平与代谢改变研究 |
3.1.4 PCOS的西医治疗 |
3.2 纳入研究文献的中医药治疗分析 |
3.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综述 |
1 古今中医学对PCOS的认识及诊治规律 |
1.1 传统医学与PCOS的渊源 |
1.2 现代中医学对PCOS的认识 |
2 中医药对PCOS的治疗研究 |
2.1 中医各家对PCOS的诊治规律 |
2.2 中医外治法治疗PCOS的研究 |
2.3 现代中药药理学对治疗PCOS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在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的发表的论文 |
附录三 在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
致谢 |
(3)基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探讨抑囊助孕汤治疗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创新性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痰湿证PCOS患者治疗前/后档案 |
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4)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模型中卵母细胞及着床前胚胎mRNA动态变化及相关异常表达基因功能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ENGLISH ABSTRACT |
第一章 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
1.1 前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PCOS小鼠模型卵母细胞及植入前胚胎mRNA动态变化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转录因子Oct4在PCOS小鼠模型卵母细胞及植入前胚胎发育表达及功能初探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PCOS患者生发泡期卵母细胞mRNA特征 |
4.1 前言 |
4.2 资料与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学研宄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5)补肾化痰汤联合达英-35治疗肾虚痰湿型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 |
1.2 中医病因病机 |
1.3 中医药治疗进展 |
2.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 |
2.2 PCOS的发病因素 |
2.3 诊断标准演变 |
2.4 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发病机制 |
2.5 治疗方法 |
3.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测指标与观测时间点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不良事件的观察与处理 |
2.6 统计学处理 |
3. 数据结果 |
3.1 一般资料评估 |
3.2 疗效分析 |
3.3 安全性分析 |
3.4 随访情况 |
3.5 脱落病例说明 |
4. 结果与结论 |
4.1 结果 |
4.2 结论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立题依据 |
1.1 研究意义 |
1.2 “肾虚痰湿”与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关联 |
1.3 “补肾燥湿化痰法”治疗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依据 |
1.4 “达英-35”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
2. 中药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2.1 组方意义 |
2.2 常用药对分析 |
2.3 现代药理学研究 |
3. 疗效与作用机制分析 |
3.1 对月经影响的疗效分析 |
3.2 对多毛、痤疮的影响分析 |
3.3 对中医证候的疗效分析 |
3.4 对身高体重指数的影响分析 |
3.5 对激素影响的分析 |
4. 本课题的创新点 |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缩略词对照表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IVF/ICSI助孕夫妇妊娠结局及其子代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IVF/ICSI助孕夫妇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内容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ART生育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1 早期流产、晚期流产、宫外孕及分娩的相关性分析 |
3.2.2 早期流产和正常分娩分类变量的比较 |
3.2.3 晚期流产和正常分娩分类变量的比较 |
3.2.4 宫外孕和正常分娩分类变量的比较 |
3.2.5 早期流产的多因素分析 |
3.2.6 晚期流产的多因素分析 |
3.2.7 宫外孕的多因素分析 |
3.3 妊娠期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
3.4 子代出生结局 |
3.4.1 早产的分析 |
3.4.2 低出生体重儿的分析 |
3.4.3 胎儿畸形的种类 |
3.4.4 新生儿死亡分析 |
3.4.5 死胎的分析 |
3.4.6 新生儿性别分析 |
3.5 鲜胚周期分娩患者的相关分析 |
3.5.1 鲜胚周期妊娠高血压多因素分析 |
3.5.2 鲜胚周期妊娠期糖尿病多因素分析 |
3.5.3 鲜胚周期中低体重儿多因素分析 |
3.5.4 鲜胚周期中畸形种类 |
3.5.5 鲜胚周期中死胎、新生儿死亡和新生儿性别多因素分析 |
4 讨论 |
4.1 ART生育结局 |
4.2 ART与妊娠期并发症 |
4.3 ART与子代出生结局 |
4.4 鲜胚周期分娩患者的相关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IVF/ICSI助孕出生子代神经行为和生长发育情况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1 前言 |
2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辅助生殖(ART)子代组 |
2.1.2 自然受孕(NC)子代组 |
2.2 研究方法与分组 |
2.2.1 研究方法 |
2.2.2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2.2.3 分组 |
2.2.4 质量控制 |
2.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基线数据比较 |
3.1.1 ART组与NC组人群基本特征比较 |
3.1.2 ART组与NC组子代各项发育商比较 |
3.2 ART组与NC组子代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
3.3 不同单因素对发育商的影响 |
3.4 ART组儿童发育商分析 |
3.5 发育商的多因素分析 |
3.6 ART组与NC组发育商的倾向性分析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综述 辅助生殖技术子代安全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从LncMEG3介导PI3K/AKT/mTOR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探讨针刺对PCOS排卵障碍效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西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及诊治进展 |
1.1.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西医认识 |
1.1.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西医学发病机制 |
1.1.3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西医治疗进展 |
1.2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及诊治研究进展 |
1.2.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 |
1.2.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诊疗 |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针刺治疗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
1.3.1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选穴规律研究 |
1.3.2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
1.4 课题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 |
1.4.1 卵泡发育异常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病理表现 |
1.4.2 卵巢颗粒细胞自噬是卵泡发育异常的重要因素 |
1.4.3 已有研究证实LncMEG3参与调控组织及细胞自噬 |
1.4.4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自噬的经典通路 |
1.4.5 LncMEG3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颗粒细胞自噬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2.1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排卵障碍的疗效 |
2.1.1 研究内容 |
2.1.2 材料与方法 |
2.1.3 结果 |
2.1.4 讨论 |
2.1.5 小结 |
2.2 LncMEG3通过PI3K/AKT/mTOR途径诱导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影响卵泡发育参与PCOS的发生发展 |
2.2.1 研究内容 |
2.2.2 材料与方法 |
2.2.3 结果 |
2.2.4 讨论 |
2.2.5 小结 |
2.3 针刺通过影响LncMEG3介导PI3K/AKT/mTOR途径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起到治疗PCOS排卵障碍效果 |
2.3.1 研究内容 |
2.3.2 材料与方法 |
2.3.3 结果 |
2.3.4 讨论 |
2.3.5 小结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涉及实验动物伦理的审查意见 |
涉及生物安全内容的审查意见 |
(8)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及诊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COS病因学研究进展 |
1.1 遗传学病因进展 |
1.1.1 遗传特点 |
1.1.2 基因研究进展 |
1.1.3 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
1.2 PCOS的环境因素病因学进展 |
1.2.1 宫内环境 |
1.2.1.1 宫内及产后EED致病学说 |
1.2.1.2 宫内高雄激素水平环境致病学说 |
1.3 自身内环境-“PCOS的肠道菌群致病学说” |
2 PCOS的诊断研究进展 |
2.1 诊断指标进展 |
2.1.1 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 |
2.1.2 卵巢多囊样改变(polycystic ovarian,PCO) |
2.2 国际、国内诊断标准进展 |
2.3 PCOS的诊断分型 |
3 小结 |
(9)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
1 中医古籍病因病机探究 |
2 现代医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研究 |
2 病因 |
3 病理生理 |
4 诊断标准 |
5 治疗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 |
1 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二、补肾解郁调冲法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调查病例选择标准 |
1.4 临床资料采集 |
1.5 调查方法 |
1.6 数据录入 |
1.7 统计学分析方法 |
1.8 质量控制 |
2 研究结果 |
2.1 危险因素分析 |
2.2 中医证候分析 |
3 讨论 |
3.1 非肥胖型PCOS相关因素的探讨 |
3.2 非肥胖型PCOS中医证候的探讨 |
3.3 基于“龙雷之火”理论防治非肥胖型PCOS |
4 结语 |
4.1 结论 |
4.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现况 |
1 发病危险因素 |
1.1 遗传因素 |
1.2 环境因素 |
1.3 精神心理因素 |
2 病理状态 |
2.1 卵巢形态学的改变 |
2.2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调 |
2.3 糖代谢紊乱 |
2.4 脂代谢紊乱 |
2.5 炎症反应 |
2.6 氧化应激 |
2.7 心血管异常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
四、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遗传学(论文参考文献)
- [1]瘦身调经汤联合二甲双胍改善痰湿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D]. 任宇玮.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的Meta分析[D]. 朱英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基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探讨抑囊助孕汤治疗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D]. 霍嘉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模型中卵母细胞及着床前胚胎mRNA动态变化及相关异常表达基因功能初探[D]. 郭载欣.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5]补肾化痰汤联合达英-35治疗肾虚痰湿型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冯智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IVF/ICSI助孕夫妇妊娠结局及其子代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D]. 杨娜.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7]从LncMEG3介导PI3K/AKT/mTOR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探讨针刺对PCOS排卵障碍效应机制[D]. 林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8]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及诊断的研究进展[J]. 赵君利. 世界临床药物, 2020(08)
- [9]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D]. 徐秀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D]. 黄灿灿.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