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热处理论文_范路路

导读:本文包含了溶剂热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溶剂,纳米,形貌,碳氢化合物,性能,结构,氢氧化铝。

溶剂热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范路路[1](2019)在《芳香溶剂热处理对准东煤结构及其加氢液化产物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的加氢液化是现代煤化工中低阶煤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煤的加氢液化可以将固态的煤转化为利用价值更高的液态燃料,对我国能源安全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在新疆准东地区开采的准东煤由于储量巨大,反应活性好,是煤加氢液化的理想原料。但其较高的钠离子含量,导致在加氢液化中油收率偏低,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本文选取准东高钠煤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溶剂热处理方式,系统研究准东煤在溶剂热处理过程中物化结构的改变及其对后续加氢液化产物分布的影响。针对溶剂热处理过程中准东煤物化结构的改变,本文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深入研究了溶剂热处理对煤样大分子结构及热解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1)采用离子交换处理将可交换钠负载到煤基质中,研究其在热转化过程中的行为。离子交换处理后,煤样的最大质量损失变小,煤中交联结构得到增强,煤基质结构更加致密。但是准东煤的骨架结构没有明显改变且其无定形碳结构和大芳环体系的相对比例也几乎不变。(2)溶剂热处理后,准东煤表面变得粗糙,比表面积增加,但是其大分子骨架结构没有受到影响,只有部分羧基发生分解。溶剂热处理后,大部分钠离子被保留在煤中,但其赋存形态的含量却有所改变。与煤有机质相连的可交换钠离子含量下降,而水溶性钠离子含量则有所上升。(3)由于流动相中小分子物质的萃取,准东煤的大分子结构变得松散且发生重排,生成更多的挥发性物质,导致溶剂热处理煤样的重量损失和重量损失率均高于原煤。煤样在热解过程中释放的气体成分主要有CO、CO_2、H_2O和CH_4。由于四氢萘的供氢作用,四氢萘预处理煤样释放的CH_4和H_2O更多,而由于溶剂热处理过程中部分羧基的分解,预处理煤样释放的CO_2数量明显减少。(4)由于比表面积的增加及可交换钠离子含量的降低,溶剂热处理煤的加氢液化油收率得到明显提高。此外,四氢萘预处理煤样的油收率明显高于甲基萘预处理煤样。这是因为四氢萘是一种良好的供氢溶剂,在预处理过程中能预加氢煤基质。流动相中短链烃的萃取导致溶剂热处理煤的气体收率有所下降。综合考虑液化产物收率及经济效益,准东煤最佳的溶剂热处理条件为:(1)溶剂:四氢萘或其他富氢溶剂;(2)温度:200-250℃;(3)气氛:氮气。(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晓婷,张乐喜,尹静,赵立新,别利剑[2](2016)在《热处理温度对溶剂热合成Co_3O_4纳米片气敏和吸附性能之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o(Ac)2·4H_2O和六次甲基四胺(HMTA)为起始反应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为表面活性剂,在乙二醇(EG)和水混合溶剂中用溶剂热法得到中间产物,通过煅烧热处理制备了Co_3O_4纳米片。利用XRD、SEM和N_2吸附-脱附等方法进行了样品表征,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产物形貌和结晶度的影响,以及所制备纳米片的气敏性能。根据气敏测试和吸附性能结果,分析了气敏机理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是影响产物形貌的关键因素,350℃是最佳的热处理温度,此时得到的纳米片最薄也最均匀。由于产物形貌变化改变了材料的比表面积,进而影响到产物的气敏性能和吸附性能。总体而言,纳米片厚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材料的气敏灵敏度和吸附效率越高。(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于黄忠,周晓明,邓俊裕[3](2011)在《热处理对不同溶剂制备的共混体系太阳电池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poly(3-hexylthiophene)(P3HT)为电子给体材料,[6,6]-phenyl C6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PCBM)为电子受体材料,制备出不同溶剂形成的共混体系太阳电池.从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光致发光谱(PL)、原子力表面图形(AFM)等方面,分析了热处理对不同溶剂制备的共混体系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沸点的溶剂有利于P3HT:PCBM共混体系中P3HT的有序化排列,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和光致发光增强,太阳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增大.经130℃热处理后,各种溶剂制备的共混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及光致发光进一步增强,器件能量转换效率进一步增大.而其中又以低沸点氯仿为溶剂制备的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提高最为明显.以氯苯为溶剂制备的太阳电池,经130℃热处理后,在100mW/cm2强度光照射下,其开路电压VOC为0.57V,短路电流密度JSC为8.74mA/cm2,填充因子FF为59.2%,能量转换效率η为2.95%.(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凌宗欣[4](2010)在《非模板法溶剂热低温热处理制备纳米结构介孔金属氧化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结构介孔金属氧化物因其具有介孔材料和纳米材料独特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催化、气敏传感器、电极材料、陶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丰富和发展了纳米结构介孔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非模板法溶剂热低温热处理制备纳米结构介孔金属氧化物是一种具有反应条件简单、产物结晶好、纯度高、绿色合成等特点的方法。本文使用XRD、SEM、TEM、BET的表征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实验参数对样品的比表面积、形貌等的影响,取得的研究成果归纳如下:溶剂热-低温热处理法制备纳米结构介孔氧化镁:样品的表征结果表明反应介质的不同对样品的比表面积、形貌有重要影响,醇水体积比1:1得到的氧化镁的比表面积为373.2 m2/g,孔容值0.71 cm3/g,孔径分布2-4 nm,反应介质中蒸馏水的存在有利于样品规则形貌的形成。文中初步探讨了样品内部介孔的形成机理。溶剂热-低温热处理法制备纳米结构介孔氧化镍:SEM、SAED照片表明该样品保留了前驱物的六边形形貌和单晶结构。在所测温度范围内,水热反应温度越高,所得样品的形貌越规则。溶剂热-低温热处理法制备纳米结构介孔氧化铟:反应碱源的不同对样品形貌有重要的影响,这为不使用模板剂获得不同形貌的纳米介孔氧化物奠定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0-03-01)

付高峰,王晶,时军,徐冰,张力明[5](2008)在《溶剂热处理对氢氧化铝微观形貌分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异丙醇及二者不同比例混合液为介质,通过140℃下溶剂热处理方法对种分法获得的氢氧化铝粉体进行处理,研究了溶剂类型、热处理时间对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以水为介质时,可以实现叁维材料向二维材料的分化,即产物由块体叁水铝石分化为片状薄水铝石;当介质中有醇存在时,产物由块体向叶片组合的薄水铝石相花型结构分化。(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8年12期)

朱文明[6](2008)在《VCH真空溶剂清洗机及其在热处理生产线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VCH碳氢溶剂型真空清洗机利用碳氢化合物为溶剂,在真空状态下,对工件进行预洗喷淋、蒸汽喷淋、循环喷淋、真空干燥等清洗流程。具有高效、稳定的清洗能力和极佳的清洗效果,更加节能环保,设备安全性好,生产效率高,运行可靠维护方便,已在热处理生产线上得到成功运用。(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08年11期)

黄辉,朱明伟,宫骏,孙超,姜辛[7](2007)在《溶剂、溶胶稳定剂和热处理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nO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调整溶剂、溶胶稳定剂和热处理工艺在玻璃片上制备出不同工艺参数的ZnO薄膜.利用XRD和SEM考察了ZnO薄膜的择优取向和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沸点溶剂时ZnO薄膜择优取向更强;单乙醇胺为稳定剂时ZnO薄膜择优取向很强,而二乙醇胺或叁乙醇胺为稳定剂时择优取向微弱;预处理温度高于ZnO凝胶膜晶化开始温度时择优取向将减弱;最终处理温度在500℃以下时,随温度提高,晶粒尺寸增大,择优取向增强.(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07年10期)

宋锐,杨德彬,谢巧丽,何领好,刘宝菲[8](2007)在《热处理对聚偏氟乙烯-酰胺类溶剂所制薄膜结晶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红外光谱和偏光显微镜对PVDF(聚偏氟乙烯)-DMF(N,N-二甲基甲酰胺)和PVDF-DMAc(N,N-二甲基乙酰胺)体系结晶行为的研究表明,PVDF薄膜的结晶受制备溶剂,后期热处理温度和膜厚度等因素的影响;升高温度,β相含量减小;当温度低于90℃时,PVDF-DMF体系的F(β)值较DMAc体系大,在90~160℃之间则相反,且两种体系的F(β)值分别在约90℃和80℃发生“突变”;同时,结晶还明显受到薄膜厚度的影响,厚度大,结晶较完善.(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闫志巧,熊翔,肖鹏,李江鸿,黄伯云[9](2005)在《Ta有机溶剂热处理转变生成TaC的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Ta有机溶剂浸渍C/C复合材料经热处理后可制备TaC均匀分布的C/C-TaC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Ta有机溶剂热处理转变生成TaC的过程。研究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Ta有机溶剂先转变为氧氟化钽(TaO2F)和Ta2O5等中间相;在1 500℃热处理后,Ta全部转变为TaC。热力学计算表明,C还原Ta2O5生成TaC的温度为1 109℃,与1 200℃热处理后TaC的X射线衍射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05年10期)

林宏义,李启厚,刘志宏,艾侃,张多默[10](2005)在《溶剂热处理对CdS纳米粉末结构形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单分散的CdS纳米微粒,考察了溶剂热处理对CdS结构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剂热处理,闪锌矿型CdS晶体粒子主要呈四面体形状,而纤锌矿型CdS晶体粒子则以锥状为主,并且粒子的晶型随溶剂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更趋于完整。该工艺具有脱水、除杂、晶化、防止氧化、有机试剂易于回收和能工业化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05年04期)

溶剂热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Co(Ac)2·4H_2O和六次甲基四胺(HMTA)为起始反应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为表面活性剂,在乙二醇(EG)和水混合溶剂中用溶剂热法得到中间产物,通过煅烧热处理制备了Co_3O_4纳米片。利用XRD、SEM和N_2吸附-脱附等方法进行了样品表征,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产物形貌和结晶度的影响,以及所制备纳米片的气敏性能。根据气敏测试和吸附性能结果,分析了气敏机理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是影响产物形貌的关键因素,350℃是最佳的热处理温度,此时得到的纳米片最薄也最均匀。由于产物形貌变化改变了材料的比表面积,进而影响到产物的气敏性能和吸附性能。总体而言,纳米片厚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材料的气敏灵敏度和吸附效率越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剂热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范路路.芳香溶剂热处理对准东煤结构及其加氢液化产物分布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2019

[2].李晓婷,张乐喜,尹静,赵立新,别利剑.热处理温度对溶剂热合成Co_3O_4纳米片气敏和吸附性能之影响[J].无机化学学报.2016

[3].于黄忠,周晓明,邓俊裕.热处理对不同溶剂制备的共混体系太阳电池性能影响[J].物理学报.2011

[4].凌宗欣.非模板法溶剂热低温热处理制备纳米结构介孔金属氧化物[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5].付高峰,王晶,时军,徐冰,张力明.溶剂热处理对氢氧化铝微观形貌分化作用[J].功能材料.2008

[6].朱文明.VCH真空溶剂清洗机及其在热处理生产线上的应用[J].金属热处理.2008

[7].黄辉,朱明伟,宫骏,孙超,姜辛.溶剂、溶胶稳定剂和热处理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nO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7

[8].宋锐,杨德彬,谢巧丽,何领好,刘宝菲.热处理对聚偏氟乙烯-酰胺类溶剂所制薄膜结晶行为的影响[J].高分子学报.2007

[9].闫志巧,熊翔,肖鹏,李江鸿,黄伯云.Ta有机溶剂热处理转变生成TaC的过程[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

[10].林宏义,李启厚,刘志宏,艾侃,张多默.溶剂热处理对CdS纳米粉末结构形貌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05

论文知识图

不同样品的红外谱图,包括:(a)EG1,...不同异丙醇/水比例下所得产物的XRD图...不同乙二醇/水比例下制备的样品,经过...不同乙醇/水比例下所得产物的SEM图:...以异丙醇为溶剂,添加不同模板剂所制...溶剂阳极处理前后的单空穴器件Figure...

标签:;  ;  ;  ;  ;  ;  ;  

溶剂热处理论文_范路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