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国际,文化交流,上海,中心城市,文化,论文。
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论文文献综述
周巩平[1](2005)在《上海创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目标、历史与现实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成为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加入WTO,特别是上海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成功后,上海城市发展的列车已在全球化竞争的轨道上提速,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加快文化的发展,建设一个与之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已成为上海城市建设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从上古至清代中叶,上海传统文化的积淀并不深厚,但是滨海临江的地理位置,却使上海显示出成为商业物流和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发展趋势。近代以来,上海航运、贸易港口位置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远远走在全国前列,成为近代百年中国发展的标志,有"远东国际都市"、"东方巴黎"的称号,初步具备了"国际性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功能。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加快了追赶世界潮流的步伐。学术界研究成果表明,中国未来"国际化大都市"最有可能从北京、上海、广州、香港4个城市中产生,综观各种现实和历史条件,上海又明显具有率先建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优势。上海的文化,其优势就在于"交流"。放眼全球,和世界一流"国际大都市"相比,上海离建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虽有距离。但是,从上海城市发展潜力和前景着眼,仍可以看到这一战略定位的合理性。建立"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是上海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尽快融入国际市场、加速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上海面对历史和现实作出的睿智选择。(本文来源于《交流与互动——上海、汉城(首尔)都市文化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5-10-01)
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论文开题报告
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论文参考文献
[1].周巩平.上海创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目标、历史与现实因素[C].交流与互动——上海、汉城(首尔)都市文化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