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技术在冷库中的应用

冷库技术在冷库中的应用

一、蓄冷技术在冷库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锦涛,谢晶[1](2021)在《相变蓄冷材料及其在冷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采用文献综述及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相变材料的特点、蓄冷冷库制冷的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王芳[2](2021)在《基于相变蓄冷技术的小型移动保鲜库设计及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果蔬属于易腐烂食品,采摘后需及时放置保鲜库中进行冷藏保鲜。传统的保鲜库能耗较高,增大了保鲜成本。为了解决保鲜库能耗高等问题,将蓄冷技术应用于保鲜库中,结合峰谷电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能耗问题,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根据果蔬等农产品储存要求和实际应用场景设计并制造了一种小型、移动式的相变蓄冷保鲜库。通过安装制冷机组和100根顶置蓄冷管道,在用电低谷时利用制冷机组为蓄冷管道和保鲜库提供冷源,在用电高峰时利用蓄冷管道内的相变材料固-液相变时的吸热特性为冷库释冷,实现24h循环供冷。在库内安装导风板,将冷能集中送至蓄冷管道,同时防止保鲜库主要储藏区温度过冷。利用CFD软件模拟研究该保鲜库在蓄冷管道释冷过程中内部的温度场均匀性,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显示:在外环境平均温度为30.9℃下,设定温度为2℃时,制冷机提供冷量时,最大温度波动值为0.89℃;蓄冷管道提供冷量时,最大温度波动值为1.39℃,最大温差≤±1.5℃,温度波动平稳,均匀性较好,利于果蔬储存。本文还对相变蓄冷保鲜库的经济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将传统保鲜库和相变蓄冷保鲜库的设备投入费用和运行费用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相变蓄冷保鲜库实际投入使用的运行费用低于传统保鲜库,最短回收年限为1.97年。

胡承志[3](2021)在《蒸气压缩式光伏冰蓄冷冷库系统性能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发展冷链冷库可减少农业农作物的经济损失,利用太阳能制冷技术构建光伏冷库对于缓解化石能源的过度开发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太阳能的不稳定、不连续,传统蓄电池成本高,为了解决光伏冷库应用中关键储能问题,本文提出了冰蓄冷储能技术代替蓄电池储存利用太阳能模式,并构建了蒸气压缩式光伏冰蓄冷冷库系统。对所提出的光伏冷库系统在不同供冷及不同驱动模式下的不同光伏容量优化匹配及连续运行的可行性、制冷效率、制冰储冰能力开展研究,并对系统各部件之间的能量传递转换关系进行了实验探究分析,找出适合该光伏冷库系统的最佳光伏容量耦合匹配关系,实现冰蓄冷代替蓄电池储能最大化储存利用;本文还对光伏冷库系统连续运行一周的“制冷-储冰-供冷”整体性能开展了实验分析。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构建了一套蒸气压缩式光伏冰蓄冷冷库系统实验测试平台,实验验证该光伏冷库系统冰蓄冷代替蓄电池储能的可行性。建立了光伏冷库系统的评价模型,对系统不同组件之间的能量转换关系进行分析,给出其最佳设计方案,探究在实际工况下冷库系统运行的整体性能特性与环境温度及太阳辐照度之间的能量耦合匹配关系及其储冷、换冷及供冷之间的能量协同关系。(2)针对构建的蒸气压缩式光伏冰蓄冷冷库系统,提出了“并联蓄冰供冷”和“串联蓄冰供冷”两种不同的供冷模式,并对冷库系统在此两种不同供冷模式下进行实验测试。实验分析了在两种不同供冷模式下的冷库温度、制冷循环的EER、系统的COP、压缩机运行效率等性能参数。实验结果显示,在“串联蓄冰供冷”供冷模式下,冷库系统能达到的最低温度为-3.2℃,并且库温低于5℃时间可以持续6.05 h,占运行总时长的79.61%,库温低于0℃可以持续4.93 h,占运行总时长的64.87%,冷库的运行效果较好,能达到果蔬冷藏的温度要求,“串联蓄冰供冷”供冷模式更加适用于该光伏冷库系统。分析了冷库换冷子系统在夜间“融冰释冷”的换冷效果,可有效满足果蔬长时间冷藏保鲜的要求。(3)针对构建的蒸气压缩式光伏冰蓄冷冷库系统,分析了“市电驱动”、“光伏并网驱动”及“光伏直驱”三种不同的驱动模式,对冷库系统在三种不同驱动模式下的储冰性能、制冰效率、光电转换效率及各组件之间的能量转换效率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50 Hz的市电驱动模式下,冷库系统能够储存156.40kg~178.45 kg的冰,冷库内部最低冷藏温度达到-3.6℃,制冷循环的EER为1.83~2.27;系统在光伏并网驱动模式下,冷库系统能够储冰158.10 kg,冷库内部最低温度能达到-4.9℃,制冷循环的EER为1.43;在光伏直驱模式下,系统能够储冰144.10 kg,冷库内部最低温度能够达到-3.2℃,制冷循环的EER为1.62。(4)为找到光伏容量与制冷系统的匹配量化关系,对冷库系统在不同光伏容量下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实验表明,光伏容量为5.4 k W最适合所构建的体积容量为24.472 m3光伏冷库系统的光伏电源,EER最高为1.62,制冷量为136.40MJ,单位体积制冷量为12.29 k J/m3.min。(5)合理匹配运行控制策略可使光伏冷库系统长时间连续稳定运行,该冷库系统在市电-光伏协同控制下连续运行一周的“制冷-储冰-供冷”整体性能,结果显示,连续一周运行状态下系统的平均制冷性能系数COPref为0.83,平均太阳能制冷性能系数COPsys,PV为0.079。在连续一周的运行测试下冷库系统的白天平均制冷量为56.48 MJ,平均储冰量为118.56 kg,夜间换冷所需的平均耗冷量为34.77 MJ,平均耗冰量为99.27 kg,该光伏冰蓄冷冷库系统能够达到果蔬冷藏温度要求,实现连续稳定供冷。

袁兴铃[4](2021)在《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在蓝莓、枸杞、葡萄配送物流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以相变潜热、onset温度(起始融化温度)、过冷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差式量热扫描仪(DSC)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蓄冷剂的最佳配方,并与冰及市售蓄冷剂进行冷量和控温效果的对比。得到自制蓄冷剂后将其运用于蓝莓、枸杞和葡萄三种浆果的配送物流中,以微环境气调箱为载体进行模拟物流,以泡沫箱和精准温控箱为载体进行模拟配送贮藏,在模拟配送物流期间测定浆果的感官指标、营养指标、生理指标、酶活性的变化及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筛选得到最佳配送物流方式,得到结果如下:1.蓄冷剂的配方为:5.0%甘露醇、1.0%NaCl、2.0%硼砂、2.5%高吸水性树脂。相较于冰及市售蓄冷剂,自制蓄冷剂冷量最高可达11.44 kJ,且自制蓄冷剂的冷量-时间曲线与冰最为接近,而市售蓄冷剂的冷量显着低于冰及自制蓄冷剂;空箱和实载控温时,自制蓄冷剂所在箱体内最低温度可达-1.42℃,且温度监测期间箱内温度始终低于冰和市售蓄冷剂所在空箱。2.在蓝莓的模拟配送物流实验中,添加了蓄冷剂的处理组由于有冷源的存在因而温度更低,从而使蓝莓的感官状态更佳,营养成分消耗速度更慢。在30 d贮后模拟常温物流3 d时,mMAP(micro-environment modified atomosphere packaging,微环境气调箱)+蓄冷剂组蓝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花青素含量分别较mMAP组高1.19%、0.04%、6.11 mg·100g-1、6.63mg·100g-1,且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高。此外,模拟配送中所使用的精准温控箱可使蓝莓模拟配送贮藏环境温度波动更小,同样具有提高果实贮藏品质的作用,并有利于酯类等有利香气成分的释放,且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二者联用后可有效延长蓝莓配送贮藏期至45 d。模拟配送贮藏60 d后,精准温控箱+蓄冷剂组蓝莓的好果率为79.54%,软果率仅为17.87%,风味指数和果霜覆盖指数均在70%以上,ΔE低于2,L值达27.03,硬度为3.35 kgf,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花青素含量分别为10.08%、0.62%、41.49 mg·100g-1、62.51 mg·100g-1。3.在枸杞的模拟配送物流实验中,蓄冷剂与精准温控箱发挥的效果与在蓝莓中的应用效果类似。物流期间mMAP+蓄冷剂组枸杞的色泽变化更小,营养物质消耗速度更慢,且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及PPO酶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POD酶活性较高,其中两组枸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物流期间变化不大,营养物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VC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在0+2 d时,mMAP+蓄冷剂组枸杞的VC含量较mMAP组高9.37 mg·100g-1,在0+1 d和20+1 d时,两组枸杞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的差异最大,分别为5.77、7.60 mg·g-1。此外,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二者联用后应用于枸杞模拟配送中可有效延长枸杞配送贮藏期至30 d,并有利于醛类、萜类等有利香气成分的释放。贮藏40 d后,精准温控箱+蓄冷剂组枸杞的腐烂率、霉变率、软果率分别为4.11%、4.50%、5.08%,好果率达85.73%,远高于CK组的55.15%,ΔE低于3,L值达34.1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14.48%、0.31%、12.58 mg·100g-1、6.10 mg·g-1。4.在葡萄的模拟配送物流实验中,蓄冷剂与精准温控箱发挥的效果与在蓝莓和枸杞中的应用效果类似。物流期间mMAP+蓄冷剂组枸杞的色泽变化更小,硬度更高,营养物质消耗速度更慢,且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及PPO酶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POD酶活性较高,在30+3 d时,mMAP+蓄冷剂组葡萄的腐烂率、脱粒率和果梗褐变率分别较mMAP组低10.47%、2.98%、10.00%,而在0+3d和30+3 d时,两组葡萄的好果率分别相差5.94%、12.61%。此外,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二者联用后应用于葡萄模拟配送中可有效延长葡萄配送贮藏期至45 d,并有利于醛类、萜类、酯类等有利香气成分的释放。贮藏60 d后,精准温控箱+蓄冷剂组葡萄的腐烂率、脱粒率、果梗褐变率分别为10.05%、4.50%、28.33%,好果率达86.63%,高于CK组的70.23%,果皮和果肉硬度分别为4.97、0.89 kgf,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果梗叶绿素含量、果肉叶绿素含量分别为14.18%、0.53%、2.74 mg·100g-1、2.68 mg·g-1、1.21 mg·g-1。经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后得到不同配送物流条件下三种浆果的品质排序为:mMAP+蓄冷剂组>mMAP组,精准温控箱+蓄冷剂组>精准温控箱组>CK+蓄冷剂组>CK组。

刘哲[5](2021)在《间接制冷系统蒸发器传热性能研究及结构优化》文中指出随着国家对氨制冷冷库的严格管控,以及人们对氟利昂冷库中制冷剂环保性问题的关注,间接制冷系统成为了冷库的一种选择,间接制冷系统冷库由于采用二次换热的形式,其理论上相比于直接制冷形式冷库效率较低。但间接制冷系统形式的冷库具有安全环保等其他优点,所以设法提高间接制冷系统冷库的制冷效率有利于推动间接制冷形式冷库的应用。为提供一种安全环保高效的冷库制冷系统成为可能,其中蒸发器在间接制冷系统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提高蒸发器的效率对提高制冷系统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一种高效的蒸发器的性能。首先与企业合作进行了冷库制冷系统的选型设计,特别是对蒸发器的形式进行了讨论,确定采用板壳式蒸发器,并搭建了测试平台。保证冷库开机正常,测试条件达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现有蒸发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现有蒸发器在流动形态及传热性能方面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流速为0.2m/s时,换热温差为9.9℃;流速为0.3m/s时,换热温差为7.6℃;流速为0.4m/s,换热温差为6.1℃;流速为0.5m/s,换热温差为5.2℃;流速为0.6m/s,换热温差为4.5℃。该结果表明加大流速,使得换热温差减小。在换热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流速,使得蒸发温度有所提高,进而制冷机组的COP也会有所提高。但换热温差增加速率会随着流速的增加逐渐减慢。开机运行后通过测试得出该蒸发器实际的效果,与数值模拟模型对比分析得出该模型基本符合蒸发器实际效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然后设计三个方案对蒸发器进行改进,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改进后的效果进行模拟分析,设计方案及模拟结果如下:(1)方案一中总体上仍采用原有蒸发器的结构,即折流板与换热板片平行放置,流体在蒸发器壳程主要呈现水平弯曲的流态。减小上部无换热板的空余空间;并通过减小折流板间距,将400mm缩小至300mm,在流速为0.4m/s工况下换热温差减小了1.7℃。另外蒸发器壳程存在流量不均的现象,所以设计一种变换热板间距蒸发器能够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2)方案二中将换热板片的放置方位改变,与进口至出口方向平行,并增加垂直于换热板片的折流板,同时采用双入口形式。其中采用11块折流板和13块折流板形式的换热器在流速为0.4m/s情况下,换热温差分别降低0.8℃、1.5℃。8块、11块折流板形式蒸发器壳程压降与原有蒸发器都比都较小,13块折流板形式蒸发器与原有蒸发器壳程压降相当。(3)方案三中在原有蒸发器结构上,增加垂直于换热板片的折流板,使得流体湍流程度增加,模拟结果表明该形式折流板压力损失较大,不适合作为大型冷库制冷系统蒸发器,但可作为小型间接制冷冷库蒸发器。同时为解决该形式折流板阻力损失较大的问题,设计一种百叶窗式折流板,在原有蒸发器形式基础上,再增加百叶窗式折流板,既能降低蒸发器壳程压降,又能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在流速为0.4m/s的工况下,换热温差减小1.9℃。比较三种方案,三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其中就生产工艺上,方案一生产工艺简单,方案二、方案三生产工艺较复杂。由于间接制冷系统载冷剂具有蓄冷性,同时该类型蒸发器体积较大,因此采用该类型蒸发器具有一定的蓄冷优势。结合冷库使用情况,在保证冷库开机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合理的调整机组的运行时间,夜间低谷电价用冷及蓄冷,白天峰值电价释冷,以满足用冷需要,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以该冷库为例,充分利用谷值时段8h,平值时段4小时相比于利用峰值时段8h,平值时段4h的运行方略费用节省40%。本文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冷库间接制冷系统蒸发器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三种改进方案,提高了蒸发器的效率,并提出了蓄冷运行方案,为系统整体性能的提高提供了参考。

邵超[6](2020)在《太阳能直接驱动蓄冷冷库温度场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一些传统电网无法覆盖或者严重缺电的地区,传统的冷藏设备无法使用,医疗用品的存储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太阳能直接驱动蓄冷冷库中,以太阳能光伏发电驱动冷库制冷系统运行,并利用相变蓄冷装置维持冷库空间内的温度的稳定与平衡,与传统冷库相比,不依赖电网运行,非常适合偏远地区、岛屿等环境的疫苗、药品等医疗用品的冷藏存储要求。目前太阳能直接驱动蓄冷冷库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受天气影响很大,并不稳定,如何在夜间和多变天气情况下维持冷库内存储温度的均匀稳定是太阳能直接驱动蓄冷冷库是否合格的关键问题。由于针对太阳能直接驱动蓄冷冷库分析与研究比较少,因此对太阳能直接驱动蓄冷冷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中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提出了太阳能直接驱动蓄冷冷库的系统方案,以40m3的冷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冷库的设计计算,对压缩机和太阳能光伏板进行选型。对蓄冷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选用H2O作为蓄冷材料,依据冷库实际情况,提出Ⅰ、Ⅱ、Ⅲ三种蓄冷箱在库内的摆放方式,使用ANSYS-Fluent 16.0软件模拟冷库在三种不同方式下的降温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当降温时间为16h时,Ⅰ的库内平均温度为3.08℃,降温16.92℃,Ⅱ的平均温度为5.96℃,降温14.04℃,Ⅲ的平均温度为4.08℃,降温15.92℃。并从货物存储区域平均温度和库温最高区域平均温度和库内平均温度三方面综合对比表明Ⅰ类蓄冷箱摆放方式的降温效果最好,最适于冷库。其次,对蓄冷材料的凝固和融化进行理论分析,并以A型蓄冷箱为研究对象,蓄冷材料为H2O,使用ANSYS-Fluent 16.0软件,对蓄冷箱的蓄冷过程和释冷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蓄冷箱蓄冷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0-5h时,蓄冷材料以H2O的显热蓄冷为主,降温较快,5h后,以相变蓄冷过程为主,温度降低较慢,在蓄冷箱连续蓄冷28h后,H2O的平均温度从10.00℃降到-2.69℃,液相率从1降到0.21,接近80%的H2O凝固成冰,视为蓄冷箱蓄冷完毕。蓄冷箱释冷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前6h,由于蓄冷材料具有3℃的过冷度,蓄冷材料以显热释冷为主,温度增长较快,并且在前20h的液相率增长速度略高于后面。释冷进行72h后,H2O的平均温度为5.30℃,液相率为0.83,超过80%的冰融化,视为蓄冷箱释冷结束。最后,搭建太阳冷蓄冷冷库实验库,对冷库降温时间,保温时间,温度均匀性和开关门影响四个方面对冷库进行实验研究。降温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冷库在初温为20℃左右的情况下,在6天的时间(3天阴天天气),温度可以降到2-8℃,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不同天气情况,太阳光辐射强度不同,太阳光伏系统输出电压强弱不同,对制冷系统的影响较大,将直接影响制冷机组正常运行的台数和压缩机的转速,从而影响冷库降温性能。保温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冷机组不工作的情况下,冷库能够维持库内温度2-8℃约60h。满足冷库保温48-72h的设计要求。温度均匀性实验结果证明,在冷库正常运行24h时,冷库内各点在同一时刻,温度较为均匀,同一时刻冷库各点最大温差为1.1℃。开关门实验结果证明:在四次开关门后,冷库内各区域的平均温度均未超过8℃,符合冷库存储要求。利用红外成像仪对冷库的保温缺陷进行红外检测分析,用Smartview软件对热像图进行处理,结果冷库的保温缺陷主要集中在冷库门门缝位置,冷库库角位置,蒸发盘管与冷库库板接触位置,库板的拼接位置,冷库的底部,冷库保温板的孔洞处和幕帘未闭合处这几个地方。并利用红外成像仪拍摄冷库库门开启时,库内冷空气与室外热空气的热像图,并对冷热空气的流动做了理论分析,结果发现,冷库库门开启后,随着时间的进行,冷热空气出现较为明显的分界线,分界线上部为热空气进入冷库,下部为冷空气逸出冷库,造成了大量的冷量流失。对于上述出现的冷库保温缺陷分别从保温板的性能,库板拼接处和库门位置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并针对冷库温度出现过低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恒温蓄热装置,并给出了蓄热装置的设计方案。

刘伟[7](2019)在《蓄冷式冷藏箱温湿度场数值模拟与试验》文中研究指明冷藏箱是冷链物流中的主要耗能设备,在当今能源短缺和日益重视节能减排的情形下,蓄冷技术可以均衡电网负荷,减少用电高峰期的配电、降低运行成本,因此蓄冷式冷藏箱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蓄冷式冷藏箱大多数是依靠冷源和贮藏环境的温差形成自然对流将冷源中的冷能释放出去,这种方式容易导致贮藏环境温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贮藏货物的品质。针对该问题,本文采用强制对流的方式,即通过调节风机风速、回风道开口面积、冷条温度,控制冷能的释放速度,从而达到贮藏环境温度均匀的目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CFD温湿度场耦合模型建立结合蓄冷式冷藏箱试验平台,采用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三维模型,选择k﹣ε湍流模型,以及SIMPLE算法,采用壁面函数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对温度调控过程中贮藏室速度场、温度场、湿度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2)速度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建立不同网格数量的数值模拟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分析选择合理的网格数量模型,并对回风道出口区域的风速进行了试验验证,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回风道开口面积、风机风压、载货条件下的速度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速度的分布规律,为对温度场和湿度场的研究提供参考。(3)温湿度场耦合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建立蓄冷式冷藏箱温湿度耦合模型,对贮藏室降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分析了冷藏箱温度场、湿度场和含湿量的变化情况,模拟得出:随着降温时间的增长,贮藏室空气温度的均匀性会越好,空气相对湿度先降低,然后逐渐升高;正对回风道出风口的区域,空气的温度和含湿量较低,相对湿度较高,其他区域分布比较均匀;在降温过程中,贮藏室内有23.6 g的水蒸气在蓄冷室凝结,附着在冷条表面。经试验验证,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温度和相对湿度模拟值与测试值位置变化的规律基本一致。(4)温湿度调控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进行了蓄冷室冷藏箱温湿度调控的试验,结果表明:风机风速越大,回风道开口面积越大,冷条温度越低,贮藏室降温时间越短,相对湿度变化速率越快。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各参数条件下贮藏室温度场的均匀性,得出,温度场均匀性随着风机风压的增大而变好,随着回风道开口面积的增大先变差后变好,随着冷条温度的降低而变差,结合试验和数值模拟综合得出:在所选的因素水平中风机风速为4.5 m/s、回风道开口面积为0.0256 m2、冷条温度为﹣30℃参数下贮藏室温湿度调节性能最佳。对冷藏箱载货条件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三个不同区域货物温度变化情况,模拟得出,靠近回风道区域的货物平均温度降低的最快,其次是靠近风机区域的货物,中间位置的货物平均温度降低的最慢,通过对货物表面温湿度场的分析发现:正对风口位置的货物的表面温度最低,达到零下,相对湿度较高,中间位置的货物上表面温度较高,3个区域的货物相比较,靠近风机位置的货物表面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布最均匀。

刘丹华[8](2019)在《C公司医疗器械冷链物流流程中温度偏差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疗器械是一类涉及多学科技术的产品。医疗器械使用先进科学技术为医疗科学提供设备、仪器、工具及材料,并在人类的医疗健康产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05年起至今,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一直高速发展,整体行业的销售额每年平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4%。当然,医疗器械销售额的快速增长为专业物流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医疗器械设备的专业性、产品以及流通渠道的特殊性,我国医疗器械物流一直未能受到广泛关注及研究,专业医疗器械物流企业数量寥寥无几,这与我国近4000亿元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不相匹配,更与当前法规要求相差甚远。医疗器械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医疗器械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减少医疗器械产品损耗的物流活动。医疗器械冷链物流的质量保证关键是对温度的控制,而温度控制的核心是对温度的偏差控制管理。而在实际的备货、理货和送货过程中,医疗器械冷链物流的温度偏差发生是非常普遍的,而且各种原因层出不穷,即使是专业物流企业处理起来也是非常棘手的。由于医药相关产品的质量问题严重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所以对这方面的研究是极其重要且必须的。论文以C公司医疗器械的冷链物流温度偏差控制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且有效的分析,最终实现了对C公司医疗器械冷链物流温度偏差控制流程的优化。由于C公司医疗器械的冷链物流温度偏差事件发生频繁,但C公司只是在事件发生后进行简单的处理,并未进行数据分析整理,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管理流程,没有任何相关的管理文件进行参考,则本文采用流程分析和质量管理统计方法,梳理出所有核心作业环节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分析和评估温度偏差因素的影响效果分类,然后根据其运营过程中已经发生的实际数据制定相应的纠正及预防措施,最终对C公司医疗器械冷链物流温度偏差控制的系统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从而确保C公司医疗器械冷链物流所服务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更有效的占领相关市场。本文有图14幅,表20个,参考文献58篇。

杨天润[9](2018)在《基于相变材料的冷库储能系统设计及优化》文中提出蓄冷是一项将低于环境温度的冷量储存起来以留后应用的技术。它是制冷技术的补充和调整,是协调冷能在时间和强度上供需不匹配的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将蓄冷技术应用到冷库中,在电力低谷时间区间开启制冷,利用相变材料储存制得的冷能,在电力高峰时间区间释放冷能满足制冷要求,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还能削峰填谷,有效解决电网系统供电的矛盾,提高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本文设计并搭建了相变蓄冷冷库实验台,进行了相关模拟研究和实验研究,对其核心设备冰盘管蓄冷板布置方式、结构及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提出了将相变蓄冷技术应用到冷库中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策略。在夜间,制冷系统提供两部分冷能,一部分通过冰盘管蓄冷板的凝固过程储存冷能,另一部分通过蒸发器对冷库进行制冷。而在日间,制冷系统停止工作,通过冰盘管蓄冷板的融化过程释放冷量,对冷库进行制冷。以实验用0-5 ℃冷库为例,该运行策略的相变蓄冷冷库投资回收周期为两年零七个月。(2)设计并搭建了冷库实验台及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冷库实验台采集结构信息和运行数据,建立了冷库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实验温度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验证。(3)建立了相变蓄冷冷库的解析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不同模型间呈现较好的一致性。基于冷库模型验证的参数,建立了相变蓄冷冷库的数学模型,对相变蓄冷冷库释冷过程进行模拟,验证相变蓄冷冷库能够满足实际应用中的冷量需求,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进行了简单的经济性分析,回收周期短,收益优良。(4)对冰盘管蓄冷板布置方式,不同制冷剂进口温度、制冷剂进口流量、盘管密度和盘管管径进行了模拟分析。放置在冷库底部的蓄冷板可以加强冷库下部分的自然对流换热,布置在冷库侧壁的蓄冷板可以使冷库内部温度场分布更加均匀。降低制冷剂进口温度和增大制冷剂进口流量可以提高蓄冷板蓄冷率和蓄冷量,缩短蓄冰所需时间,但是前者的效果远远大于后者。提高蓄冷板盘管密度和盘管管径可以提高蓄冷板蓄冷率和蓄冷量,缩短蓄冰所需时间。在缩短蓄冰时间方面,增大盘管密度的效果更佳,但随着盘管密度的增大,其效果呈现衰减趋势。在提高蓄冷率和蓄冷量方面,增大盘管管径的效果更佳,且随着盘管管径的增大,其效果呈现加强趋势。

吴学红,王春煦,高茂条,吕彦力,龚毅[10](2016)在《相变蓄冷技术在食品冷链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相变蓄冷技术在食品冷链的各个环节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促进食品冷链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相变蓄冷技术在冷库、冷藏车和冷藏陈列柜等冷链环节的研究现状,同时对相变蓄冷材料在食品冷链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最后分析了我国食品冷链的发展趋势。

二、蓄冷技术在冷库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蓄冷技术在冷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相变蓄冷材料及其在冷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蓄冷技术概述
    1.1 显热蓄冷
    1.2 潜热蓄冷
    1.3 热化学蓄冷
2 相变蓄冷材料在冷链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3 相变蓄冷材料在冷库中的应用
4 新型蓄冷技术在冷库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展望

(2)基于相变蓄冷技术的小型移动保鲜库设计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变蓄冷技术
        1.2.2 CFD技术
        1.2.3 保温材料
    1.3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课题来源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课题来源
第2章 相变蓄冷保鲜库结构设计
    2.1 基本设计要求
    2.2 保鲜库热负荷计算
        2.2.1 制冷负荷计算
        2.2.2 蓄冷负荷
    2.3 蓄冷剂总用量
    2.4 压缩机制冷量
    2.5 整体结构设计
        2.5.1 围护结构
        2.5.2 制冷机组选用
        2.5.3 蓄冷管道
        2.5.4 导风板
        2.5.5 温度控制流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保鲜库温度场模拟
    3.1 数值模拟理论分析
    3.2 物理模型
    3.3 网格划分
    3.4 模型导入
    3.5 数学模型
    3.6 求解参数设定
    3.7 仿真结果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试验及数据分析
    4.1 试验对象
    4.2 测试仪器
        4.2.1 红外热像仪
        4.2.2 温度采集模块
    4.3 试验方案
        4.3.1 传感器布置
        4.3.2 试验步骤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1 环境温度
        4.4.2 长度方向温度分析
        4.4.3 高度方向温度分析
        4.4.4 宽度方向温度分析
        4.4.5 红外热成像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与试验对比分析
    5.1 长度方向温度场分析
    5.2 高度方向温度场分析
    5.3 宽度方向温度场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经济性分析
    6.1 初投资费用分析
        6.1.1 相变蓄冷保鲜库造价
        6.1.2 传统保鲜库造价
    6.2 保鲜库运行费用分析
        6.2.1 浙江峰谷电价政策
        6.2.2 相变蓄冷保鲜库运行费用
        6.2.3 传统保鲜库运行费用
        6.2.4 回收年限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3)蒸气压缩式光伏冰蓄冷冷库系统性能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太阳能光伏制冷研究现状
    1.3 冷库冷链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冷库冷链物流的发展
    1.4 光伏冷库系统与蓄能冷库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蒸气压缩式光伏冰蓄冷冷库系统的构建
    2.1 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蒸气压缩式光伏冰蓄冷冷库系统的系统结构
        2.1.2 蒸气压缩式光伏冰蓄冷冷库系统的工作原理
        2.1.3 蒸气压缩式光伏冰蓄冷冷库系统运行模式及策略
    2.2 系统的测试设备
    2.3 光电转换系统组件
        2.3.1 光伏电池组件
        2.3.2 逆变控制器光储一体机
    2.4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主要组件
        2.4.1 压缩机的选型
        2.4.2 冷风机
        2.4.3 蓄冰槽和蒸发器的设计
    2.5 冷库换冷子系统组件
    2.6 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蒸气压缩式光伏冰蓄冷冷库系统不同供冷模式的实验测试分析
    3.1 蒸气压缩式光伏冰蓄冷冷库系统不同供冷模式的介绍
        3.1.1“并联蓄冰供冷”供冷模式的介绍
        3.1.2“串联蓄冰供冷”供冷模式的介绍
    3.2“并联蓄冰供冷”模式下冷库系统性能特性测试分析
    3.3“串联蓄冰供冷”模式下冷库系统性能特性测试分析
    3.4 夜间“融冰释冷”换冷效果的测试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蒸气压缩式光伏冰蓄冷冷库系统不同驱动模式的实验测试分析
    4.1 市电驱动模式下冷库系统性能分析
    4.2 光伏并网驱动模式下冷库系统性能分析
        4.2.1 光伏并网驱动模式下对冷库系统的性能影响分析
    4.3 光伏直驱模式下冷库系统性能特性分析
        4.3.1 光伏直驱模式下冷库系统光电转换特性分析
        4.3.2 光伏直驱模式下冷库系统的制冷特性分析
    4.4 三种驱动模式下冷库系统的性能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蒸气压缩式光伏冰蓄冷冷库光伏容量匹配及连续运行性能研究
    5.1 光伏直驱模式下不同光伏容量大小匹配性能实验
        5.1.1 不同光伏容量大小冷库系统运行性能测试分析
        5.1.2 不同光伏容量大小冷库系统运行性能分析总结
    5.2 市电-光伏协同控制下冷库系统连续运行一周的“制冷-储冰-供冷”性能测试分析
        5.2.1 市电-光伏协同控制下冷库系统连续运行一周的光电性能特性分析
        5.2.2 市电-光伏协同控制下冷库系统连续运行一周的系统运行特性及蓄冰供冷特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研究情况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在蓝莓、枸杞、葡萄配送物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蓝莓、枸杞和葡萄的主要营养成分及价值概述
        0.1.1 蓝莓
        0.1.2 枸杞
        0.1.3 葡萄
    0.2 蓝莓、枸杞和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0.3 蓄冷剂在生鲜果蔬贮运中的应用
        0.3.1 蓄冷材料简介
        0.3.2 蓄冷剂在生鲜果蔬贮运中的应用
    0.4 精准温控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0.5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0.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0.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0.5.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1章 蓄冷剂的研制及控温规律研究
    1.1 实验目的
    1.2 实验方案
    1.3 实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1.3.1 实验材料
        1.3.2 实验试剂
        1.3.3 仪器与设备
    1.4 实验方法
        1.4.1 DSC测定方法
        1.4.2 蓄冷剂的控温效果测定方法
        1.4.3 数据处理
    1.5 结果与分析
        1.5.1 蓄冷剂的配方筛选结果
        1.5.2 自制蓄冷剂与市售蓄冷剂的对比分析
    1.6 小结
第2章 蓝莓配送物流保鲜技术研究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方案
    2.3 实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试剂
        2.3.3 仪器与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实验处理
        2.4.2 感官品质的测定方法
        2.4.3 营养品质的测定方法
        2.4.4 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2.4.5 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测定方法
        2.4.6 香气成分的测定方法
        2.4.7 数据处理
    2.5 结果与分析
        2.5.1 蓄冷剂在蓝莓模拟物流中的应用
        2.5.2 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在蓝莓模拟配送中的应用
    2.6 小结
第3章 枸杞配送物流保鲜技术研究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方案
    3.3 实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试剂
        3.3.3 仪器与设备
    3.4 实验方法
        3.4.1 实验处理
        3.4.2 感官品质的测定方法
        3.4.3 营养品质的测定方法
        3.4.4 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3.4.5 POD酶和PPO酶的测定方法
        3.4.6 香气成分的测定方法
        3.4.7 数据处理
    3.5 结果与分析
        3.5.1 蓄冷剂在枸杞模拟物流中的应用
        3.5.2 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在枸杞模拟配送中的应用
    3.6 小结
第4章 葡萄配送物流保鲜技术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方案
    4.3 实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4.3.1 实验材料
        4.3.2 实验试剂
        4.3.3 仪器与设备
    4.4 实验方法
        4.4.1 实验处理
        4.4.2 感官品质的测定方法
        4.4.3 营养品质的测定方法
        4.4.4 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4.4.5 POD酶和PPO酶的测定方法
        4.4.6 香气成分的测定方法
        4.4.7 数据处理
    4.5 结果与分析
        4.5.1 蓄冷剂在葡萄模拟物流中的应用
        4.5.2 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在葡萄模拟配送中的应用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间接制冷系统蒸发器传热性能研究及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间接制冷系统在冷库应用中的研究现状
    1.3 载冷剂的研究现状
    1.4 相关蒸发器的研究现状
        1.4.1 板壳式换热器的研究现状
        1.4.2 水箱式换热器的研究现状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冷库间接制冷系统的选型设计
    2.1 冷库间接制冷系统的原理概述
    2.2 冷库概况
    2.3 冷库制冷系统主要设备设计选型介绍
        2.3.1 压缩机
        2.3.2 蒸发式冷凝器
        2.3.3 节流阀
        2.3.4 蒸发器
        2.3.5 低温循环泵及冲霜水泵
        2.3.6 末端换热设备
        2.3.7 其他相关设备
    2.4 冷库制冷系统其他相关参数
    2.5 冷库工程计量清单
    2.6 冷库制冷系统实物图
    2.7 冷库制冷机组BIM图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间接制冷系统蒸发器的数值模拟研究
    3.1 数值模拟
        3.1.1 数值模拟原理
        3.1.2 CFD软件
    3.2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3.2.1 物理模型
        3.2.2 数学模型
    3.3 数值求解过程
        3.3.1 网格划分
        3.3.2 定解条件
        3.3.3 参数设置
    3.4 模拟结果与分析
        3.4.1 流动特性分析
        3.4.2 传热性能分析
        3.4.3 系统综合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间接制冷系统蒸发器实验研究及结构分析优化
    4.1 蒸发器测点的布置
    4.2 实验数据采集
    4.3 实验内容
        4.3.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4.3.2 实验过程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5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6 蒸发器结构优化设计
        4.6.1 蒸发器结构改进方案一
        4.6.2 蒸发器结构改进方案二
        4.6.3 蒸发器结构改进方案三
        4.6.4 蒸发器结构优化方案总结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间接制冷系统蓄冷效益分析
    5.1 公司生产情况
    5.2 廊坊地区分时电价政策
    5.3 机组不同运行方案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附录 冷库负荷计算表
致谢

(6)太阳能直接驱动蓄冷冷库温度场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太阳能直接驱动蓄冷冷库冷库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1.2.1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研究现状
        1.2.2 太阳能光伏制冷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蓄冷技术和蓄能材料的研究现状
        1.2.4 相变材料融化凝固特性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太阳能直接驱动蓄冷冷库冷库设计方案
    2.1 太阳能直接驱动蓄冷冷库冷库系统介绍
    2.2 太阳能直接驱动蓄冷冷库冷库冷负荷计算及压缩机选型
    2.3 太阳能光伏板容量匹配
    2.4 太阳能冷库蓄冷箱蓄冷材料的选择及蓄冷能力匹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太阳能直接驱动蓄冷冷库若干问题的数值分析
    3.1 蓄冷箱的布置方式数值模拟与分析
        3.1.1 物理模型
        3.1.2 数学模型
        3.1.3 计算方法与网格划分
        3.1.4 模拟结果分析
    3.2 蓄冷箱蓄冷过程理论分析
        3.2.1 水的相变过程分析及晶体成核理论
        3.2.2 晶核的形成
        3.2.3 水结冰概率理论分析
    3.3 蓄冷箱蓄冷过程数值模拟与分析
        3.3.1 物理模型及基本假设
        3.3.2 数学模型
        3.3.3 计算方法与网格划分
        3.3.4 蓄冷箱蓄冷过程模拟结果与分析
    3.4 蓄冷箱释冷过程数值模拟与分析
        3.4.1 蓄冷箱融化过程的传热研究
        3.4.2 物理模型及基本假设
        3.4.3 数学模型
        3.4.4 计算方法与网格划分
        3.4.5 模拟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太阳能直接驱动蓄冷冷库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装置
        4.1.1 搭建冷库实验台
        4.1.2 实验设备
    4.2 冷库降温时间实验
    4.3 冷库保温时间实验
    4.4 冷库温度均匀性实验
    4.5 冷库开关门实验
    4.6 冷库保温缺陷的红外检测实验
        4.6.1 冷库保温缺陷的红外检测实验
        4.6.2 实验结果
    4.7 冷库保温性能优化
        4.7.1 聚氨酯保温板的缺陷
        4.7.2 聚氨酯保温板优化
        4.7.3 冷库库门的保温优化
        4.7.4 冷库恒温装置设计
        4.7.5 蓄热箱方案设想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蓄冷式冷藏箱温湿度场数值模拟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蓄冷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CFD在贮藏保鲜研究上的应用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数值模拟理论分析
    2.1 多物理场仿真
    2.2 CFD基本求解步骤
        2.2.1 前处理
        2.2.2 求解
        2.2.3 后处理
    2.3 蓄冷式冷藏箱物理模型
    2.4 求解模型
        2.4.1 控制方程
        2.4.2 湍流模型
        2.4.3 热传导和热对流
        2.4.4 空气中水分输送模型
    2.5 模型的理论分析
        2.5.1 温度模型
        2.5.2 湿度调节模型
    2.6 小结
3 冷藏箱速度场的数值模拟
    3.1 物理模型
    3.2 网格划分
    3.3 边界条件设置
    3.4 模拟结果与分析
        3.4.1 网格数量对速度场的影响
        3.4.2 冷藏箱压强和风速分布图
    3.5 试验验证
    3.6 模型的应用
        3.6.1 回风道开口面积对速度场的影响
        3.6.2 载货条件下速度场的分布
    3.7 小结
4 冷藏箱降温过程温湿度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4.1 物理模型
    4.2 网格划分
    4.3 边界条件设置
    4.4 模拟结果与分析
        4.4.1 贮藏室内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含湿量变化情况
        4.4.2 冷藏箱温度场、湿度场和含湿量变化情况
    4.5 试验验证
    4.6 小结
5 冷藏箱温湿度调控的试验及数值模拟
    5.1 影响贮藏室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因素试验
    5.2 试验装置和仪器
    5.3 试验方法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调控参数对温湿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5.5.1 边界条件设置
        5.5.2 温度场均匀性分析
        5.5.3 模拟结果与分析
        5.5.4 对比试验
    5.6 不同区域货物温湿度场的数值模拟
        5.6.1 模型的建立
        5.6.2 模拟结果与分析
    5.7 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2.1 不足
        6.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B 软件MATLAB处理图像程序
    附录C 试验原始数据

(8)C公司医疗器械冷链物流流程中温度偏差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医疗器械冷链物流的研究
        1.2.2 流程分析的研究
        1.2.3 质量管理的研究
        1.2.4 偏差控制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C公司医疗器械冷链物流分析
    2.1 C公司医疗器械经营现状分析
        2.1.1 C公司医疗器械经营基本情况分析
        2.1.2 C公司医疗器械经营流程分析
    2.2 C公司医疗器械冷链物流分析
        2.2.1 C公司医疗器械冷链物流作业环节现状现状
        2.2.2 C公司医疗器械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现状分析
        2.2.3 C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2.2.4 C公司冷链物流温度控制现存问题
    2.3 本章小结
3 C公司医疗器械冷链物流流程中温度偏差发生因素识别
    3.1 备货环节温度偏差发生因素识别
        3.1.1 备货环节作业流程分析
        3.1.2 备货环节温度偏差因素识别
    3.2 理货环节温度偏差发生因素识别
        3.2.1 理货环节作业流程分析
        3.2.2 理货环节温度偏差因素识别
    3.3 送货环节温度偏差发生因素识别
        3.3.1 送货环节作业流程分析
        3.3.2 送货环节温度偏差因素识别
    3.4 本章小结
4 C公司医疗器械冷链物流流程中温度偏差发生因素影响程度分析
    4.1 基于FMEA的温度偏差发生因素影响程度的内涵和尺度分析
        4.1.1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内涵
        4.1.2 温度偏差发生因素失效评估尺度建立
    4.2 C公司医疗器械冷链物流流程中温度偏差发生计算及程度分析
        4.2.1 温度偏差发生因素影响效果数值的计算
        4.2.2 温度偏差发生因素影响程度的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C公司医疗器械冷链物流流程中温度偏差控制策略及实证分析
    5.1 C公司医疗器械冷链物流流程中温度偏差控制策略分析
        5.1.1 温度偏差严重发生严重因素的控制策略分析
        5.1.2 温度偏差一般发生因素的控制策略分析
        5.1.3 温度偏差轻微发生因素的控制策略分析
    5.2 C公司医疗器械冷链物流流程中温度偏差控制方案设计及实证分析
        5.2.1 温度偏差控制方案设计
        5.2.2 温度偏差控制方案实证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相变材料的冷库储能系统设计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蓄冷技术概述
    1.3 研究现状
        1.3.1 相变蓄冷应用
        1.3.2 相变蓄冷材料
        1.3.3 相变蓄冷强化传热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相变蓄冷冷库的实验研究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装置
    2.3 数据采集
        2.3.1 温度传感器安装方式
        2.3.2 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
    2.4 实验方案
        2.4.1 相变蓄冷冷库原理与结构
        2.4.2 实验方案
    2.5 实验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相变蓄冷冷库的模拟研究
    3.1 模拟方案
    3.2 冷库模型模拟及验证
    3.3 解析模型
        3.3.1 侧壁解析模型
        3.3.2 底部解析模型
        3.3.3 对流换热系数计算
    3.4 物理模型
    3.5 数学模型
        3.5.1 模型假设
        3.5.2 控制方程
        3.5.3 求解参数设置
    3.6 模拟结果分析
    3.7 模型验证
        3.7.1 无关性验证
        3.7.2 解析模型
        3.7.3 实验验证
    3.8 经济性分析
    3.9 蓄冷板布置方式研究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冰盘管蓄冷板的传热特性及优化
    4.1 数值模拟
        4.1.1 模型建立
        4.1.2 控制方程
        4.1.3 求解参数设置
    4.2 进口温度
        4.2.1 相变云图
        4.2.2 液相率
        4.2.3 蓄冷率
        4.2.4 蓄冷量
    4.3 进口流量
        4.3.1 相变云图
        4.3.2 液相率
        4.3.3 蓄冷率
        4.3.4 蓄冷量
    4.4 盘管密度
        4.4.1 相变云图
        4.4.2 液相率
        4.4.3 蓄冷率
        4.4.4 蓄冷量
    4.5 盘管管径
        4.5.1 相变云图
        4.5.2 液相率
        4.5.3 蓄冷率
        4.5.4 蓄冷量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相变蓄冷技术在食品冷链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变蓄冷技术在冷库中的应用
    1.1 相变蓄冷技术应用于高温冷库
    1.2 相变蓄冷材料的研制
    1.3 相变蓄冷技术应用于低温冷库
2 相变蓄冷技术在铁路冷藏车中的应用
    2.1 相变蓄冷材料的研制
    2.2 铁路冷板冷藏车
3 相变蓄冷技术在公路冷藏车中的应用
    3.1 相变蓄冷材料的研制
    3.2 新型蓄冷式冷藏车
4 相变蓄冷技术在冷藏陈列柜中的应用
    4.1 相变蓄冷材料的研制
    4.2 相变蓄冷材料应用于冷藏陈列柜
5 结论及展望

四、蓄冷技术在冷库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相变蓄冷材料及其在冷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孙锦涛,谢晶. 食品与机械, 2021(07)
  • [2]基于相变蓄冷技术的小型移动保鲜库设计及试验研究[D]. 王芳. 浙江科技学院, 2021(01)
  • [3]蒸气压缩式光伏冰蓄冷冷库系统性能特性研究[D]. 胡承志.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在蓝莓、枸杞、葡萄配送物流中的应用[D]. 袁兴铃. 辽宁大学, 2021(12)
  • [5]间接制冷系统蒸发器传热性能研究及结构优化[D]. 刘哲. 天津商业大学, 2021(12)
  • [6]太阳能直接驱动蓄冷冷库温度场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 邵超. 青岛大学, 2020(01)
  • [7]蓄冷式冷藏箱温湿度场数值模拟与试验[D]. 刘伟.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8]C公司医疗器械冷链物流流程中温度偏差控制研究[D]. 刘丹华.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9]基于相变材料的冷库储能系统设计及优化[D]. 杨天润. 山东大学, 2018(12)
  • [10]相变蓄冷技术在食品冷链中的应用进展[J]. 吴学红,王春煦,高茂条,吕彦力,龚毅. 冷藏技术, 2016(03)

标签:;  ;  ;  ;  ;  

冷库技术在冷库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