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趣尚论文_马永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趣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盛唐,隶书,王羲之,曲终奏雅,人情世态,散曲,时代。

审美趣尚论文文献综述

马永佳[1](2018)在《元人山水散曲之意境与元代文人之审美趣尚》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的审美意趣与前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之前的细腻高雅转为粗俗大众,而山水文学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之所以有着这么大的转变是因为社会时代都发生了很大变迁,而这种变迁使整个社会风向转变。而山水散曲也在自己的领域内有着自己的特点,其意象、意境也有着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8年08期)

甘中流[2](2018)在《工夫与天然——二王父子审美趣尚的分野及相关的历史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东汉中期至南朝,书法问题的讨论孕育并形成了一组核心审美准则:"工夫"与"天然"。这组概念的前身是西晋的"工巧"与"笔势""精熟"与"妙有余姿",南朝初期的"字形"与"自然"。这些两两相对的概念组合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最终定型成"工夫"与"天然"。其间,因着这两种性质,一些划时代的书家诸(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8年13期)

杨晓霭[3](2017)在《从李白诗歌的色彩,看盛唐的审美趣尚》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李白诗歌中的色彩,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日本学者花房英树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即编成《李白歌诗索引》,对李白诗中的色彩字作过极其详尽的统计和分析。但是将李白诗歌的色彩与盛唐审美趣尚联系起来,进而考察这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层美学意义,却尚未全面深入(本文来源于《意林文汇》期刊2017年24期)

李天道,李尔康[4](2015)在《晚明以“俗”为“雅”之审美趣尚》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明时期,文艺美学活动的以"俗"化"雅",甚至以"俗"为"雅",是对个性解放潮流的响应和推动。其时,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小商品生产者明显分化,资本主义萌芽初步产生的时代,以"俗"为"雅",一定程度上是当时新兴阶层思想的微弱反映。泰州学派王艮所提倡的"日用百姓之道",封建"异端"李贽所宣扬的"人必有私""因材""并育",无不是对新兴阶层的支持,对个性自由发展的尊重。这种争取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体现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则鲜明地表现为雅俗审美诉求的转化与互补,从中,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美学精神,感应到时代的律动。(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江央慧,黄雷基[5](2014)在《原生民歌展演中的视觉观念与审美趣尚》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来,随着旅游市场和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原生民歌展演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舞台表演形式,其可行性和社会意义也得到广泛的认可。展演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民歌的传承、传播和开发利用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手段。原生民歌展演直观性的展现原生音乐的真、善、美。原生民歌是各族人民对生活的写实、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本文通过分析探讨原生民歌在展演中的视觉观念和审美情趣,揭示原生民歌的魅力,以实现原生民歌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4年24期)

张其凤,高玥[6](2014)在《盛唐隶书与南宋隶书审美趣尚之变——兼论其蕴含的史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盛唐隶书以楷法作隶,以雍容、妍丽、工稳、流美为尚,祛除了自汉末魏晋以来隶书的枯槁之弊,其富贵雍容的神态犹似盛唐之音,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别具一格的唐隶书风,从而被誉为隶书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高峰。这证明了一个简单的真理——创新是最重要的。而一向为人所忽视的南宋隶书家反对盛唐以楷法作隶,以秦汉为宗,作品风貌朴拙,气象开张,可谓汉风余韵,因力纠唐楷对隶书基因改造之弊而受到礼遇。盛唐之后本应顺承盛唐之风的南宋隶书弃唐从汉,使书法史发展的趣味向度走向回溯而非呈直线顺延的状态。如果我们对书法史审美趣尚走向展开广泛探讨的话,就会发现这种前后阶段的趣尚之变是规律而非偶然事件。由是出发,我们不难触知到书法史走向的复杂性,从而使我们的书法史研究更加贴近史实本身,并可由此避免我们对史实把握时由简单化思维影响造成的经常性偏离。(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4年02期)

陈锋[7](2013)在《李玉人情世态剧与明末市民审美趣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玉是明末清初时期苏州着名的戏曲家。李玉的作品中关心时事和国家的安危,讥讽时弊,又宣扬封建的礼教思想,这是文人士大夫精神的典型表现。与之相反的是,李玉与其他的苏州曲家群一样,作为下层文人,他们的作品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都有深刻的揭露,在以金钱为中心的明末社会里,它的讽刺与谴责有着警世醒俗的作用。可谓映射出市民生活的理想,充满了市民审美的趣尚,这是李玉传奇的一大特色。本文拟以人情世态为角度,对李玉最具代表性的五种曲即“一、人、永、占”和《眉山秀》作一比较全面细致的分析阐释,总结明末传奇繁荣背后的主客观因素,从而探究明末市民阶层这一主体对戏曲文学的审美接受与趣尚,论述市民阶层所具备的主体意识以及作家创作对明末戏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3-04-18)

韩国良[8](2013)在《《闲情赋》与汉大赋——对陶渊明《闲情赋》审美趣尚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陶渊明《闲情赋》"曲终奏雅"给其行文带来的矛盾,前人给出了多种解释。在这众多解释中,由于没有能将重点放在联系包括汉大赋在内的辞赋文本所共有的特征来考察,因而对于《闲情赋》以"曲终奏雅"为掩护,以行其宣情、骋辞之实的审美趣尚,探析仍然不够深入。(本文来源于《天中学刊》期刊2013年02期)

罗艳[9](2012)在《维吾尔当代文学中的壮美意象及其民族审美趣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维吾尔当代文学的梳理,文章撷取了"山河"、"荒漠"及"大地"等叁种典型壮美意象,管窥这些意象所折射出来的民族壮美趣尚,以期丰富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研究内容。(本文来源于《新疆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4期)

张曼华[10](2011)在《时代审美趣尚影响下的画家地位——以王维为例的画史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通过王维身上的复杂现象反思画史发展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即画家的地位是其所处时代的审美趣尚决定的,随着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主导审美趣尚的变迁而产生相应的升降。通过历代着述对王维的评价比较,王维与其同时代画家的比较,享有盛誉的《辋川图》、《袁安卧雪图》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得出结论,日后王维地位的升迁更多的是受其内在精神层面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1-10-29)

审美趣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东汉中期至南朝,书法问题的讨论孕育并形成了一组核心审美准则:"工夫"与"天然"。这组概念的前身是西晋的"工巧"与"笔势""精熟"与"妙有余姿",南朝初期的"字形"与"自然"。这些两两相对的概念组合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最终定型成"工夫"与"天然"。其间,因着这两种性质,一些划时代的书家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趣尚论文参考文献

[1].马永佳.元人山水散曲之意境与元代文人之审美趣尚[J].散文百家.2018

[2].甘中流.工夫与天然——二王父子审美趣尚的分野及相关的历史问题[J].中国书法.2018

[3].杨晓霭.从李白诗歌的色彩,看盛唐的审美趣尚[J].意林文汇.2017

[4].李天道,李尔康.晚明以“俗”为“雅”之审美趣尚[J].宜宾学院学报.2015

[5].江央慧,黄雷基.原生民歌展演中的视觉观念与审美趣尚[J].大众文艺.2014

[6].张其凤,高玥.盛唐隶书与南宋隶书审美趣尚之变——兼论其蕴含的史学意义[J].艺术百家.2014

[7].陈锋.李玉人情世态剧与明末市民审美趣尚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

[8].韩国良.《闲情赋》与汉大赋——对陶渊明《闲情赋》审美趣尚的再认识[J].天中学刊.2013

[9].罗艳.维吾尔当代文学中的壮美意象及其民族审美趣尚[J].新疆社会科学.2012

[10].张曼华.时代审美趣尚影响下的画家地位——以王维为例的画史现象研究[C].“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2011

论文知识图

禅与书法-图182弘一大师书法-7顾璘尺牍(局部),《上海图书馆藏明...)元王蒙《青卞隐居图》374*1280收藏...闻喜小罗庄金明昌伎乐砖雕3“至正型”青花龙凤双耳瓶(一对)、...

标签:;  ;  ;  ;  ;  ;  ;  

审美趣尚论文_马永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