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应途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途径,不良反应,乙酸乙酯,拉德,炎症,头孢,重氮化。
反应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胡晓璇,于丹,谢剑炜,许德凤,钟玉绪[1](2019)在《等毒性剂量芥子气不同途径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氧化应激反应差异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经腹腔和气管途径等毒性剂量(1LD50)芥子气(SM)急性肺损伤模型,比较2种肺损伤模型氧化应激反应的差异性。方法选取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腹腔SM组,腹腔丙二醇组,气管SM组,气管丙二醇组,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酶和肺泡间隔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大鼠腹腔SM组血清各时间点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高于同时点气管SM组(P<0.05);腹腔SM组肺泡间隔各时间点铜锌超过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过氧化物歧化酶(Mn-SOD)、对氧磷酶-1(PON-1)、载脂蛋白-1(ApoA1)表达的阳性细胞亦均高于气管SM组(P<0.05)。结论暴露SM(1LD50)后,2种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在分子水平氧化应激反应存在着差异性,提示等毒性剂量SM所致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与染毒途径相关,并为抗氧化剂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胡一梅,葛一漫,雍江堰,王毅[2](2019)在《马齿苋提取液通过IL-4途径对急性湿疹大鼠皮肤屏障功能和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对皮肤屏障功能和免疫反应的调控探讨马齿苋提取液治疗急性湿疹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分层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马齿苋组,各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二硝基氯苯(dinitrochlorobenzene,DNCB)建立急性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和马齿苋组分别外敷1ml无菌蒸馏水和马齿苋提取液,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用药后,采用皮肤表皮水分丧失测定仪测定各实验组大鼠经皮水分丢失量(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ELISA技术检测大鼠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的含量;免疫组化法(SP法)染色IL-4和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2,PAR-2)并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其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IgE、IL-4、PAR-2和TEWL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马齿苋组大鼠IgE、IL-4、PAR-2和TEWL显着降低(P<0.05)。结论马齿苋提取液可通过抑制IL-4的分泌,降低IgE的释放,调节免疫反应,同时抑制PAR-2的表达,降低TEWL,恢复皮肤屏障功能,达到治疗急性湿疹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08期)
汤托,王胜男,蔡田雨,程振宇,齐世美[3](2019)在《金盏花苷E通过ROS介导的JAK1-stat3信号途径抑制LPS诱发的炎症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金盏花苷E对脂多糖(LPS)诱导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2、4、6、8、10、20、25、30μg/mL)的金盏花苷E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不同浓度的金盏花苷E(0、6、8、10μg/mL)预处理RAW264.7细胞2 h,然后用LPS(100 ng/mL)刺激细胞特定的时间,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释放;Western blotting检测iNOS、COX-2的表达水平及JAK-stats、MAPKs及NF-кB信号途径的磷酸化;ROS检测试剂盒检测RAW264.7细胞内ROS含量;激光共聚焦实验检测转录因子stat3的核转位。结果 CCK-8结果显示,金盏花苷E浓度在低于20μg/mL时对RAW264.7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金盏花苷E浓度依赖性地下调LPS诱导的iNOS和COX-2的表达(P<0.01 vs LPS组);抑制LPS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的释放,且1 0μg/mL组抑制作用尤为显着(P<0.01 vs LPS组);抑制LPS诱导的JAK1-stat3信号途径激活及stat3的核转位;降低LPS诱发的ROS产生(P<0.01 vs LPS组)。结论金盏花苷E通过抑制ROS介导的JAK1-stat3信号途径,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华[4](2019)在《不同给药途径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给药途径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1200例喹诺酮类药物用药患者,依据给药途径不同分为注射组(623例)和口服组(577例)。注射组患者采取注射方式进行治疗,口服组患者采取口服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发生时间。结果注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4%,明显高于口服组的8.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为2~5 d,平均发生时间(3.7±0.6)d;口服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为≤2 d,平均发生时间(1.2±0.3)d。注射组患者不良反应平均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口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喹诺酮类药物,注射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用药,且发生时间明显更长,而在临床中注射用药的治疗效果明显更优,因此,在临床实践当中,应依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给药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18期)
陈印,万丛超,应梦佳[5](2019)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同给药途径致不良反应的特征分析及其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同给药途径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及其对策,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采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1 000例资料,按给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0例);A组患者给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口服治疗,B组患者给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静脉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累及部位的构成比差异。结果:B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主要累及皮肤和消化系统,较少累及肝肾功能、心血管系统及其神经系统等。结论:采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静脉给药治疗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累及皮肤和消化系统,通常其症状较轻,临床应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9年05期)
胡露丹[6](2019)在《2-芳基喹唑啉酮通过卡宾途径的衍生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氮化合物的制备和转化研究已进行了一个多世纪,在现代有机合成中仍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重氮化合物很容易被过渡金属(如Cu、Rh、Pd)分解,通过排出氮气生成金属卡宾或类卡宾活性中间体,这种活性中间体能参与多种有机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在碱作用下,溴代二氟乙酸乙酯可以原位生成二氟卡宾活性中间体,能参与多种有机反应,在含二氟甲基砌块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喹唑啉酮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农药和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用作多柔比星细胞毒性的增效剂,荧光化学传感器,生物酶抑制剂,抗癌药物等。本文拟发展通过卡宾活性中间体路途,与2-芳基喹唑啉化合物反应合成结构多样的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2-芳基喹唑啉衍生物。论文第一章,主要论概述了近年来在过渡金属催化下,重氮化合物作为卡宾前体参与的C-H活化反应的研究进展;二氟卡宾活性中间体在合成含二氟甲基砌块的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论文第二章,主要研究了在过渡金属铑催化下的重氮化合物与2-芳基喹唑啉酮的C-H活化与分子内环化反应。研究了在金属铑催化下的2-芳基喹唑啉酮导向碳氢活化,与重氮化合物反应生成金属卡宾活性中间体后,通过插入、分子内环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分子内含羟基的喹唑啉酮——吴茱萸次碱类衍生物。该反应方法具有良好的底物适应性,通过C-H活化及环化反应构建的C-C键及C-N键,为合成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喹唑啉酮衍生物提供新的方法。论文第叁章主要研究了在碱催化下溴代二氟乙酸乙酯与2-芳基喹唑啉酮的反应。在碳酸钾碱的催化下,溴代二氟乙酸乙酯原位生成二氟卡宾活性中间后,插入到2-芳基喹唑啉酮的醇式异构体的羟基中,生成一系列4-二氟甲基氧喹唑啉衍生物。该方法具有广泛的底物适应性,为4-二氟甲氧基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快速简捷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曹莹[7](2019)在《青藤碱抗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TLR4/NF-κB途径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青藤碱注射液抗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为青藤碱注射液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基础理论。方法:将32只新西兰健康兔子,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兔子:青藤碱组、阿托伐他汀钙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兔子喂养普通饲料,模型对照组、青藤碱组、阿托伐他汀钙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从实验第1周开始,阿托伐他汀钙组每日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和阿托伐他汀钙悬浊液1.1mg/kg/d灌胃,青藤碱组每日给予高脂饲料和青藤碱注射液40mg/kg/d腹腔注射,实验结束后采用采血休克法处死动物留取标本取材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兔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的变化采用病理切片HE染色法观察;兔子体重采用称量法;颈动脉组织TLR4、IκBa、NF-κB蛋白表达情况以及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结合image j图像分析法检测。结果:1.青藤碱能效抑制高脂饮食诱导兔子的体重增长;2.兔子主动脉弓HE染色结果可见,空白对照组兔子主动脉弓内膜光滑平整,无脂质沉积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无管腔狭窄及炎性浸润;模型组兔子主动脉弓可见明显斑块形成,管腔狭窄,在纤维帽之下含有大量细胞等物质的坏死崩解产物、胆固醇结晶(针状空隙)、钙盐沉积以及泡沫细胞的聚集,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中膜因斑块压迫、弹力纤维破坏而变薄;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钙组和青藤碱组炎症浸润情况明显改善,管腔狭窄明显改善,平滑肌细胞排列较整齐;3.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LR4、NF-κ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钙组、青藤碱组TLR4、NF-κ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IKB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钙钙组、青藤碱组IKB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1.青藤碱注射液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子主动脉弓病理损伤,有效抑制高脂饮食诱导兔子的体重增长;2.青藤碱注射液能够促进IκBa表达,下调AS模型兔子TLR4、NF-κB蛋白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兔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可以被青藤碱抑制,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这很有可能是其防治AS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彭建平[8](2019)在《阿奇霉素不同途径给药对儿科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不同途径给药对儿科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医院住院治疗期间采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的儿科患者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片口服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时间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为76.67%(P<0.05),治疗时间为(3.02±0.57)d短于对照组为(6.81±1.25)d(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为20.00%(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片口服抗感染治疗儿科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其静脉滴注,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9年02期)
李河[9](2019)在《美拉德反应中主要苦味物质的形成途径与调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MR)是广泛存在于食品热加工及其贮藏过程中的一类羰氨反应。该反应涉及到还原糖的半缩醛基与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或者游离铵(氨)之间的氧化、环化及聚合等可逆或不可逆的化学重组反应。由于该反应机理复杂,产物繁多,所以可以赋予食品为人所喜的色香味等优点,也缘此因,MR会生成一些对食品有负面影响的化合物,比如,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将丙烯酰胺(AM),杂环胺(HAAs),4-甲基咪唑(4-MI)和呋喃等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划为可能或可疑致癌物。同时,一些有苦异味的MRPs,如5-羟甲基糠醛(HMF)、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DDMP)、5-甲基糠醛(MF)等也严重影响相关食品的可接受度。本文系统地综述了MR及其相关食品中苦味物质的种类来源、生成途径、检测与调控方式等研究进展;分离鉴定了MR与焦糖色素中主要的苦异味物质;建立了焦糖色素中主要苦味物质的检测方法;研究了其中苦味的烯醇化产物的生成路径;研究了微波加热对MR中苦味和风味化合物的影响;利用酚酸对美拉德反应中的苦味进行调控;研究了极易发生MR的红烧肉体系中苦味、香味及有害物质的生成状况。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焦糖色素中的苦味影响产品的可接受度。利用连续溶剂萃取、制备液相分离纯化、结合TDA,分离纯化了焦糖色素中主要的苦味物质:DDMP、HMF、MF和糠醛。利用气质联用、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鉴定。结合文献和GC-O-MS,同时鉴定了两种挥发性苦味物质DMFM和TMP。基于化合物结构和焦糖色素的制备过程,提出了苦味化合物可能的生成途径。利用最近广泛应用的QuEChERS萃取方法,结合HPLC-DAD-APCI-MS,建立了同时检测焦糖色素及MR体系中四种主要苦味化合物的方法。比较了不同萃取溶剂和萃取盐包对苦味化合物萃取回收率的影响,确立了合适的检出限、定量限和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4。回收率在77.9%-107.3%之间,RSDs在2.5%-9.6%之间。评估了该方法的基质效应,并将其应用于多种焦糖色素和MR体系的检测。DDMP和HMF是美拉德反应中两种主要苦味物质,研究它们的生成规律有助于控制相关食品质量。选取了葡萄糖-甘氨酸/脯氨酸/赖氨酸的模型体系,研究加热相、氨基酸的含氮基团与水分含量对两种烯醇化产物的影响。结果发现,湿热条件时,DDMP和HMF的形成主要是反应强度决定的,且此时1,2-烯醇化容易发生,导致HMF更容易生成。干热条件下,氨基酸性质决定了烯醇化的途径,DDMP更容易在葡萄糖-脯氨酸体系中生成,HMF则在葡萄糖-甘氨酸/赖氨酸中更多。通过讨论不同状态下烯醇化前体产物1-DG和3-DG的含量变化,发现葡萄糖-脯氨酸体系中,水分含量的升高会降低反应强度,从而导致DDMP和HMF生成量的降低。DDMP的生成量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选取了葡萄糖-氨水模型体系,通过比较常规油浴加热和微波加热两种方式,研究微波加热对MR中pH值、色泽、苦味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传统油浴加热相比,微波加热可以促进体系中pH值的降低,A_(420)升高和葡萄糖的降解;也可以降低体系的白度和色度,促进柠檬烯的生成。由于微波加热对A_(294)的微弱影响,它对体系中糠醛类苦味和吡嗪类风味物质没有影响。另外,(3-甲基吡嗪-2-基)甲醇和(6-甲基吡嗪-2-基)甲醇首次从葡萄糖-氨水美拉德模型体系中鉴定出来。选取了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咖啡酸和阿魏酸四种酚酸,模拟烧烤模式(微水)下,酚酸对DDMP生成的调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咖啡酸会抑制DDMP生成,大于5.0 mM的它们则促进其生成。阿魏酸由于没有邻苯二酚结构的存在而一直表现为抑制效应。酚酸主要是通过抗氧化活性和释放氧原子共同竞争性调控DDMP,其作用位点为葡萄糖自身或氨基诱导降解,ARPs氧化降解和1-DG降解。检测了红烧肉在烹饪过程中AM、4-MI、呋喃和HAAs等有害美拉德产物和57种挥发性物质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有害产物的含量在0.05-0.50 mg kg~(-1)之间。苦味物质主要为HMF和氨基酸。HS-SPME-GC-MS结果显示,醇类、醛类、酸类和酯类是贡献香味的主要物质,他们主要来源于酱油和食用油,而呋喃和吡嗪类贡献了烤肉和焦糖味,它们则主要来源于美拉德反应。基于物质结构和文献,它们的来源主要为脂肪氧化和MR。(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0)
王新,许友好[10](2019)在《四氢萘和十氢萘的催化裂化反应途径及特征产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催化裂化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十氢萘和四氢萘在酸性催化剂上的裂化反应途径及特征产物。结果表明,初始阶段质子化裂化是四氢萘裂化的主要引发反应,H~+攻击C—C键形成五配位正碳离子是十氢萘裂化的主要引发反应;随着反应深度的进行,氢转移反应成为四氢萘的主要反应,而十氢萘裂化生成的烷基环烷正碳离子的β断裂成为十氢萘的主要反应。四氢萘在酸性催化剂上的反应产物中萘、H_2和苯的摩尔分数最高,是其反应特征产物;十氢萘在酸性催化剂上的反应产物中异丁烷和汽油异构烷烃组分的摩尔分数最高,是其反应特征产物,为多环环烷烃或氢化芳烃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2期)
反应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对皮肤屏障功能和免疫反应的调控探讨马齿苋提取液治疗急性湿疹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分层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马齿苋组,各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二硝基氯苯(dinitrochlorobenzene,DNCB)建立急性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和马齿苋组分别外敷1ml无菌蒸馏水和马齿苋提取液,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用药后,采用皮肤表皮水分丧失测定仪测定各实验组大鼠经皮水分丢失量(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ELISA技术检测大鼠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的含量;免疫组化法(SP法)染色IL-4和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2,PAR-2)并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其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IgE、IL-4、PAR-2和TEWL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马齿苋组大鼠IgE、IL-4、PAR-2和TEWL显着降低(P<0.05)。结论马齿苋提取液可通过抑制IL-4的分泌,降低IgE的释放,调节免疫反应,同时抑制PAR-2的表达,降低TEWL,恢复皮肤屏障功能,达到治疗急性湿疹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应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1].胡晓璇,于丹,谢剑炜,许德凤,钟玉绪.等毒性剂量芥子气不同途径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氧化应激反应差异探讨[J].天津医药.2019
[2].胡一梅,葛一漫,雍江堰,王毅.马齿苋提取液通过IL-4途径对急性湿疹大鼠皮肤屏障功能和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9
[3].汤托,王胜男,蔡田雨,程振宇,齐世美.金盏花苷E通过ROS介导的JAK1-stat3信号途径抑制LPS诱发的炎症反应[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9
[4].李华.不同给药途径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差异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5].陈印,万丛超,应梦佳.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同给药途径致不良反应的特征分析及其对策[J].抗感染药学.2019
[6].胡露丹.2-芳基喹唑啉酮通过卡宾途径的衍生化反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7].曹莹.青藤碱抗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TLR4/NF-κB途径的机制研究[D].陕西中医药大学.2019
[8].彭建平.阿奇霉素不同途径给药对儿科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9
[9].李河.美拉德反应中主要苦味物质的形成途径与调控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10].王新,许友好.四氢萘和十氢萘的催化裂化反应途径及特征产物[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