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回民小学朱文博
摘要:小学是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发展学习思维的基础时期,因此教师和家长群体对于学生在该阶段的学习成果尤为看重。思维导图以其注重使用者思维发散、帮助使用者加强记忆的优点在教学领域中颇受教师群体的喜爱。小学语文作为学生语文入门基础学科,该学科的学习成果对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语文基础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其中语文习作是学生语文技能应用的基本体现。本文将以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为基础,结合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不足,具体阐述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希望能帮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获得写作乐趣,同时又能提高自身习作水平。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从基础的拼音再到复杂的作文,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令学生为后续阶段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纵观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学生习作热情低落、教师教学模式枯燥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习作教学质量,如何有效改善此类问题,这值得教师深思。对此教师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将思维导图引入习作教学,通过设计有趣的导图教学环节激发学生习作热情,从而顺利引导学生自主发散写作思维,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一、思维导图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的具体应用
小学生群体的学习心理普遍尚未成熟,因此教师若想小学生能全程专注于课堂学习无疑是天方夜谭。小学语文习作主要是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范文写一篇主题相近的简文,更需要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而有效的课堂导入环节能帮助学生平复课间兴奋状态,令学生逐渐适应课堂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可考虑设计实际有效的导入环节,以此为后续学生维持课堂学习热情奠定良好基础。对此教师可将思维导图用于导入环节,令学生在导图的引导下开发习作新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以往在习作学习中坐立不安的现象,从心理上接受后续教师正式教学的开展。
例如在主题为“春天里的发现”的习作教学中,该课时中教师需要令学生尽情发挥自身观察力,并将春天里的景象用文字表达出来。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对于“春天”并没有客观理解,导致其在关于自主思考并描写春话题的习作课堂中容易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入手。为帮助学生能顺利进行课堂习作学习,教师首先在黑板中央写出“春天”,而后向学生提问“春天的时候你们都喜欢干什么啊?”,并将学生的答案如“放风筝”、“郊游”等以树状图的形式与“春天”组合成思维导图,令学生通过回忆自身经历来不断补充导图内容,以此打开学生思维,又能完成课间与课堂状态的有效过渡。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具体应用
在完成课堂导入环节后,教师就应趁热打铁的进入正式课堂教学环节,向学生讲解习作基本技巧。但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行为中,教师若直接向其讲述专业术语,在多数情况下只会适得其反,既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又可能造成部分学生在枯燥讲解中失去课堂学习热情的情况。且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选择通过讲解范文来引导学生模仿写作最终学会习作,但这并不利于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对此教师可根据习作主题和范文内容,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并制作对应的思维导图,令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点的吸收消化,为自主写作做好思想铺垫。
例如在主题为“保护环境”的习作课堂中,学生对于“保护环境”这一话题并不陌生,但要想学生能生动而不失技巧的完成该习作也并非易事。对此教师可首先向学生展示网络上的优秀范文,而后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并在纸上用文字或者图案表达个人发现的亮点,教师也应以身作则在黑板上进行绘制,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制作相关的思维导图,再在导图基础上再进行习作技巧教学,以此帮助学生理清习作思路和创建习作逻辑。
三、思维导图在课后练习环节中的具体应用
小学生学习习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能更好地应用自身所学的语文技巧,并在习作过程中夯实语文基础。由于小学生好动、缺乏自觉性的性格特点,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头疼不已。为能令小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后习作练习,教师可将思维导图融入练习中,将练习内容与导图内容进行有效转化,提升学生练习兴趣,最终取得良好的习作效果。
例如在以主题为“学习本领”的习作练习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后与家长一起回忆自己人生中“本领学习”时期的故事,而后学生可通过书写、绘画、口述等向家长复述故事发展走向并制作思维导图,最后家长陪同学生在已完成的思维导图下进行习作的自由发挥,以此尽情抒发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既能令学生的练习过程得到有效监督,还能促进学生亲情关系的双向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既能放飞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又能帮助教师减轻部分教学压力。教师在开展思维导图教学环节时,最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以此照顾到低龄学生的学习心理,令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进行习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朱柯珂.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
[2]孙晓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J].人生十六七,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