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32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沈晓峰,王丹丹,顾殿华,孙勇[1](2021)在《循肝中静脉腹腔镜左半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循肝中静脉腹腔镜左半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因左肝内胆管结石行左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n=42,循肝中静脉腹腔镜左半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与对照组(n=40,循肝中静脉开腹左半肝切除术),对比两组术中与术后相关指标、术后肝功能及并发症、术后3个月结石残留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3天肝功能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漏、肺部感染、再次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结石残留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肝中静脉腹腔镜左半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术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创伤小、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段昌虎,刘晓晨,段建峰,丁建龙,赵喜荣,杨帆,吴林,赵李飞,邰升[2](2021)在《两步法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两步法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PTCSL)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118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PTCSL组(n=60)及手术组(n=58),术后两组患者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0.5~3年。对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肝功能及炎性指标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胆漏、急性胆管炎、伤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石清除率及复发率,生活质量等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段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PTCSL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均少于手术组(P值均<0.05)。术后第1天,PTCSL组及手术组患者ALT水平均低于术前(P值均<0.05),AST水平低于术前(P值均<0.05),WBC水平高于术前(P值均<0.05); PTCSL组患者术后第1天ALT、AST、WBC水平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P值均<0.05)。PTCSL组在术后胆漏(5.0%vs 17.2%)、急性胆管炎(3.3%vs13.8%)、伤口感染(1.7%vs 10.3%)、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7%vs 12.1%)均低于外科手术组(P值均<0.05)。PTCSL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外科手术组(58.3%vs 37.9%),PTCSL组远期结石复发率(10.0%vs 20.7%)低于手术组(P值均<0.05)。PTCSL组术后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手术组(P值均<0.05)。结论针对复杂肝胆管结石,两步法PTCSL可有效清除结石,术后康复快,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生活质量高,是一种有效的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陈晨,李业荣,吴金术,米杨,汪新天[3](2021)在《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肝胆管结石常见于我国南方地区.而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由于其病情复杂、手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较高,成为胆道外科的一个难点.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及外科医生手术技巧的提高,各种解剖技术、内镜系统以及碎石手段的联合应用,在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及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上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01/2018-12的115例复杂肝胆管结石病例.比较44例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及71例术中使用输尿管硬镜及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残石率有无差异.结果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237.5 m 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4.2 d,术后残石率13.6%;术中使用输尿管硬镜及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手术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185.2 m 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1.0 d,术后残石率2.5%.本研究中输尿管硬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残石率均优于纤维胆道镜组.结论输尿管硬镜及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在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上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具有较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此临床技术仍需要在经验丰富的高年资胆道外科专科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术前建议常规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明确胆树形态及可能存在的胆道变异,结合术中超声的使用,以减少术中意外胆管损伤及胆管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残石率.
陈金梅[4](2021)在《大黄灵仙方预防PTCSL术后结石早期复发及调节胆管炎症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肝胆管结石病术后复发率高,胆道感染是目前公认会导致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调节炎性信号通路控制炎症反应可改善胆管内环境,降低肝胆管结石病术后复发率。本研究通过临床上对肝胆管结石病PTCSL术后的患者进行大黄灵仙方干预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预后及安全性,以评价大黄灵仙方在预防肝胆管结石病PTCSL术后早期复发及调节炎症反应的临床效果;并以改善胆管内环境为切入点,结合实验研究探讨大黄灵仙方改善胆管细胞炎症反应防治肝胆管结石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一)临床研究:选取80例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并行PTCSL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大黄灵仙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PTCSL治疗后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大黄灵仙方治疗,连续用药三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证候评分,以观察证候改善情况;用药前后监测炎症指标、肝功能指标,了解术后恢复情况及对有无肝胆管结石复发进行随访,最终评价该药物的临床疗效。(二)实验研究:将SD大鼠胆管上皮细胞分为9组:第1组(正常对照组)、第2组(LPS模型组)、第3组(LPS+中药组)、第4组(LPS+PDTC组)、第5组(LPS+SB203580)、第6组(LPS+PDTC+SB203580组)、第7组(LPS+PDTC+中药组)、第8组(LPS+SB203580+中药组)、第9组(LPS+PDTC+SB203580组+中药组),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TAK1与ASK1的相互作用并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AK1与ASK1在细胞中的分布及共定位情况。结果:(一)临床研究:(1)本研究实际纳入77例患者(对照组38例,试验组39例)。两组患者用药前在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试验组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的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3)两组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1.6%,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WBC、CRP)及肝功能(TBIL、DB、ALP、GGT)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各个时间段WBC、CRP、TBIL、DB、ALP、GGT比较,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与组别交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两组患者用药后1年结石复发情况比较,对照组1年内出现3例结石复发患者,试验组无复发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试验组患者用药后出现腹泻患者3例、皮疹患者0例、乏力患者0例,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二)实验研究:(1)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显示:与第1组相比,第2、4、5、6组,TAK1与ASK1的相互作用无显着差异(P>0.05);与第1组相比,第3、7、8、9组,TAK1与ASK1相互作用增强,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其中第3、9组极显着(P<0.01)。(2)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空白组(组1)细胞细胞核(蓝色)完整,包膜清晰可见,ASK1蛋白标记为绿色荧光,TAK1蛋白标记为红色荧光,在胞浆表达;造模后,TAK1蛋白增多,信号通路阻断剂阻断后,TAK1蛋白主要在核中表达(见4、5、6组),胞浆中ASK1蛋白标记绿色荧光减少;用药后,TAK1蛋白分布在胞浆中与ASK1蛋白相互作用,荧光显示红绿荧光重叠的黄光(见7、8、9组)。结论:(1)大黄灵仙方在改善患者证候、调节血清炎症指标及改善肝功能具有良好效果。(2)大黄灵仙方对于预防PTCSL术后结石早期复发具有一定的疗效。(3)大黄灵仙方用药后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4)大黄灵仙方可能促进TAK1与ASK1相互拮抗从而下调NF-κB信号通路,同时减弱NF-κB与MAPK信号通路间的交流,这可能是大黄灵仙方减轻胆管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赵晓晨[5](2021)在《经皮经肝硬质胆道镜下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患者临床疗效》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脏一步法创建肝胆管窦道,硬质胆道镜下钬激光解除炎性狭窄,治疗肝胆管结石,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对比,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胰腺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炎性胆管狭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51例进行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脏一步法创建肝胆管窦道,硬质胆道镜下钬激光解除炎性狭窄,治疗肝胆管结石作为研究组,另51例同期医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狭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及肝叶切除治疗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狭窄胆管解除率、术后肝功能、胆红素、出血量、术后胆道感染、胆管狭窄复发、胆瘘、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远期疗效、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5%,结石清除率70.6%,狭窄胆管解除率74.5%,而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1%,结石清除率94.1%,狭窄胆管解除率96.1%,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术后手术时间、胆瘘、出血量、胆管狭窄复发、结石复发、胆道感染、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远期疗效、患者满意度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脏一步法创建肝胆管窦道,硬质胆道镜下钬激光解除炎性狭窄,治疗肝胆管结石能够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可使术后并发症、结石及胆管狭窄复发显着降低,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郭旗,刘付宝,赵义军,陈江明,濮天[6](2021)在《不同胆道引流方式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肝内胆管结石因其病情复杂、治疗困难、术后结石易残留及复发,部分患者需经历多次手术,成为肝胆外科治疗的难点。一旦出现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或癌变,可危及患者生命。胆管结石的治疗,仍遵循黄志强院士提出的"取尽结石,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方针为原则,其中通畅引流存在很多方式,且各具优缺点,很难用一种办法解决临床中复杂的引流问题。本文就不同胆道引流方式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李汉军,梅洪亮,卢绮萍[7](2021)在《困难胆管结石的外科微创治疗》文中研究表明所谓"困难胆管结石"在国内外内镜协会近期指南中定义为结石直径超过1.5 cm、数量多、形状异常(如筒状)或位于肝内胆管、胆囊管,或存在复杂解剖因素,如胆管狭窄、取石器械无法到达结石位置、S形胆总管、结石嵌顿、胆总管远端长度过短、急性胆总管远端角度<135°[1-2]。笔者认为,除了上述解剖特征、病变特征的难点外,"困难胆管结石"还体现于其治疗抉择的困难,如对于弥漫性肝内胆管结石如何选择尽可能获得根治性治疗效果的治疗决策,
蒋扬,方兴保[8](2021)在《微创手术配合药物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微创手术配合药物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7月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均进行微创手术配合药物治疗,同时选取同期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治愈率,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2组患者复发率和残石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残石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WBC及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ALB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χ2=6.171,P=0.013)。结论微创手术配合药物治疗肝胆管结可获得较理想的疗效,同时可以降低复发率和残石率,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体征表现,建议在临床推广。
张晟铭[9](2021)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肝外胆管结石术后患者术后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对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胆汁引流量及术后T管拔出时间的影响,并通过随访出院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复发情况,之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引起患者术后肝外胆管结石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评估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能否有效降低这些风险指标以达到远期防治肝外胆管结石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肝外胆管结石的237例胆总管结石手术病例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将病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两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取石并放置T管。观察组在术后常规行止血,抗感染,保肝等处理的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口服,1包/次,每日3次;对照组只予术后常规处理。(3)分别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第1d、3d、7d、14d的血常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第1d、3d、5d、7d T管胆汁引流量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最终T管拔出时间;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嘱患者入我院门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CP检查(术后3个月每月1次,后每6月1次),对比两组患者结石复发情况。(4)汇总数据并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的以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使用秩和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风险因素评估采用Logic回归分析,结果以O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次数及患者结石大小、数量及胆总管内径上,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着性(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WBC,NEU计数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术后7d,14d WBC,NEU计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3)两组治疗前,ALT、AST、ALB、PA、DBIL、IBI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第7d,14d ALT、AST、DBIL、IBIL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A明显升高,ALB无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术后7、14天ALT、AST、DBIL、I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ALB无显着变化;(4)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1d、3d两组患者胆汁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d、7d观察组胆汁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最终T管拔出时间上,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随访结果:两组总随访人数237人,实际随访人数106人;最长随访时间24个月,最短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对照组复发人数16例(结石复发率14.68%),最短复发时间2月,最长复发时间18月,平均复发时间10.5月;观察组复发人数10例(结石复发率7.81%),最短复发时间6月,最长复发时间18月,平均复发时间13.5月,两组结石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33,P=0.021);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同一手术方式结石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多次手术患者对比1次手术患者结石复发率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806,P=0.021;x2=13.855,P=0.003;)同组间中性粒细胞异常升高患者对比白细胞异常升高患者结石复发率无明显差异(x2=2.086,P=0.420;x2=1.335,P=0.821),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术前WBC、NEU异常患者结石复发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ALT、AST、ALB、PA、DBIL、IBIL异常患者对比对照组对应指标患者复发率均有显着差异(P<0.05);Log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手术方式、手术次数,术前炎性指标异常人数,术前肝功能异常人数后,结果显示:多次胆道手术史[OR=2.31(95%CI:1.34-3.97),P<0.01]、术前WBC异常[OR=1.58(95%CI:0.81-3.10),P<0.01]、术前NEU异常[OR=3.60(95%CI:1.90-6.82),P<0.01]、术前ALT异常[OR=3.48(95%CI:1.86-6.40),P<0.01]、术前AST异常[OR=3.86(95%CI:2.23-4.32),P<0.01]、术前ALB异常[OR=3.92(95%CI:2.41-4.58),P<0.01]、术前PA异常[OR=4.01(95%CI:2.56-5.01),P<0.01]、术前DBIL异常[OR=3.98(95%CI:2.43-4.62),P<0.01]、术前IBIL异常[OR=3.96(95%CI:2.42-4.60),P<0.01]是胆道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术后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能够有效控制胆道感染与胆管炎症,能阻断致石性胆汁的形成,促进患者肝功能迅速改善,调节肝脏的分泌与代谢功能,降低胆管内压力,减少胆汁淤积,促进残石排除,减少患者带管时间,进而逆转胆管结石复发,显着降低患者远期肝外胆管结石复发率,既减轻了患者的身心负担,也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值得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
李军强[10](2021)在《双镜联合治疗肝胆管结石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双镜联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开腹手术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双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手术临床指标,对两组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术后1个月时生活质量,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78%)与对照组(9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33.56±7.69)mL少于对照组(102.54±24.18)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8.76±7.95)h、下床活动时间(1.12±0.41)d、住院时间(8.36±1.24)d均短于对照组(39.67±9.16)h、(2.75±0.73)d、(12.87±2.34)d;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双镜联合治疗效果与常规开腹手术临床疗效相当,且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失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
二、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32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32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循肝中静脉腹腔镜左半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手术方法 |
1.3.1 研究组 |
1.3.2 对照组 |
1.4 术后处理 |
1.5 检测指标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两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
2.2 术后肝功能的比较 |
2.3 术后并发症 |
2.4 术后3个月结石残留情况 |
3 讨 论 |
(2)两步法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器械设备 |
1.2.2 手术方法 |
1.2.2. 1 PTCSL组 |
1.2.2. 2 外科手术组 |
1.2.3 观察指标 |
1.2.4 术后治疗 |
1.2.5 随访情况 |
1.2.6 伦理学审查 |
1.2.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围术期指标 |
2.3 围术期肝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 |
2.4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2.5 结石清除率及远期复发率 |
2.6 术后生存质量评分 |
3 讨论 |
(3)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1.1 回顾性总结: |
1.1.2 两组术式: |
1.2 方法 |
1.2.1 术中采用纤维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仪碎石取石: |
1.2.2 术中采用输尿管硬镜及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 |
2 结果 |
2.1临床疗效 |
2.2术后并发症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文章亮点 |
实验背景 |
实验动机 |
实验目标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 |
展望前景 |
(4)大黄灵仙方预防PTCSL术后结石早期复发及调节胆管炎症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肝内胆管结石流行病学概述 |
2.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的相关机制 |
3.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取石术在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 |
4.中医药在胆石病防治中的理论及应用 |
5.大黄灵仙方在胆石病中的防治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大黄灵仙方预防肝胆管结石病PTCSL术后结石早期复发的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2.研究内容 |
3.研究结果 |
4.讨论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大黄灵仙方调控ASK1与TAK1交互作用改善胆管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综述 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5)经皮经肝硬质胆道镜下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患者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的微创治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6)不同胆道引流方式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管外引流 |
2 胆管一期缝合 |
3 胆总管空肠内引流 |
4 胆总管空肠内引流+T管外引流 |
5 经肝断面胆管探查 |
6 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取石 |
(7)困难胆管结石的外科微创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一、胆管结石治疗的主要微创技术 |
(一)外科微创技术 |
(二)内镜相关技术 |
1.ERCP: |
2.内镜机械碎石术: |
3.胆道镜引导腔内碎石: |
4.硬质胆道镜碎石取石术: |
5.内镜十二指肠乳头下大球囊扩张术: |
6.经口胆道镜: |
7.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和内镜下逆行胆管支架置入: |
8.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取石术: |
9.体外震波碎石: |
二、制定肝内外胆管结石外科微创治疗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
1.机体调整至最佳状态: |
2.精准评估病情: |
3.优化组合各种微创技术: |
4.微创理念: |
三、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策略思考 |
1.LC联合ERCP: |
2.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 |
3.“三镜”联合治疗: |
四、胆管结石治疗中不可忽视问题——Oddi括约肌功能的保护 |
(8)微创手术配合药物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选择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愈率、复发率及残石率比较 |
2.2 治疗前后血清TBIL、ALT、AST、ALB、WBC及CRP水平比较 |
2.3 并发症比较 |
3 讨论 |
(9)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分组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5 仪器与试剂 |
2.方法 |
2.1 治疗方法和两种治疗方案的选择 |
2.1.1 治疗方法 |
2.1.2 两组治疗方案的选择 |
2.1.3 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方剂的确定 |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2.1 基线资料 |
2.2.2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
2.2.3 肝功能指标 |
2.2.4 胆汁引流量及T管拔出时间 |
2.2.5 术后随访 |
2.3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
3.2 两组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较 |
3.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对比 |
3.4 两组胆汁引流量及拔出T管时间 |
3.5 两组随访结果及其影响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3.5.1 随访结果 |
3.5.2 两组手术方式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
3.5.3 多次胆道手术史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
3.5.4 术前异常血象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
3.5.5 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
3.5.6 两组患者与结石复发相关独立风险因素的Logic回归分析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10)双镜联合治疗肝胆管结石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手术临床指标比较 |
2.3 两组术后1个月时SF-36评分比较 |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
3 讨 论 |
四、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32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循肝中静脉腹腔镜左半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的临床疗效[J]. 沈晓峰,王丹丹,顾殿华,孙勇.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1(12)
- [2]两步法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段昌虎,刘晓晨,段建峰,丁建龙,赵喜荣,杨帆,吴林,赵李飞,邰升.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11)
- [3]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J]. 陈晨,李业荣,吴金术,米杨,汪新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1(12)
- [4]大黄灵仙方预防PTCSL术后结石早期复发及调节胆管炎症的机制研究[D]. 陈金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5]经皮经肝硬质胆道镜下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患者临床疗效[D]. 赵晓晨.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不同胆道引流方式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郭旗,刘付宝,赵义军,陈江明,濮天. 肝胆外科杂志, 2021(02)
- [7]困难胆管结石的外科微创治疗[J]. 李汉军,梅洪亮,卢绮萍.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1(02)
- [8]微创手术配合药物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J]. 蒋扬,方兴保.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07)
- [9]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D]. 张晟铭.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双镜联合治疗肝胆管结石效果观察[J]. 李军强. 医药论坛杂志, 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