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孔玻璃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孔,玻璃,颗粒,离子交换,临界,纳米,载体。
多孔玻璃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孙怡文,王玉军,骆广生[1](2009)在《核壳型多孔玻璃负载单质银的纳米颗粒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亚临界水侵蚀Na2O-CaO-SiO2系玻璃微球,制备得到核壳型多孔玻璃微球.玻璃微球壳层为孔径分布均匀的中孔结构,具有良好的阳离子交换性能.以此多孔玻璃材料为载体,通过离子交换和氢气还原过程,制备得到单质银的纳米颗粒负载的多孔玻璃复合材料.负载基材制备过程简单、环保,材料对银的负载量大,还原后得到的单质银的纳米颗粒粒径分布窄,单分散性好,在多孔玻璃的中孔层中分布均匀.(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S2期)
孙怡文,王玉军,骆广生[2](2008)在《核壳型多孔玻璃负载单质银的纳米颗粒》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亚临界水侵蚀Na_2O-CaO-SiO_2系玻璃微球,制备得到核壳型多孔玻璃微球,壳层为孔径分布均匀的中孔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阳离子交换性能.以这一多孔玻璃材料作为载体,通过离子交换和氢气还原过程,制备得到单质银的纳米颗粒负载的多孔玻璃复合材料.负载基材制备过程简单环保,材料对银的负载量大,还原后得到的单质银的纳米颗粒具有粒径分布窄,单分散性好,在多孔玻璃的中孔层中分布均匀等优点,因此在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制备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期刊2008-12-08)
孙科,曾磊,王涛,刘钟海[3](2006)在《快速搅拌制粒机中制备宏孔性多孔玻璃颗粒》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在快速搅拌制粒机中加水量、造粒时间、搅拌方式对宏孔性多孔玻璃颗粒造粒过程的影响,研究了烧结温度对颗粒强度与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废玻璃为原料,加水41%~42%,造粒3~6min,在750℃下烧结并保温2h,能够成批制备出强度大于13.82MPa,孔隙率大于42%的宏孔性多孔玻璃颗粒,孔径保持在20~120μm。(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06年04期)
孙科[4](2006)在《快速搅拌制粒机中多孔玻璃颗粒制备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在快速搅拌制粒机中以填充法制备多孔玻璃颗粒材料的基本原理与过程,实验研究了造粒时间和加水量对造粒效果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条件下颗粒的粒度分布。同时,本文通过对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的实验考察,研究了烧结条件对颗粒的孔隙率、孔径分布及机械强度等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合适的造粒时间、加水量、烧结温度以及保温时间等因素对最终所得产品颗粒的性能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首次以快速搅拌机作为造粒设备,以废玻璃为原料,利用填充法来直接成批制备宏孔径、小粒度的多孔玻璃载体颗粒。 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快速搅拌制粒机能高效地制备多孔颗粒,在快速搅拌制粒机中进行造粒有利于颗粒的稳定生成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烧结过程达到理想状态。制备成形的产品颗粒圆整,形貌规则。通过调节造粒时间,可得到不同颗粒粒度分布,强度和孔隙率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通过试验,确定了快速搅拌制粒机中以填充法制备多孔玻璃颗粒的适宜工艺操作条件:采用以废玻璃为原料,加水41-42%,在快速搅拌制粒机中造粒3-6min,在750℃下烧结并保温2h,能够成批制备出强度大于13MPa,孔隙率大于42%的宏孔性多孔玻璃颗粒,孔径保持在20-120μm。 本文还通过对造粒技术、烧结过程以及粒数平衡理论的大量文献调研,结合本实验研究的具体情况,建立了适合本物料体系的模型来预测和控制颗粒生长,从而更有利于实际生产中的产品粒度控制以及做到节约用料。该粒数平衡模型使用实验数据来加以比较验证,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所得数据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6-05-01)
孙科,刘钟海,曾磊,王涛[5](2006)在《烧结对多孔玻璃颗粒制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多次实验,对烧结在制备多孔玻璃工艺中的影响作了深入考察。利用填充法以废玻璃为原料,在烧结温度为750℃下保温2h制得了孔隙率大于37%、强度高于13.82 MPa的高质量多孔玻璃颗粒。(本文来源于《四川化工》期刊2006年02期)
王倩,孙航,曹海峰,刘钟海[6](2002)在《宏孔性多孔玻璃载体颗粒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填充法直接制备宏孔的多孔玻璃载体颗粒。探讨了造孔剂的种类及含量和烧结过程对颗粒的粒度分布、孔隙率、孔径分布及机械强度的影响 ,确定了复配造孔剂的适宜比例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采用复配造孔剂解决了宏孔颗粒的强度与孔隙率、孔径的矛盾 ,在烧结温度 80 0℃左右 ,保温时间 2h的条件下 ,保证孔径在 6 0~180 μm ,孔隙率稳定在 4 0 %以上 ,而强度达到 2 .4MPa以上。(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02年03期)
王倩[7](2002)在《宏孔性多孔玻璃载体颗粒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以填充法制备多孔材料的基本原理与过程,并通过对传统填充法的改进直接制备宏孔径、高强度的多孔玻璃载体颗粒。研究从造孔剂选用和烧结过程对颗粒的孔隙率、机械强度、孔径分布及粒度分布的影响入手,找出了造孔剂的种类及含量、烧结温度以及保温时间等因素对最终所得产品颗粒的性能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首次提出将造孔剂复配使用来对填充法加以改进,无需扩孔处理,即能直接制备宏孔径、高强度、小粒度、比表面大的多孔玻璃载体颗粒。 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复配造孔剂有利于颗粒的稳定生成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烧结过程达到理想状态。制备成形的产品形貌规整,孔径较大且分布均匀,强度和孔隙率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通过试验确定了复配造孔剂的适宜比例和工艺条件:采用复配造孔剂组分26.7:16.6(%)的比例造粒,在800℃左右烧结,保温2小时的条件下,保证产品颗粒孔径在60~180μm,比表面达到1.94m~2/g,孔隙率稳定在40%以上,而强度达到3.6MPa以上。 另外,本文通过对造粒技术、烧结过程的大员文献调研,结合本研究的具体情况,通过控制进料速率呈连续性变化,基本实现了烧结前球坯直径的线性生长变化,从而更有利于实际生产中的产品粒度控制以及做到节约用料,并在试验操作中以离散型进料速率变化来加以比较验证。结果表明,按照建立的进料速率模型控制加料速率,能够对实际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和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2-05-05)
多孔玻璃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用亚临界水侵蚀Na_2O-CaO-SiO_2系玻璃微球,制备得到核壳型多孔玻璃微球,壳层为孔径分布均匀的中孔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阳离子交换性能.以这一多孔玻璃材料作为载体,通过离子交换和氢气还原过程,制备得到单质银的纳米颗粒负载的多孔玻璃复合材料.负载基材制备过程简单环保,材料对银的负载量大,还原后得到的单质银的纳米颗粒具有粒径分布窄,单分散性好,在多孔玻璃的中孔层中分布均匀等优点,因此在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制备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孔玻璃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孙怡文,王玉军,骆广生.核壳型多孔玻璃负载单质银的纳米颗粒制备[J].过程工程学报.2009
[2].孙怡文,王玉军,骆广生.核壳型多孔玻璃负载单质银的纳米颗粒[C].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08
[3].孙科,曾磊,王涛,刘钟海.快速搅拌制粒机中制备宏孔性多孔玻璃颗粒[J].硅酸盐通报.2006
[4].孙科.快速搅拌制粒机中多孔玻璃颗粒制备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
[5].孙科,刘钟海,曾磊,王涛.烧结对多孔玻璃颗粒制备的影响[J].四川化工.2006
[6].王倩,孙航,曹海峰,刘钟海.宏孔性多孔玻璃载体颗粒的制备[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2
[7].王倩.宏孔性多孔玻璃载体颗粒的制备研究[D].四川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