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亚汇率协调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亚,中国,汇率协调机制,人民币
东亚汇率协调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穆文燕[1](2015)在《中国在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中的作用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经济体意识到区域间货币金融合作的重要性,陆续提出了多种构想和具体措施,促进区域货币和金融稳定。包括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并促进其多边化,筹备东亚外汇储备库,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建立和完善东亚债券市场。但是对于处于货币金融合作中较高层次阶段的东亚汇率协调机制却始终没有能够真正实现。本文以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进展为切入点,探索其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东亚区域缺乏主导国家和货币,而中国具有潜在能力成为主导国家。在分析中国在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中的作用前,首先分析了中国是否有动力和能力参与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结论为中国既有动力,同时也有能力参与。本文从贸易和货币视角分析了中国在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中的作用,贸易角度从贸易规模和不对称竞争压力两方面阐述,说明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区域的市场供给者;货币角度中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结论,在2005年7月-2008年7月期间锚定美元的东亚货币有六种,锚定欧元的东亚货币有四种,而锚定人民币的东亚货币仅为两种,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2010年9月-2014年3月期间,锚定美元和欧元的东亚货币明显减少,与此对比的是锚定人民币的货币增加为五种,说明人民币在东亚地区逐渐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东亚区域中重要的锚定货币。(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5-03-01)
王倩,王玉[2](2012)在《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的构建——基于不同汇率制度下名义有效汇率稳定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通过情景实验模拟出东亚各国货币在钉住美元、钉住G3货币、钉住AMU、钉住G3+1等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贸易加权名义有效汇率,在考察其稳定性的基础上对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进行构建。东亚各国(除中国、日本外)在各自货币篮子区域内核心货币的选择中,可以考虑将人民币作为锚货币之一,而且人民币的权重逐渐递增;待条件成熟后,区域内经济、贸易、投资联系较为紧密的次区域可以考虑采用钉住共同货币篮子汇率制度,条件完备时在全区域内推行共同货币篮子制度。在汇率协调的不同阶段,人民币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经济经纬》期刊2012年05期)
谢立胜[3](2012)在《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汇率协调机制是通过协调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其它宏观经济政策,设定汇率波动的范围和干预机制,维护区域内的汇率稳定,从而维护各经济体的经济稳定,促进区域和各成员的经济发展。区域货币合作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趋向,它能有效地应对国际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稳定的冲击以及避免金融动荡。然而,稳定而有效的区域汇率协调机制有利于东亚各经济体之间货币的汇率稳定,有利于避免各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性贬值,有利于抵御国际投机资本的残酷冲击等。因此,探讨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货币一体的迫切要求,是东亚货币危机给东亚各经济体带来的深刻启示,更是实现该区域货币同盟不可抹去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绪论部分。包括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以及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二是区域汇率协调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系统研究最优货币区理论、汇率目标区理论、溢出效应理论以及博弈理论,并进行归纳总结,以指导下一步的研究内容。叁是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的现状分析以及经验启示。结合最优货币区理论、汇率目标区理论以及溢出效应等理论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美元持续走低以及日元国际化程度不高及其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日元难以发挥其东亚“锚货币”的作用。然而,随着中国与东亚地区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的情况下,中国已成为东亚各经济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逐步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的前提下,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的公信力不断提高。这表明,目前人民币是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中最具潜力的“锚货币”。四是构建以人民币为主导的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在东亚货币合作这一大背景下,结合人民币当前的国际化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以人民币为主导的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是东亚的现实选择。目前较为现实的做法应该是:在东亚区域内部,各经济体要逐步摆脱美元的依赖,应当以人民币为关键货币确定中心汇率后套算双边汇率,允许双边汇率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为了维护双边汇率的稳定,需要通过某种安排使得各经济体能够借助政策调整和各种行动将各参与方的货币兑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幅度加以控制。另外,为推动东亚货币合作以及以人民币为主导货币的东亚汇率协调机制机制的形成,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东亚区域内经济和贸易合作;二是要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叁是要放宽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管制;四是要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五是要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避免“特里芬难题”出现的负面影响。五是结论及研究展望。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人民币与东亚10国和地区(中国香港和台湾)货币的汇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基于ADF检验,东亚10国和地区以及人民币、美元、欧元的一阶差分单整,时间序列数据较为平稳。人民币在东亚各经济体的汇率波动中有着重要的影响,这说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比重的不断上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已经大大增强,在东亚地区汇率稳定和减少外部汇率波动上起到了“货币锚”的作用。但由于笔者的研究能力和资料有限,本文的有些内容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和有待深入研究的地方。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一是人民币能否真正成为东亚区域主导性货币的论点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二是需要综合运用成本和收益分析等理论,来进一步分析人民币作为主导货币对东亚的经济金融稳定的影响表现;叁是结合人民币区域化问题来分析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推进和应对人民币区域化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区域货币联盟或区域单一货币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区域单一货币提供了良好的实施条件,这大大推动了东亚最优货币区的建设。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贸易平台,加快推进人民币在自由贸易区内跨境贸易结算,积极推进人民币周边化和区域化,逐步使人民币成为东亚各经济体的主要储备货币和投资、贸易及流通的结算货币,从而稳固人民币作为区域货币锚的强大功能,使得人民币真正成为东亚区域主导货币。(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2-03-31)
杨帆[4](2010)在《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东亚地区纷纷采取钉住美元的汇率制,由于缺乏区域间汇率政策协调,在国际游资冲击下,最终爆发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危机后,东亚国家虽然对本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更具灵活性的改革,但在实际运行中又恢复了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东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钉住美元汇率制已明显地制约了东亚经济的长远发展,并可能引发新的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金融体系危机迅速恶化,包括东亚经济体在内的世界各国均遭受严重打击,这一历史性变化导致世界各大主要货币重新洗牌。就在我国刚刚结束的2010年“两会”期间,央行表示将适时考虑退出特别汇率机制,这预示着美元作为东亚地区“锚货币”的地位开始松动。东亚钉住美元汇率制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决定了钉住美元制只能是短期的过渡性方案,而区域汇率协调将是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和汇率体系发展的大势所趋。由此,东亚国家能否展开区域内密切的汇率协调,以及如何进行汇率协调,将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全文以“为何协调”——“能否协调”——“如何协调”为主线,对于“为何协调”,本文从东亚各国均采取事实上钉住美元制的实证分析入手,探讨东亚钉住美元的不稳定性,并结合后危机时代背景阐述东亚汇率协调的必要性;对于“能否协调”,本文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相关标准,对东亚地区是否具备汇率协调的经济基础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对东亚汇率协调的可行性做出分析;对于“如何协调”,本文借鉴欧盟汇率协调的实践经验,在比较各种可实施的汇率协调模式基础上,提出以人民币、日元、新元叁种主导货币为核心,先“子区域”后“整个区域”,将东亚汇率协调进一步细分为四个阶段逐步推进的基本构想。最后探讨东亚汇率协调下中国的战略选择及其相应的战略安排。(本文来源于《天津财经大学》期刊2010-05-01)
郭茹[5](2008)在《专家:建立汇率协调机制有利于东亚各经济体》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正日益紧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这使得东亚各经济体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领域的合作。 “东亚经济体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教授日前在上海参加由复旦大学举办的“上海论坛2008”上说,东亚区域(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08-05-27)
李飞燕[6](2008)在《东亚地区汇率协调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本国经济运行情况选择本国的汇率制度,但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这种国家的主权行为却可能由于缺乏汇率的协调与合作而导致一国或一个区域甚至整个国际经济的动荡。东亚地区正是由于缺乏汇率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在国际游资的冲击下,最终爆发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在经历这次金融危机以后,无论从主观态度上、还是从客观意义上东亚各国和地区都迫切地希望解决货币汇率的稳定性问题。而建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是其中一个比较务实的设想,同时也是东亚货币合作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建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必要性。阐述了东亚汇率协调机制对东亚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二部分对最优货币区理论进行了阐述。第叁部分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相关标准,着重分析和考察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基础。对此,主要分析了各国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以及东亚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东亚整体差异性较大,意味着现阶段东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尚不具备同时进行汇率协调的可行性。但该地区内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核心群体,这些国家之间差异性较小,具备进行汇率协调的条件。第四部分在比较各种东亚汇率协调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东亚地区汇率协调机制建立的初步构想。最后,通过权衡东亚汇率协调机制对中国的利弊影响,探讨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下中国的选择。(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8-05-01)
张肃[7](2007)在《论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现实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汇率无论是对单个国家经济还是对国际经济整体而言,都是影响巨大的经济变量。但是它能否在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上,则取决于合理的汇率安排。所以,东亚国家和地区应积极、有步骤地加强成员之间的政策协调和货币合作,逐步推进建立东亚单一货币区的进程。(本文来源于《税务与经济》期刊2007年05期)
黄明华[8](2007)在《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教授曾经预言在未来10年内将出现叁大货币区: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即“金融稳定性叁岛”将成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构架。目前欧盟已形成了自己的货币区,北美贸易区的汇率协调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东亚金融危机以后,区域内的货币合作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作为东亚货币合作核心的东亚区域汇率协调进展缓慢,成果甚微。虽然在客观经济条件下,进行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建设是基本可行的,但由于东亚区域内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区域内汇率安排多样化、缺乏协调基础等,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的建设任重且道远。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包括机制的目标、内涵、汇率协调模式的选择以及成员选取等内容。区域汇率协调的模式有多种,不同模式有不同的优缺点,但相对来说,货币篮模式可能更适合东亚目前的情况。东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混合货币篮方案,分四个具体步骤来进行机制的建设:第一步,加强区域内的汇率政策调整;第二步,建立次区域的钉住汇率制度;第叁步,实现各个次区域的货币一体化;最后逐步构建东亚固定汇率区,进而形成统一货币区。东亚区域汇率协调的机制的建立可以防止区域内货币的竞争性贬值、降低区域内贸易与投资成本以及抵御国际投资资本的冲击等。中国参与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宏观金融的稳定以及抵抗人民币升值压力,但也会降低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加人民币的管理成本等。作为区域内的大国,中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的建设。(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7-05-08)
杨坤峰[9](2007)在《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区域货币一体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出现了许多区域性货币组织。相较与欧盟(已形成欧元区)和北美(已形成自由贸易区),东亚的区域货币合作一直处于落后状态。20世纪末的东亚金融危机,扭转了东亚货币合作的被动局面,东亚各个经济体开始努力着手解决汇率稳定问题。而建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是一个比较务实的构想。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认为:第一,东亚地区应该积极借鉴欧盟经验,积极推动汇率协调机制的发展;第二,针对东亚经济体经济基础和发展速度迥异的现状,一篮子目标区爬行钉住是东亚地区过渡阶段的次优选择;第叁,东亚汇率合作,应该先从加强政策协调开始,逐渐完善融资便利机制,最后先次区域后全区域逐步建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第四,长远来看,中国参与东亚汇率协调利大于弊,中国应该积极推进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发展。鉴于这些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长期来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还不具备形成汇率协调机制的门槛条件。因此,东亚地区只能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合作,并最终建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此期间应该承担起推进合作的责任。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尝试将那些实证分析的结果和东亚地区的地缘以及政治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以确定每个次区域的范围。多数学者同意,在东亚建立区域货币合作的过程中,应该先建立次区域的合作,再建立全区域的合作。但是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观点,到底应该建立那几个次区域,每个区域应该包含哪几个国家和地区,学者们或者进行定量分析,或者进行定性分析,二者的结合并不多。本文的不足之处是:本文借鉴欧盟的经验,提出对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看法。欧盟的经济与政治基础都和东亚有较大的差别。在经济上,东亚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差异很大;在政治上,东亚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较之欧盟复杂。因此,不能单纯的拿东亚的一些经济指标,给欧盟相比,来确定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建立步骤等。(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7-04-01)
孙勇[10](2007)在《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与中国的理性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汇率协调的重要性已在东亚各国政府及经济学界形成共识。对于如何建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许多国家政府和经济学家都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如东亚日元区方案、东亚美元本位方案、一篮子目标区爬升钉住方案、亚洲汇率机制方案以及编制亚洲货币单位方案等。但是,通过对比分析各种协调方案认为,目前在亚洲还不存在一种可行的稳定的汇率协调机制,因此,谋求人民币在亚洲地区作为关键货币的地位才是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最大利益所在。(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07年01期)
东亚汇率协调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笔者通过情景实验模拟出东亚各国货币在钉住美元、钉住G3货币、钉住AMU、钉住G3+1等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贸易加权名义有效汇率,在考察其稳定性的基础上对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进行构建。东亚各国(除中国、日本外)在各自货币篮子区域内核心货币的选择中,可以考虑将人民币作为锚货币之一,而且人民币的权重逐渐递增;待条件成熟后,区域内经济、贸易、投资联系较为紧密的次区域可以考虑采用钉住共同货币篮子汇率制度,条件完备时在全区域内推行共同货币篮子制度。在汇率协调的不同阶段,人民币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亚汇率协调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穆文燕.中国在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中的作用探索[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2].王倩,王玉.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的构建——基于不同汇率制度下名义有效汇率稳定性的比较[J].经济经纬.2012
[3].谢立胜.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4].杨帆.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
[5].郭茹.专家:建立汇率协调机制有利于东亚各经济体[N].第一财经日报.2008
[6].李飞燕.东亚地区汇率协调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8
[7].张肃.论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现实选择[J].税务与经济.2007
[8].黄明华.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7
[9].杨坤峰.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7
[10].孙勇.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与中国的理性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