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壁纳米碳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电极,碳纳米管,锂离子电池,胆酸,负极,多巴胺。
单壁纳米碳管论文文献综述
余向南,马天翼,李慧玉,张文广,韩敏芳[1](2018)在《硅-改性多壁纳米碳管柔性复合电极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多壁纳米碳管和纳米硅材料的各自优势,分别采取涂覆法和混合法,将硅与改性多壁碳纳米管(PDCNT)复合,制备了两种新型柔性电极(Si/PDCNT和Si@PDCNT)。借助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能谱分析技术(EDS)和电化学技术等表征测试手段,对比分析两种新型柔性电极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涂覆法制备的Si/PDCNT复合电极,纳米Si均匀分布在PDCNT柔性薄膜集流体的表面,二者结合紧密;电极循环200周,比容量保持在170 mA·h/g左右,循环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Si/Cu电极。混合法制备的Si@PDCNT柔性复合电极,纳米Si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管构筑的叁维导电网络结构中,电极循环500周后,比容量保持在200 mA·h/g以上,循环性能优于Si/PDCNT电极。本研究有助于推动硅基纳米碳管柔性电极的应用,为高比能量柔性电池技术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徐红梅,李洁,乔云帆,张敏,章弘扬[2](2017)在《单壁碳纳米管在胆酸类表面活性剂中的分散及手性碳管(6,5)的双水相分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牛磺脱氧胆酸钠和脱氧胆酸钠等6种胆酸类表面活性剂,考察其对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的分散能力.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为225 W,超声时间1 h的分散条件下,胆酸类表面活性剂均能对SWCNTs均匀分散,均可作为SWCNTs的分散剂.在相同条件下,质量分数为2%的牛磺脱氧胆酸钠对SWCNTs的分散能力最强,脱氧胆酸钠对SWCNTs的分散能力最弱.此外,还采用聚乙二醇/葡聚糖双水相系统对SWCNTs分散液进行了萃取分离,获得了纯度较高的手性SWCNTs(6,5).所筛选的SWCNTs分散剂及采用的双水相分离方法为单一手性SWCNTs的分离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谷泽宇,高嵩,黄昊,靳晓哲,吴爱民[3](2017)在《多壁纳米碳管约束二硫化锡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化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两步法制备多壁纳米碳管约束SnS_2纳米材料(SnS_2@MWCNT)。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在甲烷气氛下制备多壁纳米碳管约束金属锡纳米结构(Sn@MWCNT)作为前驱体,再通过硫化反应获得SnS_2@MWCNT纳米结构。对材料进行Raman、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物理表征的结果显示多壁纳米碳管长约400nm,表面碳层晶化程度良好,碳层厚度约10 nm。以Sn S2@MWCNT纳米结构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显示出较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首次充放电库伦效率为71%,循环50次后,容量仍保持703 mAh?g~(-1)。SnS_2@MWCNT纳米结构电极的高容量特性源于多种活性物质共同提供容量,且各物质反应平台不同。平台呈现明显阶梯型,缓解了体积膨胀效应对电极材料的破坏。(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Zamshed,Iqbal,CHOWDHURY,Md.Istiaque,RAHAMAN,M.Shamim,KAISER[4](2017)在《千兆赫片上互联单壁纳米碳管电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未来的高频系统芯片,特别是片上网络的设计中,知识产权模块之间的联系至为关键,而单壁纳米碳管则是其中一种很有前景的纳米结构。电路及系统尺寸的不断缩减限制了对1000 GH级别高频信号特征的利用。本文针对不同结构构型的单壁纳米碳管,对高质量互联中四项重要的四项电参数——阻抗,传播常量,电流密度以及信号延时进行了推导。每个参数均表现出了对其设计互联频率范围和构型的强相关性。与现有理论和实验结果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在解决下一代高速集成电路互联问题上有其新颖性。(本文来源于《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期刊2017年02期)
方婧,沈冰[5](2017)在《天然水体中多壁纳米碳管对纳米氧化锌颗粒团聚与沉降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淡水湖泊水体中氧化多壁纳米碳管(Oxidized-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o-MWCNTs)对纳米氧化锌(ZnO nanoparticles,nZnO)颗粒团聚与沉降行为的影响,探讨了天然胶体及o-MWCNTs的浓度对nZnO颗粒团聚粒径、团聚速率及沉降行为的作用.结果表明,nZnO在天然水体中会发生明显沉降,相比去除天然胶体的天然水而言,天然胶体的存在显着减少了nZnO的沉降.这主要归因于nZnO-天然胶体颗粒间的作用能垒高于nZnO-nZnO颗粒间的作用能垒,使得天然胶体的存在降低了nZnO-nZnO之间的颗粒碰撞效率,从而促进nZnO悬浮.o-MWCNTs对nZnO在天然水体中沉降行为的影响与天然胶体密切相关.相比于nZnO的单独沉降,在不过膜天然水中(含天然胶体),低浓度o-MWCNTs的存在增加了颗粒间的团聚速率,从而促进nZnO的沉降,而高浓度o-MWCNTs降低了颗粒间的团聚速率和团聚体粒径,从而降低了nZnO的沉降.而在过膜天然水中(不含天然胶体),o-MWCNTs的存在显着降低了颗粒间的团聚粒径和团聚速率,从而降低了nZnO的沉降,且o-MWCNTs的浓度越高,对nZnO悬浮稳定性的促进作用越明显.(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舒庆,侯小鹏,唐国强,刘峰生,袁红[6](2016)在《氟离子与磺化反应改性多壁纳米碳管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酯化反应合成油酸甲酯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高温浸渍法,对多壁纳米碳管进行了氟离子与浓硫酸磺化反应修饰改性处理,制备了一种新型Lewis酸型催化剂F~--SO_4~(2-)/MWCNTs,并通过透射电镜、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吡啶吸附红外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和NH_3程序升温脱附等表征手段对其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进而对多壁纳米碳管经F~-与浓硫酸磺化反应修饰改性后所出现的结构与催化性能变化的内在影响规律进行了探索。以F~--SO_4~(2-)/MWCNTs为催化剂,以甲醇和油酸为原料,对其在应用于催化酯化反应合成油酸甲酯过程中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5℃、醇油物质的量之比为12∶1、催化剂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0.9%、反应时间为6 h,油酸的转化率最高,达到了90%。高催化活性可归因于随着氟元素的加入,提高了SO_4~(2-)的插层作用效果,从而增加了酸性活性位的数量;此外,S=O键具有电子诱导效应,而F~-有强负电性,两者之间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后形成了F~-S键,使S=O的吸电子效应大幅度增强,从而加剧了F~--SO_4~(2-)/MWCNTs催化剂的体系电荷不平衡趋势,导致催化剂中的正电荷过剩,使催化剂中的酸性活性位以Lewis酸为主,有效的避免了单纯磺化反应作用所生成的催化剂的酸性活性位以Br觟nsted酸型为主,而易在富含水的反应介质中发生水合作用而降低,甚至失去催化活性的现象发生。(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刘盾[7](2016)在《多壁纳米碳管膜在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地球化石资源的日渐枯竭,以及类似温室效应,环境恶化等等问题的产生,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随着每个人环保意识的提高,电动车等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青睐。但是,纯电动车的一次充电可行驶里程数仍然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手机、平板等便携电子设备向着更轻更薄更强大的方向发展,对于电池的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锂离子电池已经开始力不从心。锂空气电池以其堪比汽油的理论比容量和绿色环保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其具备的一些缺点却一直在阻碍这种电池走向商业化:放电产物电导率过低,过电势居高不下等。因此,本文将用苯为碳源,以二茂铁为催化剂,以噻吩为生长促进剂,利用流动催化剂法制备多壁纳米碳管膜,并将之应用于锂空气电池的正极材料中,使用SEM,拉曼光谱,BET,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该纳米碳管膜进行表征。通过实验表明,制得的多壁纳米碳管膜的比表面积约为65 m2/g,其孔状结构主要由介孔构成,其中的纳米碳管的直径约为40nm。该材料在500mA/g的电流密度下达到了 15750mAh/g的首次充电比容量和13800mAh/g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在限制充放电比容量为3000 mAh/g的前提下循环了 15次后比容量仍未出现明显下降。通过控制苯与二茂铁的摩尔比例,除了可获得多壁纳米碳管膜外,也可以获得碳纤维。本文对这两种材料进行对比测试,深入分析了为何多壁纳米碳管膜的电化学性能要优与碳纤维。并借此深入研究了锂空气电池背后的电化学机制。另外,本文也探讨了为何目前要在纯氧气环境下对锂空气电池进行测试,并搭建出了一套能够在纯氧气条件下对锂空气电池进行测试的系统。通过对比同种锂空气电池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电化学性能,证明该测试系统可以有效的防止环境对锂空气电池造成的污染,从而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以及循环性能。(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6-05-01)
方婧,汪敏浩,林道辉,沈冰[8](2016)在《氧化多壁纳米碳管与菲和四环素在土柱中的协同迁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主要考察氧化多壁纳米碳管与菲和四环素在土壤中的协同迁移行为。结果表明,氧化多壁纳米碳管显着促进了菲和四环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氧化多壁纳米碳管在迁移过程中充当了菲的载体从而促进菲的迁移。对于菲而言,氧化多壁纳米碳管结合态菲是其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形态。然而,四环素的情况与菲不同,在流出液中氧化多壁纳米碳管结合态四环素含量较低,自由溶解态四环素是其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形态。吸附实验表明氧化多壁纳米碳管存在显着降低了土壤对四环素的吸附容量,这可能是造成氧化多壁纳米碳管促进四环素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的结果说明在评估纳米碳管的环境安全风险时,氧化多壁纳米碳管增强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性的作用不可忽略。(本文来源于《全国环境纳米技术及生物效应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6-04-08)
杨晓磊[9](2014)在《胡敏酸对多壁纳米碳管悬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由于其优良的物化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一部分CNTs会进入到环境中,水环境作为CNTs在环境中重要的“汇”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在水环境中,CNTs由于疏水性会倾向于聚集而沉淀到固相介质中,但在水流搅动等一系列因素下,沉积的CNTs会重新悬浮到水相。DOM在CNTs上吸附可促进CNTs悬浮。由于DOM复杂的结构和性质,使CNTs悬浮的机理尚不清晰。DOM是一个多组分的复合体,DOM中不同组份悬浮CNTs的机理可能不同。本文以DOM简单的模型化合物(单宁酸和没食子酸)和叁种含氧量不同的CNTs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吸附质分子结构性质和CNTs性质对CNTs悬浮的影响,然后进行HA在CNTs的分级吸附以及CNTs自身的分级实验,探讨了HA和CNTs中不同组份对CNTs悬浮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1.超声是CNTs悬浮的重要因素,超声对TA和GA在CNTs上的吸附影响不显着。TA在叁种CNTs上吸附量明显高于GA,范德华力和π-π键是主要的吸附机理。TA和GA在CNTs上的吸附是CNTs悬浮的重要因素。由于TA较大的分子和立体的空间结构,在低吸附量下表现出较强的悬浮CNTs的能力,而在较高吸附量下,GA增大CNTs表面电荷的作用,使其具有更强的悬浮能力。尽管悬浮剂的吸附量影响了CNTs的悬浮,但悬浮剂的分子结构、空间构象及化学性质等可能才是控制CNTs的悬浮的主要因素。与MG相比,氧含量较高的MH和MC表现出明显易于被悬浮的特性。CNTs的化学性质对悬浮起着重要作用。2.HA在MH和MG上的吸附表现出分级现象,吸附量随程序吸附次数增加而增大。HA吸附过程可能是刚性的芳香性大分子首先吸附到CNTs上,其次吸附长链的芳香性大分子,然后才吸附刚性的芳香性和链状的小分子。CNTs吸附HA机理主要是π-π作用、疏水性和氢键,以π-π作用为主。MH的分级现象较MG明显,原因可能是MH带负电可以排斥HA中带负电的分子。分级HA对CNTs悬浮的影响是CNTs悬浮吸光度随程序吸附批次增加而降低,原因是刚性芳香大分子的空间位阻要强于其它分子,表明被吸附分子的空间位阻效应对CNTs悬浮有重要作用。含氧量高的MH悬浮能力要强于含氧量低的MG。静电排斥对CNTs悬浮的作用不如吸附质本身的空间位阻效应,CNTs粒径为75-85nm可能有利于其悬浮。3.CNTs在HA中表现悬浮吸光度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而CNTs对HA总的吸附量不断增加。通过分析排除CNTs的分配作用,得出CNTs自身分级。由于较长的CNTs发生缠绕而聚集沉淀,所以短CNTs悬浮吸光度比长的高。同时CNTs含氧量是造成分级另一个因素。MG的热稳定性较好,这是改性后MH表面有较多的缺陷位,从而造成其热稳定性较差。(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4-05-10)
杨沫,王慧霞,万梦婷,黄春,邱萍[10](2014)在《应用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纳米碳纤维电极同时测定多巴胺和抗坏血酸》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滴涂法制备了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纳米碳纤维电极,研究了多巴胺(DA)、抗坏血酸(AA)及其混合溶液在修饰前后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20 mmol/L Tris-HCl(pH 7.4)缓冲溶液中,修饰电极对DA和AA具有很好的电催化作用。采用差示脉冲伏安法对DA与AA混合溶液氧化峰电流与浓度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DA和AA的氧化峰电流在1.0×10-7~5.0×10-5mol/L和1.0×10-5~1.0×10-3mol/L范围内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分别为Ip=0.0012c+4×10-9,r=0.9907;Ip=10-5c+7×10-10,r=0.9974,两种物质的检测限分别达到8.0×10-9mol/L和2×10-6mol/L。(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4年03期)
单壁纳米碳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用牛磺脱氧胆酸钠和脱氧胆酸钠等6种胆酸类表面活性剂,考察其对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的分散能力.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为225 W,超声时间1 h的分散条件下,胆酸类表面活性剂均能对SWCNTs均匀分散,均可作为SWCNTs的分散剂.在相同条件下,质量分数为2%的牛磺脱氧胆酸钠对SWCNTs的分散能力最强,脱氧胆酸钠对SWCNTs的分散能力最弱.此外,还采用聚乙二醇/葡聚糖双水相系统对SWCNTs分散液进行了萃取分离,获得了纯度较高的手性SWCNTs(6,5).所筛选的SWCNTs分散剂及采用的双水相分离方法为单一手性SWCNTs的分离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壁纳米碳管论文参考文献
[1].余向南,马天翼,李慧玉,张文广,韩敏芳.硅-改性多壁纳米碳管柔性复合电极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8
[2].徐红梅,李洁,乔云帆,张敏,章弘扬.单壁碳纳米管在胆酸类表面活性剂中的分散及手性碳管(6,5)的双水相分离方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7
[3].谷泽宇,高嵩,黄昊,靳晓哲,吴爱民.多壁纳米碳管约束二硫化锡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化学行为[J].物理化学学报.2017
[4].Zamshed,Iqbal,CHOWDHURY,Md.Istiaque,RAHAMAN,M.Shamim,KAISER.千兆赫片上互联单壁纳米碳管电分析(英文)[J].FrontiersofInformationTechnology&ElectronicEngineering.2017
[5].方婧,沈冰.天然水体中多壁纳米碳管对纳米氧化锌颗粒团聚与沉降行为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7
[6].舒庆,侯小鹏,唐国强,刘峰生,袁红.氟离子与磺化反应改性多壁纳米碳管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酯化反应合成油酸甲酯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16
[7].刘盾.多壁纳米碳管膜在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D].海南大学.2016
[8].方婧,汪敏浩,林道辉,沈冰.氧化多壁纳米碳管与菲和四环素在土柱中的协同迁移研究[C].全国环境纳米技术及生物效应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6
[9].杨晓磊.胡敏酸对多壁纳米碳管悬浮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4
[10].杨沫,王慧霞,万梦婷,黄春,邱萍.应用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纳米碳纤维电极同时测定多巴胺和抗坏血酸[J].分析试验室.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