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缺锌土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石灰,缺锌,水稻,籽粒,小麦,含量。
缺锌土壤论文文献综述
罗开忠,杨庆,杨蜀云,周虹,李国雁[1](2018)在《临沧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现状及作物缺锌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土壤有效锌的丰缺是反映耕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全面掌握临沧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状况,2005-2016年结合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实施,对临沧市采集的4 853个耕地土壤样品进行有效锌(Zn)含量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临沧市耕地土壤有效锌不同程度的缺乏,其中有17.25万hm2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处于缺乏或严重缺乏状态,占临沧市总耕地面积的53.4%。(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赵爱青[2](2015)在《外源锌对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中锌扩散—迁移转化—作物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作为北方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主产区土壤属于石灰性土壤,DTPA-Zn含量较低(0.5~1.0 mg·kg-1)。因此,该区小麦籽粒Zn含量普遍偏低(20~30 mg·kg-1),难以满足该区人群对微量元素锌营养的需求,很容易引发以缺锌症状为主的健康问题。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进而解决人体缺锌问题最直接有效措施是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将外源锌肥施入土壤能显着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而前期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将锌肥(ZnSO_4)施入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并未显着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那么土施或叶面喷施螯合态锌肥或利用集中施锌方式是否能增加小麦籽粒Zn含量?同时探讨了石灰性土壤中外源锌(ZnSO_4)的迁移转化及其对该区土壤锌肥的提高效果,从而对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地区的锌肥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该区小麦籽粒Zn含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然而,螯合态锌肥施入潜在石灰性土壤对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研究较少,且对其在该类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还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在潜在缺锌土壤上进行了1个室内模拟试验、2个温室盆栽试验和2个连续两年冬小麦田间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ZnSO_4土施(15 kg Zn·hm-2,播种前一次性施入土壤耕层)和喷施(1.5 kg Zn·hm-2,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分3次喷施)对五种基因型小麦的籽粒Zn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施ZnSO_4显着增加了土壤DTPA-Zn含量,提高幅度为174%,而其对小麦籽粒Zn含量影响效果不明显;叶面喷施ZnSO_4显着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提高幅度可达61%,锌生物有效性提高幅度为36%。小麦籽粒植酸含量主要受环境因素和基因型的影响。在潜在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上,与土施锌肥相比,叶面喷锌显着提高小麦籽粒Zn营养品质。2.ZnSO_4(20 mg Zn·kg-1土)和Zn-EDTA(4 mg Zn·kg-1土)施入半扩散池(5-mm和1-mm间隙模拟均施和条施这两种施锌方式,在5、10、30 d利用冷冻切割技术破坏性取样)模拟锌在土壤迁移扩散试验。结果表明:将外源锌肥施入1-mm间隙较5-mm间隙中显着增加了锌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中的萃取率和扩散速率;Zn-EDTA扩散距离大于ZnSO_4。在此模拟试验基础上进行均施和条施ZnSO_4(20 mg Zn·kg-1土)和Zn-EDTA(4 mg Zn·kg-1土)对小麦籽粒Zn营养品质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均施(ZnSO_4和Zn-EDTA)显着提高了小麦籽粒Zn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条施ZnSO_4对小麦籽粒Zn营养品质影响效果不明显。均施或条施Zn-EDTA较ZnSO_4均显着提高了小麦籽粒Zn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3.监测均施和条施ZnSO_4(20 mg Zn·kg-1土)和Zn-EDTA(4 mg Zn·kg-1土)对小麦收获后土壤中锌形态转化影响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条施和均施zn-edta提高了土壤中交换态锌(ex-zn)、碳酸盐结合态锌(carb-zn)和松结有机态zn(lom-zn)含量,且条施zn-edta处理施锌区域和非施锌区域土壤中的ex-zn和lom-zn含量差异不显着。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条施和均施zn-edta处理ex-zn和lom-zn对土壤有效锌贡献最大;条施znso4处理氧化锰结合态锌(oxmn-zn)对土壤有效锌贡献最大;均施znso4处理紧结有机态锌(tom-zn)对土壤有效锌贡献最大。因此,zn-edta能保持较高水平的活性锌形态(如ex-zn和lom-zn),从而具有较高的锌肥效。4.不同施用量znso4(10和20mg·kg-1土)和zn-edta(4、10和20mg·kg-1土)均施和条施处理下对提高小麦籽粒zn营养品质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均施znso4、均施zn-edta和条施zn-edta处理均显着提高了小麦籽粒zn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小麦籽粒zn含量随zn-edta施用量的增加而显着提高,且条施和均施处理差异不显着。施用zn-edta较znso4显着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条施znso4处理降低了znso4肥效。锌每日摄入量仍<3mg。较高的植酸含量及[植酸]/[zn]比值是导致生物有效性较低的最主要原因,为满足人体对锌营养需求,小麦籽粒中植酸含量仍需降低。5.土施(均施和条施)znso4(20kgzn·hm-2)和zn-edta(2kgzn·hm-2)和喷施对小麦籽粒zn营养品质影响的连续两季田间试验。土施锌肥对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效果不明显,在土施znso4(均施和条施)基础上叶面喷施znso4则显着提高了小麦籽粒zn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提高幅度分别为67.2%和48.4%;降低了植酸含量和[植酸]/[锌]摩尔比,降低幅度分别为67.3%和41.9%。在土施zn-edta基础上叶面喷zn-edta对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的效果不显着,提高幅度为12.0%,降低了[植酸]/[锌]摩尔比,降低幅度为14.8%,锌的生物有效性提高幅度为18.1%。土施锌肥处理下,均施锌肥对提高小麦籽粒zn营养品质效果优于条施锌肥处理;znso4对提高小麦籽粒zn营养品质效果优于zn-edta。6.监测均施和条施znso4(20kgzn·hm-2)和zn-edta(2kgzn·hm-2)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内小麦种植株间和行间土壤各形态zn含量动态变化及其与有效锌的相关性的连续两季冬小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条施锌肥(znso4和zn-edta)显着提高了株间土壤有效锌及各组分zn含量,土壤各组分zn含量大小顺序为lom-zn>carb-zn>tom-zn>oxmn-zn>ex-zn。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条施znso4和zn-edta显着提高了小麦株间和行间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别为均施处理的1.77和1.69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dtpa-zn与土壤ex-zn、lom-zn和carb-zn均具有正相关关系。与空白对照相比,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zn-edta显着提高了土壤中ex-zn含量,条施锌肥的增加效果优于均施锌肥。基于以上试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将锌肥直接施入土壤中可显着提高土壤中的有效锌(dtpa-zn)含量,但对小麦籽粒zn含量提高幅度有限,高量zn-edta施入土壤可显着提高小麦籽粒Zn生物有效性;叶面喷施ZnSO_4能显着提高小麦籽粒Zn生物有效性,叶面喷施Zn-EDTA对提高小麦籽粒Zn生物有效性效果不明显。(2)Zn-EDTA施入土壤,具有较高的扩散速率,保持较高的活性锌(Ex-Zn和LOM-Zn)含量,Ex-Zn、LOM-Zn和Carb-Zn对土壤有效锌影响显着,较ZnSO_4具有较高的锌肥肥效。(3)与均施ZnSO_4相比,条施ZnSO_4,锌肥主要集中在施锌区域,降低了锌肥与小麦根系接触,OxMn-Zn对土壤有效锌影响效果最大,锌肥肥效较低。综上,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地区适量施Zn-EDTA和叶面喷施ZnSO_4是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有效措施,调节和保持较高的活性锌形态(Ex-Zn和LOM-Zn)可改善人体Zn缺乏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9-01)
国春慧[3](2014)在《不同施锌方式和锌源对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锌组分及其肥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小麦主要产地位于北方石灰性土壤地区,是众多农村居民人体所需锌的重要来源。但石灰性土壤的高pH和高CaCO3含量影响了锌的生物有效性。土壤作为植物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提高锌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不同锌源和施锌方式对石灰性土壤锌组分及锌肥利用率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锌源、两种施锌方式对石灰性土壤Zn组分及其锌肥利用率的影响。主要得到了以下的结论:(1)研究锌肥种类和施用方法对小麦生育期内土壤中不同Zn组分含量的影响,为指导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合理土施锌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ZnSO4和Zn-EDTA的田间条施和均施试验研究,分析小麦不同生育期株间土壤不同组分Zn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有效锌(DTPA-Zn)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两种锌肥均增加了株间土壤中有效Zn(DTPA-Zn)及各组分Zn含量,土壤各组分Zn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松结有机态Zn>碳酸盐结合态Zn>紧结有机态Zn>氧化锰结合态Zn>交换态Zn;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条施ZnSO4和Zn-EDTA的DTPA-Zn增加量约为均施处理的2倍和1.2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态Zn、松结有机态Zn和碳酸盐结合态Zn均与DTPA-Zn呈正相关关系,Zn-EDTA施入土壤后,与不施锌肥相比,在小麦整个生育时期交换态Zn含量明显增大,而紧结有机态Zn则相对减少。条施锌肥提高了土壤小麦株间DTPA-Zn及紧结有机态Zn之外的各组分Zn含量,而且效果显着优于均施锌肥。因此,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中,条施这种集中施锌方法以及引进螯合态锌肥能显着增加土壤中潜在有效的锌组分,而且螯合态锌肥施入土壤后较高的DTPA-Zn含量可以维持至小麦收获后,保证了较长时间内的土壤供锌能力。(2)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两种锌源(ZnSO4和Zn-EDTA)通过均施和条施两种施锌方式对石灰性土壤锌组分及小麦锌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两种锌肥均增加了小麦籽粒和秸秆Zn含量,Zn-EDTA均施和条施两种施锌方式的锌肥利用率分别比ZnSO4高80.6%和308%。小麦收获后,条施ZnSO4和Zn-EDTA的施锌区DTPA-Zn增加量约为均施处理的2倍和1.8倍;ZnSO4条施处理中施锌区的DTPA-Zn含量约为未施锌区的8倍,而Zn-EDTA无显着差异。两种锌肥试验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态Zn、松结有机态Zn和碳酸盐结合态Zn均与DTPA-Zn呈正相关关系,Zn-EDTA施入土壤后,与不施锌肥相比,在小麦收获后松结有机态Zn和碳酸盐结合态Zn含量明显增大,而紧结有机态Zn则相对减少。因此,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中,引进螯合态锌肥Zn-EDTA能显着增加土壤中潜在有效的锌组分,而且螯合态锌肥施入土壤后综上所述,将螯合态锌肥Zn-EDTA引入陕西关中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中,不但降低了施肥量进而减少了资源浪费和土壤重金属污染,而且比ZnSO4能够提高石灰性土壤潜在有效的锌组分,较高的DTPA-Zn含量可以维持至小麦收获后,提高了锌肥利用率。条施锌肥比广泛应用的均施方法更能提高小麦株间DTPA-Zn、交换态Zn、松结有机态Zn、碳酸盐结合态Zn和氧化锰结合态Zn的含量,提高了小麦对锌的吸收速率。(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李荣华,孙西宁,刁展,马宜修,安伟强[4](2012)在《猪粪好氧堆肥对缺锌土壤种植大豆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Zn含量较高的猪粪为原料进行了90d好氧堆肥,以采自陕西省永寿县养马庄的典型缺锌土壤为供试土样,通过大豆盆栽试验研究了该有机肥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并以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地积累指数评价了施用该有机肥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环境风险。结果表明:经过90d的高温好氧堆制,获得了氮磷钾丰富的堆肥产品,且堆肥中未检测出Ni、Cd、Cr、Pb、Hg和As等有害重金属,仅含Cu256.3mg.kg-1、Zn474.4mg.kg-1。与对照相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大豆生物量和产量逐渐增加,并在肥土比10%时达到最高,大豆产量比对照提高了206.7%,大豆根系重量提高了94.2%,大豆茎叶(含荚壳)提高了94.0%;大豆籽粒中Zn含量则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在40%时籽粒Zn含量高达49.33mg.kg-1;施用堆肥后,土壤EC、Zn和Cu全量、Zn和Cu有效量均随着堆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pH则随着堆肥比例的增加,从8.46逐渐降低到7.44。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地积累指数评价法表明,当茬堆肥施用量不超过5%时,不会对该缺锌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研究显示,适量施用该堆肥能显着促进大豆的茎叶和根系生长,同时提高籽粒产量和籽粒中的Zn含量。对于供试缺锌土壤,施用该富锌有机肥可以明显补充土壤锌。(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陆欣春[5](2012)在《潜在缺锌土壤上土施锌肥对冬小麦锌营养品质及土壤锌形态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小麦主产区主要位于北方石灰性土壤地带,其土壤有效Zn含量多处于潜在缺锌水平(DTPA-Zn含量为0.5~1.0mg·kg-1),生产的小麦籽粒Zn含量较低(平均含量26.8mg·kg-1),难以满足以其为主食人群对锌的营养需求,从而众多人口由于缺锌导致严重健康问题。施用锌肥是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的最直接有效途径,而前期在石灰性土壤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土施低量锌肥对小麦籽粒Zn含量提高幅度有限,不能满足人体Zn营养需求,那么增加施锌量是否能继续增加小麦籽粒Zn含量?同时石灰性土壤对外源锌肥固定是限制锌肥肥效的主要原因,为此监测锌肥施入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后各形态Zn含量动态变化,揭示土壤对锌肥的固定机制,对指导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地区施用锌肥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且在实际生产中氮磷肥的大量施用对锌肥肥效亦有一定影响,尤其是磷锌间的拮抗作用早已成为被关注热点问题,但关于土壤中二者关系研究较少,尤其是磷锌配施对土壤中不同形态Zn含量的影响还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分别进行了不同施锌量、氮锌配施、磷锌配施3个冬小麦田间定位试验,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不同施锌量(0、7.5、15、30、45kg Zn·hm~(-2))对小麦Zn营养品质影响的两季冬小麦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土施锌肥对小麦籽粒Zn含量提高有限,增幅仅为11.4~33.2%,锌肥当季利用率仅为0.14~0.98%,且以高施锌量(45kg·hm~(-2))处理Zn肥利用率最低,而锌肥后效对第二季小麦籽粒Zn含量未有显着增加;两季小麦地上部锌携出总量仅占施锌量的0.13~1.29%。不同施锌量对小麦籽粒植酸含量及[植酸]/[Zn2+]摩尔比影响均不显着。可见,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增加施锌量不能继续增加小麦籽粒Zn含量,反而进一步降低了Zn肥利用率。2.氮锌配施(施氮量分别为0、105kg·hm~(-2),施锌量分别为0、6.8kg·hm~(-2),完全方案)对10个小麦品种Zn营养品质影响的两季冬小麦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锌肥对小麦籽粒Zn含量的影响因不同品种而异,单施锌肥仅增加了西杂1号、武农148、郑麦9023籽粒Zn含量,氮锌配施增加了除小偃22外其余9种供试小麦品种籽粒Zn含量,增幅为7.3-54.7%。单施锌肥对小麦地上部Zn累积量增加不明显,单施氮肥可显着增加小麦地上部Zn吸收,但其主要累积在小麦茎叶部,氮锌配施显着增加小麦地上部Zn累积量,两季分别增加了6.5%、29.8%。氮锌配施处理比单施锌肥显着增加了Zn肥利用率,单施锌肥和氮锌配施处理两季小麦地上部携出Zn总量分别占施锌量0.25%、1.50%。可见,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在施氮肥基础上施锌肥对小麦籽粒Zn含量提高效果更好。3.磷锌配施(施P2O5量分别为0、50、100、150、200kg·hm~(-2),施Zn量为0、7kg·hm~(-2),完全方案)对小麦Zn营养品质影响的两季冬小麦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低磷配施锌(P_(50)Zn_7)使两季小麦籽粒Zn含量比对照(P0Zn0)分别增加37.7%、8.8%,高磷配施锌(P_(200)Zn_7)反而使两季小麦籽粒Zn含量分别降低37.6%、17.0%;小麦籽粒植酸含量、[植酸]/[Zn~(2+)]摩尔比均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磷锌配施的[植酸]/[Zn2+]摩尔比低于单施等量磷肥。可见,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高磷配施锌肥显着降低了小麦籽粒Zn生物有效性,为此在该地区施磷量不能高于100kg·hm~(-2)。4.土施锌肥(7.5~45kg·hm~(-2))及磷锌配施均增加了小麦籽粒微量元素(Zn、Fe、Cu、Mn)总累积量,不同施锌量对Zn、Fe、Cu、Mn的分配比例影响较小,而磷锌配施时,随着施磷量的增加,Zn的吸收比例逐渐降低,Fe的吸收比例增加,造成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吸收不平衡。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小麦籽粒植酸含量与Zn、Fe、Cu、Mn间相关关系不一致,从而同时提高Zn、Fe、Cu、Mn微量元素含量和降低植酸含量而提高微量元素生物有效性较为困难。5.监测不同用量Zn肥(7.5~45kg·hm~(-2))施入潜在缺锌土壤后DTPA-Zn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施锌可显着增加土壤DTPA-Zn含量,且随施锌量增加DTPA-Zn含量逐渐增加,锌肥施入土壤后7d,DTPA-Zn含量增加幅度为267~529%;到639d时,增加幅度为68~137%,可见随时间推移土壤DTPA-Zn含量虽有所降低,但在两季小麦生育期内仍能维持较高水平(>1.0mg·kg-1)。氮锌配施及磷锌配施试验结果表明,氮锌配施及磷锌配施对土壤DTPA-Zn含量增加幅度均低于单施锌肥处理,尤其磷锌配施条件下,DTPA-Zn含量随施磷量增加而逐渐降低。6.石灰性土壤中锌主要以矿物态(Min-Zn)存在,占全锌91.5~97.6%,其次为松结有机态锌(Wbo-Zn,1.34~5.53%)、碳酸盐结合态锌(Carb-Zn0.47~1.55%)。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交换态Zn(Ex-Zn)和Wbo-Zn对有效锌贡献最大,Carb-Zn亦间接影响土壤有效锌含量。小麦籽粒Zn含量与土壤中Ex-Zn、Wbo-Zn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石灰性土壤中Wbo-Zn和Carb-Zn含量占有较为可观的比例,因此增加这两种形态储备容量是调节和控制土壤锌营养状况的重要措施。7.监测不同量锌肥(7.5~45kg·hm~(-2))施入石灰性土壤后不同形态Zn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锌肥施入土壤初期(7d)主要增加了Wbo-Zn和Carb-Zn,两者增加量分别占施Zn量的63.4~84.0%和6.5~10.3%;其后Wbo-Zn含量逐渐降低,到两季小麦收获后(231d、639d),施入锌肥的42.4~69.0%和62.0~78.1%已转化为无效的Min-Zn。氮锌配施及磷锌配施结果表明,氮锌交互作用对不同形态Zn含量影响不显着;磷锌交互作用对Wbo-Zn和Crab-Zn含量有影响显着,低磷配施锌(P0Zn7、P_(50)Zn_7)可使土壤Wbo-Zn含量分别增加4.0、4.4倍,对其他形态Zn含量无显着增加,高磷锌配施(P150Zn7、P_(200)Zn_7)对土壤Wbo-Zn和Crab-Zn影响均有负交互效应。基于以上3个田间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潜在缺锌土壤上,土施锌肥可以显着增加土壤DTPA-Zn含量,且能维持两季小麦生育期,但对小麦籽粒Zn含量提高幅度有限,锌肥利用率极低,氮锌配施比单施锌肥提高锌肥利用率。(2)高磷配锌降低土壤中有效性较高形态Zn(Wbo-Zn和Carb-Zn)含量,显着降低籽粒Zn生物有效性,因此在该地区磷锌配施时施磷量应低于100kg·hm~(-2)。(3)土壤中Ex-Zn、Wbo-Zn含量对有效锌贡献最大,与小麦籽粒Zn含量呈显着正相关。(4)锌肥施入土壤最初主要增加有效性较高的形态Zn含量,其后逐渐向无效态Zn(Min-Zn)转化,到小麦收获后一大部分转化为矿物态。综上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地区控制氮磷肥施用量对施锌效果至关重要,调节和控制土壤Wbo-Zn含量对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解决人体Zn营养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2-03-01)
赵爱青[6](2011)在《潜在性缺锌土壤上不同施锌方式对提高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北方居民的主食,其集中种植区分布在我国的缺锌土壤地带。由于人体不能合成锌,所以只能通过膳食摄取,然而小麦籽粒中的锌含量较低,不能满足人体需求。通过农艺措施,如土施锌肥和叶面喷锌是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的快速有效措施。然而,前人的研究绝大部分集中在极度缺锌的土壤上,而在潜在性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上的研究不多。因此,在潜在性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上,通过土施锌肥和叶面喷锌的大田试验和砂培试验来探讨,这两种农艺措施对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提高效果以及小麦对外源锌吸收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砂培试验对小麦(小偃22)进行了根部供锌和不同生育期叶面喷锌处理,研究不同施锌方式对小麦锌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根部供锌显着提高了小麦各器官中的锌含量,小麦根、茎、叶、颖壳和籽粒中锌含量分别提高了15.68、3.91、3.60、1.90和2.11倍。叶面喷锌显着提高了小麦叶、颖壳和籽粒中锌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1.85、2.67和1.11倍。根部供锌显着提高了小麦各器官中锌吸收量,小麦根、茎、叶、颖壳和籽粒锌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8.4、3.98、3.71、1.58和1.90倍。叶面喷施锌肥显着提高了叶和颖壳中锌的吸收量,分别是不喷锌处理的1.58和2.08倍。小麦各器官锌吸收量从高到低顺序为:叶>根>颖壳>茎>籽粒。根部供锌显着降低了小麦颖壳和籽粒中锌分布,降幅分别为61%和53%。叶面喷施锌肥增加了小麦颖壳中的锌的分布。由此可知,当小麦根系充分供锌时,小麦籽粒中锌的最主要来源是根部从介质中吸收锌,此时,叶面喷锌的效果不明显;当根系供锌不足时,小麦通过将成熟器官,如叶片中的锌转移进入籽粒中,然而数量有限。根部充分供锌时,大量的锌累计在小麦根系,因此,提高小麦从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转移速率也是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的一种有效措施。(2)通过一个两年的大田试验,对五种基因型小麦进行了不施锌、土施锌肥、叶面喷锌以及土施锌肥+叶面喷锌处理,探讨在潜在性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上,不同施锌方式对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锌肥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61%,锌的生物有效性相对提高了35.5%。然而,土施锌肥对提高小麦籽粒中锌含量效果不明显。土施锌肥使土壤DTPA-Zn含量两季分别增加了167%、231%,而叶面喷锌对土壤DTPA-Zn含量的影响不显着。不同小麦品种之间籽粒植酸含量有显着差异。小麦籽粒植酸含量主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锌肥施用对植酸含量的影响不显着。由此可知,在潜在性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上,提高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的途径是通过叶面喷锌。土壤DTPA-Zn含量不能准确指示土壤的供锌能力。通过选育植酸含量低的小麦品质也能提高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3)通过测定砂培试验小麦各器官中微量元素含量来探讨不同施锌方式对Fe、Zn、Cu和M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部供锌显着提高了小麦根、茎、叶、壳和籽粒中Zn浓度和吸收量;叶面喷锌各器官中Zn浓度分别提高了1.02、1.18、1.85、2.67和1.11倍。根部供锌显着降低了茎中Fe的浓度和吸收量,降幅为38%;叶面喷锌降低了根部Fe浓度和吸收量,降幅为11%和33%。根部供锌显着降低了小麦茎中Mn浓度和吸收量,降幅为166%和216%;叶面喷锌显着降低了小麦茎中Mn浓度,降幅为202%,而对其他器官中Mn浓度的影响不显着。根部供锌显着提高了小麦根部Cu浓度和吸收量,增幅为37%和38%;叶面喷锌显着降低了小麦根部Cu浓度和吸收量,降幅为14%。而喷锌时期对各器官中微量元素浓度的影响受到器官和元素类型的影响。小麦各器官中元素的逐步回归方程可知,通过提高了器官中Zn浓度,根部Mn和Fe浓度可以达到提高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提高的目的。总之,小麦籽粒中锌的最主要来源是根系从介质中吸收的锌;其次当外源锌供应不足时,小麦其他器官(如叶)中的锌转移进入籽粒中。在潜在性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上,土施锌肥对提高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效果不明显,叶面喷锌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郑利伟[7](2009)在《土壤缺锌作物典型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过量施用氮肥、磷肥,诱发土壤缺锌十分普遍。阐述了作物缺锌的典型症状,并提出了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补锌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种植户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09年07期)
买文选,田霄鸿,李生秀[8](2007)在《石灰性土壤小麦缺锌矫正及锌营养品质改善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灰性土壤中锌的缺乏常常导致所栽培的主要作物——小麦锌缺乏的发生,从而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籽粒的锌营养品质,并最终威胁到人体健康。从石灰性土壤中锌缺乏的原因入手,着重从外源供锌和筛选耐缺锌的小麦基因型(锌高效基因型小麦)两个方面论述了解决石灰性土壤上栽培小麦锌缺乏问题的途径,并认为后者是更好的选择。(本文来源于《广东微量元素科学》期刊2007年11期)
曹淑萍,冯鑫,周艺敏[9](2005)在《天津市黄庄洼土壤缺锌原因及施锌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回归分析表明,天津市土壤全锌、阳离子代换总量和pH值是影响土壤有效锌含量的重要元素。其中,全锌与有效锌呈正相关,pH值和阳离子代换总量与有效锌呈负相关。黄庄洼土壤富含铁氧化物,阳离子代换总量相对较高,对锌形成束缚。另外,土壤pH值偏高,降低了锌的有效性,因而土壤有效锌常常呈现亏缺状态。在该区进行的水稻补锌试验表明,补锌可显着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本文来源于《天津农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徐晓燕,赵红军,杨肖娥,余永贵[10](2002)在《HCO_3~-同化物在水稻体内的运输分配及其与石灰性土壤水稻耐缺锌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采用营养液培养、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HCO3-同化物在缺Zn敏感(IR26)和耐性水稻品种(IR8192-31-2)体内运输和分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HCO3-同化物从敏感品种根部向地上部运输较少,在根部积累较多,而耐性品种HCO3-同化物向地上部运输较多,速率较快,而在根部积累较少;施Zn促进敏感品种HCO3-同化物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输。敏感品种离体根吸收的HCO3-高于耐性品种,并且HCO3-同化物从根尖向伸长区迁移的速率高于耐性品种。以上结果表明HCO3-同化物运输和分配差异是不同水稻品种对缺锌敏感差异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缺锌土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麦作为北方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主产区土壤属于石灰性土壤,DTPA-Zn含量较低(0.5~1.0 mg·kg-1)。因此,该区小麦籽粒Zn含量普遍偏低(20~30 mg·kg-1),难以满足该区人群对微量元素锌营养的需求,很容易引发以缺锌症状为主的健康问题。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进而解决人体缺锌问题最直接有效措施是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将外源锌肥施入土壤能显着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而前期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将锌肥(ZnSO_4)施入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并未显着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那么土施或叶面喷施螯合态锌肥或利用集中施锌方式是否能增加小麦籽粒Zn含量?同时探讨了石灰性土壤中外源锌(ZnSO_4)的迁移转化及其对该区土壤锌肥的提高效果,从而对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地区的锌肥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该区小麦籽粒Zn含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然而,螯合态锌肥施入潜在石灰性土壤对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研究较少,且对其在该类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还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在潜在缺锌土壤上进行了1个室内模拟试验、2个温室盆栽试验和2个连续两年冬小麦田间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ZnSO_4土施(15 kg Zn·hm-2,播种前一次性施入土壤耕层)和喷施(1.5 kg Zn·hm-2,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分3次喷施)对五种基因型小麦的籽粒Zn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施ZnSO_4显着增加了土壤DTPA-Zn含量,提高幅度为174%,而其对小麦籽粒Zn含量影响效果不明显;叶面喷施ZnSO_4显着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提高幅度可达61%,锌生物有效性提高幅度为36%。小麦籽粒植酸含量主要受环境因素和基因型的影响。在潜在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上,与土施锌肥相比,叶面喷锌显着提高小麦籽粒Zn营养品质。2.ZnSO_4(20 mg Zn·kg-1土)和Zn-EDTA(4 mg Zn·kg-1土)施入半扩散池(5-mm和1-mm间隙模拟均施和条施这两种施锌方式,在5、10、30 d利用冷冻切割技术破坏性取样)模拟锌在土壤迁移扩散试验。结果表明:将外源锌肥施入1-mm间隙较5-mm间隙中显着增加了锌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中的萃取率和扩散速率;Zn-EDTA扩散距离大于ZnSO_4。在此模拟试验基础上进行均施和条施ZnSO_4(20 mg Zn·kg-1土)和Zn-EDTA(4 mg Zn·kg-1土)对小麦籽粒Zn营养品质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均施(ZnSO_4和Zn-EDTA)显着提高了小麦籽粒Zn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条施ZnSO_4对小麦籽粒Zn营养品质影响效果不明显。均施或条施Zn-EDTA较ZnSO_4均显着提高了小麦籽粒Zn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3.监测均施和条施ZnSO_4(20 mg Zn·kg-1土)和Zn-EDTA(4 mg Zn·kg-1土)对小麦收获后土壤中锌形态转化影响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条施和均施zn-edta提高了土壤中交换态锌(ex-zn)、碳酸盐结合态锌(carb-zn)和松结有机态zn(lom-zn)含量,且条施zn-edta处理施锌区域和非施锌区域土壤中的ex-zn和lom-zn含量差异不显着。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条施和均施zn-edta处理ex-zn和lom-zn对土壤有效锌贡献最大;条施znso4处理氧化锰结合态锌(oxmn-zn)对土壤有效锌贡献最大;均施znso4处理紧结有机态锌(tom-zn)对土壤有效锌贡献最大。因此,zn-edta能保持较高水平的活性锌形态(如ex-zn和lom-zn),从而具有较高的锌肥效。4.不同施用量znso4(10和20mg·kg-1土)和zn-edta(4、10和20mg·kg-1土)均施和条施处理下对提高小麦籽粒zn营养品质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均施znso4、均施zn-edta和条施zn-edta处理均显着提高了小麦籽粒zn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小麦籽粒zn含量随zn-edta施用量的增加而显着提高,且条施和均施处理差异不显着。施用zn-edta较znso4显着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条施znso4处理降低了znso4肥效。锌每日摄入量仍<3mg。较高的植酸含量及[植酸]/[zn]比值是导致生物有效性较低的最主要原因,为满足人体对锌营养需求,小麦籽粒中植酸含量仍需降低。5.土施(均施和条施)znso4(20kgzn·hm-2)和zn-edta(2kgzn·hm-2)和喷施对小麦籽粒zn营养品质影响的连续两季田间试验。土施锌肥对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效果不明显,在土施znso4(均施和条施)基础上叶面喷施znso4则显着提高了小麦籽粒zn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提高幅度分别为67.2%和48.4%;降低了植酸含量和[植酸]/[锌]摩尔比,降低幅度分别为67.3%和41.9%。在土施zn-edta基础上叶面喷zn-edta对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的效果不显着,提高幅度为12.0%,降低了[植酸]/[锌]摩尔比,降低幅度为14.8%,锌的生物有效性提高幅度为18.1%。土施锌肥处理下,均施锌肥对提高小麦籽粒zn营养品质效果优于条施锌肥处理;znso4对提高小麦籽粒zn营养品质效果优于zn-edta。6.监测均施和条施znso4(20kgzn·hm-2)和zn-edta(2kgzn·hm-2)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内小麦种植株间和行间土壤各形态zn含量动态变化及其与有效锌的相关性的连续两季冬小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条施锌肥(znso4和zn-edta)显着提高了株间土壤有效锌及各组分zn含量,土壤各组分zn含量大小顺序为lom-zn>carb-zn>tom-zn>oxmn-zn>ex-zn。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条施znso4和zn-edta显着提高了小麦株间和行间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别为均施处理的1.77和1.69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dtpa-zn与土壤ex-zn、lom-zn和carb-zn均具有正相关关系。与空白对照相比,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zn-edta显着提高了土壤中ex-zn含量,条施锌肥的增加效果优于均施锌肥。基于以上试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将锌肥直接施入土壤中可显着提高土壤中的有效锌(dtpa-zn)含量,但对小麦籽粒zn含量提高幅度有限,高量zn-edta施入土壤可显着提高小麦籽粒Zn生物有效性;叶面喷施ZnSO_4能显着提高小麦籽粒Zn生物有效性,叶面喷施Zn-EDTA对提高小麦籽粒Zn生物有效性效果不明显。(2)Zn-EDTA施入土壤,具有较高的扩散速率,保持较高的活性锌(Ex-Zn和LOM-Zn)含量,Ex-Zn、LOM-Zn和Carb-Zn对土壤有效锌影响显着,较ZnSO_4具有较高的锌肥肥效。(3)与均施ZnSO_4相比,条施ZnSO_4,锌肥主要集中在施锌区域,降低了锌肥与小麦根系接触,OxMn-Zn对土壤有效锌影响效果最大,锌肥肥效较低。综上,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地区适量施Zn-EDTA和叶面喷施ZnSO_4是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有效措施,调节和保持较高的活性锌形态(Ex-Zn和LOM-Zn)可改善人体Zn缺乏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缺锌土壤论文参考文献
[1].罗开忠,杨庆,杨蜀云,周虹,李国雁.临沧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现状及作物缺锌防治[J].云南农业科技.2018
[2].赵爱青.外源锌对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中锌扩散—迁移转化—作物吸收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3].国春慧.不同施锌方式和锌源对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锌组分及其肥效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4].李荣华,孙西宁,刁展,马宜修,安伟强.猪粪好氧堆肥对缺锌土壤种植大豆的影响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
[5].陆欣春.潜在缺锌土壤上土施锌肥对冬小麦锌营养品质及土壤锌形态转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6].赵爱青.潜在性缺锌土壤上不同施锌方式对提高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7].郑利伟.土壤缺锌作物典型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
[8].买文选,田霄鸿,李生秀.石灰性土壤小麦缺锌矫正及锌营养品质改善的途径[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7
[9].曹淑萍,冯鑫,周艺敏.天津市黄庄洼土壤缺锌原因及施锌效果[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5
[10].徐晓燕,赵红军,杨肖娥,余永贵.HCO_3~-同化物在水稻体内的运输分配及其与石灰性土壤水稻耐缺锌的关系[J].土壤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