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能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义,中国共产党,权能,权力,民族,国家,邪教。
全能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肖存良[1](2019)在《从全能主义政党到高质量政党建设——新中国七十年政党建设历程的政治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帝国崩溃所导致的国家危机推动我国走上了党建国家的现代国家建设道路。党建国家又促使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全能主义政党的政治模式。全能主义政党在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革命取得成功的同时,又表现出了集权主义、官僚主义等弊端。从建国到改革开放这叁十年间,全能主义政党的弊端体现得淋漓尽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党政分开而走出了全能主义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收缩的基础上,从90年代开始在社会领域持续改革,建立和强化了党政复合体制。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向社会领域持续发展的同时,又告别了粗放式的组织发展模式,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发展道路。不能用西方学者的"收缩与调适"概念来概括中国共产党七十年自身建设历程。(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章高荣[2](2018)在《类全能主义:对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一个整体性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整体和历时研究的欠缺,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研究一直缺乏共识。文章以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和"一业一会"为切入点,分析了自2004年以来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慈善法》立法以及叁大条例修订等政策变迁及其实践。文章发现,国家社会关系在局部具备"多元主义"的特征和基础;"法团主义"则缺乏利益代表的本质,在制度层面也已经消解;整体来看全能主义介入方式的存在,使得"类全能主义"能够被用来较好的概括和解释当前中国国家社会关系。(本文来源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期刊2018年06期)
褚松燕[3](2018)在《从全能主义到权能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变迁的一种解释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西方学界形成的威权主义、全能主义和极权主义叁个理论框架被用来解释中国的政治发展。但是,这叁个基于西方历史本位的现象学描述解释框架未能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宏观脉络所呈现出的政体发展多样性,且都强调权力的对内属性和控制属性,而忽视了国家政体在权力特性上呈现出的整体性特征。侧重于实现目标的统合性权力与侧重于降低腐败等成本损耗的制约性权力结合,既发挥权力朝向目标的整体合力,又使得权力各属性部分之间制约而不至于僵化失能,形成一种既能实现目标又有节制的权力能力,可称之为"权能主义",适用于解释中国这样的成长型国家。(本文来源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鲍俊逸[4](2017)在《回到“全能主义”概念本身——基于中国政治学语境下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邹谠提出的"全能主义"是一个具有丰富理论内涵的概念,一直以来被许多国内学者引用,以阐述中国政治的诸多问题。然而,邹谠在提出这一概念时就已明确分析了其所具备的两个层面的内涵,并使用"无暇顾及地带"这一子概念进行了辅证,却被大多学者所忽视,从而导致我们在概念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同时,邹谠提出"全能主义"的初衷是替代具有冷战色彩的"极权主义"以解释二十世纪的中国政治,但他并未对两者的概念差异进行深入分析,这也成为国内学者对全能主义概念理解模糊的原因之一。因此,回到邹谠讨论全能主义的原点,进一步比较全能主义与极权主义的差异,将有助于理清全能主义的本质,以共同的语境解释中国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张付庆[5](2016)在《家庭教育应拒绝“全能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全能主义家庭教育是父母一方运用自身的优势及权力随时随地无限制地侵入和控制子女一方的教育模式。我从全能主义家庭教育模式存在条件、运行机制以及发展演化特征叁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家庭教育应拒绝"全能主义"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教育实践与研究(C)》期刊2016年09期)
ALONG[6](2016)在《实用主义——超值全能家用PC导购》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家庭的卧室、书房几乎都能看到电脑的身影。这是因为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之余,时不时都要利用电脑上网娱乐、查学习资料,甚至利用电脑完成工作。对于那些注重性能且在乎价格的家庭用户而言,价格低配置低的笔记本不适合他们,价格低配置高的台式机才是他们的最爱。在尽可能花更少钱的情况下,选择一款超值全能家用台式PC才是明智之举。(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期刊2016年03期)
张建荣[7](2015)在《“全能主义政府”的公共危机治理困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能主义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由于政府在行政组织架构设置,制度资源供给以及信息传播、社会动员等方面享有着其他社会主体所无法比拟的特殊力量与优势地位,从而使自身实现了对公共危机治理的全面干预和控制。这种状况的存在,不仅造成了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效能低下,抑制了其他社会主体抗击公共危机的机会和空间,同时也隐含着更多危机产生与爆发的潜在风险。因此,要摆脱"全能主义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局,就必须要从现代国家建构的层面来深入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政府公共危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5年07期)
侯博[8](2015)在《中国全能主义政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源自美国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迅速崩溃,至今仍“久治不愈”。与此同时,在世界的东方,中国政府却从容不迫地渡过了金融危机,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显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热切关注,经分析发现中国政府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学界将此称为“中国模式”,此模式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关于这种政治体制,民族主义者认为它“好得很”,权力的高度集中能够让中国建立起民族——国家,实现工业化,并保持在世界的竞争力;而自由主义者则认为这种体制“糟的很”,权力的高度集中导致独裁专制,强大的公权力会侵害公民的私权利,个人权利无法得到保障,民主——国家的建设无法实现。深究这些观点,我们发现双方其实在论证一个问题:中国的这种集权政治好不好?着名学者邹谠教授将近代以来中国形成的这种政治模式称为“全能主义政治”。本文将在全球视野下以“民族——国家”理论为分析工具对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的形成寻源溯本。本文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行文,共分五部分来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对“全能主义政治”进行概述界定;第二部分从民族——国家的主权特性和中国民族独立的历史进程来解释“全能主义政治”的兴起;第叁部分从民族——国家的现代性特征和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殊路径来阐述“全能主义政治”在建国后的进一步发展;第四部分从民族——国家的对外特征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论述中国的“后全能主义政治时代”;最后一部分对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产生的影响做正反两方面的评价,并对后全能主义政治的走向做尝试性的分析。(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庾荣[9](2015)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塑与“中国梦”的实现——由“全能神”邪教所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全能神"邪教组织的存在与蔓延以及近年来一些邪教组织的反复出现,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其根源主要在于当前社会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信仰危机。在当前中国语境下特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真理性的怀疑或放弃。针对当下出现的信仰危机,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国梦"的提出即是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集中体现。(本文来源于《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刘明厚[10](2014)在《中国全能主义时代的民意搜集机制研究——一项类型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民意吸纳机制的首要环节,民意搜集机制是解决公共政策民意吸纳价值与事实弊端矛盾的关键。现有研究往往忽视了对我国全能主义时代民意搜集机制的研究,文章根据发动主体和搜集路径等维度,把民意搜集方式分成了正向收集和逆向搜集两种,由此根据二者出现频率的高低建构了民意搜集机制的四种类型。通过考察这两种民意搜集方式在全能主义时代的各自典型代表——信访工作与基层调研发现,总体而言,民意的正向搜集方式出现频率往往较低,其发挥的作用也相对有限;而民意的逆向搜集方式,则获得了执政者的大力提倡,并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贯彻和应用,这使得全能主义时代的民意搜集机制表现出了明显的"精英体察型"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全能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整体和历时研究的欠缺,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研究一直缺乏共识。文章以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和"一业一会"为切入点,分析了自2004年以来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慈善法》立法以及叁大条例修订等政策变迁及其实践。文章发现,国家社会关系在局部具备"多元主义"的特征和基础;"法团主义"则缺乏利益代表的本质,在制度层面也已经消解;整体来看全能主义介入方式的存在,使得"类全能主义"能够被用来较好的概括和解释当前中国国家社会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能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肖存良.从全能主义政党到高质量政党建设——新中国七十年政党建设历程的政治学考察[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2].章高荣.类全能主义:对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一个整体性理解[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
[3].褚松燕.从全能主义到权能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变迁的一种解释框架[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
[4].鲍俊逸.回到“全能主义”概念本身——基于中国政治学语境下的讨论[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7
[5].张付庆.家庭教育应拒绝“全能主义”[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6
[6].ALONG.实用主义——超值全能家用PC导购[J].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2016
[7].张建荣.“全能主义政府”的公共危机治理困局[J].学术界.2015
[8].侯博.中国全能主义政治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5
[9].庾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塑与“中国梦”的实现——由“全能神”邪教所引发的思考[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
[10].刘明厚.中国全能主义时代的民意搜集机制研究——一项类型考察[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