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双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全双工,干扰,波导,能量,分式,通信,正交。
全双工论文文献综述
杨勃航,郭克锋[1](2020)在《基于能量采集的全双工中继系统时隙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能量采集基础上的全双工中继系统时隙优化问题,以双跳能量采集全双工中继系统为模型,基于中继工作于时间分割模式,分析了在放大中继转发协议与译码中继转发协议下如何实现系统吞吐量最大化,对能量采集时隙进行了优化研究,推导了瑞利衰落信道下最佳能量采集时间的具体表达式,在仿真中对比了全双工中继系统与半双工中继系统的吞吐量。通过性能分析与仿真实现可知,全双工中继技术可以提高频谱利用效率、系统吞吐量,满足日益增长的高速率要求。(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20年01期)
易卿武,申建华[2](2020)在《一种应用于同时同频全双工阵列的UWB天线单元》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一种有限地共面波导结构的超短带(Ultra-wideband,UWB)槽天线单元,以及作为天线单元结构在同时同频全双工天线阵列中的应用情况。从阻抗匹配和辐射原理角度对该天线单元进行原理阐述,从全波电磁仿真层面进行分析计算,研制出原理样机进行测试验证。实测结果表明,与仿真分析一致,在8~18 GHz范围内测得的方向图与仿真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20年01期)
王豪,董增寿,康琳,王珍妮[3](2019)在《瑞利信道下全双工中继系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全双工(full-duplex)中继系统,研究了瑞利信道环境下解码转发(decode-and-forward)全双工中继系统性能。综合考虑了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平均数据包错误率,以及全双工中继接收端与发射端可能产生的自干扰影响,推导出以源节点和中继节点调制等级为变量的端到端系统稳定性表达式,利用该表达式能进行中继的选择以及该系统好坏的判定,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全双工中继系统在5 dB信噪比条件下比半双工(half-duplex)中继系统性能提高了11%.(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方伟,叶引林,朱江,聂益芳[4](2019)在《基于时间反演的全双工自干扰消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全双工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存在的严重自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反演的全双工通信传输方案.首先,对导频序列进行时间反演预编码来估计等效自干扰信道,使导频序列的长度不依赖于天线数而与用户数有关;然后,根据所估计的等效自干扰信道增益在基站接收端重构该干扰并将其减去,达到消除节点处同频干扰的效果;最后,时间反演在基站接收端,作为接收波束赋形,减少用户间干扰并降低系统误码率.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传输方案对比,所提方案对自干扰抑制效果更佳,上行链路可达速率更高,系统误码率更低,并且当天线数少于140时,系统拥有更高的频谱效率.(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李皎皎,冯锋[5](2019)在《全双工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网络的绿色物联网》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物联网的瓶颈问题,对将作为未来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反向散射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研究传统的反向散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随后基于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的局限性及在新型反向散射技术,描叙一种全双工环境反向通信网络系统模型。该模型通过一种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网络访问方式,即在接入全双工接入点的同时向其用户发送下行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并以时分多址接收从多个反向散射设备反向散射的上行链路信号。环境反向散射通信通过环境中射频载波传输信息的反向散射设备无线供电,更加环保和节能,满足未来物联网对能源、成本和复杂性的严格限制。(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22期)
汪巧,周彦果,杨新杰,李有明,石伟[6](2019)在《全双工协作多播业务在NOMA系统中的应用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多播业务在协作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系统中的应用及其性能。在一个单播和多播混合业务的场景中,多播用户组中选择某个信道状态最好的用户作为中继进行解码转发单播用户的信号,并在中继用户支持全双工的模式下,分析和推导了单播用户的中断概率和平均可达速率的闭式表达式。蒙特卡洛仿真结果和理论推导高度一致,表明提出的协作多播应用可以极大改善单播用户的中断性能,且多播用户的容量性能在中继发射功率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不会受到影响。(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谢琛[7](2019)在《基于极化特性差异的全双工自干扰消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系统中同一节点发射端对接收端的自干扰导致接收信号严重恶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干扰与目标信号极化特性差异的自干扰消除方法。采用正交双极化天线和虚拟极化技术产生发射信号极化状态,利用斜投影极化滤波器在接收端滤除自干扰,同时建立去极化信道模型,在发射端设置线性预补偿算法抵消无线信道的去极化效应。仿真分析表明,相对于传统的硬件配置和重构干扰信号抵消的方法,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在信号处理复杂度较低的情况下实现自干扰的有效消除,同时研究了极化估计误差、极化相关程度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根据性能分析,配置合理的收发信号极化参数、设置预补偿系数能够使斜投影极化滤波器的性能达到最优。(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牛中乾,张波,周震,樊勇,宋轲欣[8](2019)在《220 GHz太赫兹全双工高速通信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未来高速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需求,介绍了太赫兹固态电路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太赫兹波导波正交模转换器(OMT)的太赫兹固态全双工通信系统。针对系统架构设计的关键技术及难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为了解决现有太赫兹通信系统单天线无法同时实现发射接收双重功能的难题,提出了太赫兹全双工通信系统的新型架构,并对核心电路220 GHz太赫兹波导波正交模转换器和220 GHz太赫兹分谐波混频器进行了精确建模和仿真,阐述了太赫兹全双工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证明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无线电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樊自甫,孟宪辉,成蕖,王正强[9](2019)在《全双工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功率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采用全双工基站同时为多个半双工下行用户和上行用户提供服务的单载波非正交多址(single-carrie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SC-NOMA)系统的资源分配算法设计。考虑了基于能效的单载波NOMA系统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资源分配问题,在保证用户服务质量和功率约束的同时最大化全双工单载波非正交多址接入(Full-duplex single-carrier 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FD SC-NOMA)系统的能效。由于目标函数是非凸问题,将原问题转换成非线性分式规划问题,通过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得到最优传输功率的闭式解,利用次梯度算法求得最优传输功率。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半双工单载波非正交多址接入(half-duplex single-carrier 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HD SC-OMA)系统相比,FD SC-NOMA系统能够实现更优的能效。(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闫怡菲,张顺外[10](2019)在《基于SWIPT的全双工中继协作系统能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无线通信能量效率以实现绿色通信,文中研究基于无线携能传输(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SWIPT)技术的全双工中继协作系统能量效率优化问题,在功率分割协议下,以最大化能量效率为目标对功率分割因子和发射功率进行优化。首先,建立基于SWIPT的全双工中继协作系统模型,信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配置单根天线并由电源供电,中继节点配置两根天线并通过SWIPT技术同时实现信息译码和能量收集。然后,证明能量效率是关于功率分割因子的凸函数,求解出最优功率分割因子以最大化能量效率;同时,研究了通过优化信源发射功率以提高系统能量效率的方案;并进一步提出基于迭代的联合优化算法对功率分割因子和发射功率进行联合优化。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分析了所提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如该算法下系统能效与只优化发射功率情形相比,当功率分割因子为0.3时,能效提升约7.07%;当功率分割因子为0.1时,能效提升约61.34%。(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全双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一种有限地共面波导结构的超短带(Ultra-wideband,UWB)槽天线单元,以及作为天线单元结构在同时同频全双工天线阵列中的应用情况。从阻抗匹配和辐射原理角度对该天线单元进行原理阐述,从全波电磁仿真层面进行分析计算,研制出原理样机进行测试验证。实测结果表明,与仿真分析一致,在8~18 GHz范围内测得的方向图与仿真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双工论文参考文献
[1].杨勃航,郭克锋.基于能量采集的全双工中继系统时隙优化[J].无线电工程.2020
[2].易卿武,申建华.一种应用于同时同频全双工阵列的UWB天线单元[J].无线电工程.2020
[3].王豪,董增寿,康琳,王珍妮.瑞利信道下全双工中继系统性能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9
[4].李方伟,叶引林,朱江,聂益芳.基于时间反演的全双工自干扰消除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李皎皎,冯锋.全双工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网络的绿色物联网[J].现代电子技术.2019
[6].汪巧,周彦果,杨新杰,李有明,石伟.全双工协作多播业务在NOMA系统中的应用和性能[J].电信科学.2019
[7].谢琛.基于极化特性差异的全双工自干扰消除方法[J].通信技术.2019
[8].牛中乾,张波,周震,樊勇,宋轲欣.220GHz太赫兹全双工高速通信系统[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9
[9].樊自甫,孟宪辉,成蕖,王正强.全双工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功率控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闫怡菲,张顺外.基于SWIPT的全双工中继协作系统能效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