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色素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色素,受体,切口,卷积,皮肤,瘢痕,液氮。
色素痣论文文献综述
林文韬,杨天荣,张恒术[1](2019)在《薇乔抗菌缝线皮下减张缝合在面部色素痣切除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薇乔抗菌缝线皮下减张缝合的方法能否改善面部色素痣手术切除后的瘢痕。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的93例面部色素痣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7例,共73个色素痣,切除后采用薇乔抗菌缝线皮下减张缝合及皮肤全层间断缝合。B组46例,共88个色素痣,采用皮肤全层间断缝合。术后随访6~9个月,对术后瘢痕采用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scar cosmesis assessment and rating, SCAR)量表进行评分。结果:2组组内比较,宽度5~7 mm的色素痣比2~4 mm的色素痣术后瘢痕分离更明显(P<0.05);2组组间比较,宽度2~4 mm的色素痣术后瘢痕分离未见明显差异(P>0.05),宽度5~7 mm的色素痣,A组与B组相比,瘢痕分离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面部宽度≥5 mm的色素痣,采用薇乔抗菌缝线皮下减张缝合能有效改善术后瘢痕分离。对于宽度≤4 mm的色素痣采用普通缝合即可。(本文来源于《临床皮肤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梁锐炯,黄桃源[2](2019)在《冷冻、激光及手术治疗皮肤色素痣美容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在皮肤色素痣治疗中使用冷冻、激光及手术治疗法起到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美容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皮肤色素痣患者共82例,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A组为27例、B组为27例、C组为28例。对叁组患者术后的红肿、色素沉着、结痂、水疱及术后6个月瘢痕、皮肤萎缩、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对叁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术后,A、B、C叁组患者的红肿、色素沉着、结痂、水疱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A组与B组瘢痕、皮肤萎缩、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A组与C组瘢痕、皮肤萎缩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与C组瘢痕、皮肤萎缩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对比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色素痣疾病治疗中,手术治疗方法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但是为了使手术治疗效果的明显提升及进一步提升,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的判断,确保能够为治疗工作的实施及开展提供保障。在治疗结束以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确保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跟进,促使预后治疗效果能够大大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9年18期)
黄斐然,王大光,王重阳,朱丰,刘屹球[3](2019)在《表皮黑素细胞、真皮干细胞及毛囊干细胞等标志分子在获得性色素痣组织上的表达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获得性色素痣组织中表皮黑素细胞标志分子E钙黏素(E-cadherin)和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真皮干细胞标志分子神经生长因子受体-75(NGFRp-75)和巢蛋白(nestin)、毛囊干细胞标志分子CD34和角蛋白19(K19)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6例不同部位和不同发生年龄的皮内痣与交界痣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E-cadherin、DDR-1、NGFRp-75、nestin、CD34和K19的表达并分析其特点。结果不同年龄、不同部位的色素痣中均高表达表皮黑素细胞标志分子和真皮干细胞标志分子,不同发病年龄与不同身体部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毛囊干细胞标志分子:CD34在有毛区色素痣中有表达,在无毛区色素痣中呈阴性表达;K19在色素痣中呈阴性表达。NGFRp-75、nestin和CD34的阳性表达率较表皮来源的标志分子明显低。皮内痣组织切片上位置较浅的痣细胞E-cadherin、DDR-1和NGFRp-75表达较强,而位置较深的痣细胞表达较弱甚至缺如。结论获得性色素痣的痣细胞可能是多细胞来源,但可能最多的还是来源于表皮黑素细胞。(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谢斌,何小宇,黄伟红,沈敏学,李芳芳[4](2019)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基底细胞癌和色素痣的临床图像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算法构建基于临床图像的基底细胞癌和色素痣的智能辅助诊断模型。方法:首先,基于湘雅医学大数据平台构建一个大规模的以中国人种为主的皮肤疾病临床图像数据集——湘雅皮肤疾病数据集;在此数据集的基底细胞癌和色素痣的子集上评估5种主流CNN模型(ResNet50,InceptionV3,InceptionResNetV2,DenseNet121,Xception)的分类性能;以热力图的形式分析模型诊断结果的依据;将最优的CNN分类模型与30名专业的皮肤科医生对100例患者临床图像鉴别进行对比。结果:湘雅皮肤疾病数据集包含150 223幅带有病变区域标记的临床图像,涵盖543类皮肤疾病,且数据集内每幅图片都包含病理金标准的支持和患者的病史资料。在由349幅基底细胞癌和497幅色素痣的测试集上,最优的CNN模型为Xception,其分类正确率可以达到93.5%,其中基底细胞癌和色素痣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97.4%和96.9%。热力图的结果表明CNN模型能学习到与疾病鉴别相关的特征。Xception模型在鉴别基底细胞癌和色素痣的临床图像的能力与专业皮肤科医生基本相当。结论:本研究属于首次基于中国人种临床数据集的皮肤肿瘤的辅助诊断研究,证明了CNN模型具有对于中国人种基底细胞癌和色素痣的鉴别能力,为后续人工智能在皮肤肿瘤中的诊疗应用奠定了扎实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许媛媛,肖飞,刘彦霞,王晨,郝永红[5](2019)在《黑素瘤与色素痣的转录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黑素瘤与色素痣的差异表达基因,从转录组水平揭示黑素瘤的发病机制。方法本研究中选用4例黑素瘤和3例色素痣患者组织样本,提取RNA后用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后,对其进行相关的功能聚类及相互作用分析。结果与色素痣比较,黑素瘤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249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09个;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的结果显示,黑素瘤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更多的与免疫系统及其调节有关。结论免疫相关基因的改变可能在黑素瘤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吕保先[6](2019)在《液氮冷冻与激光治疗皮肤色素痣疗效对比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液氮冷冻与激光治疗在皮肤色素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9年1月某院接诊的皮肤色素痣病患80例,并将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研究组(n=40)接受激光治疗,对照组(n=40)接受液氮冷冻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各组的临床治愈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愈率为95.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80.0%,P<0.05。结论:选择激光治疗方案,对皮肤色素痣病患进行治疗,可取得比液氮冷冻疗法更为显着的疗效,建议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振宇[7](2019)在《鱼嘴形切口在色素痣分次手术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鱼嘴形切口在色素痣分次手术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科的30位中小面积色素痣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鱼嘴形切口对上述皮损进行分次切除治疗,每次间隔3~6个月,切除至皮损缩小到能够直接切除缝合。手术由同一位术者完成,术后随访6~8个月,采用直接观察法对术后并发症、瘢痕长度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描述性分析比较。结果:本组30例色素痣患者采用鱼嘴形切口分次切除治疗后,术区切口均I期愈合,无并发症,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皮损周围组织无明显牵拉变形现象,最终术区瘢痕不明显,视觉效果良好,医师与患者均对治疗后效果满意。结论:鱼嘴形切口在色素痣的分次切除中克服了传统梭形切口长宽比较大的缺陷,增加了皮损单次切除面积,减少正常皮肤的切除量,缩小伤口长度,操作方法相对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4-19)
王振宇,逯艳,余睿芳,钱会利,张宝林[8](2019)在《鱼嘴形切口在色素痣分次手术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鱼嘴形切口在色素痣分次手术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中小面积色素痣患者采用鱼嘴形切口进行分次切除治疗,每次间隔3~6个月,切除至皮损缩小到能够直接切除缝合。结果:本组30例色素痣患者采用鱼嘴形切口分次切除治疗后,术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皮损周围组织无明显牵拉变形现象,最终术区瘢痕不明显,视觉效果良好,医师与患者均对治疗后效果满意。结论:鱼嘴形切口在色素痣的分次切除中克服了传统梭形切口长宽比较大的缺陷,增加了皮损单次切除面积,减少了手术总治疗次数,操作方法相对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耿瑞月,陈志光,耿瑞明,杨慧娜,贾搏[9](2019)在《上前牙牙龈色素痣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色素痣是由色素细胞组成的常见的良性新生物,在一般人群中很常见,多发于面颈部皮肤,黏膜部位色素痣以外生殖器稍多[1],口腔内单独发生的黑素细胞口腔病变很罕见[2]。口腔黏膜色素痣宜早期选择手术切除治疗[3],笔者报道1例发生于左上前牙牙龈区色素痣。1病例报告患者女,35岁。因"左上前牙牙龈区发现一个(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刘作谨,宋维芳[10](2019)在《分期切除颜面部较大色素痣58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色素痣属于皮肤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尤其颜面部常见~([1])。因其影响美观及可能发生恶变而给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沉重的思想负担。手术切除是目前能彻底根治色素痣的最为安全的方法。术式的选择因色素痣的大小、所处的部位而异。较小且远离重要器官的色素痣可采用一次切除。对于较大且靠近重要器官的通常采用皮瓣移植、植皮及扩张器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对术者及科室硬件设施有较高的要求。我科采用分期切除方(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色素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在皮肤色素痣治疗中使用冷冻、激光及手术治疗法起到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美容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皮肤色素痣患者共82例,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A组为27例、B组为27例、C组为28例。对叁组患者术后的红肿、色素沉着、结痂、水疱及术后6个月瘢痕、皮肤萎缩、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对叁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术后,A、B、C叁组患者的红肿、色素沉着、结痂、水疱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A组与B组瘢痕、皮肤萎缩、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A组与C组瘢痕、皮肤萎缩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与C组瘢痕、皮肤萎缩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对比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色素痣疾病治疗中,手术治疗方法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但是为了使手术治疗效果的明显提升及进一步提升,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的判断,确保能够为治疗工作的实施及开展提供保障。在治疗结束以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确保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跟进,促使预后治疗效果能够大大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色素痣论文参考文献
[1].林文韬,杨天荣,张恒术.薇乔抗菌缝线皮下减张缝合在面部色素痣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
[2].梁锐炯,黄桃源.冷冻、激光及手术治疗皮肤色素痣美容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
[3].黄斐然,王大光,王重阳,朱丰,刘屹球.表皮黑素细胞、真皮干细胞及毛囊干细胞等标志分子在获得性色素痣组织上的表达特点[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
[4].谢斌,何小宇,黄伟红,沈敏学,李芳芳.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基底细胞癌和色素痣的临床图像鉴别[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许媛媛,肖飞,刘彦霞,王晨,郝永红.黑素瘤与色素痣的转录组学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9
[6].吕保先.液氮冷冻与激光治疗皮肤色素痣疗效对比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7].王振宇.鱼嘴形切口在色素痣分次手术切除中的临床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9
[8].王振宇,逯艳,余睿芳,钱会利,张宝林.鱼嘴形切口在色素痣分次手术切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9
[9].耿瑞月,陈志光,耿瑞明,杨慧娜,贾搏.上前牙牙龈色素痣1例[J].武警医学.2019
[10].刘作谨,宋维芳.分期切除颜面部较大色素痣58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