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伦理精神论文-王宏德

公民伦理精神论文-王宏德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民伦理精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伦理精神,生长培育

公民伦理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王宏德[1](2015)在《我国现代公民伦理精神的生长与培育——基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公民伦理精神培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时代课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新时期的价值指针与现代公民伦理精神的生长培育存在着深层次的价值契合。所以,明晰现代公民伦理精神培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深度透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国现代公民伦理精神生长培育的重要作用,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理论课题与实践探索。(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陈桂蓉[2](2012)在《转型期公民伦理精神的生长期待与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公民伦理精神"作为一种文化自觉理念下考量国人当下精神风貌和社会心态的新的道德文化视角,已经备受人们关注。转型期公民伦理精神的培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重大。培育公民伦理精神,一是要建立社会信任,增强人际合作与凝聚力;二是要强化荣辱观念,营造扬善抑恶的道德氛围;叁是要培育公民社会,推进和转化公民道德成果。(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期刊2012年07期)

李洁珍[3](2010)在《和谐社会的公民伦理精神与法治精神的价值蕴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社会需要与之契合的公民伦理精神和法治精神,但这两种公民精神不是二元分野的,而是一种由伦理精神支撑的法治精神。(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宋中东[4](2010)在《试论和谐社会中的公民伦理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社会需要有公民的伦理精神的支持。公民伦理精神的建立对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本;它能减少或避免因公共生活摩擦而导致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伦理精神有了一定的生长和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当前,对于公民伦理精神的培育和提高,一是要建立社会信任,增强人际合作与凝聚力;二是要强化荣辱观念,营造扬善抑恶的道德氛围;叁是要借鉴成功经验,推进和转化公民道德意识和成果。(本文来源于《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期刊2010年03期)

陈桂蓉[5](2009)在《公民伦理精神的生长期待及其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公民伦理精神内涵的阐释,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公民伦理精神已得以生长,但仍有很大的期待。目前公民伦理精神的培育对于和谐社会关系重大。培育公民伦理精神,一是要建立社会信任,增强人际合作与凝聚力;二是要强化荣辱观念,营造扬善抑恶的道德氛围;叁是要借鉴成功经验,推进和转化公民道德成果。(本文来源于《中国伦理学叁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期刊2009-04-16)

苏洁[6](2007)在《制度诚信与公民伦理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理论再度流行起来并成为当代西方学术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在西方政治家、社会学家和公众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实际上,公民社会的相关理论有其深远的历史传统,发轫于古希腊城邦社会的公民及公民社会,经历过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和扬弃,确立了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内涵和框架,到上个世纪中后期,对公民和公民社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为反对专制主义国家和重商主义国家捍卫个人自由和权利的重要武器,特别是东欧剧变后,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空前的热潮。正是在这股风潮中,公民社会的相关理论被介绍到我国,随即也引发了国内学者极大的研究兴趣,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论旋风。而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的转型、国家政策的开明与开放更是促进了国内学界对公民社会的研究与探索,同时也使公民社会的现实性发育和成长成为一种自觉。就目前来看,国内学者主要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公民社会中公民伦理精神的形成、公民人格的培养、公共道德的化育和民间组织的建立、发展和壮大上,却少有学者关注公民社会四大要素之一的制度对公民社会成长发育的意义、作用和功能。另外一方面,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多元化、公民个体自主意识的觉醒,现实社会中的各个个体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利益摩擦增多,社会行为的失范和道德的出轨加剧,而现行的法律制度和规范却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使理论界对现行制度体系进行了反思和审视,使制度伦理学研究成为当代的显学,他们一般认为现行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部分不合法性、非正义性是导致现行制度困境的根源,提出制度应该有正义、效率和公平的维度。这些理论和成果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制度另外一个重要而且是其他维度的基础的维度:诚信。再者,虽然目前关于公民社会伦理精神和制度伦理的研究如火如荼,但却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和研究范围,至今未有人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研究,也少有权威和公认的理论。基于以上叁点原因,笔者试图在现代公民社会的广阔视域下,将公民伦理精神和制度诚信这两者联系起来考察。因此,本文的结构安排上遵循了如下顺序:第一部分,论述公民社会与公民伦理精神。首先,笔者从公民社会开始,在梳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公民社会的本质,通过对公民社会构成要素和公民社会特征的分析,认为公民社会在本质上是公民自己的社会,是公民个体和公民群体的主体意识、人格品性、价值观念在社会形态和社会存在上的外在反映,是公民社会与公民的发展状态相适应的历史范畴和关系范畴。其次,笔者重点分析了公民伦理精神的概念、本质和价值范式,认为公民伦理精神实质上是公民“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统一,是公民社会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公民对个体、群体和社会反思和审视后一种理性的德性伦理;公民伦理精神作为一种德性,在公民社会具有独立、平等、契约、正义、世俗等五种价值范式,这些范式在公民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价值依托和精神支撑。第二部分,考察制度和制度诚信。在这一部分中,通过对制度概念、本质、功能的考察,认为制度是人的制度,人是制度的立法者,制度是人的意识观念和利益诉求程序化、模式化的外在反映,对规范和引导社会成员的社会关系和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重点通过对制度诚信维度的界定和分析,认为制度诚信应该是制度在制定和执行中的基本维度之一,也是其他制度维度的基础,只有制度诚信了才能使制度保持权威、正义、公平,制度的功能才能发挥。在制度诚信的原则下才能创生出诚信的制度。第叁部分,考察了制度在公民社会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一部分,笔者在制度诚信和公民伦理精神两个概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把两者统摄在公民和公民社会这样一个广阔的视域中,这就为后面进一步分析两者关系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公民社会阶层和矛盾、制度在公民身份确认等方面作用的分析,提出制度是公民社会合法化的唯一途径,为公民伦理精神的形成和公民社会的发育提供了一整套制度框架和预设模式,成为公民社会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第四部分,考察了制度诚信与公民伦理精神的价值共通和现实耦合。这是分析的重点。通过对公民的考察,认为两者的终极目标都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目标的一致性、价值共通性;但在先后顺序上,制度诚信则是公民伦理精神生成后实践化、制度化的优先课题和先决条件;在形式上,制度诚信则是公民伦理精神的横向移植和渗透;在现代公民社会中,两者更是存在着现实的耦合性。第五部分,从反面来论证公民伦理精神和制度诚信的关系。通过对现代公民社会中制度的困境及其原因的分析,认为制度诚信是其最直接、最基础的原因,制度诚信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公民和公民社会成长发育的必然诉求。第六部分,提出公民教育和制度建设是现代公民社会发育成熟的必然进路与期待。(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陈桂蓉[7](2007)在《突发公共事件视野下的公民伦理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突发公共事件的频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可避免的现象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公民伦理精神的倡导和彰显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它有利于政府与社会二元主体的协调互补,实现突发公共事件治理中社会自我管理和政府适时干预的最优组合。其次,它有利于积聚和储存社会资本,减少或降低因突发公共事件而付出的高昂的社会成本。当前公民伦理精神的当务之急应当抓两个方面:建立社会信任;强化荣辱观念。(本文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期刊2007年01期)

聂火云[8](2006)在《和谐社会的公民伦理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社会作为伦理概念,其价值圭臬始终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和谐社会的精神蕴涵与价值确证方式,公民伦理通过彰显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市俗伦理精神等基本的精神价值,确认着和谐社会公民身份的现代性意义。(本文来源于《求实》期刊2006年10期)

陈桂蓉[9](2006)在《突发公共事件视野下公民伦理精神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突发公共事件的频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可避免的现象,给社会生活的诸方面带来影响。公民伦理精神的倡扬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它有利于政府与社会二元主体的协调互补,实现突发公共事件治理中社会自我管理和政府适时干预的最优组合。其次,它有利于积聚和储存社会资本,减少或降低因突发公共事件而付出的高昂的社会成本。根据我国的实际,笔者认为,当前公民伦理精神的当务之急应当抓两个方面,即建立社会信任,增强人际合作与凝聚力;强化荣辱观念,营造扬善抑恶的道德氛围。(本文来源于《第14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6-06-01)

曹远州[10](2006)在《培植公民伦理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培植现代社会公民伦理精神,鼓励公民树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观念,唤起广大公众的公民意识,对于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综观国外许多现代化国家和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其公民道德建设(本文来源于《厦门日报》期刊2006-03-16)

公民伦理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公民伦理精神"作为一种文化自觉理念下考量国人当下精神风貌和社会心态的新的道德文化视角,已经备受人们关注。转型期公民伦理精神的培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重大。培育公民伦理精神,一是要建立社会信任,增强人际合作与凝聚力;二是要强化荣辱观念,营造扬善抑恶的道德氛围;叁是要培育公民社会,推进和转化公民道德成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民伦理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宏德.我国现代公民伦理精神的生长与培育——基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的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陈桂蓉.转型期公民伦理精神的生长期待与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2

[3].李洁珍.和谐社会的公民伦理精神与法治精神的价值蕴涵[J].宜春学院学报.2010

[4].宋中东.试论和谐社会中的公民伦理精神[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

[5].陈桂蓉.公民伦理精神的生长期待及其培育[C].中国伦理学叁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2009

[6].苏洁.制度诚信与公民伦理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07

[7].陈桂蓉.突发公共事件视野下的公民伦理精神[J].科学社会主义.2007

[8].聂火云.和谐社会的公民伦理精神[J].求实.2006

[9].陈桂蓉.突发公共事件视野下公民伦理精神初探[C].第14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论文集.2006

[10].曹远州.培植公民伦理精神[N].厦门日报.2006

标签:;  ;  ;  

公民伦理精神论文-王宏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