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溶土论文_王洪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淋溶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土系,系统,土族,分量,湿润,大骨节病。

淋溶土论文文献综述

王洪志[1](2017)在《沈阳棕壤(简育湿润淋溶土)氧化还原动态变化与铁锰氧化物含量定位观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ORP)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矿质元素价态的变化以及铁锰新生体形成等都有深远的影响。1920年开始,我国研究学者对土壤OR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研究对象主要是渍水土壤、森林土壤、植稻土壤等。而对北方土壤ORP的相关研究开展较晚(20世纪90年代),资料积累较少,土壤ORP与土壤铁锰氧化物(Iron and Manganese Oxides,IMO)的关系以及铁锰新生体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位于东北地区的沈阳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冻融交替频繁,夏秋两季土壤干湿交替明显,对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较大,甚至在位于高平地景观的地带性土壤(棕壤)中也有铁锰新生体出现。本文以沈阳棕壤(简育湿润淋溶土)为研究对象,从2013年9月到2016年10月连续4年对土壤水分、温度、ORP、IMO含量等进行动态定位观测研究,并于2015年3月18日~2015年4月1日重点观测了冻融交替时期ORP的动态变化,分析了 ORP与游离氧化铁的关系,以便为沈阳棕壤中铁锰新生体的发生形成机制等相关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在土壤水热状况综合作用的影响下,沈阳地区棕壤各土层的氧化还原电位(ORP)呈波动变化,旱季大于雨季。冻融交替时期(3月中旬4月初),土壤ORP先降低(接近或低于300 mV)后升高;干湿交替时期(5~8月份),土壤ORP变幅较大且呈交替变化趋势(200~500mV)。同一土层氧化还原电位随降水量的升高而降低。冻融和干湿交替时期,各土层ORP与土壤含水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冻融交替期r表层=-0.655*、r 心土层 =-0.676*、r 底土层=-0.579*,P<0.05,n = 24;干湿交替期 r 表层=-0.586*、r心土层=-0.685*、r底土层=-0.553*,P<0.05,n = 48)。(2)各土层铁锰氧化物(IMO)含量随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呈波动变化趋势。冻融交替时期各土层不同形态IMO明显升高,干湿交替时期其变幅较大且呈交替变化趋势。土壤ORP与不同形态IMO的变化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表层ORP对不同形态氧化铁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达到极显着水平(r游离态=0.756**,r 无定形态=0.664**,P<0.01,n=48),心土层和底土层ORP与氧化锰呈负相关关系并达到显着水平(心土层r游离态=-0.474*,r 无定形态=-0.486*;底土层 r 游离态=-0.557*,r 无定形态=-0.671*,P<0.05,n = 48)。综上IMO能较好的反映土壤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同时,各土层ORP的对IMO活化度的影响不显着(P>0.05);冻融和干湿交替时期,土壤ORP对IMO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从而影响其活化或老化过程。(3)沈阳棕壤在3月中旬开始解冻,3月底土壤完全化通,解冻期冻融交替持续10~15 d;土壤由地表向下和下部土层向上逐渐融化,土壤解冻深度逐步加深,冻层厚度逐渐变薄,70~80 cm 土层最后解冻使整个土体化通。冻融交替时期解冻界面(解冻层与冻土层交接处)形成滞水层,土壤被水分饱和,为其形成还原环境提供条件。(4)冻融交替时期土壤ORP随融化厚度加大而逐渐降低,40~70 cm 土层含水量保持最高值,土壤ORP持续4~5 d处于最低值(接近甚至低于200 mV),冻层化通后不透水层消除,土壤渗透性增强,土壤上层滞水现象消失,土壤由还原环境恢复到氧化环境,ORP达到正常值(300~400 mV之间)。(5)冻融交替时期,土体上部土层(0~50 cm)土壤解冻界面与完全化通时游离氧化铁的变化幅度较小,范围为36.9~44.2 g/kg,而下部土层(50~100 cm)游离氧化铁的变化幅度较大,范围为42.5~57.1 g/kg。即上部土层完全化通时游离氧化铁的含量低于开始解冻时,相反下部土层则高于开始解冻时。该时期土壤ORP与游离氧化铁存在着密切的2次方程式关系并达到显着水平,函数关系式为y =-0.0002x2-0.21x+89.042(r =-0.676**,P<0.01,n = 45)。(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7-06-12)

张少凯[2](2016)在《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河南省淋溶土土壤剖面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和资源能源危机显现,土壤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与调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土壤质量研究多集中在表层土壤的质量评价,而土壤作为一个自然实体,剖面层次特征对土壤的诸多功能影响很大;土壤系统分类是依据土壤剖面特征,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定量土壤分类系统,对土壤质量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典型土壤——淋溶土为例,在土壤系统分类的基础上探讨淋溶土及在不同分类级别上的土壤剖面质量表达,对于完善土壤学、防止土壤质量退化、保障土壤健康和粮食安全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土壤发生分类向土壤系统分类的参比转换,得出河南省系统分类淋溶土初步分布情况,并在河南省郑州市、叁门峡市、洛阳市、南阳市、信阳市等地市布点采样35个,进行室内测试分析,依据土壤系统分类系统分别归为2个亚纲,5个土类,13个亚类,18个土族,35个土系,补充和完善河南省淋溶土系统分类,进而对淋溶土土壤剖面质量进行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内外业相结合法、AHP法和模糊数学法等。根据土壤剖面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界定土壤剖面质量概念内涵:一个土壤剖面中的各个土层及土壤特性对作物根系生长的适应性不同,因此各土层的土壤特性的适应性水平为土层质量,一个土壤剖面中每个土层质量指数(LQI)与本土层权重的乘积之和称为土壤剖面质量指数(SPQI)。根据主导性、差异性、易获取性以及因地制宜性原则,本研究选取了土壤质地、土壤容重、特征土层厚度、CEC、p H、碳酸钙相当物、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钾和有效磷12个评价指标,通过专家打分,利用AHP法求取指标权重,通过数学模型,评价了河南省淋溶土剖面质量状况。根据评价体系,采用等间距法将河南省土壤剖面质量分为5个等级,并根据每一剖面土系分析了影响淋溶土SPQI值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淋溶土剖面质量指数SPQI主要分布在36-60之间,SPQI平均值为47.218,结果等级为叁级,土壤剖面质量中等水平,同一高级分类单元下各级别分类单元土壤剖面存在质量梯度。从总体上看,干润淋溶土SPQI略高于湿润淋溶土,干润淋溶土SPQI平均值为48.432,湿润淋溶土SPQI平均值为46.073。土类中简育干润淋溶土与简育湿润淋溶土大部分剖面SPQI较高,SPQI平均值分别为49.394和46.037。亚类中普通简育干润淋溶土SPQI为52.556,质量最好,钙积简育湿润淋溶土SPQI为37.482,质量最差。为探索黏化层的位置与厚度对SPQI的影响,根据主要不同质地模拟理想剖面,结果表明:整体剖面质地偏壤至黏壤时,其他指标不变,黏化层出现位置越深,其SPQI越高;整体剖面质地偏砂壤至粉壤时,其他指标不变,黏化层出现位置越深,其SPQI越低。通过35个具体土系剖面分析得出:当整体剖面质地偏壤至黏壤时,黏化层的出现可以降低LQI,进而降低了SPQI;当整体剖面质地偏砂壤至粉壤时,黏化层的出现可以提高LQI,进而降提高了SPQI。个别剖面有悖的现象主要是有机质含量差异过大。总之,淋溶土SPQI的主要是由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及黏化层所出现的位置与厚度共同作用影响的结果。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和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的对比分析,两者具有较好的拟合性,拟合程度达到0.706,表明研究结果具有可信度。(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10)

牟经瑞[3](2016)在《富铁土、淋溶土在鄂赣地区分布与分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系统分类的兴起和信息科学的发展给土壤分类和土壤地理信息系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土壤科学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决策和管理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我国的土壤分类系统理论体系已日趋成熟,也在不断完善。为了研究鄂赣地区淋溶土纲与富铁土纲的分布情况,本研究通过筛选两个土纲的分类指标,结合农耕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发生分类以及古今人们对此区域土地的认识来探讨两个土纲在鄂赣地区的分界界线,对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叁版)》中对富铁土分类的研究,对旧的指标体系验证或者修正。本文以湖北省以及江西省部分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富铁土土纲分类指标的研究分析,收集了土壤调查的研究资料,提取相关土壤剖面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应的气候、母质等环境要素,重新对鄂赣地区淋溶土、富铁土两个土纲的界线进行了合理性的评价,并依据筛选指标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新的分类标准。通过研究结果分析可得出以下主要结果和结论:1.共收集整理了164个土壤单个剖面的信息,其中101个样点通过室内布点、野外调查采样得到,63个收集自湖北土壤、湖北土种志、江西土壤以及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得到了所有土壤剖面的基本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所对应的气候、母质资料;通过实验室分析得到了样点系统分类所需指标,在土壤系统分类检索中找到了各自的位置并给出了命名。1.基带土壤的分布是气母质与气候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决定着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直接参与母质的风化过程和物质的地质淋溶等地球化学过程,并且通过控制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温度增加伴之而来的是土壤风化速度的增加。总之,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促进矿物风化,加剧脱硅富铁铝化作用,从而影响淋溶土与富铁土的分布。2.鄂赣交界地区黏化作用与富铁铝化作用同时进行,富铁铝化作用占优势。在研究区域内,由北向南随风化作用增加,黏化作用由强变弱,富铁铝化作用由弱变强。在中、南亚热带地区黏化作用不再占优势,而是以富铁铝化作用为主。3.现行富铁土纲分类标准有一定的不合理性。通过对几个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他筛选指标的聚类插值等结果的分析,现行24 cmol/kg的黏粒CEC指标分类在土纲或亚纲高级分类单元上未能很好的体现分类原则,而如果将此标准提高到50~60cmol/kg则能更符合研究区域内的实际土壤分布情况。(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徐明月,郑纲,吴槐忠,辛刚,柏雪静[4](2016)在《黑龙江省虎林市漂白冷凉淋溶土土系划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所要求的分类原则和方法,按照统一的研究技术规范,对黑龙江省虎林市漂白冷凉淋溶土进行土壤调查和基层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虎林市漂白冷凉淋溶土土类共划分3个亚类,进一步划分为黏质伊利石混合型冷性-潜育漂白冷凉淋溶土、黏质伊利石混合型冷性-暗沃漂白冷凉淋溶土、粗骨壤质混合型冷性-普通漂白冷凉淋溶土、黏质伊利石混合型冷性-普通漂白冷凉淋溶土4个土族,东方红系、虎林系、曙光系、复兴系4个土系。(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张斌,阳运秀,刘凡,黄丽[5](2015)在《淋溶土柱中铁和锰的运移淀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亚热带的棕红壤为装柱材料,用pH 3.5不同浓度(0~0.08 mol/L)的铁、锰单一或混合溶液淋溶土柱40次,研究在干湿交替和不同淋溶方式(铁、锰同时淋溶或交替淋溶)条件下土壤中铁、锰元素的淋溶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淋溶的进行,土柱淋出液的pH逐渐降低,淋溶40次后淋出液的pH低于淋溶液的pH,淋出液中铁、锰的含量与淋溶液的相近;淋溶后土壤中铁、锰含量最高的为游离态,其次为非晶质态,最低的为络合态;淋溶后,土柱中铁的淀积量大于锰的淀积量,除络合态铁、锰的含量比较接近外,游离态和非晶质态铁的淀积量都远高于相应形态锰的淀积量。铁、锰同时淋溶处理的土柱中铁的淀积量高于相应交替淋溶的淀积量,而锰的淀积量则为交替淋溶处理的高于同时淋溶的淀积量,且在交替淋溶条件下,淋溶液中锰的浓度越高,土壤中铁的淀积量越大。交换性K+、Na+、Ca2+、Mg2+随着铁、锰淋溶的进行而淋失,其中Ca2+、Mg2+的流失量较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鞠兵,吴克宁,李玲,查理思,陈壮[6](2015)在《河南省典型淋溶土土系划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河南省选取8个典型土壤剖面,对其进行景观特征、剖面形态学特征的描述及其理化性质的分析,并确定其在土壤系统分类(Chinese Soil Taxonomy)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归属于壤质混合型石灰性温性普通简育干润淋溶土、壤质混合型非酸性温性斑纹简育湿润淋溶土、黏壤质混合型温性斑纹钙积干润淋溶土、黏壤质混合型温性普通钙积干润淋溶土、壤质混合型石灰性温性普通简育湿润淋溶土和壤质混合型非酸性温性普通简育湿润淋溶土等6个土族;并在此土族基础上,根据土系划分规则和河南地区淋溶土诊断特征及构型特征,尝试提出"土系对比检索逻辑图"以阐述土系参比划分的逻辑过程。通过对比,可将8个典型土壤剖面划分为7个土系:汤阴系、汲水系、神沟系、尚庄系、侯集系、枣林系和尚店系。(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于东升,史学正,王洪杰,杜国华,龚子同[7](2006)在《发生分类半淋溶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最新建立的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研究了我国发生分类半淋溶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归属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下的空间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发生分类半淋溶土总面积为427 843.1 km2,可参比归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4个土纲,即淋溶土、雏形土、均腐土、人为土,分别占发生分类半淋溶土总面积的51.3%、35.2%、10.7%和2.8%,其中包含了系统分类的22个土类和38个亚类.对发生分类某一类型土壤分属于系统分类不同类型的面积比例及其标准偏差的分析表明,土壤参比归属的单元级别越低,越易于参比和把握.研究结果对于土壤类型的正确参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郭笃发[8](2005)在《主成分分析在指导红薯施肥中的应用——以漂白湿润淋溶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漂白湿润淋溶土表层的有效钾、全磷、有效磷含量显着高于表下层,其它养分上下两层的含量差异尽管没有达到的显着性水平,但都有向表层集中的趋势,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 第一主分量是含氮有机质形成过程强度的量度,表层和表下层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表下层有效磷均对第一主分量有较大的正向负荷量.第二主分量表示含氮有机质形成过程强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各种养分对红薯产量促进作用的量度,其中表层和表下层有效钾、表下层有效磷对第二主分量的负荷量最大,远远超出其它因素的作用.相关分析也表明,叁者与红薯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这间接表明,将钾肥施入表层和表下层均能提高红薯产量,磷肥只有施入表下层才有增产效果,而氮肥目前不表现增产作用.以上结论为肥料叁要素组合试验所证实.这意味着在不改变变量属性的前提下,把多个变量按照变量的特性组合成少数新变量用来解决多因素复杂问题的主分量分析方法,能够科学地、合理地指导作物施肥.(本文来源于《生物数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杨林生,吕瑶,李海蓉,李顺江,李永华[9](2005)在《西藏山地淋溶土系列与大骨节病分布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西藏大骨节病县与非病县棕壤与暗棕壤各土属、土种的分布面积的对比分析对西藏耕型棕壤和暗棕壤分布与西藏大骨节病区分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大骨节病的分布与棕壤、暗棕壤为主的耕型淋溶土壤的分布有一定的联系,但土壤母质和发育程度不同,对大骨节病的分布影响不同。对于残坡积土壤,病区趋于分布在泥质土壤环境,而麻砂质土壤基本是大骨节病的非病区。同样的母质环境,大骨节病区趋于分布在土壤厚度较小,发育程度较低的地区;就洪积土壤来说,其与大骨节病分布的关系似乎与土壤质地有一定的联系,底部砾石含量高的土壤多集中在大骨节病地区。总体而言,山地棕壤、暗棕壤环境是西藏大骨节病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西藏未开发的自然棕壤和暗棕壤环境将是大骨节病潜在危险区,因此系统研究西藏典型大骨节病区的土壤分异对探讨未来西藏大骨节病的分布与流行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郭笃发[10](2005)在《漂白湿润淋溶土不同层次土壤养分对花生生长影响的主分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漂白湿润淋溶土表层的有机质、全磷、全氮、有效氮含量明显高于表下层,其它养分上下两层的含量差异尽管没有达到5%的显着性水平,但都有向表层集中的趋势。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分量是土壤供氮强度的量度,表层和表下层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均对第一主分量有较大的正向负荷量。第二主分量表示氮素营养供应强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各营养对花生生长促进作用的量度,其中表层有效钾、表下层有效磷、有效钾对第二主分量的负荷量最大,远远超出其它因素的作用。这表明,将钾肥施入表层或表下层均能提高花生产量,磷肥只有施入表下层才有最大的增产效果,氮肥对花生的生长影响很小。以上结论为肥料叁要素组合试验所证实。这意味着在不改变变量属性的前提下,把多个变量按照变量的特性组合成少数新变量来解决多因素复杂问题的主分量分析方法,能够科学地、合理地指导土壤施肥。(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05年04期)

淋溶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和资源能源危机显现,土壤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与调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土壤质量研究多集中在表层土壤的质量评价,而土壤作为一个自然实体,剖面层次特征对土壤的诸多功能影响很大;土壤系统分类是依据土壤剖面特征,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定量土壤分类系统,对土壤质量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典型土壤——淋溶土为例,在土壤系统分类的基础上探讨淋溶土及在不同分类级别上的土壤剖面质量表达,对于完善土壤学、防止土壤质量退化、保障土壤健康和粮食安全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土壤发生分类向土壤系统分类的参比转换,得出河南省系统分类淋溶土初步分布情况,并在河南省郑州市、叁门峡市、洛阳市、南阳市、信阳市等地市布点采样35个,进行室内测试分析,依据土壤系统分类系统分别归为2个亚纲,5个土类,13个亚类,18个土族,35个土系,补充和完善河南省淋溶土系统分类,进而对淋溶土土壤剖面质量进行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内外业相结合法、AHP法和模糊数学法等。根据土壤剖面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界定土壤剖面质量概念内涵:一个土壤剖面中的各个土层及土壤特性对作物根系生长的适应性不同,因此各土层的土壤特性的适应性水平为土层质量,一个土壤剖面中每个土层质量指数(LQI)与本土层权重的乘积之和称为土壤剖面质量指数(SPQI)。根据主导性、差异性、易获取性以及因地制宜性原则,本研究选取了土壤质地、土壤容重、特征土层厚度、CEC、p H、碳酸钙相当物、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钾和有效磷12个评价指标,通过专家打分,利用AHP法求取指标权重,通过数学模型,评价了河南省淋溶土剖面质量状况。根据评价体系,采用等间距法将河南省土壤剖面质量分为5个等级,并根据每一剖面土系分析了影响淋溶土SPQI值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淋溶土剖面质量指数SPQI主要分布在36-60之间,SPQI平均值为47.218,结果等级为叁级,土壤剖面质量中等水平,同一高级分类单元下各级别分类单元土壤剖面存在质量梯度。从总体上看,干润淋溶土SPQI略高于湿润淋溶土,干润淋溶土SPQI平均值为48.432,湿润淋溶土SPQI平均值为46.073。土类中简育干润淋溶土与简育湿润淋溶土大部分剖面SPQI较高,SPQI平均值分别为49.394和46.037。亚类中普通简育干润淋溶土SPQI为52.556,质量最好,钙积简育湿润淋溶土SPQI为37.482,质量最差。为探索黏化层的位置与厚度对SPQI的影响,根据主要不同质地模拟理想剖面,结果表明:整体剖面质地偏壤至黏壤时,其他指标不变,黏化层出现位置越深,其SPQI越高;整体剖面质地偏砂壤至粉壤时,其他指标不变,黏化层出现位置越深,其SPQI越低。通过35个具体土系剖面分析得出:当整体剖面质地偏壤至黏壤时,黏化层的出现可以降低LQI,进而降低了SPQI;当整体剖面质地偏砂壤至粉壤时,黏化层的出现可以提高LQI,进而降提高了SPQI。个别剖面有悖的现象主要是有机质含量差异过大。总之,淋溶土SPQI的主要是由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及黏化层所出现的位置与厚度共同作用影响的结果。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和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的对比分析,两者具有较好的拟合性,拟合程度达到0.706,表明研究结果具有可信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淋溶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洪志.沈阳棕壤(简育湿润淋溶土)氧化还原动态变化与铁锰氧化物含量定位观测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

[2].张少凯.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河南省淋溶土土壤剖面质量评价[D].河南农业大学.2016

[3].牟经瑞.富铁土、淋溶土在鄂赣地区分布与分界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

[4].徐明月,郑纲,吴槐忠,辛刚,柏雪静.黑龙江省虎林市漂白冷凉淋溶土土系划分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6

[5].张斌,阳运秀,刘凡,黄丽.淋溶土柱中铁和锰的运移淀积特征[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5

[6].鞠兵,吴克宁,李玲,查理思,陈壮.河南省典型淋溶土土系划分研究[J].土壤学报.2015

[7].于东升,史学正,王洪杰,杜国华,龚子同.发生分类半淋溶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6

[8].郭笃发.主成分分析在指导红薯施肥中的应用——以漂白湿润淋溶土为例[J].生物数学学报.2005

[9].杨林生,吕瑶,李海蓉,李顺江,李永华.西藏山地淋溶土系列与大骨节病分布的关系[J].山地学报.2005

[10].郭笃发.漂白湿润淋溶土不同层次土壤养分对花生生长影响的主分量分析[J].土壤通报.2005

论文知识图

酸雨对重金属释放影响淋溶柱Fig.6#1e...半淋溶土分布区土壤含水量分布...各子流域内不同主导土壤类型下CDOM和...淋溶土柱(a)及淋溶实验(b)示意图淋溶土—4的X-射线衍射图谱淋溶土—3的X-射线衍射图谱

标签:;  ;  ;  ;  ;  ;  ;  

淋溶土论文_王洪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