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拱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应力,体外,灰色,系统,误差。
反拱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洋,王通,王毓晋[1](2019)在《大跨径整孔预制箱梁张拉方式及反拱度设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大跨径预制箱梁桥的成桥线形,以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公路工程跨海桥梁70 m箱梁为背景,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5×70 m箱梁桥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预应力张拉方式下的箱梁挠度,选择有利于线形控制的预应力张拉方式;对比箱梁预应力长期反拱值与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的长期挠度,确定预拱度的方向及取值比例。结果表明:70 m预制箱梁预应力分次张拉边、中跨跨中累积位移比分批张拉分别大19.5 mm和18.9 mm,预应力分批张拉更有利于整体线形的控制;大跨径整孔预制箱梁按跨中累积挠度的60%来设置反拱度,可以较好地实现线形控制目标。(本文来源于《桥梁建设》期刊2019年S1期)
李锦丰[2](2015)在《珠江路大桥空心板反拱度的施工控制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空心板放张后及存梁期间少部分板出现反拱度超过了设计计算值8 mm的原因,并制定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成效。(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科技》期刊2015年01期)
瓮宛,姚高岭[3](2014)在《先张预应力空心板反拱度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在桥梁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反拱度超过设计要求的现象。针对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反拱度产生的成因,文章对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反拱度进行计算,分析了引起反拱度偏差的各种原因,提出了施工时为避免反拱度过大应该注意的事项,为先张法空心板反拱度的施工控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期刊2014年16期)
刘海卿,刘世,张俊锋,陈怿凡,刘星[4](2014)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主梁反拱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阜新市规划博物馆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主梁的四段抛物线布筋方式,采取等效荷载法和弯矩面积法进行理论计算,采用ADINA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说明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大跨度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主梁的反拱度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并指出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主梁进行反拱度计算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4年09期)
李昌辉,蔡瑞瑞,宋亚洲[5](2013)在《GM法在体外预应力加固反拱度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预测控制理论的基本算法原理,以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中桥梁挠度增量残差为对象,建立连续刚构桥加固施工控制中的GM(1,1)模型,探讨灰色系统理论在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反拱度预测中的应用,并结合某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实践,验证灰色系统理论用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控制误差分析及反拱度预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李锋丹,吴桐,宋金良,韩永强[6](2012)在《预应力混凝土梁反拱度试验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混凝土梁由于偏心预加力的存在,梁体将产生向上的挠度,即弹性反拱度。另外,张拉预应力束后在徐变作用下梁会继续产生上挠,即徐变反拱度[1]。本文以复兴泡大桥为工程背景,对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弹性反拱度和徐变反拱度进行研究。并建立梁体的MIDAS/Civil模型,将实测反拱值与模型模拟值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徐变系数的计算式进行修正。(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2年09期)
李畅[7](2012)在《预制混凝土梁反拱度设置理论和控制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经济性好,同时还更容易保证施工质量并且加快施工进度,因此在常规桥梁和互通桥梁中被广泛应用。在预制梁的设计中,我们常常采用空心板、T型梁以及斜腹板小箱梁的截面形式,由于张拉预应力束的作用,预制梁往往会产生向上的反拱值,而且随着跨径的增大,预应力筋配置数量的增加,起拱度也会增大。当起拱度过大时会直接影响到桥面铺装层的厚度,不仅影响桥梁的美观,还会影响到行车舒适性和行车安全,严重时还会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所以,对预制梁反拱度的研究是具有很大意义的。本文以鹤哈高速公路和松花江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分析影响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反拱度的影响因素,对预制梁上拱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理论计算,并提出几种有效的控制预制梁上拱的措施,具体工作如下:1)分析了预制梁的起拱原因,对不同跨径不同截面形式的几种桥梁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张拉龄期下,预制梁反拱值随存梁时间增加的变化规律,针对两种上拱度较大的梁桥,分析湿度和普通钢筋配筋率的影响,并提出了负预拱度设置的方法。2)对国内外的几种混凝土徐变模型进行分析对比,并根据现场预制梁的早期实测数据,结合桥梁规范中的徐变系数计算公式,对实际桥梁徐变反拱的发展进行预测,并采用折减系数对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修正。3)从改变预应力度的角度来降低预制梁的反拱度,对30m预制T梁和30m小箱梁进行详细分析,降低预应力钢筋的配筋率,增加普通钢筋配筋率,计算它们在不同预应力度下的上拱挠度和安全性指标,提出将它们设计成具有较低预应力度的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或者B类构件的控制方法。4)根据据前面分析的预制梁反拱的影响因素,分别从施工方面和设计方面,提出了预制梁反拱的控制措施,以供实际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2-07-01)
李昌辉[8](2012)在《体外预应力加固桥梁GM法预测反拱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大多数桥梁在承载能力、结构性能方面正遭受着重载、超载现象的影响,由此产生的结构裂缝或变形过大现象亦严重危害着桥梁的正常使用。为保证桥梁使用寿命,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做为一种常用的加固技术,由于其主动加固性能、施工简单、结构可靠、造价经济等优点目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越来越多桥梁结构采用高强材料,桥梁截面尺寸变得越来越小、跨度也越来越大,与普通结构相比挠度影响也较为敏感,为防止产生过大挠度(或反拱度)影响正常构件使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为贵州省交通厅既有桥梁加固质量动态跟踪研究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贵新公路已加固桥梁为研究背景,在前期广泛调研基础上,全面总结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综述目前国内外体外预应力挠度计算方法研究成果,分析体外预应力挠度影响因素。把复杂无法预测的挠度变形及其影响因素当做灰变量,采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预测,从理论上来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基于这一思想,本文重点研究灰色系统理论在体外预应力加固反拱度预测中的应用。首先对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进行全面总结,并对国内外体外预应力结构挠度计算方法的研究成果整理,并借助有限元软件SAP2000进行体外预应力加固全过程仿真计算,分析体外预应力加固挠度影响因素,以灰色系统数学原理为基础,以理论与实测挠度值之间误差为变量,建立一阶单变量GM(1,1)灰模型,同时利用数学工具MATLAB分析桥梁结构在长期影响因素作用下挠度变化,预测误差值修正模型理论计算值。最后通过桥梁加固实例进行验证,验证了灰模型应用的可行性,同时为同类加固方法的控制预测提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2-04-25)
赵莹[9](2011)在《浅议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反拱度理论值与实测值之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的施工,对空心板的反拱度进行了理论计算与跟踪测量,经分析比较,提出自已的观点和看法,以备今后施工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1年31期)
单颖聪[10](2011)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反拱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公路桥梁施工中,板式桥梁因其具有量大、面广、构造简单及受力明确等优点,因而成为平原地区建造桥梁的首要选择。南通地区属于平原区,其桥梁也多为板式桥梁。当桥梁的跨径小于20m时,可以使用先张法施工工艺。南通的桥梁单孔跨径为6m、8m、10m、13m、16m,明显小于20m,因此在建造市政桥梁的时候,多选择先张法进行施工。并且,采用该方法施工还具有造价低、质量稳定、周转速度快、易于管理、适宜批量生产及工厂化制作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1年18期)
反拱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空心板放张后及存梁期间少部分板出现反拱度超过了设计计算值8 mm的原因,并制定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成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拱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洋,王通,王毓晋.大跨径整孔预制箱梁张拉方式及反拱度设置研究[J].桥梁建设.2019
[2].李锦丰.珠江路大桥空心板反拱度的施工控制措施[J].山东交通科技.2015
[3].瓮宛,姚高岭.先张预应力空心板反拱度的分析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
[4].刘海卿,刘世,张俊锋,陈怿凡,刘星.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主梁反拱度分析[J].建筑结构.2014
[5].李昌辉,蔡瑞瑞,宋亚洲.GM法在体外预应力加固反拱度预测中的应用[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3
[6].李锋丹,吴桐,宋金良,韩永强.预应力混凝土梁反拱度试验和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
[7].李畅.预制混凝土梁反拱度设置理论和控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8].李昌辉.体外预应力加固桥梁GM法预测反拱度研究[D].长安大学.2012
[9].赵莹.浅议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反拱度理论值与实测值之差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10].单颖聪.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反拱度控制[J].河南科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