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氏疟原虫论文_于安珂

导读:本文包含了柏氏疟原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疟原虫,疟疾,原虫,培养基,细胞膜,红细胞,新生儿。

柏氏疟原虫论文文献综述

于安珂[1](1990)在《从感染柏氏疟原虫小白鼠的红细胞膜提纯氨肽酶》一文中研究指出疟原虫利用血红蛋白有2个过程:(1)由体内的内肽酶分解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继而由外肽酶将其分解至氨基酸后摄取;(2)将各肽酶的分解产物直接吸收加以利用。有报告认为内肽酶是一种酸性蛋白酶,但该酶对血红蛋白的反应机理尚不明确。为此我们从感染柏氏疟原虫的BALB/c小鼠的红细胞膜,提取了一种属于外肽酶的氨肽酶,将其(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期刊1990年04期)

苏天成,傅存菊[2](1985)在《柏氏疟原虫红内期体外培养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烛缸法对柏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红内期进行了体外培养的初步研究。先后5次,每次连续培养7天。除培养的第2天,其原虫率稍有增长外,随后便逐日下降;与此同时,培养的第4天,环状体有增多外,其后也逐日减少,而未成熟裂殖体及成熟裂殖体相对地逐日增加。培养结果提示有1~2个周期的裂体增殖。另将第7天的培养物无菌注入健康正常小白鼠腹腔内,7天后血检,原虫率明显上升(>5%),各红内期形态均可见到,还偶见到配子体,鼠间继续人工传代,原虫活力不减,实验鼠均于1周左右自然致死,反映原虫经体外培养7天后对宿主仍具有很强的毒力。(本文来源于《湖北医学院学报》期刊1985年02期)

徐国庆[3](1982)在《关于新生大白鼠感染柏氏疟原虫防御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就感染症来说,如伴有胎盘移行抗体的减少而新生儿的防御反应就会逐渐降低的道理已被搞明确了。而本次试验我们则是用从疟疾慢性感染的母白鼠所生的新生大白鼠就其防御反应以及各种主要原因而予探讨的。(本文来源于《泰山医学院学报》期刊1982年02期)

柏氏疟原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按烛缸法对柏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红内期进行了体外培养的初步研究。先后5次,每次连续培养7天。除培养的第2天,其原虫率稍有增长外,随后便逐日下降;与此同时,培养的第4天,环状体有增多外,其后也逐日减少,而未成熟裂殖体及成熟裂殖体相对地逐日增加。培养结果提示有1~2个周期的裂体增殖。另将第7天的培养物无菌注入健康正常小白鼠腹腔内,7天后血检,原虫率明显上升(>5%),各红内期形态均可见到,还偶见到配子体,鼠间继续人工传代,原虫活力不减,实验鼠均于1周左右自然致死,反映原虫经体外培养7天后对宿主仍具有很强的毒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柏氏疟原虫论文参考文献

[1].于安珂.从感染柏氏疟原虫小白鼠的红细胞膜提纯氨肽酶[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0

[2].苏天成,傅存菊.柏氏疟原虫红内期体外培养的初步研究[J].湖北医学院学报.1985

[3].徐国庆.关于新生大白鼠感染柏氏疟原虫防御反应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1982

论文知识图

一3柏氏疟原虫雄配子体出丝a:雄配...一2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a:唾液腺;b:胃...唾液腺内子孢子数量的变化含有金属的今氮基哇嘛类抗疟化合物

标签:;  ;  ;  ;  ;  ;  ;  

柏氏疟原虫论文_于安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