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性质论文_陈人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民党性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国民党,中国国民党,性质,共产国际,阶级,资产阶级,战线。

国民党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陈人江[1](2013)在《中国国民党的社会民主党性质辨析——兼论国民党与西欧社会民主党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社会民主主义的角度来说明中国国民党的政党性质,是一个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对此需要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由于国民党与现代社会民主党的先驱和典型代表——西欧社民党一直处于阶段性演变中,因而不能完全依据某一时期西欧社民党的具体主张来判断国民党的性质,也不能将国民党某一阶段的特殊性质等同于国民党的总体属性。本文将中国国民党与西欧社会民主党一同放入历史发展的维度中进行对比、辨析,依次得出孙中山时期、蒋介石大陆统治时期、蒋介石台湾统治时期、台湾政治民主化时期这四个阶段关于国民党的社会民主主义属性问题的不同结论。(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刘涵[2](2011)在《1921-1927年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性质判定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苏俄、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性质的认识从多阶级的“革命联盟”到“国民革命政党”、“工农党”、“人民民主政党”、“革命政治联盟”、“战斗革命联盟”,始终走不出多阶级政治联盟的判定,并从中体现出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性质的一种去资产阶级化倾向。对改组前的国民党,共产国际将其解释为“多阶级革命联盟”,并强调其依靠“资产阶级民主派”,而避免说它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掩盖其资产阶级性质,拔高了国民党的阶级属性;国民党改组后,共产国际向其提出发展为“工农党”的目标,并将这种“努力的方向”当作既成事实造成对国民党性质认识上的偏差,将武汉国民政府判定为工农、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认为资产阶级已经离开这个联盟;在大革命紧急时期,斯大林等人提出中国革命阶段论理论,结合共产国际提出的中国革命非资本主义发展方向总方针,来解释国民党作为革命联盟的分裂和国民党内左右派的分裂,把资产阶级的离去看作是中国革命进入更高阶段的标志。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性质去资产阶级化倾向的判定对其指导中国革命的影响是:第一,由于共产国际判定国民党为多阶级的革命联盟,将其视为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形式。在维护统一战线不得破裂的前提下,共产国际虽然强调了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但又有所妥协。第二,在国共党内合作形式下,共产国际拔高国民党的阶级属性,从而高估了国民党的作用,低估了中国共产党,没有重视对中共的扶助。第叁,对国民党党内派系的划分虽然有助于认清了国民党内的阶级成分,但是机械地运用这种认识模式导致了对共产国际中国革命指导的不切实际。第四,随着国共合作的开展,中国革命的非资产阶级发展方向成了苏联对华政策的基本方针,对于国民党性质的判定开始很大程度地服务于苏联的国家外交目标和政治利益。这一方面的影响使共产国际和联共始终跳不出维护国共党内合作的统一战线方针这个框架。(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1-05-01)

刘建,杨鹏程[3](2009)在《改组后的国民党性质新探——兼论共产国际右、“左”倾错误的同源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改组后的国民党不是一个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而是一个由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向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转变的政党。共产国际未能将国民党与统一战线区别开来,不能正确区分资产阶级的结构及本质,将中国资产阶级视作在本质上是铁板一块的。由此必然造成两个严重的后果:国共合作时期,为了维护统一战线而放弃了领导权;国共分裂时期,为了反抗国民党而反对整个资产阶级。故共产国际的右、"左"错误理论是同源的。(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09年06期)

杜君[4](2007)在《论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和联俄容共政策的实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目的来看,从国民党的纲领和领导核心集团的阶级属性来看,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仍旧是资产阶级政党。从孙中山实行联俄容共政策的实质来看,孙中山仍然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本文来源于《理论学刊》期刊2007年01期)

王炯华[5](2006)在《略论中国国民党之社会民主党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民主党最早出现在19世纪40年代的法国。这里所说的社会民主党主要是指19世纪后半叶以来出现的社会党、工党、社会民主党、社会民主工党等以民主社会主义为基本行动纲领的各种社会主义政党的总称。历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尤其是恩格斯)的政治生涯中有很长一段时期是与社会民主党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关于中国国民党之社会民主主义问题,最早是李达先生提出的。1923年5月,他在《新时(本文来源于《现代台湾研究》期刊2006年04期)

吴九占[6](2004)在《论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的政党性质——兼论共产国际和中共部分领导者当时的错误》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改组后国民党的革命性和革命作用作了过高估计。通过全面分析国民党压抑、排斥和打击共产党的态度及其政策倾向 ,并深入探析国民党的阶级构成、组织特点、权力运行机制等 ,可以揭示出国民党依然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实质(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04年02期)

李延龄,艾虹[7](2003)在《论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和联俄容共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 ,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 ,占有重要历史地位。但是 ,史学界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和联俄容共政策问题 ,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同看法 ,下面仅就这两个问题 ,提出浅见 ,以就教(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03年01期)

吴九占[8](2002)在《论改组后国民党的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 ,共产国际和共产党对改组后国民党的革命性和革命作用作了过高估计 ,继而分析了国民党压抑、排斥和打击共产党的态度及其政策倾向 ,并通过深入研究国民党的阶级构成、组织特点、权力运行机制等 ,揭示出了国民党依然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实质(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5期)

张军民[9](2002)在《民生史观的精神内核与性质归属——国民党理论界探讨叁民主义本体问题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民生史观的精神内核和性质归属是国民党理论界探讨叁民主义本体问题的第二个层面 ,大致经过了叁个阶段 :仁爱说、生存技术说和心物合一说。这叁种代表性观点彼此之间存在分歧 ,且均与孙中山民生史观本义有不同程度的偏离 ,决定了其形而下的叁民主义要成为天下“共信”的困难性。(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02年02期)

陶用舒[10](1998)在《论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普遍一致的意见是:“由资产阶级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1]所不同的是,有的论者将“开始转变”四字或改为“实际上成为”[2];或改为“基本上成为”[3];或改为“成为”[(本文来源于《怀化师专学报》期刊1998年03期)

国民党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苏俄、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性质的认识从多阶级的“革命联盟”到“国民革命政党”、“工农党”、“人民民主政党”、“革命政治联盟”、“战斗革命联盟”,始终走不出多阶级政治联盟的判定,并从中体现出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性质的一种去资产阶级化倾向。对改组前的国民党,共产国际将其解释为“多阶级革命联盟”,并强调其依靠“资产阶级民主派”,而避免说它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掩盖其资产阶级性质,拔高了国民党的阶级属性;国民党改组后,共产国际向其提出发展为“工农党”的目标,并将这种“努力的方向”当作既成事实造成对国民党性质认识上的偏差,将武汉国民政府判定为工农、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认为资产阶级已经离开这个联盟;在大革命紧急时期,斯大林等人提出中国革命阶段论理论,结合共产国际提出的中国革命非资本主义发展方向总方针,来解释国民党作为革命联盟的分裂和国民党内左右派的分裂,把资产阶级的离去看作是中国革命进入更高阶段的标志。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性质去资产阶级化倾向的判定对其指导中国革命的影响是:第一,由于共产国际判定国民党为多阶级的革命联盟,将其视为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形式。在维护统一战线不得破裂的前提下,共产国际虽然强调了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但又有所妥协。第二,在国共党内合作形式下,共产国际拔高国民党的阶级属性,从而高估了国民党的作用,低估了中国共产党,没有重视对中共的扶助。第叁,对国民党党内派系的划分虽然有助于认清了国民党内的阶级成分,但是机械地运用这种认识模式导致了对共产国际中国革命指导的不切实际。第四,随着国共合作的开展,中国革命的非资产阶级发展方向成了苏联对华政策的基本方针,对于国民党性质的判定开始很大程度地服务于苏联的国家外交目标和政治利益。这一方面的影响使共产国际和联共始终跳不出维护国共党内合作的统一战线方针这个框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民党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1].陈人江.中国国民党的社会民主党性质辨析——兼论国民党与西欧社会民主党的比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

[2].刘涵.1921-1927年共产国际对国民党性质判定述论[D].西南交通大学.2011

[3].刘建,杨鹏程.改组后的国民党性质新探——兼论共产国际右、“左”倾错误的同源性[J].学术论坛.2009

[4].杜君.论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和联俄容共政策的实质[J].理论学刊.2007

[5].王炯华.略论中国国民党之社会民主党性质[J].现代台湾研究.2006

[6].吴九占.论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的政党性质——兼论共产国际和中共部分领导者当时的错误[J].甘肃社会科学.2004

[7].李延龄,艾虹.论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和联俄容共政策[J].社会科学战线.2003

[8].吴九占.论改组后国民党的性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9].张军民.民生史观的精神内核与性质归属——国民党理论界探讨叁民主义本体问题之二[J].广东社会科学.2002

[10].陶用舒.论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J].怀化师专学报.1998

论文知识图

岭南风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东省委员会...岭南风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东省委员会...岭南风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东省委员会...伪满时期阜新发电厂(1943年)岭南风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东省委员会...庆祝海州露天矿移交生产

标签:;  ;  ;  ;  ;  ;  ;  

国民党性质论文_陈人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